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讲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丽江古城用英语怎么写 五六讲坛

五六讲坛

2024-06-13 21: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17次正经科普|全文共3267字|预计阅读需11分钟 关于东巴文化的前世今生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可观看完整视频)

关于神话起源,你还知道哪些年呢?快跟着下文一起来了解一下东巴文化的神秘故事吧~

丽江古城里的美丽符号——

东巴文

因为歌曲《泸沽寻梦》里“船家篝火、雕花小楼”的民族风情,我对云南心向往之,临时决定去一次丽江古城。在这之前,作为一个从小生长在山城的汉族人,我对民族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更别提什么是纳西族,什么是东巴文了。去丽江时天气很好,我走在熙熙攘攘的青石板路上,看见了一家叫做“东巴纸坊”的店,被门口的柜子上摆着的一排排明信片所吸引。店老板人很热情,顺势开始给我介绍东巴纸,他说是采用丽江特有的造纸工艺制成的,创制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东巴纸是手工精心加工而成的,工艺完全沿袭唐代的特点。原料为一种瑞香科荛花属灌木的茎皮,因为荛花有微毒,所以东巴纸能够抗虫、抗蛀、保存时间特别长,可达八百年甚至千年,纳西族民间就有东巴纸“纸寿千年”的说法。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采集原料、晒料、浸泡、蒸煮、漂洗、打浆、抄纸、晒纸等工序。五六讲坛 | 丽江古城里的美丽符号——东巴文制作东巴纸的材料——瑞香科荛花属灌木的茎皮(图源网络)我看到成品上还有未磨碎的植物纤维的痕迹,很像是小时候外婆家用的那种粗糙的草纸,但用手触摸,东巴纸却更平滑。这里不仅有明信片,还有很多其他的东巴纸衍生物,如纸灯、笔记本、扇子等等。再往里走,店铺里面一下子开阔起来,有一整套东巴纸制作流程的演示和工具,带给游客良好的感官体验。五六讲坛 | 丽江古城里的美丽符号——东巴文

东巴纸的制作过程(图源网络)

五六讲坛 | 丽江古城里的美丽符号——东巴文

东巴纸做的明信片(笔者摄于丽江古城)

我买了一套明信片,去找店员盖章,他说可以免费在上面写东巴文,我心想题一首和丽江风景有关的短诗好了,开始念程本立的“玉龙峰高九千仞,日色晦明云气寒。”店员朝我笑着摆摆手:“小姑娘,这个我可写不出来,你看看这本书上的成语你想写哪个?”我暗自惊讶,便随手指了一个“一帆风顺”让店员帮我抄写在明信片上。拿着明信片,我觉得有些失落,原以为店里的工作人员都是认识并能使用东巴文的人,实际上他们和我一样,只能拿着汉文与东巴文的对照书本来进行抄写。后来我才了解到,“东巴纸坊”作为一家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文创店,只是向人们展示了浮于表面的民族文化。那么,真正的传承人去了哪里呢?这个问题对于正在旅游的我是不可想象的,我只是拿着明信片,又走进古城的人流中,去感受旅游季节的明媚阳光,走向下一个要打卡的地方。 五六讲坛 | 丽江古城里的美丽符号——东巴文五六讲坛 | 丽江古城里的美丽符号——东巴文丽江古城里的东巴文(笔者摄于丽江古城)

直到进入了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博物馆,成为了一名博物馆讲解员,又一次看到了东巴文和相关展品。讲解的过程中,我也听到来自不同地方的散客不约而同地问同一类问题:“你认识这些文字吗?现在还有人在使用它吗?”我才想起了暑假的丽江之行,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接触到东巴文这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随即将它抛开。

我开始查阅相关文献书籍去了解它们。说到东巴文,先要了解什么是东巴,“东巴”其实是一种神职人员,可以类比伊斯兰教的阿訇、彝族原始宗教的毕摩。“东巴”是一个纳西语的音译,如果意译为中文则是“智者”的意思,是我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的最高级知识分子,也是东巴文化的传承者。由于只有东巴才掌握这种文字,故称为东巴文。东巴文产生于隋末唐初,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象形文字,目前在西藏东部以及云南省北部的纳西族还在使用。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比甲骨文更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被誉为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五六讲坛 | 丽江古城里的美丽符号——东巴文东巴文《创世纪》(图源网络,侵删)纳西族象形文字约有2200多个,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作文,表达细腻的情感。有较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以一字像一物,或一事,或一意,但与图画之惟妙惟肖求其美感不同,而是用简单笔画画出其事、物、意的轮廓来表达,[1]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献就是《创世纪》。《创世纪》是一部用东巴文描写纳西族人民开天辟地、与大自然博斗、歌颂劳动、反映男女忠贞爱情的著名的长篇史诗。所谓“创世纪”,最重要的就在讲述万物起源的这个部分,我们知道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多姿多彩的创世故事,但都有一个共性,即某一个神创造了万物,如中华民族的女娲造人,基督教中的上帝七天创造万物。而《创世纪》却很有意思,它是这样解释万物的起源的:在远古年代,天地不分黑白,阴阳混杂,树木会走路,石头会说话,一切事物都在摇晃。现有三样日、月、影子,三生九,九生万物,出现了真、假、虚、实,真与实相配便出现日,虚与假相配便出现月。日光变碧石,碧石变白气……在这样曲折的变化中产生了万物。[2]

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数码记录。申遗成功给丽江古城与东巴文化带来了什么呢?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大量的游客涌入,但当地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应措施却跟不上变化的脚步,丽江古城多次被亮“黄牌”,东巴文也成了一个旅游符号(景点的,需要打卡的),而不是一个文化符号(经典的,需要保护和传承的)。

人们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其中有两位学者随后开始了东巴文探寻之路,他们也在丽江古城看到了“东巴纸坊”,经过调查发现,包括像去年暑假帮我写东巴文的店员就曾在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东巴文化保护传承强化训练班进行了3个月的培训,成为了一名专职东巴,靠写东巴文为生。两位学者据此经历写成了《东巴文不仅活着而且正在进化》一文,并在文中说:“作为一个研究语言文字的学者,眼前一幕幕让我心里涌出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当一种文字已经完全沦为商品,懂得如何书写它的人只把它作为赚钱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文字就已经‘死’了。”[3]

联想到我买完明信片愉快地走出“东巴纸坊”,不免觉得有些痛心,有人把民族文化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我就是那个让它流行的传递者,并非这种传递百害而无一益,但是这种传递本身已经失掉了文化的价值,我们仅仅把它当作商品来看待,而知晓其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的传承人已经越来越少。

那么,东巴文的传承者在哪儿呢?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宝山乡的吾木村里就有,这里的小学有专门的东巴文课程。东巴文也不仅仅存在于《创世纪》、东巴经中,当地人还会用东巴书写地契、礼单、会议纪要、民歌民谚、对联等。像这样的小村子还有一些,但都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更紧迫的是,新一代的村民向城市移动,大部分从小学习纳西文的青年一代也会在城市的筛选中自动放弃本族的文化,这让传承变得更加艰难。不仅是传承问题,东巴文系统化也是一大难题。2016年12月25日,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办了 2016 学术前沿论坛-ADCA 专场研究创建东巴古籍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主要通过文、理、工大跨度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的途径,以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东巴文化研究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突破传统以纸质版抢救东巴经典模式,但目前还处于理论阶段,没有实质性进展。[4] 五六讲坛 | 丽江古城里的美丽符号——东巴文“东巴纸坊”与游客(图源网络,侵删)现代化进程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日益明显,发达的旅游业让文化发生了改变,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方国瑜:《纳西象形文字谱》,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2、张续焰:《纳西族的文化解读》,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3、沈云遥,赵丽明:《东巴文不仅活着而且正在进化》,《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第03期。

4、和纳:《基于参与式“数字化”保护理念的西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以纳西族东巴文化为例》,《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11期。

·图源网络侵权删

五六讲坛 | 丽江古城里的美丽符号——东巴文作者介绍五六讲坛 | 丽江古城里的美丽符号——东巴文刘芮伽大家好呀( ゚∀ ゚)我叫刘芮伽,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喜欢新鲜的事物也爱古老的气息,不是在博物馆里就是在去博物馆的路上。

发布于:北京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