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审美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丽江是怎么出名的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审美解读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审美解读

2024-07-15 18: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李文晴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善于体味生命意蕴的人,必定有更为丰富的情感世界,他的生活也更有情趣[1]252。一位优秀的作家需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文字将自我与景物融为一体,增强自己对自然的体验,将自然内化于心,加深对美的发现,对生命的审视,将这样的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落于纸上,作品便充满了美感。

一、创作的审美

王国维认为诗词应该有境界,“不隔” 有其独特的意趣,笔者认为此观点在散文中也适用。散文最注重讲究情感,但情与物之间的关系很少有人一探究竟。《一滴水经过丽江》,从文体上看是一篇散文游记,阅读全文读者能感受到丽江的美好,从玉龙雪山到四方街再到银器小店,这一滴水经过的地方,也就是游览者的游览踪迹,更是读者跟随的脚步,一点一滴,全是这滴水的所见所感,是游览者所见所感,更是读者意趣所在。作者并没有在文中呈现过多直接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但是从这滴水的踪迹和所见中,从直接的景物描写中,读者自己可以对景物有直接的感受。丽江的每一个地方都那么美好,玉龙雪山的圣洁、丽江坝的生动、落水洞的黑暗、四方街的安逸、东巴文的神秘、三坊一照壁院子的独特、金沙江的喧腾……这些感受都不是作者直接写出来的,而是读者自身品味文章后内化于心所得。景与人之间没有“隔”,从历史视角下的丽江由来追溯到现今的古城风貌,都是“这滴水” 看见的,人与人之间也没有“隔”;第一人称的使用让作品与读者之间没有“隔”,作者借这一滴水直接写出了眼前的景象,读者不必深究背后的意义。这样的直观之景与即兴之感,使文章变得自然生动,使游览之景如在眼前。

“移情” 是人在观察外界时,设身处地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得有生命,仿佛它也有各种情感和活动,受到这种错觉的影响,就会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2]597。很多时候,审美没有发生是因为物是物,“我” 是“我”,物与“我” 之间没有产生关联,没有发生接触,也就没有引起共鸣;而阿来在《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中,将自己想象成流经丽江的一滴水,使自己身处丽江之中,参与丽江的各种变化,成为丽江的一分子,让本来没有生命的、没有情感的水灵动起来。这一滴水随着丽江的历史变化成各种形态,流到各个地方,见证丽江历史的变迁,对丽江的感情层层深入。于是,水成为“我”,“我”成为水,水的情绪就是“我”的情绪,水的喜悦就是“我” 的喜悦,将“我” 化身为水,以水的方式见证丽江的美。

二、作品的审美

能体味生命意蕴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发现自然、生活中的美的人,那他的文字也一定充满了生命。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象,因为太过自然所以很少有人能对其细细体味。《一滴水经过丽江》开篇说“我是一片雪”,接下来说“我是一粒冰”,到最后“我是一滴水”,从一片雪到一粒冰再到一滴水,同一种物质形态不断变化,但本质不曾改变。“这滴水” 作为见证者,陪伴着丽江走过千年;作为讲述者,其变化让叙述不那么古板,充满灵动。“水的前世今生” 让整篇文章带上一层神秘的感觉,吸引着读者的兴趣。水流过的地方好似作者走过的地方,水的经历也成了作者的经历,水的情感也就是作者的情感,水与作者已融为一体,难以分割。

“畅神” 指自然界的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者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畅[1]33。阿来因为“畅神”写下了《一滴水经过丽江》,阅读阿来的文章读者可以看到丽江的美景,也会有“畅神” 之感。文中“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四个“看到了” 连用,视线由高到低,由远及近,像一只风筝一般往回收,与古城距离慢慢变近,其间大量的风景描写营造出浓郁的诗意氛围。长短句相依,整散结合,节奏多变,让文章充满抒情性与节奏感。“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3]108简单的一句话,便概括了丽江出名的历史。在丽江这个点上集聚了漫长的时间和广大的空间,使文章富于厚度和质感。“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3]109这些句子有整有散,好像是“水” 在这一过程中走走停停,且作者连用四个“经过”,从“银器小店”到“东巴字画店”,这些地方都是水停留的地方,亦是作者感兴趣的地方,是传达作者内心所思所想的地方,在作者笔下,这地方充满了恬静、温馨与和谐。

丽江城的人们充满闲趣,《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字里行间也显现出闲趣来。“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3]109-110文中连用“投”“落”“看”“跳” 一系列动词,让水变成了一个顽皮的孩子,灵动活泼,充满童真童趣,使那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美好。而当地人的闲趣,可以是兰花的香气,可以是主人的闲话,可以是远山的美景,可以是当地的掌故,也可以是浇花的水壶……这些闲趣是他们的人生,这样的生活充满了诗意,诗意的生活伴随着诗意的文字,诗意的文字表现了艺术的人生,于是,他们在丽江诗意地栖居。

三、教学的审美

在教学上,教师可以从描写角度、运用的手法和文章背后的深层寓意对文章进行审美解读。作者在《一滴水经过丽江》中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对丽江进行叙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集历史、地理、人文等于一体的美丽画卷。“一滴水”是作者自喻,赋予水生命,透过水的视野,为读者展示了丽江的美景,展示水的情怀,以及对丽江的热爱。开篇“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一句不仅点明了文章的叙述角度是第一人称,而且说明了叙事的主角是一片雪,后来雪化为水,那滴水经过丽江,作者将此看作自己游览丽江,以亲身游览者的视角去观察和叙述,在情感表达上更加亲切、自然,还增添了作品的亲和力与真实性。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给一滴水以生命,不仅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还在时间上将丽江的历史与现在相连,在空间上将自然的景物与古城相连,使感情的流露变得真切自然。水是小小的一滴,可透过这小小的一滴水能看尽整个世界。作者想透过这滴水游览丽江,希望读者也能于水之间尽览丽江。

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如果丽江只有山水,那可能不会让阿来如此忘情地在丽江畅游,在他的笔下,丽江有了灵魂。阿来笔下的文字让读者看到一幅画,这是一幅风景画,这幅画上有玉龙雪山、四方街、玉河、街道、盆地;大自然用白色给雪花染上了颜色,用蓝色给天空罩上了外衫,用绿色给盆地披上了轻纱,用红色给杜鹃点上了唇妆,“一滴水”的流动,使这幅画“活” 了起来,使这画在一动一静之间有了灵魂,有了种说不出的韵味。

文字的美不仅是风景的美,更是生命的美。丽江的美景与丽江的人民在一起少不了民众活动,赶路、放牧、经商、建设;闲聊、浇花、唱歌,这些活动充满了生命力,当地的烟火气息使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3]110以自然为依托,能让“我”这滴水游览那么多的地方,说明丽江是具有包容性的一座城市。“水”是晶莹透亮的,远离尘世的喧嚣,尽情欢歌,不被世俗所打扰,人们的心像水一样沉静下来,生活在这里的人整日与美景相伴,这些景物也就成了丽江人生活的一部分,“我” 与水的融合,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里是如此生机勃勃,这样的生活是如此纯净而美好。丽江如果只有自然景物,或许就不会让人觉得那么美;如果只有街道人家,或许也不会让人觉得那么美。阿来的文字通过水去透视丽江,将人与景相连,将景与城相连,将城与情相连,形成景中有城、城里有人、人心有景的和谐景象,将这样的和谐用水串联起来,写成文字,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灵动而充满生命气息。

结语

一个作品就像一个人,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读懂他。特别是当这个作品成为有特定身份的“人”的时候,更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一滴水经过丽江》这滴水是从作者那来,走到了教材中,所以对该作品的审美解读,离不开作家、作品和教学。

猜你喜欢 阿来滴水一滴水 珍惜呵护生命中的每一滴水云南画报(2022年4期)2022-05-05有趣的滴水实验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20年9期)2020-10-27我是山上一滴水儿童时代·快乐苗苗(2020年4期)2020-05-19为了传承的纪念——阿来谈周克芹四川文学(2020年10期)2020-02-06攀爬在生与死之间——论阿来的长篇小说《云中记》阿来研究(2020年2期)2020-02-01在历史中依然握住心灵——试论阿来的《云中记》阿来研究(2020年2期)2020-02-01一滴水江河文学(2020年6期)2020-01-04论阿来“山珍三部”的生态思想阿来研究(2018年1期)2018-07-10一滴水里的隐喻散文诗(2017年15期)2018-01-19小水滴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17年1期)2017-04-05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8期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的其它文章论中国象棋“将” 功能转变的文化内涵司马光《居家杂仪》对现代家庭文明建设的启示明清时期女性肖像文化研究广东乡村节庆文化传承与创新探索文化生态视角下广西粤剧对地方文化的吸收及传承狩猎文化考述——基于对吉登嘎查的调研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