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韵流芳】丽江古城之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丽江古城所有景点名称 【雪韵流芳】丽江古城之桥

【雪韵流芳】丽江古城之桥

2024-07-11 00: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丽江古城有三条河流,中河是远古的自然河流,西河为木氏土司人工开挖,东河为丽江改土归流后开挖。横跨于这三条河流上的桥也就自然而然地演绎了它特有的风貌和原始风范;比起那世界上著名的荷兰“艾若斯姆桥”,丽江古城的那些桥显得那么的迷茫和朦胧,如与英国泰晤士河上的“伦敦桥”和意大利威尼斯的“里阿尔托桥”以及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大桥”的高大相比,丽江那潺潺的小桥流水,反倒觉得丽江的小桥流水有些情意绵绵;无论规模和面积,那些著名的大桥似乎有一种唯我独尊的凌人气势,虽然这些著名的大桥在一定意义上承载了多少南来北往的行者,然而丽江的小桥流水也给世间的人们无数个津津乐道的故事,也给天南地北的游子创造了微妙的心灵洗涤,那些被无数双生灵们的脚走亮了并可以照镜子看的五花石板桥就足能说明她的存在恒久。

丽江古城的桥是有灵性的,它不但为行人链接了情和义,也延续了路的前程生命,也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纽带。丽江古城的桥在百年前曾经是农村集贸的象征,不但为行人提供了便利,也对当时的经济文化促进了发展。桥又是丽江古城心与心的牵系,为后来以至今天创造了更多世界文化遗产的财富。古城的桥更是丽江美丽风景线上的一道景色。也陪伴着多少游子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承载了多少魂牵梦绕般的情节境地。

双石桥

双石桥就是现在的古城入口三岔河水车处的玉龙桥,此桥桥上有桥,桥下亦有桥,是明代木氏土司在中河和西河两条河的匀水处,建造的一座双孔的匀水桥。可惜这座最古老的古拱桥,在新的城市建设中已被毁。

大石桥——古城丽江文明遗风的存储

横跨在古城中河中段的大石桥,纳西语称“吉底蚌笮”,意为河那边村桥,大石桥下映有玉龙雪山倒影,也称映雪桥,据《丽江府志》载:“在西门外一里许,明时木土司建”。此桥系双孔桥,拱圈均用五花石料并列砌成,为同心圆形,它长10.6米,高2.2米,宽3.24米,在雨季古城的雨水汇集到中河,故中河易发洪水,为防洪水冲击,在拱桥中桥墩两面分设分水金刚墙,以减缓洪水对桥墩的冲力,桥面铺一层横向伏石,给人以双层拱圈的迷惑,既给人以美感,又加强了纵横的整体联系,伏石上铺填沙石,覆以五花长条石铺盖路面,形成两个平缓的自然纵坡,使其自然地为两端的路面街连,桥的位置处于古城繁华地段,加之桥身长宽,古时桥是丽江古城的集市地,四乡八里的纳西族妇女背着一箩箩或提着一篮篮的农副产品从西北东南赶到古城,来到丽江古城卸下背子、在桥的耳朵上挑个位子坐下,前面摆着农副产品,聆听着桥下那来自玉龙雪山乳汁般潺潺的流水声,嘴里喊着“古泽含”“古泽含”“古泽含稿姆”(请买点东西呀的意思)的叫卖声,犹如来自原野的谷气调。桥上行人络绎不绝,桥市生意兴隆,此为丽江古城独有的桥市文化街景特色。

卖豌豆桥、卖鸭蛋桥

丽江古城的四方街头枕西河水,四方街头的北侧,跨西河建有一座石拱桥。在四方街的南侧,跨西河建造有一座石拱桥,此两座石拱桥为明时木氏土司建造。

北侧的桥纳西语称曰“茨处钦笮”,意为“卖豌豆(豌豆磨凉粉)桥”,豌豆凉粉为丽郡民族风味小吃,卖豌豆凉粉的桥称曰卖豌豆桥,是丽江古城的桥市之一,此卖豌豆石拱桥,桥身又长又宽,一头接“吾蹦”街(今新华街),一头接四方街,衔接处自然平缓,难分路与桥的界线。

南侧的卖鸭蛋桥纳西语称“阿古起笮”,纳西待客离不开腌鸭蛋,又有治痢疾之效。据传过去一个商人,带一个腌鸭蛋下饭,吃到拉萨还吃不完。南桥上行以互市鸭蛋,才有卖鸭桥的桥名,南桥比北桥稍小些,北桥这座石拱桥,造型自然大方,难分桥路的衔接处,有桥即路、路即桥的建桥特色。桥面上人群骈集,是丽江古城特有的神奇的桥市景观。这一桥市景观在其他地域是寻觅不到的。

长命百岁桥

中河流到百岁坊巷口,又有一座石拱桥,称为人寿桥,此桥址明代原搭以栗木板桥,清时年氏家族父子两代人(父寿岁108岁,子为104岁),父子两代寿岁过了百岁时,便先后建造百寿坊以志铭,还把栗木板桥改为石拱桥,称为人寿桥,从此吉底蚌也称坊,人寿桥也称为百岁桥。

兴旺万子桥

万子桥,寓指“子孙万千”,故取名为万子桥。万子桥为单孔桥,拱圈采用纵横砌置,据传建此石拱桥是一个不得子的杨姓富户,因而修桥积德求子。此桥净空跨度4米,高3.4米,宽4.2米,总长9米,据传徐霞客过丽江古城时,曾过此桥,改土归流后,流官又曾按原貌重修“万子桥”,立有重修万子桥碑记。

清乾隆《丽江府志略》记载:“在城西饮玉门外半里许,本朝雍正九年,教授万咸燕、善士赵良弼重建。”这是座丽江古城里最古老的石拱桥,而且通体用沙石修筑而成,显得古朴粗犷,别具风格,并有一段令人感叹的故事始终伴随着这座古老的寿星桥:中河流至纳西语叫“茨亩紫柯”(意为楸木树旁边)的地方。传说有一对恩爱和美的纳西夫妇居住在河边,这里有成片开花不结果的楸木树。正如楸木树一样,这对情深意切的夫妇俩结婚多少年了,多想有个孩子,可总是盼不到一男半女。求子心切,眼看这辈子成了他们的憾事,也成了一块心病,但这对善良的夫妇不但没因此痛苦而沉沦,他们希望天下所有的夫妇都能得到幸福,都能生儿育女。他们慷慨地拿出自己辛勤一辈子攒下的钱,请来工匠,就地取材,利用河边那含有千千万万砂子的石块,修建了这座不同一般的砂石拱桥,并愿千千万万的儿女都成为他们的子女,愿天下所有的儿女都像他们一样善良无私。

南门桥

南门桥位于古城南端的下八河,纳西语称“巴坞笮”,意为“蛙村桥”,是明末建造的石拱桥,桥为单孔,长8米,宽4.6米,拱圈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跨长6米,高3米,拱圈石料整齐,砌筑精细,桥面南北两侧,砌有石雕龙头,以示镇以水龙,以寓石拱桥长存。

古时南门桥附近的中河边两岸有很多洞穴,洞很深,也很宽敞,一到枯水季节或晚上,那些洞穴和南门桥下就是乞丐们避风遮雨的地方。

玉带桥

古城西河水流至“刮当阁”又行匀水,匀水处建造有一座长条石料构建的石板桥,一河水匀流至“吉沙沙”,一河匀向西流,绕过“忠义”石牌坊前面,明时木氏土司仿其北京天安门前的金水桥,比拟作一根玉带,桥亦称玉带桥。“麽些”民间以形取此石拱桥的名,凭借桥中间高,两边低,亦称高低桥,石拱桥形以马鞍,也称马鞍桥,据传此桥拱桥技法特殊,它是取其整圆拱圈技法,这在全国也是很少有的技法。此玉带石拱桥,桥宽9.18米,长3米,它打破了一般建桥技术的纵长于横的建桥的常规比例,此桥与忠义坊的体量比例也适中对应,很明显它是在着意渲染宫室庄重宏富雄奇的气派。

锁脉桥

锁脉桥位于古城下八河的玉龙锁脉寺的寺门前。光绪《丽江府志》载:“桥名锁脉桥,俗称七星桥。”此桥的独特之处在于,与所有的中河桥的朝向绝不相同。由于丽江的地势北高南底,古城中自然形成的中河泉水也向南而流,大小石桥都是横跨东西。唯独七星桥,横跨南北,与众不同,这是人为的设计,目的在此锁住玉龙山水的灵脉,所以叫锁脉桥。为了不使灵脉流到两江之外的别处,玉河流到下八河处就人为地将河道修成好几个曲曲折折的弯儿,最后让河水穿过朝向西面的“七星桥”才折南而下。还在七星桥下面建了座锁脉寺,用意就不言自明了。这自然是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府设流官以后的事儿。据传是精通风水的学官教授万咸燕(云南石屏人,进士)所为。

金龙桥

沿着滇川古驿道,距丽江城东约40公里的金沙江边,江岸峭壁峥嵘,一线铁链,凌空飞架东西,巨石堆垒,古松作柱的桥头垒上,道劲端庄的“金龙桥”三字赫然在目。这就是迄今已有120多年的金沙江上的金龙桥。

如果说塔城桥曾经是万里长江上建造最早的铁桥,那么,这座位于丽江县与永胜县之间金沙江上的铁链桥,则是万里长江上现存最古的一座铁链桥,也是我国桥面最宽,铁索最多的铁链桥。

金龙桥又名梓里桥,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它以18根巨铁链(每链500个环)悬系于两侧护栏,底链分栏链每6环有一扁铁片相串,上下左右牵拉,使18根巨链形成一个整体。桥长131.6米,桥宽3.5米,桥面用木板铺成。桥面下垂成弧形,离洪流水面最高处10米左右,最低处4米左右。据传当年建桥的铁链环是在丽江城打好后,再驮到江边的,一匹大骡子仅能驮6环。铁环运到江边后,再加工成铁链。建桥耗资达银元10万,历时5年,死于工程建设者有48人。

该桥系曾任贵州提督的鹤庆人蒋宗汉出资,丽江、永胜、鹤庆三县民众共同出力建造。到1935年正月初二,江上骤起恶风,金龙桥身“摆簸甚猛烈而桥身中断”,18根铁链断入江中16根,仅剩两侧上下两根。后来丽江士绅赖耀彩、杨子钦等出面筹资于次年十月开始动工恢复重建,一年后竣工举行踩桥典礼。

梓里铁链桥,虽然已历人间沧桑一百多年,至今仍旧巍然屹立在金沙江大峡谷之上。如今虽然在该桥北数公里处已建起一座现代化公路桥——金安桥,但金龙桥仍在两岸山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大的作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