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年 乡村迎来快速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论文 辉煌十年 乡村迎来快速发展

辉煌十年 乡村迎来快速发展

2023-09-24 06: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我国“三农”工作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本文以2012—2021年县域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报表数据为依据,对十年来河南省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量化分析,从分析结果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乡村产业发展稳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持续强化,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一)乡村产业稳步发展,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考察,每次都必看农业、必讲粮食,要求河南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自觉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对待粮食生产,把“国之大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干上,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努力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上更多的优质河南粮。

  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小麦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河南省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于2012率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1年,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5.57万公顷;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设施农业,2021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56.67万公顷,设施农业占地面积达到13.21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6.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个百分点。“两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到2493个,“两品一标”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391.46万公顷。

  河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2021年,河南省乡镇共有88个涉农产业园区、2.12万个农业企业、4.08万个家庭农场。有实际经营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27万个,比2012年增加了2.76倍;成员达到116.67万个,比2012年增加了6.1%。2021年,河南省行政村中,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942个。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达到111.17万公顷,占行政村耕地面积的16.2%。行政村种植规模户13.83万户,畜禽养殖规模户9.54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组织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河南省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河南省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行政村有173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9%;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户数达1.89万户;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的户数达4.17万户。农业与休闲、旅游以及电商等行业的融合不断深化,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二)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布局,不断推动城乡发展互相衔接、互相促进。加快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2021年河南省乡镇行政区划面积为1528.32万公顷,比2012年减少了3.0%。从行政区划来看,2021年有609个乡、1184个镇和709个街道办事处,与2012年相比,分别减少了229个乡,增加了165个镇和133个街道办事处1。撤乡设镇有效促进了企业和人群向镇集中,强化了小城镇的中心带动作用,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撤镇设街道意味着城市发展将显著加快,行政效率大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城乡二元加快向城乡融合转变。农村基础设施日益改善,2021年,河南省乡镇的行政村中通宽带互联网的村为4.20万个,通有线电视的村为4.08万个、通自来水的村为3.75万个,占比分别为99.7%、96.8%和89.2%,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4.4%、12.5%、23.4%。通公共交通的村为3.67万个,进村道路为柏油和水泥的村达到4.45万个,村内主要道路为柏油和水泥的达到4.42万个,占比分别为87.2%、99.8%和99.1%,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2021年,河南省行政村共有36.92万个村民小组,其中78.4%的村民小组主要道路有路灯,99.9%的村民小组通电,99.6%的村民小组通电话,98.3%的村民小组通公路,93.7%的村民小组安装了有线电视,32.7%的村民小组通天然气。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已日渐完善,农村居民大部分已享受到城镇化的公共服务。

图1 2021—2022年农村基础建设情况

辉煌十年 乡村迎来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报告

  (三)乡村财力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农村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压舱石”,农村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定盘星”。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加大对乡村的财政投入,为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2021年,河南省乡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为716.52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为633.20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24倍和1.90倍。河南省行政村村集体收入182.15亿元,平均每个行政村40.91万元;办公经费支出累计27.58亿元,平均每个村6.19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47.73亿元,平均每个行政村10.72万元。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33.3元,是2012年的2.20倍,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2021年,全省行政村拥有家用汽车的户数达到781.22万户,占常住户数的40.2%。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2020年底,河南省718.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四)农村公共服务快速发展,农民生活得到进一步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和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升社会保障水平。2021年,河南省乡镇有5.94万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25.85万张床位,执业(助理)医师人数多达12.09万人。拥有2.62万个幼儿园、托儿所,2.45万所小学,37.18万个小学专任教师。河南省行政村拥有5.50万个卫生室,执业(助理)医师6.88万人,实现了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53.0%的行政村有小学校,49.1%的行政村有幼儿园。村集体创办的养老机构数达到1847个,收养和救助2.50万人。农民生活便捷程度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2021年,河南省行政村中,69.8%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90.5%的村有综合服务站;营业面积50平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达11.94万个。

  为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河南加大农村文体设施建设,文体场所数量不断增长。2021年河南省乡镇拥有体育馆702个,图书(室)馆5966个,电影院116个,公园2279个;2021年行政村拥有5.21万个体育休闲健身场所,3.78万个图书馆、文化站,3.94万个农民业余文化组织。95.3%的村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五)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更美更宜居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动“四美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一是村庄规划覆盖率提高。乡村规划是乡村建设的施工图,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立足乡村特点,精准施策。2021年,河南省88.8%的村有村庄规划,为村容村貌改善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障。二是生活垃圾治理效果明显。经全面推进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河南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截止2021年,河南省4.40万个村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占行政村总数的98.8%。农村生活垃圾普遍固定收集、居民养成较好的垃圾处理习惯,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情况明显改善。三是污水处理取得新成效。河南省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断探索污水治理新模式新路径。截止2021年,河南省1.73万个村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占行政村总数的38.9%。四是厕所改造进程加快。河南省一直将农村改厕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全力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因地制宜确定改厕技术和模式,建公厕的村、使用卫生厕所户数明显增长。截止2021年,河南省70.0%的村有公共厕所;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数达1190.14万户,占常住户数的61.29%。

  (六)乡村治理能力普遍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农村安定和谐局面日益巩固,“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全省广泛应用。2021年,河南省行政村中,县级及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8479个,县级及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6950个,县级及以上文明村14353个。

  河南省村干部文化程度不断提高,福利待遇水平提高。2021年,河南省行政村共有26.44万名村干部,平均每个村5.94个;其中5.89万名女干部,占村干部总数的22.3%。村支书平均年龄50.79岁,21.6%的村支书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村支书年平均工资达到2.79万元。95.7%的村支书兼任村主任。2021年,平均每个村召开8.91次村民代表大会。

  乡风文明需要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建设,村规民约有助于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农村形成良好的乡风文明。2021年,99.4%的村有村规民约,90.5%的村有村服务站。

  二、当前河南省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弱项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乡村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踏上了乡村振兴新征程,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但乡村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仍有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乡村经济实力仍然薄弱,农村投融资机制单一

  河南省乡村经济基础薄弱,体量普遍偏小。2021年,河南省乡镇的工业企业数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住宿餐饮业企业数量、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已连续三年呈减少趋势。村级产业发展滞后,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多数村没有经营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多来自土地租赁、上级补助、征地补偿、土地流转金等。2021年,只有28.8%的村有经营性收入,其中村集体经营收入仅占村集体收入的26.2%。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多样化的投融资渠道。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2021年,村内主要道路修建主要资金来源中,政府资金占89.1%,村集体和村民自筹资金占9.5%;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主要资金来源中,政府资金占91.1%,村集体和村民自筹资金占8.1%。

  (二)青年、优秀人才持续外流,仍存在留不住人问题

  乡村中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仍然存在,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依然存在差距。(1)村干部学历偏低。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分别有18.2%和43.0%。(2)村干部年龄偏大。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在60岁以上的有9.0%和14.9%。(3)技术人才、劳动力流失。农业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已连续五年减少。行政村中,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多达512.4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2%,比2020年增加了1.6%,占比增加了1.5个百分点。

  三、对加快河南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引导各类资本投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是依托专合组织发展增收。利用各自优势,依托专合组织发展增收。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发展模式,把股份合作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要途径和主推模式,成立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形成规模化开发建设。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构建财政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强化部门帮扶,发挥部门专长,积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资出力出策略。三是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市场化基金、信贷、担保、保险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构建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

  (二)建立乡村人才培育机制,厚植人才发展生态

  农村基层需要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一要对那些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技能乡土人才,优先提供农业开发项目、农业贷款、技术支持等。有志向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可列为基层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二要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一揽子”服务,构建全覆盖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出台生活补贴、职称优先评定等政策,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建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三要支持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发挥自身优势,创办领办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扶持奖励。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到基层兼职,促进人才有序向乡村振兴一线流通。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十年来,河南乡村社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农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在喜迎二十大之际,河南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发展农业农村良好形势,努力把河南建设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农业强省。

  注:

  1.数据从2012年、2021年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取得。

责任编辑:李连凡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