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提醒:孩子做题不会举一反三?快从这5点学习习惯入手解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举一反三例题 老师提醒:孩子做题不会举一反三?快从这5点学习习惯入手解决!

老师提醒:孩子做题不会举一反三?快从这5点学习习惯入手解决!

2024-06-13 21: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和学校的教学进度以及课本题目的设置密切相关:

一般在教学一个新知识,学校都会侧重学生对书上的例题的理解,接着就会做书上的习题,这时孩子就会发现只要会做例题,习题往往不成问题,因为教材的编写者都是在例题的基础上稍作改变,形成了习题。 习题往往都会和案例有相似的地方,似乎在提示孩子该怎么做。因为有第一次的模版在那里,他们可以通过模仿等形式达到简单的举一反三了。

这种“举一反三”并不能证明孩子对某个知识真正掌握了。

有个检测方法: 找出一份基础练习题,这些题目都是对基本题型的简单变化,如果孩子对这些题目还不会做,那应归结为“不会做”,是课本基础知识学习中的漏洞,就要回归课本。

具体如何做?

》》》仔细看书,专研例题

1 阅读目录。通过目录,同学可以把每个章节的知识脉络理清,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知识框架,然后逐步回忆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

2 具体章节一字不落。在看各部分章节的时候务必要保证一字不落。只有这样,才能理解每一个知识要素。同时,要把重点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以区分不同的理解难度。

3 不断浏览书上做好标记的知识点,加深印象。重视例题、习题练习,确保每道题目都知其所以然。

4 阅读细节。在教材中,这些细节主要表现在理科学科中的实验介绍、对定理内容的具体表述、特定的数据数字、样例图片等信息,以及文科学科中的相关链接、书下注释、特定事件、观点、定义的具体表述等部分。这些细节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虽然基础,但是广大考生往往会因为忽视而大量失分。

5 理科学习要做到书上的定律能自己推导出来。比如,(a+b)^2=a^2+b^2+2ab 不仅要背下来,还要能在忘记or忽然不确定的时候自己推出来。再比如, 三角函数有个口诀叫“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你要能马上画个单位圆来解释这十个字。

6 文科学习抓住书本框架,背熟目录和小标题。我们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知识的整体,背熟目录才能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这样,考场答题时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观概括,尽量避免因遗漏观点而失分。

7 复习阶段要再次回归目录,形成整体感。做题的时候更加有全局性,而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知识盲区,抓紧补习。

细节二:生活中培养对孩子的思考兴趣

如果孩子已经对书本知识掌握到位了,遇上变式的题,思考十分钟以上还不会做,那我们要静下心来想想是什么原因了。

首先要反思的是孩子是否具有思考能力?

比如,有学生看到作业中的这样一道题目就慌了:

用8根10分米长的铁棍和4根5分米长的铁棍,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框架,想在这个框架表面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至少需要多少塑料薄膜?

用8根10分米长的铁棍和4根5分米长的铁棍,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框架,想在这个框架表面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至少需要多少塑料薄膜?

他和我说:“老师,你太狠了,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给了4个数据,我都不知道用哪一个。”

其实这道题并不难,主要问题是 孩子不理解题目的意思、像没开窍一样,他不知从哪里动脑。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孩子学习特别认真努力,甚至将课堂笔记和典型例题都背了下来,但换种问法依旧做不出来。

产生这样的问题,关键是孩子还没有弄清楚怎样学习,没有思考的习惯,也就是说学习还处在记忆和模仿阶段。

具体如何做?

》》》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思考习惯

1 多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就是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对思考的兴趣,比如,当孩子学会立方体这个知识点后,我们不妨常常指着生活中遇到的长方体物体,想想里面的结构,让孩子做做设计师,这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空间观念。孩子碰到上面的问题后,就不会毫无头绪了。

2 用启发式交流代替命令式(也就是用问句代替祈使句)。

我们该怎么使用启发式交流呢?

一、用启发式交流代替命令式(也就是用问句代替祈使句)

二、 问开放式问题,而不是封闭式问题;

三、问“什么”、“怎样”,而不是“为什么?”

一、用启发式交流代替命令式(也就是用问句代替祈使句)

二、 问开放式问题,而不是封闭式问题;

三、问“什么”、“怎样”,而不是“为什么?”

比如:

命令式:快点去刷牙,不然你的牙齿被虫咬得全是洞。

启发式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牙齿非常干净?

命令式:快点去刷牙,不然你的牙齿被虫咬得全是洞。

启发式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牙齿非常干净?

又如:

命令式:收拾好你的玩具,不然我就把他们送给别的小孩了!

启发式提问:你玩完玩具之后应该有什么责任呢?

命令式:收拾好你的玩具,不然我就把他们送给别的小孩了!

启发式提问:你玩完玩具之后应该有什么责任呢?

……

日常生活中这种交流方式不仅能够让我们和孩子的沟通更加顺畅,孩子听到这些提问后,他的小脑袋就会开始运转、思考。

孩子在我们的引导下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还培养了他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多和孩子这样开启对话吧:

你说呢?

还有吗?

你有什么想法?

你认为呢?

你的选择是?

你说呢?

还有吗?

你有什么想法?

你认为呢?

你的选择是?

细节三:带领孩子学会分析题目

有一部分孩子 不是不想思考,而是缺乏分析题目的技巧。

我曾经在家庭作业中出过这么一道题:

学校买来3套课桌椅共用690元,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80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学校买来3套课桌椅共用690元,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80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学生晕了,不知道怎么列方程来做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 孩子在解题时,对题目的条件之间的关联挖掘不足。

这个时候老师、家长给予孩子提示是不是最好的方法呢?提示也无非是告诉孩子数量关系列,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具体如何做?

》》》带领孩子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发掘“隐藏条件”

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是从 指导孩子深入分析题目的每一个条件入手。

要给孩子 “隐藏条件”的概念。有些孩子只看得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却忽视了隐藏条件。比如上面那道题目,其中的隐藏条件就有一套桌椅是690/3=230元。桌子比椅子贵80元,如果椅子为x元,桌子就是x+80元。

在指导孩子解题时,首先请孩子分析 这道题的里条件有几个?再要求孩子说说 由这个题的条件能联想到什么?(推导出什么隐藏条件)最后,再要求孩子说出: 这道题要解决的是什么?

当孩子分析得不到位时,可以利用上面启发式交流方法多问孩子几个 “你认为呢?”“还有呢?”。

这些题目条件最好让孩子自己说出。如果必要时,我们可以把质疑条件、隐藏条件分析给孩子听。这样也是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解题策略。

细节四:整理知识体系,培养总结习惯

如果孩子很认真地把课本看了一遍又一遍,遇到题目仍然不会做,这个时候就要反思一下: 孩子的知识体系是否建立起来了?孩子是否了解每个知识点在题目中常会以何种形式呈现?

老师们总在强调 思维导图、错题本的重要性,目的就在于此。

学习中的思维导图不仅要让孩子了解一门学科所学的内容、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需要孩子们将知识点的常见考查方式进行总结。这样一来,做题时就能够快速提取考查知识点的相关信息,进行作答。

这无疑是给孩子提供了一条便捷的思考路径。

具体如何做?

》》》用好错题本、思维导图,总结常见考法+解法

错题本的整理需要将平时作业和考试中遇到的错题以及模糊的题目都加以整理。

使用错题本时要注重知识的分区。不要把错题完全按照顺序记录,而要以知识点为依托进行整理,将考察同类知识的题目整理到一起。

在整理时,着重思考这几点:

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

题目给出的条件、问法有哪些?

自己的思路在哪个环节出错了?

答案是如何解决了自己思路中存在的问题的?

类似题目的解法/思考路径该是怎样的?

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

题目给出的条件、问法有哪些?

自己的思路在哪个环节出错了?

答案是如何解决了自己思路中存在的问题的?

类似题目的解法/思考路径该是怎样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到了 某个知识点的常见考法+问法+解题方法。

再将这些发现不断填充到思维导图中,经常性地回看、重做错题,相信至少能帮孩子解决80%的常错题目。

细节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

这是一个补充细节。

其实很多题目都能在类似的题目中找到答案,只是孩子不懂反过来思考。如果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一些 逆向思维训练情况就会好很多。

所谓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具体如何做?

》》》给孩子一些逆向思维训练

父母们不妨跟孩子玩一些可以锻炼孩子逆向反应力的游戏,比如:

1 反义词训练

父母说摇头,孩子就要点头,父母说一个词,孩子说这个词的反义词,也可以鼓励孩子跟他的同伴们玩这个游戏。

2 句式转换法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就需要注意锻炼孩子的逆向思维,可以先从平时说话的语句的句式转换训练起,比如平时说“孩子,你喝了一瓶牛奶了”要说成“孩子,一瓶牛奶被你喝了”,简单来说就是把主动句式换成被动语态说给孩子听,让孩子慢慢习惯反向的语句,培养孩子逆向思维的意识。

3 经典故事新编

平时的亲子互动中,父母可以引导孩子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经典故事或是童话,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改编,最简单的就可以根据孩子自己喜欢的角度去想象建构不同的故事结局,让孩子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也有利于孩子多向思维的形成。

4 “头脑风暴法”的借用

“头脑风暴法”是指一群人就某个问题聚在一起各抒己见,在给孩子的逆向思维训练也可以应用这种方法。比如,让孩子想一想一个纸杯可以用来干什么,多鼓励孩子相处更多的用途,促进孩子思维能力活跃发展。

我相信如果家长、老师关注,孩子认真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的举一反三的能力一定会明显提升,到那时,孩子的脑子就会转弯了。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写得真好!(强烈推荐)

孩子总是“输不起”?挫折教育和正确的批评方式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成绩垫底,也不要放弃自己的孩子!(建议初中家长看看)

点个在看呗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