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乡愁几年级第几单元第几课 2022

2022

2024-07-13 10: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乡愁》教学设计《乡愁》教材分析《乡愁》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的课文,在自主赏析的同时,可指导学生进行自由诵读和尝试创作。《乡愁》抒写思乡愁绪,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着的主导感情——中国意识。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这首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诗歌之所以能够打动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诗歌中的情感可以触动大多数人的内心,引发共鸣。同时,他们善于借助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形象,他们将自己的情感附着于这些形象之上,使之成为独特的意象。而当读者面对这些意象时,往往会因为不同的环境、阅历,从而体会出更加丰富的感情,甚至会超过诗人原本所设想的。这首诗歌就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它用四个人们熟知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表达了浓浓的乡愁,这使它不仅被海峡那边的游子熟知,温家宝总理也用“浅浅的海峡,国之大觞,乡之深愁”来表达祖国的心愿。因此,品读这首诗,就是要在诗人所描写的四个意象中读出更深切的情感。余光中先生说过:“没有沧桑的乡愁是单薄的”,而这首乡愁之所以感人,是因为这简单的四个意象也与诗人一生经历密切相关,同样也涵盖了与他同时代人都曾经有过的切身体验。时间如同另一个意象贯穿了诗歌的四节,也用厚重的人生为这首小诗增添了重量。并且,诗歌回环往复的韵律之美不仅体现在其整齐的诗行中,也体现在诗歌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之中,“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四个叠词不仅在韵律上,在语义上也有呼应;“母亲”“这头”“那头”反复的出现,让情感有了多层次地阐发,也为诗歌的描写提供了广度与深度。学习这首诗歌,应当从诗歌最根本的特征入手,也就是把抽象的情感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再结合诗人生平的经历去体会这首诗歌中附着的深邃隽永的情感。最后,对于诗歌回环往复的形象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去发掘更深的情感。余光中先生的诗歌,虽然是现代诗歌的形式,但古典诗歌含蓄典雅的特点,同样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体现,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古代现代诗歌进行比较,帮助学生认识这一特征。【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朗读语调、节奏和重音。2. 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诗歌鉴赏方法,品味诗歌含蓄细腻的语言和优美的篇章结构。3. 借助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分析意象,品读语言,赏读结构,感知诗歌内涵。【教学难点】解读诗歌复杂的情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诵读诗歌乡愁是流淌在中华大地上的游子之吟,古有李白对月高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魂牵梦绕,亦有崔颢笔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怅然若失,更有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颠沛流离,而今,背井离乡的台湾诗人余光中,也吟诵着他的游子之思,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的《乡愁》。(板书课题、作者)二、走进乡愁,了解作者师:我们了解作者余光中的生平。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厦门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三、读乡愁,整体感知1.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重音、节奏。师提问:读出了什么?2、教师配乐朗读。(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3、小组内朗读,互助合作,自评,共同进步。4、每组派一名代表,分小节朗读。5、男女生分小节朗读。6、全班齐读。朗读指导: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哀伤。所以朗读时的我们的速度就是——缓慢的。这首诗应该读得忧郁深沉,深沉舒缓。(1)第一节,要轻柔舒缓地去读,带着微笑,读出回忆中童年时诗人与母亲通信往来的温馨。纸短情长,一枚枚邮票下,一封封家书里,是母亲一句又一句密密的叮咛。(2)第二节,重读“船票”和“新娘”,新婚燕尔便两地分居,船票就成了牵挂的媒介,要读出诗人对爱人的悠悠相思之情。(3)第三节,“后来啊”低沉延长,读出时空的迢遥。“母亲在里头”一句带着颤音去读,似要流泪,读出失去母亲的悲伤。(4)第四节,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重读“那”字,延长“那头”体现大陆之远,读出诗人对祖国绵绵的思念。四、品味乡愁,赏析诗歌(一)本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明确:时间顺序,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师小结:诗人余光中曾把《乡愁》归入自己的“浅易之作”,语言平实,虽“一读就懂”,但这首诗却写尽了诗人一生以及诗人那一代台湾漂泊客普遍的乡愁。(二)意象似浅不浅——寻找意象,体会诗人独特的情感1. 乡愁原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但是在这首诗中仿佛触手可及,是因为它化作了什么?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明确: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感进行物化,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事物之上。2. 在这些事物上,诗人分别寄托了什么情感?明确:邮票——对母亲的思念船票——对妻子的挂念(师补充:余光中写给妻子最美的情话:别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坟墓——对母亲的怀念(师补充: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海峡——对大陆的想念总结:意象是凝聚着诗人情感的事物。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就是诗歌的意象,从亲情、爱情到家国情,诗人分别选取具体之物言明心底之音。3. 知人论世,关注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人选择意象的独特性。诗人为什么会选取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意象?(我们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来了解,出示课件,指名读。)课件内容:(1)1928年,余光中在南京出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跟随母亲一路逃亡避难,最终落脚重庆,进入一所寄宿学校求学,只能和母亲通信联系。(2)1949年年初,内战转剧,于光中同家人辗转南下,直至迁居台湾。1956年,余光中结婚,婚后赴美留学,与妻子相隔万里,受经济制约,便坐轮船往返。(3)1958年,母亲病逝,母子永别。(4)1972年,阔别大陆故乡 20多年的他,在台北旧居写下此诗,沉吟良久。明确:这些意象与诗人人生中四个阶段的经历息息相关。邮票象征“小时候”母子的分离,船票象征“长大后”夫妻的分离,坟墓象征“后来啊”母子的永别,海峡象征“而现在”两岸的相隔。诗人正是通过这些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乡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使之具体可感,引起共鸣。小结:意象是凝聚着诗人独特情感的事物。它是作者个性化的抒情表达,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和个性化的抒情性。过渡语:诗人余光中曾把《乡愁》归入自己的“浅易之作”,语言平实,虽“一读就懂”,但这首诗却写尽了诗人一生以及诗人那一代台湾漂泊客普遍的乡愁。(三)结构似浅然美——涵咏吟诵,赏读篇章结构的优美涵咏吟诵,把握诗歌结构简单却不单调的特点。师:《乡愁》只有短短 88个字,妇孺皆知,广为传诵,余光中先生因此诗也被称为“乡愁诗人”。这首诗歌传唱度如此之高,除了诗中情感引起共鸣,也与诗歌浅易的结构密切相关。明确: 结构匀称整齐。每一小节都有重复或相似的诗句。形式上具有回环往复的美感。情意在反复中层层递进。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这样的写作手法为重章叠句。(四)用词似浅尤深——咬文嚼字,品味含蓄细腻的语言寻找诗人独特的修饰语:在这些意象前面,作者都用了哪些修饰语?这些修饰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1)换词比较量词的独特: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沓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乡愁是一道浅浅的海峡点拨:通过换词比读,能感受诗人的落笔之小。“一枚”“一张”“一方”“一湾”,都能突出所写事物之小。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写作将凝重的乡愁浓缩于轻微细小的对象上,从而反衬出乡愁之浓,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法。(2)删字比较叠词的独特: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枚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张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张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乡愁是一湾浅的海峡点拨:“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都是叠词,一方面增强了事物的形象性,笔墨浅淡,突出邮票之小,船票之窄,坟墓之矮,海峡之浅。然而,邮票虽小,却牵系着暖暖的母子情;船票虽窄,却负载着浓浓的夫妻情;坟墓虽矮,却承载着沉沉的丧母之痛;海峡虽小,却寄托深深的家国之思。另外一方面,叠词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读来音韵悠长,更能烘托出乡愁绵长。(五)、情意似浅实浓——解读诗歌复杂的情感1.余光中曾说:“乡愁如果只有距离,没有沧桑,是单薄的。”诗中哪一节将乡愁推向深处?从中读出了什么?明确:第四节,由生离写到死别,由思亲,思乡到思国,层层递进,情感升华。2.去掉最后一节,可以吗?不可以,去掉就成为了的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普通的诗歌了,最后一节,立意更深了,由小爱上升为大爱!有了更感人的力量!也写出了整整一代台湾人的心声: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助读资料一:龙应台 北大演讲 《文明的力量:从乡愁到美丽岛》1949年,近两百万人突然之间被残酷的内战连根拔起,丢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甚至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的海岛——台湾。更没想到,这一去,他们就永远地留在这片土地,无论心中留有多少大陆的记忆。从此,咫尺成天涯,他们有家不能回,望归不能归,成为“无根的一代”......师小结:因此,乡愁就成为了台湾一代人共同的记忆。3.对于这些余光中们来说,“乡愁”到底有多深?接下来让我们看他的《当我死时》,感受那颗拳拳的赤子之心。助读资料二: 余光中《当我死时》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余光中《当我死时》教师深情重复:“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祖国啊,母亲,我要葬在您的怀里,长眠。这是余光中的思归梦,也是和他有着同样经历的那代有家不能回,望归不能归的台湾客的思归梦,“浅浅的海峡”里饱含着他们对祖国深沉的爱!4.我们来看另一位思乡的台湾人的心声: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他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1949年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助读材料 3: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望故乡》于右任师:浅浅的海峡阻挡不了诗人以及无数台湾同胞无尽的乡思,因为海峡两岸的我们都有着一颗中国心!(播放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五、拓展延伸乡愁是苦涩的也是醉人的,是一缕缕扯不断的情思,是对家的向往,是对根的企盼不论漂泊多久,不论身在何处,当夕阳西下,当晚风吹拂,总有那么一抹淡淡的愁绪萦绕在心头......如果你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又会怎样抒发知道乡愁呢?仿照诗作中“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播放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示例: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守望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教师及时评价。六、结束语:《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无论身居何处,只要有一种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就会心有灵犀,穿越古今。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乡愁永远像一首澎湃的歌!《乡愁》课后反思《乡愁》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 探究”任务一学习借鉴中的课文。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根据单元目标和编者意图,本节课教学主要想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朗读语调、节奏和重音。2. 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诗歌鉴赏方法,品味诗歌含蓄细腻的语言和优美的篇章结构。3. 借助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在艺术上的巧妙构思和韵律上的音乐美;二是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深沉的爱国情怀,感受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期盼。难点在于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精练,感受意象选择对表达乡愁的作用。本堂课主要借助多媒体手段扩充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的想象。因此我在授课时,把作者的简介和诗歌示范朗读都使用了多媒体,图片、文字、音乐视听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能力较差的现状,结合诗歌的特点,在课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是读出感情、节奏、重音,注意语速、语调等。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情感。《乡愁》就诗的每一节来看,句子有长有短,参差不齐,节奏感很强,很适合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配乐范读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语速、节奏,对学生的朗读起到了较强的指导作用。一是可以使学生增加读诗的兴趣,另外还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他人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在这里,有感情地朗读始终是放在首位的,事实上,我们在学习诗歌时,都是在诵读中逐渐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其中仿写的环节,我预设学生应该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可是忽视了录课室学生的紧张,一紧张原来应该出彩的地方反而变得成了学生的软肋。下次再录课时我应该多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在如今开放的课堂中,我们要时时认识到,对学生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尊重,这对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往往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已不单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多时候是一名参与者、引导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强调自主、合作、探究,这样学生才可以自主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和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充满个性。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