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流行歌最好聽的部分叫副歌而不是主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主歌副歌是怎么划分的 為什麼流行歌最好聽的部分叫副歌而不是主歌?

為什麼流行歌最好聽的部分叫副歌而不是主歌?

2024-07-12 10: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喜歡唱歌的朋友對「主歌」和「副歌」這倆詞肯定不陌生。「主歌」就是一首歌當中前面比較平緩、敘事的部分,而「副歌」則往往是一首歌最朗朗上口的部分。

但是我相信,連同我在內的各位聽眾,一定有過這樣的疑問:

最有記憶點的高潮部分為什麼偏偏要叫「副歌」?

高潮不才應該是主要的段落嗎?那為什麼要把它放在「副」這個位置上?

今天我們就結合具體的歌曲來聊聊,什麼是主歌和副歌,怎樣可以把主歌和副歌寫得更好。

主歌和副歌怎麼來的?

首先,我們先要明確一個結論:主歌、副歌這種叫法,本身就是源自坊間的口口相傳,而不是某個官方機構的權威定義。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主歌和副歌就是「歌曲段落」的一個代號。

如今我們大部分的華語流行歌曲都是按照「主副歌結構」來創作的。

主歌對應的英文是Verse,副歌是Chorus,從英文的字面意思來看似乎也沒有主副的關係。

那為什麼一首歌的高潮部分要叫做副歌呢?

Chorus的中文翻譯是「合唱」。合唱,本身就是由一個以上的多個人進行的唱歌活動,簡稱多人運動(不是)。

而多人運動,這是一個複數概念。再加上早期的音樂,高潮部分有很多重複的樂句。所以,我個人的猜測是,最初人們對於歌曲的高潮部分其實是叫「復歌」,是複數、重複的這個「復」,而不是主副的這個「副」。

後來慢慢隨著人們的口口相傳,「復歌」可能慢慢被叫成了「副歌」,而沒有人去深究這個叫法的正確用字。

與此同時,隨著音樂的進一步發展,一首歌曲前面鋪墊、平緩的敘事部分,也需要一個名詞來定義,並且和高潮部分相對比,那就取和「副」相對的「主」來定義。於是,「主歌」、「副歌」的叫法,就這麼出現了。

主歌和副歌的關係

在我寫歌的初期,我的師父曾經對我說過這麼一句話:

「你的副歌,要寫得和主歌像是兩段作品,要層次清晰,有所變化;但又要有所關聯,不能脫節,聽上去依然是一首連貫的曲子。」

當時我還不能太理解這句話,後來歌寫得多了,我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具體點說,就是:

1、主歌和副歌要形成清晰的層次,音程的變化、情緒的遞進要合理,既不能一平到底,又不能突然跳動過大、強行拔高;

2、主歌和副歌之間,應該有相似的部分,比如同一套和聲走向、同一組構成旋律的動機、同樣的節奏型等等。

我們來一個一個說

我們來一個一個說:

1、主歌和副歌要形成清晰的層次,不能太平,也不能變得太突兀。

以這首《戀人未滿》來說:

以這首戀人未滿來說

這首歌的主、副歌其實基本就是一致的旋律,只不過副歌比主歌高了一個整八度。這個時候,如果不對這兩個段落之間的銜接部分進行一個推動的設計,這種段落間的音程變化就會聽上去特別突兀。

這首歌的作曲者,在這裡就用了一個很聰明的方法,前面的主歌部分,音程變化大多是二、三度;在過渡段部分,在整體保持二、三度音程變化的情況下,將整個音區整體升高(藍色),合理地推動到下一個八度。

同樣的處理手法,在《跟著感覺走》當中也有運用:

這首歌也是主、副歌的旋律有著極高的相似度,但是副歌比主歌要高一個八度(紅色)。作者同樣也是運用相同的思路,在主歌最後一句,升高音區(藍色),朝副歌高八度的音區靠近,讓主歌部分和副歌的閒街聽起來顯得自然。

上面是副歌和主歌音區變化比較大的案例。那麼在小幅度的音區變化中,可不可能寫出主、副歌層次鮮明的作品呢?

答案是可以的,周杰倫的很多作品,特別是一些早期作品,就具備這樣的特質。

比如下面這首《園遊會》。

這首歌整體的音程跨度都在二度、三度這樣的範圍內,不算跨度很大,聽上去比較舒緩。但是這首歌的副歌部分,又明顯比主歌更突出,一方面當然是副歌用以譜寫旋律的動機和主歌有所區分,另一方面則是副歌的音區比之主歌有一個明顯的擴展延申。

主歌部分大部分樂句的音區集中在5到3這個範圍(紅色),最後一句開始有了向更高的音區延伸的趨勢(藍色);到了過渡段,承接住主歌的延伸趨勢,將音區拓展到1到6這部分(黃色)。

然後在副歌部分,繼續用這一部分的音區,再結合先前低音區的5、6,依然以二、三度的思路構成樂句,但是音程變化的空間比主歌要寬,可使用的音區有了一個八度,而且主要以更高一些的3、4、5為主體(綠色),聽起來也比以1、6為主體的主歌更高一些。

2、主歌和副歌之間,應該有相似的部分

2、主歌和副歌之間,應該有相似的部分

A、相同的和弦走向

這應該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創作主、副歌的手法,使用同一套和弦走向的主、副歌有很多,比如朴樹的《平凡之路》,全程6415和弦循環:

複雜一點的和弦走向,有周杰倫的《免費教學錄影帶》,主、副歌145走向:

這種手法一般適用於A-B型,即主歌-副歌的結構,如果主歌和副歌外還有其他的段落,如預副歌、最後一遍高潮前的過渡段,則一般不會使用同一套和弦走向(但也不是絕對的)。

B、旋律的相似

在很多的流行歌曲中,副歌的旋律和主歌是有一定重合度的,這種情況多用於開頭(如剛才1中所寫的同一組旋律升高一個八度),銜接以及結尾。

比如光良的這首《約定》:

比如光良的這首約定

這句旋律出現在主歌進入副歌前的最後一句結尾,還有兩遍副歌的銜接處,以及和副歌最後一句結尾的銜接處。

再有像《花香》這首歌,畫紅線的旋律在主、副歌的最後一句皆有出現,分別和下面的段落銜接:

再比如像小柯老師創作的《想把我唱歌你聽》,主、副歌開頭的旋律是相同的,之後連接上不同的旋律走向,也形成了良好的層次感:

C、同樣的節奏型

C、同樣的節奏型

這一點,玩得比較出色的是小柯老師。小柯老師在創作歌曲的時候,經常是一個節奏型走到底,但是旋律又寫得很連貫,這樣寫出來的歌曲不僅好聽,而且變化較少的律動,也大大降低了學唱的難度。所以小柯老師的很多歌曲非常朗朗上口。

比如《我們好像在哪見過》這首歌,主、副歌幾乎是在不斷地重複同一個節奏型:

還有《日子》這首歌,也是一首非常經典的作品。這首歌的節奏律動更加簡單,除了第二遍主歌進副歌前的樂句以及副歌的最後一句,全程都在重複同一個節奏型。

即使如此,小柯老師依然在旋律上進行了雕琢,避免了律動重複帶來的平淡。

寫在最後

通過今天的分析,我們也可以這麼理解主歌與副歌:

主歌是一首歌前面鋪墊的部分,其中的一些成分,如旋律、節奏、和弦,在高潮中也有所運用,因此,這些成分也是整首歌的主幹部分。就好比我們講一個故事,「主歌」就是在交代人物和故事的背景,渲染氛圍和鋪墊情感。

而高潮段落沿用了這些主歌中出現的成分,來承接主歌,作為附屬,我們可以稱其為「副歌」。也就是到了整個故事中最直擊內心、抒發情緒的部分。

寫歌就像講故事,但如何把故事講好講精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這也正是我們創作音樂時候最大的樂趣。

相信很多學習鍵盤的朋友都知道即便是同一個和弦也會有很多排列的可能性。同樣的一個和弦還可能會被處理成如add9、sus2、maj7、maj9、sus4等等一系列色彩和弦,有的同學就立馬原地爆炸了!

那到底怎樣記和弦更高效呢?

通過手型思維去高效記憶常用的和弦排列,我們只需記憶一個較為固定的把位,順藤摸瓜根據這個把位快速找到同一家族的色彩和弦,就像合成大西瓜遊戲那麼上頭!

用「順藤摸瓜」搞定所有高級色彩和弦▼

用「順藤摸瓜」搞定所有高級色彩和弦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