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研究之“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举例说明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的过程 一课研究之“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

一课研究之“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

2024-07-15 10: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概念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条件

概念形成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皮亚杰提出的"图式理论"。他认为,婴儿出生后就开始主动利用身体感官为基础的基本行为模式对环境中的事物做出反应。这种基本行为模式,是个体用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被皮亚杰称为图式(schema)。皮亚杰认为,当个体已有图式能够轻易同化环境中的新知识经验时,在心理上就会感到平衡;当个体的已有图式不能同化环境中的新知识经验时,在心理上就会感到失衡,这时驱使个体进行调整来顺应环境。个体不断地经历同化和顺应两种互补的心理活动,从而扩大和提升学习者的图式结构。

概念形成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是一种心理结构的构造过程。因此概念就是理解状态的某种心理表征,而这个结果又影响下一次的概念形成,构成了一个所谓的理解循环。

以学习的观点来看一般概念的形成,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分别是特征分析理论、原型理论和实例对比理论。除此之外,还有维格诺德(Vergnaud,1983)用概念域C=(S,I,R)来说明概念的形成。这些理论和观点虽有不同,但都提到了概念形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学习者必须能从许多事物、事件或情境中认识或抽象出它们的共有特征,以便进行概括;二是学习者必须能够辨别与概念相关或不相关的标志,以便进行区别归类。

概念形成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抽象出某一类对象或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曹才翰、章建跃提出了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共七个层次。具体过程包括:

(1)辨别:刺激模式。

(2)分化:各种属性。

(3)类化:共同属性。

(4)抽象:本质属性。

(5)检验:确认。

(6)概括:形成概念。

(7)形式:用符号表示。

概念形成的方法

在概念形成的有关研究中,比较经典的是维果茨基的实验(维果茨基,1998)。维果茨基认为概念形成的研究有两类传统的方法:一类方法是所谓的定义法;另一类方法由研究抽象概念的方法组成。但这两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就是把词语和知觉材料分离开来,并对其中的一个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维果茨基引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双重刺激法”,向被试出示两套刺激,一套是他从事活动的物体,另一套则是为其组织该活动服务的符号。通过实验,他得出的结论包括:

● 概念形成过程始于最初的儿童期。但是,概念形成过程的智力功能只有到青春期才得以成熟、形成并发展起来。

● 学会在词或符号的帮助下指引自己的心理过程,是概念形成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运用辅助工具来调整人的活动的能力,只有在青少年时期才达到充分的发展。

● 呈现一个使概念得以形成的问题不等于可以把问题本身视作概念形成过程的原因。

● 只有掌握抽象,并与先进的复合思维结合,才能使儿童发展到形成真正的概念;只有当抽象的特征重新综合,而且产生的抽象综合物成为思维的主要工具时,一种概念方才出现。其中,语言占有关键的地位。

5

做一做:学以致用

填空题

(1)概念形成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皮亚杰提出的 “( )”。

(2)以学习的观点来看一般概念的形成,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分别是( )理论、( )理论和( )理论。

(3)曹才翰、章建跃提出了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共七个层次。具体过程包括:辨别、分化、

( )、抽象、( )、( )、形式。

2. 选择题

(1)概念形成的核心是( )

A. 同化

B. 理解

C. 顺应

(2)在概念形成的有关研究中,维果茨基引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是:( )

A. 定义法

B. 研究抽象概念的方法

C. 双重刺激法

参考答案

填空:

(1)图式理论

(2)特征分析、原型、实例对比

(3)类化、检验、概括

2. 选择题

(1)B (2)C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审核人:李丽生 黄伟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