[印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刊印刷采用什么印刷 [印刷]

[印刷]

2024-07-17 08: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唐代以前,大都采用写、刻、铸等办法,将文稿记在甲骨、金石、简牍、帛、纸等载体上,多为单份,故不能广泛流传。隋末唐初,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图书得以大量刊行。从文献记载的现存实物考证,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多出于唐都长安。唐末以后,国都东移,西安出版印刷业渐趋衰落。明清时期,西安出版业重新活跃起来,官刻、家刻、坊刻图书数量众多,质量较以前也有明显提高。在全国省级政权机构中,陕西布政使司刻书最多。    民国时期,西安印刷业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复显落后,主要是印刷规模较小。设备比较齐全的只有几家官办工厂,私营印刷业除西安“茂记”稍具规模外,其他多为“前店后厂”式的手工业操作。    西安解放后,西安印刷业有了很大发展。1949年5月29日,西北新华印刷厂第一厂建立。1952年国营五四四厂建立。1957年1月扩建陕西省印刷厂。西安印刷业从以小型凸印机和石印机为主的落后状况向自动化大、中型铅印和胶印机械化转变。至1990年,基本形成了造纸、铸字、制版、印刷、质量监督检验、教学、科研配套的印刷工业体系。    【印刷机构】 明代以前的官方印刷机构今已无可考稽。从文献记载和现存实物考证,唐代长安李家、刁家,元代京兆日新堂是当时有名的书坊。明清时期,虽有众多官刻、私刻图书问世,但印刷机构多无详细资料。清末,以陕西印书局规模较大。    民国时期,西安的印刷机构为数众多,但具备一定规模的仅有陕西省印刷局、新中国出版社西安分社、第二战区印刷厂三家官营机构和酉山书局、茂记印刷厂、秦华印刷厂等少数几家私营印刷厂。    西安解放后,国家在西安相继建设了西北新华印刷厂第一厂、国营五四四厂等大中型印刷企业,西安成为全国四大印刷工业基地之一。至1990年,西安有书刊印制许可证及专项许可证印刷企业109家,其中书刊印刷国家级定点企业5家,省级定点企业7家。    ·陕西省印刷局·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陕西布政使司从上海购回一台铅印机,在梁府街公字7号(今青年路西安市第二印刷厂址)创办秦中书局(即陕西印书局)。主要设备有日本造的石印机一台及铅印对开机、四开机、圆盘机等,还有小锅炉一座。该书局相继印刷出版过《秦中书局报》、《秦中书局汇报》、《关中公报》、《秦报》、《秦中官报》、《陕西官报》等报纸和《古文辞类纂》及学校教材等。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该书局改名为教育图书社,隶属提学使之学务处。不久又改名味经官书局,与省图书馆合并。《陕西清理财政说明书》载:“陕西原有味经官书局。自光绪三十三年将学务处改为学务公所,遂于该公所左近另建房舍,遵章名为‘图书馆’,将官书局并入焉……至刷印一项,陕西省目前未立专厂,即附属图书馆中。”辛亥革命后,陕西军政府接收了这个印刷厂,印刷出版《秦中公报》及官方文件、地图、教材等。民国10年(1921年),改称为陕西省印刷局,代印了同年10月5日创刊的《新秦日报》。民国15年(1926年)11月,中共西安地委派其领导成员雷晋笙,以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名义,在印刷局创办出版《陕西国民日报》。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成立后,接管了陕西省印刷局,并改名为国民联军驻陕总部印刷局,除继续出版《陕西国民日报》外,还刊印了大批马列书籍。民国17年(1928年),陕西省政府接收了印刷厂,恢复了陕西省印刷局名称,刊印《陕西中山日报》及公文、书籍等。民国20年(1931年)1月,陕西省印刷局隶属陕西省建设厅,下设总务、工务、营业三部。总务部辖会计、庶务、文牍、收发及保管五股;工务部辖铸字、排版、铅印、石印及装订五厂;营业部辖局营业部及南院门营业分处。主要设备有大石印机一台、小石印机三台、铅印机四台、铸字机四台、打样机一台等,并使用照相制版。民国27年(1938年),陕西省政府将印刷局拨归陕西省银行,改名为陕西省银行启新印书馆。民国35年(1946年),又改为陕西省银行印刷所。主要设备有锅炉一座、滚筒机一台、圆盘机及四开、对开等铅印机十多台,除印刷全省的银行账表外,还印刷过一些小面额的货币。    ·西安新华印刷厂· 1949年5月29日,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陕西省银行印刷所,宣布成立西北新华印刷厂第一厂。同时,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了新中国出版社西安分社和第二战区印刷厂,定名为西北新华印刷厂第二厂。8月,两厂合并,定名为西北新华印刷厂,隶属新华书店西北总分店领导。主要印制中小学课本和书刊。    1951年5月,西北新华印刷厂改名为新华印刷厂西安厂。1952年8月,厂内管理部门设办公室、生产处、人事处,生产部门设制版部、铅印部、装订部、彩印部。    1953年1月,西安民盟印刷厂和陕西日报印刷厂并入新华印刷厂西安厂后更名为西北新华印刷厂。1954年9月,更名为西安新华印刷厂。厂内管理部门调整改称为计划科、技术科、生产科、人事科,生产部门改称为一、二、三、四(即排版、铅印、胶印、装订)车间。    1954年10月,西安新华印刷厂改由中央出版署印刷局领导。    1956年,西安新华印刷厂印装的《西北紫花苜蓿》、《兰花花》、《幻想张着彩色翅膀》、《忆延安》等产品被选送参加莱比锡国际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    1959年,西安新华印刷厂贯彻印刷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服务的方针,坚持书刊出版第一,适当安排社会印件的原则,加强了计划管理,课本、图书印制周期逐步缩短。在印制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文件时,创造了15小时出书的纪录。    1960年,西安新华印刷厂减员240人,其中124人调陕西省印刷厂工作,其余人员精减回农村。之后两年,又先后有360余名职工轮流到农场参加劳动。    1965年,西安新华印刷厂有职工634名,企业固定资产786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14万元,是1949年的22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西安新华印刷厂书刊印刷量大幅度下降。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西安新华印刷厂的生产经营走上正轨,印刷量逐年回升。1983年12月,文化部批准西安为全国四个印刷发行基地之一,西安新华印刷厂为重点技术改造企业。1987年11月,国家出版局评定西安新华印刷厂基地建设新增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基本达到原设计水平,决算投资749万元。至1990年,西安新华印刷厂先后购置设备51台(套),主要有英国蒙纳和国产北大方正照排系统各一套,年排字量达1亿字以上,日本SG—818电子分色机一台,德国海尔公司的桌面系统一台,日本三菱、德国海得堡以及国产四色胶印机各一台,JJ204型机三台,德国八色轮转胶印机一台,年胶印生产能力达60万色令。装订设备有马天尼无线胶订线一套,还有包装装潢和特种印刷裁切、覆膜、烫金、压光及日本不干胶印刷机等设备。    1990年8月13日,西安新华印刷厂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命名为书刊印刷国家定点企业。    在1981~1989年全国七次书刊质量评比中,西安新华印刷厂有55种产品被评为优质品;在西北五省区八次质量评比中,有96种产品被评为优质品,居西北五省区各参评单位第一位。1949~1990年西安新华印刷厂印刷生产统计表    表6—66

┏━━━━┳━━━━━━━━━━┳━━━━━━━━━━━━┳━━━━━━━━┳━━━━━━━━━━━┳━━━━━━┓ ┃ ┃ 书刊排字(万字) ┃ 书刊印刷(令) ┃ ┃ 书刊装订(令) ┃ ┃ ┃ ┣━━━┳━━━━━━╋━━━━┳━━━━━━━┫ ┣━━━━┳━━━━━━┫ ┃ ┃ 年 份 ┃ ┃ 其中: ┃ ┃ 其中:胶印 ┃ 胶印印刷 ┃ ┃ ┃ 零件印刷 ┃ ┃ ┃ 合计 ┃ ┃ 合 计 ┃ ┃ (对开色令) ┃ 合 计 ┃ 其中:精装 ┃ (万印) ┃ ┃ ┃ ┃ 照相排字 ┃ ┃ 书刊印刷 ┃ ┃ ┃ ┃ ┃ ┣━━━━╋━━━╋━━━━━━╋━━━━╋━━━━━━━╋━━━━━━━━╋━━━━╋━━━━━━╋━━━━━━┫ ┃1949 ┃1279 ┃ — ┃5085 ┃ — ┃ — ┃5160 ┃ — ┃ — ┃ ┃1950 ┃1931 ┃ — ┃14523 ┃ — ┃2062 ┃13626 ┃ — ┃ — ┃ ┃1951 ┃1885 ┃ — ┃20908 ┃ — ┃6772 ┃22825 ┃ — ┃ — ┃ ┃1952 ┃1767 ┃ — ┃22332 ┃ — ┃7858 ┃24078 ┃ — ┃ — ┃ ┃1953 ┃2218 ┃ — ┃30983 ┃ — ┃9160 ┃36313 ┃ — ┃159 ┃ ┃1954 ┃1210 ┃ — ┃41465 ┃ — ┃11984 ┃42595 ┃ — ┃656 ┃ ┃1955 ┃1114 ┃ — ┃50794 ┃ — ┃13883 ┃61430 ┃ — ┃177 ┃ ┃1956 ┃1542 ┃ — ┃97447 ┃ — ┃26980 ┃111080 ┃ — ┃195 ┃ ┃1957 ┃2633 ┃ — ┃75461 ┃ — ┃20318 ┃95185 ┃ — ┃305 ┃ ┃1958 ┃5085 ┃ — ┃95669 ┃ — ┃32707 ┃131826 ┃ — ┃368 ┃ ┃1959 ┃8432 ┃ — ┃93018 ┃ — ┃30536 ┃133050 ┃ — ┃484 ┃ ┃1960 ┃13309 ┃ — ┃107052 ┃ — ┃41402 ┃148472 ┃ — ┃2232 ┃ ┃1961 ┃3630 ┃ — ┃38443 ┃ — ┃21508 ┃65933 ┃ — ┃2873 ┃ ┃1962 ┃4241 ┃ — ┃49116 ┃ — ┃19740 ┃57703 ┃ — ┃4023 ┃ ┃1963 ┃3222 ┃ — ┃61558 ┃ — ┃21963 ┃75011 ┃ — ┃3023 ┃ ┃1964 ┃3427 ┃ — ┃79246 ┃ — ┃29251 ┃92154 ┃ — ┃2647 ┃ ┃1965 ┃1302 ┃ — ┃101749 ┃ — ┃26390 ┃99644 ┃ — ┃2680 ┃ ┃1966 ┃896 ┃ — ┃141090 ┃ — ┃31347 ┃106291 ┃ — ┃2256 ┃ ┃1967 ┃317 ┃ — ┃165703 ┃ — ┃27967 ┃129303 ┃ — ┃1485 ┃ ┃1968 ┃226 ┃ — ┃53842 ┃ — ┃16190 ┃22780 ┃ — ┃429 ┃ ┃1969 ┃519 ┃ — ┃100758 ┃ — ┃29432 ┃53335 ┃ — ┃1324 ┃ ┃1970 ┃1073 ┃ — ┃98581 ┃ — ┃24690 ┃85713 ┃ — ┃1334 ┃ ┃1971 ┃1282 ┃ — ┃90337 ┃ — ┃25478 ┃77750 ┃ — ┃1650 ┃ ┃1972 ┃2159 ┃ — ┃117038 ┃ — ┃34739 ┃94198 ┃ 6135 ┃2578 ┃ ┃1973 ┃2218 ┃ — ┃128391 ┃ — ┃40601 ┃112500 ┃ 6888 ┃2535 ┃ ┃1974 ┃2111 ┃ — ┃128945 ┃ — ┃38074 ┃107410 ┃ 3160 ┃2957 ┃ ┃1975 ┃2320 ┃ — ┃158216 ┃ — ┃44551 ┃133612 ┃ 10643 ┃4180 ┃ ┃1976 ┃2041 ┃ — ┃129750 ┃ — ┃39470 ┃108305 ┃ 322 ┃3415 ┃ ┃1977 ┃2125 ┃ — ┃177563 ┃ — ┃44950 ┃134690 ┃ 4088 ┃3172 ┃ ┗━━━━┻━━━┻━━━━━━┻━━━━┻━━━━━━━┻━━━━━━━━┻━━━━┻━━━━━━┻━━━━━━┛

    续表

┏━━━━┳━━━━━━━━━━┳━━━━━━━━━━━┳━━━━━━━━┳━━━━━━━━━━━┳━━━━━━┓ ┃ ┃ 书刊排字(万字) ┃ 书刊印刷(令) ┃ ┃ 书刊装订(令) ┃ ┃ ┃ ┣━━━┳━━━━━━╋━━━━┳━━━━━━┫ ┣━━━━┳━━━━━━┫ ┃ ┃ 年 份 ┃ ┃ 其中: ┃ ┃ 其中:胶印 ┃ 胶印印刷 ┃ ┃ ┃ 零件印刷 ┃ ┃ ┃ 合计 ┃ ┃ 合 计 ┃ ┃ (对开色令) ┃ 合 计 ┃ 其中:精装 ┃ (万印) ┃ ┃ ┃ ┃ 照相排字 ┃ ┃ 书刊印刷 ┃ ┃ ┃ ┃ ┃ ┣━━━━╋━━━╋━━━━━━╋━━━━╋━━━━━━╋━━━━━━━━╋━━━━╋━━━━━━╋━━━━━━┫ ┃1978 ┃2665 ┃— ┃233978 ┃ — ┃53925 ┃159240 ┃ — ┃4143 ┃ ┃1979 ┃2940 ┃— ┃248437 ┃ — ┃55917 ┃169748 ┃2315 ┃4855 ┃ ┃1980 ┃3448 ┃— ┃204492 ┃ — ┃64628 ┃166529 ┃5885 ┃3584 ┃ ┃1981 ┃3444 ┃— ┃208220 ┃ — ┃66173 ┃151905 ┃3520 ┃3853 ┃ ┃1982 ┃3881 ┃— ┃202984 ┃ — ┃62238 ┃170386 ┃6417 ┃4551 ┃ ┃1983 ┃3997 ┃— ┃214761 ┃ — ┃58386 ┃172553 ┃5111 ┃5352 ┃ ┃1984 ┃4668 ┃— ┃239659 ┃ — ┃78091 ┃213340 ┃7793 ┃5184 ┃ ┃1985 ┃5298 ┃— ┃268672 ┃ — ┃78767 ┃213938 ┃6232 ┃5349 ┃ ┃1986 ┃6800 ┃891 ┃205704 ┃ — ┃113163 ┃181338 ┃2673 ┃5511 ┃ ┃1987 ┃7749 ┃1234 ┃272329 ┃ 65168 ┃135238 ┃208070 ┃1302 ┃6386 ┃ ┃1988 ┃8306 ┃1246 ┃238273 ┃ 63411 ┃111574 ┃194479 ┃1982 ┃4650 ┃ ┃1989 ┃7126 ┃705 ┃203769 ┃ 40790 ┃125548 ┃199049 ┃2929 ┃3700 ┃ ┃1990 ┃5585 ┃2397 ┃157600 ┃ 27400 ┃141316 ┃180553 ┃3376 ┃3570 ┃ ┗━━━━┻━━━┻━━━━━━┻━━━━┻━━━━━━┻━━━━━━━━┻━━━━┻━━━━━━┻━━━━━━┛

    ·陕西省印刷厂· 前身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厅印刷厂,1952年迁至西北三路。1954年9月改称为陕西省人民政府财政厅印刷厂。1957年1月改名为陕西省印刷厂,归陕西省文化局领导。编制324人,有行政管理干部57人,生产工人242人。主要承接社会印件,包括包装装潢产品。印刷设备多为铅印设备,胶印机仅有一台。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发展,印刷业务逐步由社会零件向书刊印刷转变。1956年,用无线精装法装订的《陕南红色山歌》一书,由文化部选送参加莱比锡国际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    1960年7月,陕西省印刷厂的大部分人员、设备并入西安新华印刷厂。1961年10月,陕西省印刷厂恢复,职工和设备分批调回后正式开工生产。厂内生产部门设排字、铅印、平印、装订车间,管理机构设生产技术科、计划财务科、总务福利科和办公室。    “文化大革命”中,陕西省印刷厂主要印刷《毛泽东选集》和中小学教材,并为越南民主共和国承印小学课本15万册。1972年3月,陕西省书刊装订厂划归陕西省印刷厂。    1978年后,陕西省印刷厂先后引进国外R—300图像处理系统、C—399ER和SG757电分机、KF220GL双色打样机、102V四色胶印机、ST250商业表格印刷机,增添北大方正激光照排系统,单张纸及卷筒纸胶印机等国产设备,印刷水平和印刷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1990年,陕西省印刷厂兼并了西安织袜厂,并投入技术改造资金,建立了彩印分厂、激光照排中心、书刊印刷分厂、零件印刷分厂、装潢印刷分厂。厂区总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有职工1200名,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8名,占职工总数的17%,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2名,工人技师25名。固定资产升至5400万元,年照排能力6000万字,书刊印刷30万千印,制版6万块,胶印印刷40万色令,书刊装订20万令纸。    1990年8月13日,陕西省印刷厂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命名为书刊印刷国家定点企业。1950~1990年陕西省印刷厂印刷生产统计表    表6—67

┏━━━━┳━━━━━━━━━━┳━━━━━━━━━━┳━━━━━━━┳━━━━━━━━━━━┳━━━━━━┓ ┃ ┃ 书刊排字(万字) ┃ 书刊印刷(令) ┃ ┃ 书刊装订(令) ┃ ┃ ┃ ┣━━━━┳━━━━━╋━━━━┳━━━━━┫ ┣━━━━┳━━━━━━┫ ┃ ┃ 年 份 ┃ ┃ ┃ ┃ 其中: ┃ 胶印印刷 ┃ ┃ ┃ 零件印刷 ┃ ┃ ┃ 合 计 ┃ 其中: ┃ 合 计┃ 胶印书 ┃(对开色令) ┃ ┃ ┃ (万印) ┃ ┃ ┃ ┃ 照相排字 ┃ ┃ ┃ ┃ 合 计 ┃ 其中:精装 ┃ ┃ ┃ ┃ ┃ ┃ ┃ 刊印刷 ┃ ┃ ┃ ┃ ┃ ┣━━━━╋━━━━╋━━━━━╋━━━━╋━━━━━╋━━━━━━━╋━━━━╋━━━━━━╋━━━━━━┫ ┃1950 ┃693 ┃ — ┃10418 ┃ — ┃6400 ┃13125 ┃ — ┃ — ┃ ┃1951 ┃2329 ┃ — ┃10813 ┃ — ┃9238 ┃21883 ┃ — ┃ — ┃ ┃1952 ┃1492 ┃ — ┃10459 ┃ — ┃14282 ┃25449 ┃ — ┃ — ┃ ┃1953 ┃841 ┃ — ┃4471 ┃ — ┃13572 ┃11274 ┃ — ┃4768 ┃ ┃1954 ┃2123 ┃ — ┃3036 ┃ — ┃16628 ┃1554 ┃ — ┃4644 ┃ ┃1955 ┃2634 ┃ — ┃3736 ┃ — ┃20814 ┃1262 ┃ — ┃5486 ┃ ┃1956 ┃3150 ┃ — ┃11897 ┃ — ┃25721 ┃4913 ┃ — ┃5794 ┃ ┃1957 ┃3162 ┃ — ┃8001 ┃ — ┃19364 ┃7166 ┃ — ┃3417 ┃ ┃1958 ┃4725 ┃ — ┃8172 ┃ — ┃25741 ┃12785 ┃ — ┃4649 ┃ ┃1959 ┃7448 ┃ — ┃9315 ┃ — ┃21792 ┃18486 ┃ — ┃4258 ┃ ┃1960 ┃7463 ┃ — ┃5716 ┃ — ┃20377 ┃7008 ┃ — ┃3374 ┃ ┃1961 ┃3441 ┃ — ┃3117 ┃ — ┃14434 ┃3806 ┃ — ┃1550 ┃ ┃1962 ┃3154 ┃ — ┃5536 ┃ — ┃19287 ┃5714 ┃ — ┃2989 ┃ ┃1963 ┃4531 ┃ — ┃12324 ┃ — ┃15196 ┃18344 ┃ — ┃2075 ┃ ┃1964 ┃3486 ┃ — ┃14560 ┃ — ┃13550 ┃31198 ┃ — ┃2072 ┃ ┃1965 ┃3195 ┃ — ┃17470 ┃ — ┃13100 ┃37748 ┃ — ┃1407 ┃ ┃1966 ┃2102 ┃ — ┃22240 ┃ — ┃17180 ┃43425 ┃ — ┃958 ┃ ┃1967 ┃1379 ┃ — ┃25710 ┃ — ┃14510 ┃20692 ┃ — ┃797 ┃ ┃1968 ┃912 ┃ — ┃25210 ┃ — ┃13810 ┃18320 ┃ — ┃876 ┃ ┃1969 ┃889 ┃ — ┃29070 ┃ — ┃18280 ┃26108 ┃ — ┃716 ┃ ┗━━━━┻━━━━┻━━━━━┻━━━━┻━━━━━┻━━━━━━━┻━━━━┻━━━━━━┻━━━━━━┛

    续表

┏━━━┳━━━━━━━━━━┳━━━━━━━━━━┳━━━━━━━┳━━━━━━━━━━━┳━━━━━━┓ ┃ ┃ 书刊排字(万字) ┃ 书刊印刷(令) ┃ ┃ 书刊装订(令) ┃ ┃ ┃ ┣━━━━┳━━━━━╋━━━━┳━━━━━┫ ┣━━━━┳━━━━━━┫ ┃ ┃年 份┃ ┃ ┃ ┃ 其中: ┃ 胶印印刷 ┃ ┃ ┃ 零件印刷 ┃ ┃ ┃ 合 计 ┃ 其中: ┃ 合 计┃ 胶印书 ┃(对开色令) ┃ ┃ ┃ (万印) ┃ ┃ ┃ ┃ 照相排字 ┃ ┃ ┃ ┃ 合 计 ┃ 其中:精装 ┃ ┃ ┃ ┃ ┃ ┃ ┃ 刊印刷 ┃ ┃ ┃ ┃ ┃ ┣━━━╋━━━━╋━━━━━╋━━━━╋━━━━━╋━━━━━━━╋━━━━╋━━━━━━╋━━━━━━┫ ┃1970 ┃1578 ┃ — ┃35743 ┃ — ┃23327 ┃31918 ┃ — ┃1323 ┃ ┃1971 ┃2621 ┃ — ┃39059 ┃ — ┃25060 ┃29321 ┃ — ┃1124 ┃ ┃1972 ┃3407 ┃ — ┃45210 ┃ — ┃25964 ┃40898 ┃2246 ┃1611 ┃ ┃1973 ┃4125 ┃ — ┃55943 ┃ — ┃30028 ┃59993 ┃7410 ┃2162 ┃ ┃1974 ┃2431 ┃ — ┃64000 ┃ — ┃29000 ┃60880 ┃2780 ┃2452 ┃ ┃1975 ┃2915 ┃ — ┃72703 ┃ — ┃32855 ┃63250 ┃8245 ┃2827 ┃ ┃1976 ┃2664 ┃ — ┃55400 ┃ — ┃28600 ┃50108 ┃108 ┃2720 ┃ ┃1977 ┃2857 ┃ — ┃64450 ┃ — ┃44380 ┃63250 ┃2830 ┃3056 ┃ ┃1978 ┃2975 ┃ — ┃90537 ┃ — ┃52117 ┃80801 ┃ — ┃3275 ┃ ┃1979 ┃3650 ┃ — ┃101659 ┃ — ┃58965 ┃92699 ┃5156 ┃4008 ┃ ┃1980 ┃3870 ┃ — ┃103819 ┃ — ┃61014 ┃98769 ┃7491 ┃3780 ┃ ┃1981 ┃4204 ┃ — ┃103898 ┃ — ┃65946 ┃95929 ┃3998 ┃2971 ┃ ┃1982 ┃4153 ┃ — ┃110638 ┃ — ┃64211 ┃103472 ┃863 ┃3592 ┃ ┃1983 ┃4084 ┃ — ┃119197 ┃ — ┃63159 ┃103922 ┃2660 ┃4406 ┃ ┃1984 ┃3295 ┃ — ┃141548 ┃ — ┃77765 ┃120618 ┃5348 ┃2072 ┃ ┃1985 ┃4112 ┃ — ┃182218 ┃ — ┃83481 ┃138931 ┃ — ┃1407 ┃ ┃1986 ┃5123 ┃ — ┃146102 ┃ — ┃88064 ┃93645 ┃12875 ┃4845 ┃ ┃1987 ┃5628 ┃ 192 ┃213444 ┃ 2895 ┃82627 ┃136123 ┃1220 ┃5020 ┃ ┃1988 ┃6389 ┃ 241 ┃181912 ┃ 33835 ┃73581 ┃123334 ┃2066 ┃4681 ┃ ┃1989 ┃7733 ┃ 1233 ┃164134 ┃ 35246 ┃103834 ┃125091 ┃13784 ┃5179 ┃ ┃1990 ┃6823 ┃ 740 ┃127457 ┃ 20302 ┃110628 ┃134130 ┃18340 ┃4871 ┃ ┗━━━┻━━━━┻━━━━━┻━━━━┻━━━━━┻━━━━━━━┻━━━━┻━━━━━━┻━━━━━━┛

    ·国营五四四厂· 1950年10月开始筹建,厂址汉城路。1952年6月7日全面建成投产。1951年5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厂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西安人民印刷厂。1954年11月23日,更名为国营五四四厂。1958年1月归属陕西省文化局领导。1959年2月至1985年11月,对外使用陕西人民印刷厂名。1972年3月,归陕西省出版局领导。1983年6月归陕西省文化文物厅领导。1984年复归陕西省出版局领导。1983年5月4日,又归属中国人民银行管理。1989年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启用第二厂名西安印钞厂。    国营五四四厂是以平版印刷为主的企业。1958~1984年,相继建成彩色印刷、地图印刷、影印书刊印刷、影写凹印书刊印刷四条生产线,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最早从国外引进四色单张纸胶印机、电子分色机、激光照排机以及凹印设备的印刷企业。1958~1970年,主要印制各出版社的年画、宣传画、画册、挂历及《电影之窗》、《甘肃画报》、《银幕与观众》、《电影画刊》、《陕西画报》等彩色期刊,印制毛泽东主席的标准像与著作等。    1970~1990年,在承担陕西各书刊出版社的印制任务的同时,还承印了地图出版社各种地图册、挂图和其他出版社的彩印书刊以及部分出口产品,主要有《电针疗法》,石鲁、赵望云国画选,《熊婆婆》画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印刷展览活页选,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小学课本等。    1958年至1990年生产彩色产品575.35万色令。1982~1990年,有203种产品被评为陕西省优质品,84种产品被评为西北五省区优质品,32种产品被评为国家优质品。《宋拓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字帖)、《中国历代雕塑·秦始皇陵俑群》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优质产品奖。    1979年6月,国营五四四厂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命名为“大庆式企业”。1980年被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树为“全国书刊印刷战线红旗单位”。    1990年,国营五四四厂占地面积17.3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厂区面积8.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5582万元,职工1766名。12月,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命名为书刊印刷国家定点企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二二六工厂· 1951年5月创建,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司令部西安印刷厂。1954年更名为西安建新印刷厂。1970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二二六工厂,隶属于兰州军区工厂管理局。    199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二二六工厂占地面积33086平方米,其中生产建筑面积14810平方米;固定资产4700万元。职工600名;设有制版、彩印、胶印、装订、商标装潢、轻印刷六个生产车间。主要生产设备有德国C—399ER电分机,北大方正激光照排系统,全套引进的显影、晒版、打样机,德国海德堡102V和普拉内塔P44—8四色胶印机,捷克AD755P/V五色胶印机,国产单色、双色、四色胶印机,国际开本卷筒纸胶印机,骑马联动订书机,以及商标装潢和零件印刷设备。主要承印《半月谈》、《中国青年》、《家庭》、《女友》、《家庭医生》、《解放军报》、《中国体育报》等杂志报纸和省内外图书。1982~1990年,有100余种印刷产品被评为省级优质产品。    199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二二六工厂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命名为书刊印刷国家定点企业。    ·西安交通大学印刷厂· 1957年创建,隶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地址咸宁路28号。    1990年,西安交通大学印刷厂注册资金213.9万元,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其中生产厂房1400平方米,职工138名。生产设备主要有华光V型精密照排系统、高档轻印排印系统和苹果彩色桌面系统各一套;国产P24880—01A型四色对开胶印机和双面单色、双色胶印机及马天尼无线胶订线等印装设备82台(套)。    西安交通大学印刷厂主要承印全国高等院校及本校各学科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和专著、工具书,同时承印各类科技图书和社科读物。    199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印刷厂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命名为书刊印刷国家定点企业。    【印刷技术】 隋末唐初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西安地区印刷业长期采用雕版技术。明清时期,活字印刷术在西安应用。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油印、石印、铅印技术传入西安后,西安的印刷业由雕版、活字版印刷等手工操作向机器印刷过渡,但水平低于国内先进地区。西安最早使用机器印刷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陕西印书局购置了第一台铅印机。民国时期,铅印机、石印机逐步成为印刷主体,但油印、木版印刷、木活字印刷仍在小范围内使用。    解放初期,西安印刷业以小型凸印和石印设备为主,仅有少量几台胶印机。1957年以后迅速向自动化大中型铅印机和胶印机转化,活字排版工艺也进行了革新。1978年后,西安印刷业的工艺、设备步入光电革新时期,同时引进新型印刷设备。至1990年,西安地区大型书刊印刷厂淘汰铅印制版和铅字印刷,开始实现“激光照排、电子分色、彩色胶印、装订联动”的书刊印刷生产。截至1990年西安市市属印刷厂引进国外设备情况一览表    表6—68

┏━━━━━━━━━━┳━━━━━━━━━━━━━━━━━━━━━━━┳━━━━━━━━━━━━━━━━━━━━━━━━━━┓ ┃ ┃ 制 版 ┃ 印 刷 ┃ ┃ ┣━━━━━━━━━━━━┳━━━┳━━━━━━╋━━━━━━━━━━━━━━━┳━━━┳━━━━━━┫ ┃ ┃ 机 器 类 别 ┃ 台数 ┃ 引进时间 ┃ 机 器 类 别 ┃ 台数 ┃ 引进时间 ┃ ┣━━━━━━━━━━╋━━━━━━━━━━━━╋━━━╋━━━━━━╋━━━━━━━━━━━━━━━╋━━━╋━━━━━━┫ ┃ ┃ DC30B电分机(德国) ┃ 1 ┃ 1982.10 ┃ 四开自动胶印机(德国) ┃ 1 ┃ 1964 ┃ ┃ ┃ 显影机(日本) ┃ 1 ┃ 1982.10 ┃ 名片印刷机(日本) ┃ 1 ┃ 1985.9 ┃ ┃ 西安市第一印刷厂 ┃ 连晒机(日本) ┃ 1 ┃ 1985.12 ┃ 不干胶印刷机(日本) ┃ 1 ┃ 1985.12 ┃ ┃ ┃ 拷贝机(日本) ┃ 1 ┃ 1985.12 ┃ 记录纸印刷机(日本) ┃ 1 ┃ 1985.12 ┃ ┃ ┃ 晒版机(日本) ┃ 1 ┃ 1985.12 ┃ 计算机打印纸印刷机(日本) ┃ 2 ┃ 1985.6 ┃ ┣━━━━━━━━━━╋━━━━━━━━━━━━╋━━━╋━━━━━━╋━━━━━━━━━━━━━━━╋━━━╋━━━━━━┫ ┃ ┃ SG818电分机(日本) ┃ 1 ┃ 1985 ┃ 对开四色胶印机(德国) ┃ 1 ┃ 1986 ┃ ┃ ┃ 胶片裁切机(日本) ┃ 1 ┃ 1985 ┃ 对开单色胶印机(德国) ┃ 1 ┃ 1986 ┃ ┃ ┃ 显影机(日本) ┃ 1 ┃ 1985 ┃ 四开双色胶印机(德国) ┃ 2 ┃ 1986 ┃ ┃ ┃ PS版显影机(日本) ┃ 1 ┃ 1985 ┃ 四开单色胶印机(德国) ┃ 1 ┃ 1986 ┃ ┃ 西安市第二印刷厂 ┃ 高反差显影机(日本) ┃ 1 ┃ 1985 ┃ 六开单色胶印机(德国) ┃ 6 ┃ 1986 ┃ ┃ ┃ 晒版机(日本) ┃ 1 ┃ 1985 ┃ 海德堡凸印机(德国) ┃ 4 ┃ 1986 ┃ ┃ ┃ 连晒机(日本) ┃ 1 ┃ 1985 ┃ ┃ ┃ ┃ ┃ ┃ 拷贝机(日本) ┃ 1 ┃ 1985 ┃ ┃ ┃ ┃ ┃ ┃ 打样机(日本) ┃ 1 ┃ 1985 ┃ ┃ ┃ ┃ ┗━━━━━━━━━━┻━━━━━━━━━━━━┻━━━┻━━━━━━┻━━━━━━━━━━━━━━━┻━━━┻━━━━━━┛

    续表

┏━━━━━━━━━━┳━━━━━━━━━━━━━━━━━━━━━┳━━━━━━━━━━━━━━━━━━━━━━━━━┓ ┃ ┃ 制 版 ┃ 印 刷 ┃ ┃ ┣━━━━━━━━━━━┳━━━┳━━━━━╋━━━━━━━━━━━━━━┳━━━┳━━━━━━┫ ┃ ┃ 机 器 类 别 ┃ 台数 ┃ 引进时间 ┃ 机 器 类 别 ┃ 台数 ┃ 引进时间 ┃ ┣━━━━━━━━━━╋━━━━━━━━━━━╋━━━╋━━━━━╋━━━━━━━━━━━━━━╋━━━╋━━━━━━┫ ┃ ┃DC3PPER电分机(德国) ┃ 1 ┃ 1986.4 ┃ 四色胶印机(德国) ┃ 1 ┃ 1986 ┃ ┃ ┃显影机(美国) ┃ 1 ┃ 1986.4 ┃ 单色胶印机(德国) ┃ 1 ┃ 1986 ┃ ┃ ┃拷贝机(日本) ┃ 1 ┃ 1986.4 ┃ 单色胶印机(日本) ┃ 1 ┃ 1986 ┃ ┃ 西安市第三印刷厂 ┃ ┃ ┃ ┃ ┃ ┃ ┃ ┃ ┃晒版机(日本) ┃ 1 ┃ 1986.4 ┃ 海德堡凸印机(德国) ┃ 2 ┃ 1986 ┃ ┃ ┃打样机(日本) ┃ 1 ┃ 1986.4 ┃ 小金刚胶印机(德国) ┃ 6 ┃ 1986 ┃ ┃ ┃连晒机(日本) ┃ 1 ┃ 1986.4 ┃ ┃ ┃ ┃ ┣━━━━━━━━━━╋━━━━━━━━━━━╋━━━╋━━━━━╋━━━━━━━━━━━━━━╋━━━╋━━━━━━┫ ┃ 西安雁塔印刷厂 ┃ ┃ ┃ ┃ L—130自动胶印机(日本) ┃ 1 ┃ 1966 ┃ ┣━━━━━━━━━━╋━━━━━━━━━━━╋━━━╋━━━━━╋━━━━━━━━━━━━━━╋━━━╋━━━━━━┫ ┃ ┃ ┃ ┃ ┃ 海德堡凸版印刷机(德国) ┃ 2 ┃ 1979 ┃ ┃ 西安市第四印刷厂 ┃ ┃ ┃ ┃ ┃ ┃ ┃ ┃ ┃ ┃ ┃ ┃ 海德堡四色胶印机(德国) ┃ 1 ┃ 1985 ┃ ┣━━━━━━━━━━╋━━━━━━━━━━━╋━━━╋━━━━━╋━━━━━━━━━━━━━━╋━━━╋━━━━━━┫ ┃ ┃ ┃ ┃ ┃ 六色凹印机(日本) ┃ 1 ┃ 1984.11 ┃ ┃ ┃ ┃ ┃ ┃ 挤出复合机(日本) ┃ 1 ┃ 1984.11 ┃ ┃ ┃ ┃ ┃ ┃ 干式复合机(日本) ┃ 1 ┃ 1984.11 ┃ ┃ ┃ ┃ ┃ ┃ 分切机(日本) ┃ 1 ┃ 1984.11 ┃ ┃ 西安市塑料彩印厂 ┃ ┃ ┃ ┃ ┃ ┃ ┃ ┃ ┃ ┃ ┃ ┃ 复卷机(日本) ┃ 1 ┃ 1984.11 ┃ ┃ ┃ ┃ ┃ ┃ 制袋机BH—600BC(日本) ┃ 1 ┃ 1984.11 ┃ ┃ ┃ ┃ ┃ ┃ 制袋机FA—350E(日本) ┃ 1 ┃ 1984.11 ┃ ┃ ┃ ┃ ┃ ┃ 制袋机FD—350C(日本) ┃ 1 ┃ 1984.11 ┃ ┗━━━━━━━━━━┻━━━━━━━━━━━┻━━━┻━━━━━┻━━━━━━━━━━━━━━┻━━━┻━━━━━━┛

    【科学技术研究】 隋末唐初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古代中国乃至世界大规模印刷历史的开始。此后直至西安解放,鲜有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记载。西安解放后,印刷企业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较为活跃。1960年3月陕西省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①成立后,西安地区始有专门的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机构。    1952年,国营五四四厂借鉴外地经验,研制成西北地区第一台桥式晾纸机。    1953年,西安新华印刷厂研制成功大型往复式配页机和滚式异形折页机并投入使用,工作效率较以往提高了四倍。    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安青年印刷厂杨树斌系统地总结了汉字字盘使用经验,进行字架改革,首创了圆架座排工作法,减轻了排字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1961年,国营五四四厂研制成功对开自动输纸机。    1968年,西安新华印刷厂朱耀生、张自立等研制的“涂料压光”工艺试验成功,增加了书刊封面强度、亮度和光泽,提高了彩色印刷品质量,在国内印刷业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同年,国营五四四厂对原对开胶印输纸机图纸进行了改进,制造出多台全开胶印自动输纸机。    20纪世70年代初,西安新华印刷厂成功试验“流涎压光工艺”,并试制成功一台流涎压光机。    1971年,国营五四四厂朱耀龙以废纸毛为原料,采用碱化、醚化工艺制成无粮化学浆糊,代替并节约了大量面粉。    1973年,国营五四四厂试制成功一机多用压光机。在工艺上对印刷品采用热塑性亮光树脂、树脂粘合剂和压光机械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辊涂压膜、辊涂压光和涂料压光三种方式,增强了油墨层和纸张表面的附着力,使印刷品表面附色干燥后不脱落、不脆、不粘,光泽性强,平滑度高,色彩更加鲜艳,立体感更强。    1974年6月,国营五四四厂郑祥生提供工艺,孙德录、于振中研制成功干片照相—显影—定影—冲洗生产联动线。干洗联动生产线采用显影液定时循环,克服了人工操作对原版密度掌握不匀的现象,填补了国内空白。    陕西省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自1978年11月恢复至1990年,进行了数十个项目的研究,其中ZXJZI—A型自动清洗胶皮器、PS版、电分显影液、胶印自动清洗胶辊装置、小型自动显影机等20多个项目先后获得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及陕西省科技成果奖,十多项为全国首创印刷科研项目。同时,各印刷企业和科研部门合作,也研制成功多项成果。20世纪80年代西安印刷科学技术成果获奖项目一览表    表6—69

┏━━━━━━━━━━━━━━┳━━━━━┳━━━━━━━━━━━━━┳━━━━━┳━━━━┓ ┃ ┃ 完成时间 ┃ ┃ 获奖时间 ┃ 项 目 ┃ ┃ 项 目 名 称 ┃ ┃ 获 奖 等 级 ┃ ┃ ┃ ┃ ┃ (年) ┃ ┃ (年) ┃ 负责人 ┃ ┣━━━━━━━━━━━━━━╋━━━━━╋━━━━━━━━━━━━━╋━━━━━╋━━━━┫ ┃XP单液型液体感光树脂 ┃ 1989.5 ┃新闻出版署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90 ┃ 朱梅生 ┃ ┃预涂感光版 ┃ 1982 ┃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 1984.5 ┃ 朱梅生 ┃ ┃微型计算机在照排机上的应用 ┃ 1983.4 ┃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 1985 ┃ 尉启正 ┃ ┃HDP—3型照相排字微机控制系统┃ 1984.8 ┃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 1985 ┃ 尉启正 ┃ ┃预涂型复合聚脂薄膜粘合剂 ┃ 1986.12 ┃新闻出版署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87 ┃ 朱梅生 ┃ ┃银盐纸基印版 ┃ 1987.11 ┃新闻出版署科技成果三等奖 ┃ 1988 ┃ 王立广 ┃ ┃预涂型聚丙烯薄膜粘合剂 ┃ 1987.11 ┃新闻出版署科技成果三等奖 ┃ 1988 ┃ 马东瀛 ┃ ┃香味印刷工艺 ┃ 1988.11 ┃新闻出版署科技成果三等奖 ┃ 1989 ┃ 宋仲祥 ┃ ┃西北五省印刷情况调查表 ┃ 1988.9 ┃新闻出版署科技成果三等奖 ┃ 1989 ┃ 宋仲祥 ┃ ┃凹版印刷防火发泡壁纸生产阀 ┃ 1989.4 ┃新闻出版署科技成果三等奖 ┃ 1990 ┃ 李根平 ┃ ┃ZXJZI—A型自动清洗胶皮器 ┃ 1982 ┃文化部科技成果四等奖 ┃ 1983.5 ┃ 李根平 ┃ ┃XY—350小型自动显影机 ┃ 1983.8 ┃文化部科技成果四等奖 ┃ 1985.8 ┃ 左立民 ┃ ┗━━━━━━━━━━━━━━┻━━━━━┻━━━━━━━━━━━━━┻━━━━━┻━━━━┛

    续表

┏━━━━━━━━━━━━━━━━━┳━━━━━━┳━━━━━━━━━━━━━┳━━━━━┳━━━━┓ ┃ ┃ 完成时间 ┃ ┃ 获奖时间 ┃ 项 目 ┃ ┃ 项 目 名 称 ┃ ┃ 获 奖 等 级 ┃ ┃ ┃ ┃ ┃ (年) ┃ ┃ (年) ┃ 负责人 ┃ ┣━━━━━━━━━━━━━━━━━╋━━━━━━╋━━━━━━━━━━━━━╋━━━━━╋━━━━┫ ┃金漆水墨画生产工艺研究 ┃ 1983.12 ┃文化部科技成果四等奖 ┃ 1985.12 ┃ 王立广 ┃ ┃JKC—1型卷筒软片自动裁剪机 ┃ 1984.12 ┃文化部科技成果四等奖 ┃ 1985 ┃ 李德铭 ┃ ┃ZXC—ZIA型自动清洗胶印机滚筒装置 ┃ 1984.12 ┃文化部科技成果四等奖 ┃ 1985 ┃ 李根平 ┃ ┃HCD电子分显影液 ┃ 1984.12 ┃文化部科技成果四等奖 ┃ 1985 ┃ 王西燕 ┃ ┃DFM—450型电子覆膜机 ┃ 1985.12 ┃新闻出版署科技成果四等奖 ┃ 1987 ┃ 薛琴珍 ┃ ┃预涂型聚丙烯薄膜粘合剂 ┃ 1986.11 ┃新闻出版署科技成果四等奖 ┃ 1987 ┃ 马东瀛 ┃ ┃陕西省印刷物资公司微机管理系统 ┃ 1986.12 ┃新闻出版署科技成果四等奖 ┃ 1987 ┃ 薛国光 ┃ ┃FM2—B型电脑覆膜机 ┃ 1988.8 ┃新闻出版署科技成果四等奖 ┃ 1989 ┃ 李根平 ┃ ┃ZJW900微机控制静电制版机 ┃ 1987.10 ┃新闻出版署科技成果四等奖 ┃ 1988 ┃ 李根平 ┃ ┃陕西省人民出版社事务微机管理系统 ┃ 1987.10 ┃新闻出版署科技成果四等奖 ┃ 1988 ┃ 王志公 ┃ ┃FM2—A型覆膜机 ┃ 1987.8 ┃新闻出版署科技成果四等奖 ┃ 1988 ┃ 史 明 ┃ ┃西安新华印刷厂计算机管理系统 ┃ 1989.12 ┃新闻出版署科技成果四等奖 ┃ 1990 ┃ 薛国光 ┃ ┃预涂感光版 ┃ 1982 ┃文化部科技表扬奖 ┃ 1983.5 ┃ 朱梅生 ┃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