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韵流芳】最早题咏玉龙雪山的诗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丽江雪龙山天气 【雪韵流芳】最早题咏玉龙雪山的诗篇

【雪韵流芳】最早题咏玉龙雪山的诗篇

2024-06-02 06: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李京画像

一、“雪山知音第一人”——从作者说起

716年之前来到丽江的李京并没料想:他的这首《雪山歌》,成为题咏玉龙雪山的先声;更没想到在后世的丽江,他会被推崇为“雪山知音第一人”!他的这首诗,在丽江、在云南都是传世的经典之作。

李京(1251—?)字景山,号鸠巢,今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人,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自小饱览群书,科举之途顺利,很年轻就“掌故枢府,不数年遂长其幕”,可谓少年得志(枢府:朝廷主管军政大权的中枢机构)。从他的字与号看,亦可知其报效国家、愿功成名就而后归隐林泉之志。然而李京得志虽早,却蹭蹬于仕途。他已经在国家秘书班子里参与机要,这是个很好的平台,可以熟悉国家大政,整合政治资源,锻炼以后干大事的才干。可惜的是,他和具有浓郁诗人气质的李白一样,孤高耿介,远不及他所倾慕的白居易那样淡泊从容,不久就因故遭到了罢免。

后来,李京于大德五年(1301)被元成宗铁穆耳重新启用,任命为云南宣慰副使。这时,他已经50岁了。在云南奔走了3年后,他因病回到故里。后又于元武宗海山至大元年(1308),以吏部侍郎之职奉使安南(古代对越南的称谓,包括现在的广西一带地区)。再之后,不详其所终。李京的传世作品,有集其云南见闻所撰《云南志略》四卷、诗集《鸠巢漫稿》。其诗数百篇中的云南吟咏,尤为世所传诵;《云南志略》更是元明以来云南志书之最早,极富史料价值,成为后世记述云南必以凭藉的历史典籍。

这位最早题咏玉龙雪山的先贤,一直受到丽江人民的尊重、丽江文史界的关注——在清代的乾隆《丽江府志略》与《光绪丽江府志》的“艺文志”中,均选录了他的这首《雪山歌》;多年前,丽江的文化人士夫巴先生就曾前往河北考察李京的生平事迹,并撰文探讨;近年,丽江市博物院的党政领导与研究员等一行又专程前往,在河北省文联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沧州,与沧州市文联的同仁座谈,希望得到更多关于李京的史料,寻找到李京故里的具体地点,乃至能找到李京的墓、碑和后人。期能据以这些翔实的资料,成立一个李京研究会,共同开展纪念活动,让这位“雪山知音第一人”成为文化的纽带,增进丽江和李京故乡的友谊。

二、品赏李京《雪山歌》

从诗歌艺术的角度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首诗的几个特点:

以评开篇 引人瞩目——

全诗首句“丽江雪山天下绝”,是作者对玉龙雪山一个归纳性、定义式的评说——“天下绝”呀!这般惊叹,先就引动了读者。后文“衡华真成两坵垤”与首句前呼后应,以真实列举、论据般的写实强化了首句评说。这里虽只提及衡山与华山,实则指代了中国五大名山“五岳”,否则李京何以而言“天下绝”!他对玉龙雪山这一前无古人的评说,虽是采用夸张手法,类同于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白发三千丈”,杜甫的“家书抵万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等,而更主要则在于李京对玉龙雪山由衷的惊叹!

南岳衡山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主峰祝融峰海拔不过1300余米;西岳华山的雄险居五岳之首,“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犹如上天梯,海拔也只在2154.9米(北岳恒山主峰玄武峰海拔2017米,中岳嵩山的最高峰海拔1440米,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名山原本各具特色,不能全然以绝对海拔作比,应以相对海拔来观赏、比较其之高峻或是雄浑、奇丽、秀美……而较之海拔5596米、相对海拔将近3200米,“足盘厚地背摩天”高峻崔巍的玉龙雪山,难道不使人感到“衡华真成两坵垤”了吗?毋庸置疑,这般描写无疑是李京发自内心真切的感受。坵垤音qiū dié,指小山丘、小土堆,这当然也是一种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缩小夸张”,以反衬玉龙雪山。“背摩天”则是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强、高、深的“扩大夸张”。

李京所称谓的“丽江雪山”,还涵容了这座名山的地名演变信息——在古代,玉龙雪山称为耸雪山、雪山、雪岭,唐代南诏封禅时期称为神外龙山;纳西语之称“崩石巫鲁”,意为银石般的白沙雪山,是以玉龙雪山南麓的地名白沙来指称的。此后历经整个宋代,尚未出现“丽江”地名,还不可能称为丽江雪山。因而李京于此诗直称“丽江雪山”,便因“元跨革囊”、丽江境纳入了元王朝统治之后,于至元十三年(1276)改此前统辖这一地域的“察罕章宣慰司”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此际才开始有了“丽江”这个相沿至今的行政区域地名,也才称之为“丽江雪山”。

(至于“玉龙雪山”之名,可以确认:是到了明代才出现的——此应源于明嘉靖年间,丽江土知府木公的《释和巽隐大中丞望雪山诗》:“云表玉龙长露角,雪边银凤乍飞翰。”就因木公此诗最早以“玉龙”比拟丽江雪山,这才出现了玉龙雪山之称;可知“玉龙雪山”得名,实出自木公。另有一说:因玉龙雪山主峰锐似宝剑直插云天,“玉龙”为古时的一种宝剑,乃引为此山之名。)

诸多修辞 生动形象 ——

“比”与“兴”,是中国诗歌中重要的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的基本特征:“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通俗地说,“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还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故而比、兴二字经常联用。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即借助旭日东升的自然现象,引发出人民领袖诞生这一社会内容;这既是起兴又是比喻,将人民领袖毛泽东比喻为光照人间的红太阳。因而歌词气氛浓烈、形象动人。在李京的这首诗中,

承接首句的“积玉堆琼”就是比喻,具体说是“借喻”——无比喻词,直接将雪山上晶莹的白雪比喻为美玉。起兴则不明显,因为“几千叠”随即就将这个比喻展开为夸张,比喻与夸张相融合了。此诗在起句(首句)的议论和感叹中运用夸张,在这个承接句和后两句的比兴中接连夸张,使议论感叹愈加厚重、比兴造成的气氛愈加浓烈,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足盘厚地背摩天”句尤其有趣:兼为摹形、拟人与借代这样三种修辞手法——摹绘其形是通过拟人,即把雪山说成是有足肢、有脊背的人来描摹的,而以足肢与脊背指代雪山,又成了“以部分代替整体”的借代。这样构成的诗句能不生动吗?于是乎,思想感情也洋溢出来了:(雪山)这个“人”也眷恋这方水土、在此地牢牢扎根。从而赋予了这一自然物以人的行为、情感,使并没有思想的自然物人格化,进入了物我相融之境。

景物人文 景情交融——

起、承之后的“平生爱作子长游”是“转”——由自然景象的描写转入人文历史的评说。这是用典:采用了太史公司马迁的“典例故实”。

司马迁字子长,是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为“二十五史”之首,被公认是中国史书的典范,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司马迁能写出这部宏大的史书,并非仅只出于他遭受了当时最屈辱的宫刑而发愤,一如他在《报任安书》中所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而是在他的父亲、身为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谈的指导下,自小受学于大儒孔安国、董仲舒,在攻读万卷书的基础上行万里路,20岁就开始全国漫游实地考察,具有了继承父业、著述历史的充分准备。

史书中记载司马迁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遍历名山大川,饱览了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了性情,从而提高了他的文学表现功力,保证了《史记》的真实性、科学性与实录精神。所以说司马迁的漫游,是他走向成功极为坚实的一步,是非常典型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而,以诗文名世的宋人马存认为:“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马存在《赠盖邦式序》中又说:我认为要学司马迁的文章,可以先学他的游历观察——这就是李京要学司马迁,平生喜爱游历、“揽胜探奇不少休”之原委。

末二句,为“合”——完成了全诗的起、承、转、合。是对全篇描述内容的议论、结尾。

“安得乘风临绝顶,倒骑箕尾看神州。”使人立刻联想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和苏轼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李京当然知道,自己并非真能乘风登临玉龙雪山绝顶,所以才采用了“安得”一词来陈说乘风临绝顶、骑箕尾看神州——这是一种假想中的希望。

“骑箕尾”也作“骑箕翼”“骑箕”;箕、翼皆星宿名。此语有着多个义项:①指去世。②引申为死后升天而化,因以指游仙。③指仙家。④谓人青云直上、高升。在此诗中,应该是第3个义项,所以李京就只能说“安得”了。或者也暗寓了第4个义项,因为李京刚刚被皇帝重新启用,算是高升了,这就融入了他此际的意气风发,切合于此诗昂扬向上的整体风格。

结尾的这番议论,又与全诗首句的议论和感叹前后呼应,生发出一咏三叹、写景抒情两相交融的境界,提升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正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与景的交融,构成中国传统文学的意象与意境,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读者吟咏其诗,谁人能不感染到这种热爱祖国壮丽河山、龙的传人那般华夏眷恋,那种俯仰天地、激励人生的昂扬意气?吟咏间,直欲藉此诗篇超越时空,与同七个多世纪前的作者李京,赏心于玉龙雪山之前!

历代文化名人、骚人墨客留下了无数题咏玉龙雪山的诗、文和楹联,本文仅赏析这首最早的玉龙雪山诗。至于开头的“不惜匆匆万里纵……”是引用新中国建立后的六十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央党校孙定国先生的题诗。

最近,由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史志办历经十数年编纂的《玉龙山志》正式出版,内中收录了自元代李京的《雪山歌》至于当代,诸多题咏玉龙雪山的诗、文和楹联,堪称洋洋大观。

还在《玉龙山志》开始编纂之时,时任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兼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杨福泉先生,就为此志书撰写了“为山川立言”的序言——这话语使人们不由想起远去的李京,这位先贤早已以他的这一著名诗篇,为祖国西南边陲的玉龙雪山立言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