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乌托邦的破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乌托邦的破灭 评论:乌托邦的破灭

评论:乌托邦的破灭

2023-08-11 19: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高猛

  支教以来,有两则相关的新闻报道给我以印象的深刻。

  一则是:一批志愿者到广东清新县的寻访工作告一段落,县教育局的领导为了表示感谢,决定尽地主之谊,招待远道而来的志愿者。寥寥数人的饭宴不仅鸡鸭鱼肉俱全,而且开饮的还是洋酒“人头马”。志愿者面对此景愤怒了,一位志愿者当场质问:“我们是来扶贫的,不是来大吃大喝的,我吃不下!可能我们今天吃的这一桌,可以让一个大学生吃上好几个月。”志愿者全都哭了。一席话,让在座的清新县教育局领导都大惊失色。

  另一则是:广东珠海女孩李逸杭在云南一所慈善学校做了5个月志愿者老师后,因与校方产生矛盾被“请”出学校。随后另两名志愿者也先后主动离开。最终,他们在网上集体“反水”,联合指责学校管理混乱,没有好好使用社会的捐赠,校长有私吞部分善款的嫌疑。一个被“请离”,一个因争端主动离开,另一个则心灰意冷。曾如世外桃源般安和的学校,如今却开始在他们眼中有了不确定的凶险。

  看了上面两则报道,联系自己曾经的支教经历,我在想:通过电视总能看到一些志愿者们为群众做出了轰轰烈烈的贡献,而我每天却像个蜗牛躲藏在这个走不出去的壳里……

  我继续浏览了局内人和局外人对这两个事件的反应。当看到某些人对上述志愿者的批评和非议,我有一种同病相怜的心疼。或许有的志愿者确实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或许有的志愿者真的太过稚嫩和单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个别受援地并没有真正将上级政策落实到位,一些守信、弱势的志愿者虽然有理想、有知识、有激情,却怎么也用不上力。一些支教队员不受当地重视,计算机专业的优秀人才在这里做打字员,有的志愿者竟然被安排到工商局“支教”,成了名副其实的“花瓶”和“包袱”,还有些志愿者被当成“摇钱树”,受援地强制要求他们捐款,他们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志愿者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新的弱势群体,他们正在遭遇着一场“乌托邦的破灭”。

  可是为什么有一些人会忍心将他们渴求做事、贡献的热情扭曲成“抱怨”呢?每个志愿者都头顶着美丽而崇高的光环,他们都在为“志愿者”这个神圣的称号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是他们的豪情壮志,“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是他们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无论如何,我从来都没看到哪一个志愿者为自己住得不好、吃得差、生活环境恶劣而叫苦,我看到的只有一种不能实现愿望的无奈,看到的是无力改变某些不公现象的心痛,看到的是他们拿着六百元生活费却只做着价值三百元劳动的不忍。

  没有经历过的人,在刚刚头顶志愿者美丽光环、怀揣志愿者神圣使命的时候,理想主义会造就他们的乌托邦。一方面,当我们怀着崇高理想来到“穷乡僻壤”做善事,在乌托邦的心灵世界里,那些无偿支教的地方应该是纯洁的,于是有意无意中可能对受援地有了道德或者行为的苛求;另一方面,越是穷乡僻壤,当地既得利益者越缺乏现代游戏规则意识,就越抗拒外来力量的监控。如此,当地人与志愿者的冲突可能被激化,志愿者心中纯洁的乌托邦就面临破灭的尴尬。

  乌托邦是美丽和善良的,就像我们的良心、良知、爱心、使命一样,是我们这个社会道德的脊梁和前进的方向。但是,现实社会的乌托邦却是脆弱的,正像新闻中被推到风头浪尖的志愿者一样,他们都占据美丽却摇摇欲坠的弱势地位。他们背负着自己的信仰,他人的企盼,背负着用知识改变更多人命运的考验,背负着无知者的无端非议,有知者的隔岸观火。这个脊梁的担子很重。一方面,理性地分析,在城乡分化、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公正的体制仍然不尽完善的今天,受援地大多数孩子的受教育的机会和结果都是不平等的,而这种机会的不均等比物质的不均等更加可怕。或许有的孩子会随着岁月的催熟而习惯了这种命运的安排,也会有一些孩子会用超乎想象的努力或天赋跻身于中产阶层甚至精英阶层的行列,但是这个过程该是怎样的付出和打拼啊,而这种“超人”的付出和打拼又会构建出他们新的“超人”性格,而中国的“超人”阶级很多是缺少人情味的,新的不公正在他们手中继续前行。另一方面,乌托邦的外部土壤并不健康,很多伪善的爱心在冲击,很多伪装的良知在对抗,社会缺乏理解,缺少根基。或者上升一个层面讲,我们缺少的是社会心理机制和社会制度保障。于是,各种不明白真相的人怨声四起,一些位居高位的人凭空想象、乱发言论,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深入调查的本领,一些受援地只注重“形象工程”,却不管持续发展的“教育大计”,还有个别地方希望从志愿者身上得到物质的实利,而不是精神的财富。如果说志愿者违背了他们的初衷和承诺,那么整个社会的承诺在哪里?合同中对志愿者保障的制度和政策落实了没有?在没有制度保障的世界里,志愿者就像笼中鸟。爱心是美好的,但是当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屡次受阻,甚至遭到摧残的时候,爱心和良知又变得如此脆弱,世界上就没有热心肠了。

  有时觉得自己很残酷,总是给予那些孩子一些要不可及的希望,帮他们编织一些无法实现的梦想。孩子们的梦想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都是乌托邦。面对孩子天真的梦想,我们不断向他们招手微笑,就像我们的乌托邦朝着我们微笑一样,一次次微笑却造就我们良心和良知的一次次痛。

  但一个朋友的话让我多少有些释怀:“即便不能马上实现,有梦想也是好的。每个人心中都有暂时甚至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但是,它一直鼓励我们朝那个方向走。就好像在夜间行路,虽然够不到天上的星星,可是有它在就会觉得温暖,觉得快乐。对于受援地那些贫穷的孩子而言,读书的意义不在于能不能走出来,能不能变得富有,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感觉到读书的快乐……

  也许,这样可以让我们解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踏踏实实地干好分内之事,对孩子们真正的负责,其它的看似美丽的过场和形式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

  于是,我们摘下光环,脱下美丽的外衣,用现实主义批判我们的乌托邦。

  因为我知道,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