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体育局局长殷宝林: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盘活体育场馆资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乒乓球馆运营模式 江苏省体育局局长殷宝林: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盘活体育场馆资源

江苏省体育局局长殷宝林: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盘活体育场馆资源

2024-03-15 01: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江苏省体育局局长 殷宝林

2011年1月11日

近年来,江苏省以承办第十届全运会和迎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大力推进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营,初步建成了省市县乡(街道)村(居委会)五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目前,绝大部分省辖市建有“两个中心”(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

90%的县(市、区)基本建成“新四个一工程”(一个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一个3000座体育馆、一个游泳馆或标准室内游泳池、一个 3000平方米 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971个乡镇、284个街道建成体育活动中心;建成18030个行政村农民健身点、4620个社区健身路径,基本实现了城乡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万人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 16547平方米 ,多数省辖市和一批县(市、区)的体育场馆达到承办国际单项赛事的要求。同时,各地按照“依托场馆、立足本体、全面发展、服务社会”的方针,加强体育场馆综合开发利用,面向市场进行产业化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坚持政府主导,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

“十五”期间,我们紧紧抓住承办十运会的历史机遇,重点规划建设省市两级体育场馆,建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体育场馆。进入“十一五”后,在继续抓好省级体育场馆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县级体育设施“新四个一工程”和“万村体育健身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基层体育场馆设施的发展。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在场馆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履行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确保投入到位。自2005年开始,每年从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提取两个百分点作为专项引导资金,扶持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并会同省财政厅出台了《江苏省基层体育设施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同时,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体育强市、强县创建指标体系,进一步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各地把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在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下,积极筹措资金、调配土地,大力推动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仅“十一五”期间,省级体彩公益金投入全民健身设施建设3.5亿元,地方投入15亿元;县级体育设施“新四个一工程”省级补助资金4亿元,地方政府投入50多亿元,共补助建设项目270余个。“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体育固定资产投入160亿元,其中政府投入132亿元,占总投入的82.5%。

二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各地不断创新投融资机制,采用市场化、社会化等多种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加快体育场馆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盐城市实行多元融资推进体育场馆建设,该市在财政投入5000万元的基础上,成立盐城市体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国有投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融资、市场招商等方式,完成了总投资1.58亿元的新体育馆建设;市全民健身中心总投资1.47亿元,开工建设时尚有7800万元资金缺口,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等途径,破解资金短缺难题;在市财政投入3000万元的基础上,融资1亿元开工建设6. 4万平方米 的建军路全民健身中心。与此同时,该市积极推进体企合作,鼓励企业投资兴建体育设施,累计吸引社会资本近20多亿元。其中,上海世安集团投资4.5亿元新建大丰市奥体中心,中南集团通过BT方式建设的总投资15亿元的城南体育中心已开工建设。南通市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引进民营资本建设体育会展中心,实现了政府不背包袱、群众得到实惠的目标。无锡市民营企业利用废旧厂房改建占地面积5. 7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2. 2万平方米 的喜洋洋运动健身馆,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健身服务。苏北部分县借鉴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功经验,采用BT等多种模式完成“新四个一工程”建设。如盱眙县通过企业垫资、政府分期返还的方式完成场馆建设。

二、坚持“两个效益”一起抓,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

近年来,各地坚持体育场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起抓,创新管理体制,转换运营机制,开展多种经营,在场馆的市场化运作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多元的场馆运营管理模式。

一是“管办分离”模式。无锡市体育场馆和训练管理中心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2005年底,无锡市在体育领域实施“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离”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了无锡市体育场馆和训练管理中心,将原市体育局下属的9个事业单位、412名员工整建制划归中心,市财政每年拨款400余万元,其中300万元用于解决人员经费。中心作为承接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的新载体,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同时,进一步推进“两权分离”,组建了体育场馆运作平台——无锡市博威体育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确保国有资产性质不变、保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下,实行企业化管理,开展多元经营,并对卫生保洁等实行服务外包,提高了场馆管理效率和运营水平。近年来,中心各场馆平均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300多期,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80多场次。2010年共接待健身休闲群众65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50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模式。近年来,以省五台山体育中心为代表的事业单位建制的体育场馆主动顺应市场需求,借鉴现代企业的先进理念,不断提升场馆的运营水平和服务能力。除财政每年拨款200余万元用于解决离退休人员工资外,中心按照“以馆养馆”的思路,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通过深化内部改革,推行标准化服务,开展文明创建,打造“五台山健身”品牌,并通过与万科房地产企业合作,迈出了品牌输出、管理输出的步伐,实现了综合效益的快速提升和自身的持续发展。中心先后荣获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5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5、2009年两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0年实现经营收入5700万元,其中75%来自全民健身收入,其余部分来自场租、赛事活动、广告等;接待健身群众450万人次,培训12万人次。

三是公司化运营模式。目前,越来越多的场馆在保证国有资产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搭建市场平台和运作载体,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升场馆运营能力和综合效益。在这方面江苏省有几个典型代表。

——南京奥体中心运营管理模式。2005年,作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南京奥体中心经营管理有限公司,2006年划归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心成立后的前3年,政府拨款共6000万用于日常运营补贴。近年来,中心坚持社会事业项目的社会公益性不改变,积极拓宽经营思路,拓展经营空间,初步形成了全民健身、体育竞赛、房屋租赁、演出会展“四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幅,2010年经营收入达4100万元,主副业收入比为6∶4;接待健身群众100余万人次,赛事及文体活动32场,在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常州奥体中心运营管理模式。常州市于2007年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公司——常州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负责常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经营管理。该公司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积极探索主体多元化运营模式,朝着竞技体育结合全民健身、文艺演出和商业会展的复合型道路迈进。近年来,中心年接待健身群众150万人次,先后承办了第十七届省运会及常州羽毛球大师赛等国际、国内比赛共25项、31次、1000余场次,举办9场大型活动以及各类展会32场次。同时,公司积极运用市场机制整合资源,将经营性资产从公益性资产中剥离,总体打包,为体育事业乃至全市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融资平台及实行资本运作创造条件。公司成立之初注册资金3000万元,通过对周边地块资源的整合等措施,2010年6月公司注册资金增至5亿元,经营性收入达1600万元。

——苏州体育中心运营管理模式。2001年苏州市成立市体育实业投资发展公司,与体育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营管理模式。该中心遵循“以体为本,多元发展”的经营思路,采用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促进健身培训、竞赛表演、商贸会展等业态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中心商圈。2008年,又成立了苏州市体育中心商圈商会,挖掘整合区域内体育和文化资源,重点打造文化体育、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服务业,大力发展时尚商贸流通业,将体育中心商圈培育成“文体娱乐休闲聚集区”,目前该商圈年营业额已达10亿元。2010年,经营性收入达4600万元,接待健身群众130余万人次。

——南通体育会展中心民营资本运营管理模式。该中心完全由民营企业——中南控股集团投资、建设和运营。在成功举办第十六届省运会后,坚持以商养体、体商结合,在保持体育设施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市场化运作,并借助集团公司的资源和资金优势,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目前,中心成为初具规模的综合性全民健身会所,开发健身项目20个,会员超万人,年接待健身群众超50万人次,2010年经营收入达千万元。

四是专业化托管模式。随着江苏省体育场馆数量的日渐增多,新的管理模式也不断涌现,其中专业化托管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受到了关注。如无锡市体育场馆和训练管理中心下属的博威公司于2008年托管无锡市老干部活动中心,2009年接待量就超过7万人次。无锡市成立了一家民办非企业斯伯特(SPORTS)体育运动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配合教育和体育部门从事第三方管理工作,协助有关学校做好学校场馆开放运营工作,推进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目前已托管了12所学校体育场馆,会员已达1万余人,收费为5-10元,优惠的价格、专业的服务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近期又有8所学校达成托管意向。2009年,江苏苏体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江宁科学园、江宁大学城高校产业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苏体场馆运营子公司,托管江宁体育中心;2010年又托管了六合体育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在体育场馆专业化托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三、立足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开创江苏体育场馆发展新局面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后,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财政、金融、税费、用地等相关扶持政策,这对全省体育产业发展来说是重大“利好”。随着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成功申办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场馆服务业作为江苏省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板块和业态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在全面完成省辖市“两个中心”和县(市、区)“新四个一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体育设施的完善和提档升级,扩大覆盖面;继续深化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新模式,鼓励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发展,实现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化、现代化、集聚化,推动形成新的体育场馆集聚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场馆整合发展能力和综合效益。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