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通州报告1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乌鸦属于家禽还是野禽 警惕!通州报告1例

警惕!通州报告1例

2023-04-20 17: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来源:江海晚报

2023年4月11日,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我区1例鹦鹉热确诊病例,区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工作。调查得知患者于4月2日开始出现发热(T:39.0℃) ,伴有畏寒、头晕、小腿肌肉酸痛、肺部感染等症状,先后至区中医院、区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因其有鹦鹉饲养史,市三院通过病原体宏基因测序,检测结果鹦鹉热衣原体阳性,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目前患者仍在住院治疗。

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在患者家中现场采集了同住人员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家养鹦鹉的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笼具表面擦拭标本,以及患者接触频繁的室内场所(沙发、电脑桌、床头柜)物表样本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除同住人员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外,家养鹦鹉及环境样本核酸检测结查全部为阳性。区疾控中心指导病家对染疫鹦鹉进行捕杀消毒后深埋,同时指导病家对居家环境进行了终末消毒。

鹦鹉热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易感人群吸入含有受感染鸟类的干燥粪便或呼吸道分泌物的灰尘,临床表现为发热、寒颤、头痛等。大家在外游玩时,尽量不去近距离接触野生鸟禽类,若自身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且有鸟禽暴露史,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

一、何为“鹦鹉热”?

鹦鹉热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目前鹦鹉热衣原体宿主包括家禽和野禽在内的上百种鸟类,以及人类以外的哺乳动物,主要在鹦鹉、鸽子、鸡、鸭等鸟禽类之间感染和传播。本病最初多在玩赏鹦鹉的人群中发现,故名“鹦鹉热”,也称鸟疫、鸟热。人在接触感染禽类或者动物后会受到感染,导致不同程度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二、接触后多长时间可感染“鹦鹉热”?

鹦鹉热潜伏期通常为5至14天,最长可达45天。

三、“鹦鹉热”是如何感染人的?

通常为易感人群吸入了含有受感染鸟类的干燥粪便或呼吸道分泌物的灰尘,极少情况下也可能通过鸟类咬伤或者直接接触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罕见。

四、感染“鹦鹉热”会出现哪些症状?

鹦鹉热临床症状差异较大,轻型可表现为无症状,一般表现为上呼吸感染症状,例如发热、寒颤、头痛、肌肉疼痛、咳嗽,肺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大叶或间质浸润,重型表现为重症肺炎伴全身严重症状,例如呼吸衰竭、心内膜炎、心肌炎、肝炎、关节炎、脑炎和败血症等。

五、哪些人群最危险?

鹦鹉热的高危人群包括:饲养鸟类的人群、接触鸟类的宠物店员工、家禽从业人员、兽医、动物园工作人员。此外,偶然接触受感染的鸟类或其粪便也可能导致人类感染病例。

六、如何消毒?

鹦鹉热衣原体耐冷不耐热,-70℃可以保存数年,但在56℃-60℃仅可存活5-10分钟,可选用煮沸消毒。使用0.1%甲醛液、0.5%石炭酸可在30分钟杀死,使用75%酒精可在0.5分钟杀死。

七、如何预防“鹦鹉热”?

1. 在外游玩时,尽量不去近距离接触野生鸟禽类(如鸽子),与其保持一定距离;

2. 购买正规渠道、检疫健康的禽鸟,切勿购买来历不明或可疑发病的宠物;

3. 可以在新购入的鸟类食物中添加四环素、红霉素进行预防,尤其是在家禽和鸟类运输前后;

4. 饲养鸟类宠物人员注意保持笼器的干燥清洁,定时消毒;

5. 在接触饲养的禽类时,需注意卫生,在处理排泄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规范戴口罩、戴手套,处理后及时洗手。若被抓咬挠伤则需及时消毒清洁伤口,必要时就医咨询;

6. 宠物如有可疑症状,及时寻求专业宠物医生帮助;若自身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且有鸟禽暴露史,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

来源:通州疾控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