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举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新闻发布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什么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四川举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新闻发布会

四川举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新闻发布会

2023-07-14 15: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5月26日四川举行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新闻发布会

  5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新闻发布会。请四川省统计局局长范毅、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陈智介绍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四川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李伦主持。

  四川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李伦: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请到了四川省统计局局长范毅先生,副局长陈智先生,就大家关心的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向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首先,我们有请范毅先生发布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

  四川省统计局局长范毅:

  尊敬的记者朋友们,一年多以来,在国务院人普办的精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协同推进,全体普查人员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广大普查对象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四川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完成了现场登记和主要数据汇总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今天,我们在此举办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有关情况。

  一、全省普查工作基本情况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口普查工作,成立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多次研究部署普查有关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严格执行国家普查方案,圆满完成了各项入户登记任务。全省共划分普查区3.5万个、普查小区44.3万个,完成了1360万个建筑物的标绘工作。近60万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全省4597.8万户、超1.3亿登记人口进行了全面普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实时直接上报数据。首次把普查对象的身份证号码列入普查内容,首次实现普查对象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自主填报,强化部门行政记录和电力、手机等大数据应用,提高了普查工作质量和效率。

  全省各地结合各自区域特点,广泛拓宽宣传渠道,社会各界和广大普查对象对人口普查的知晓度、理解度和配合度显著提升。全省各地认真落实普查方案,始终坚持依法普查,严格进行质量管控,确保了普查过程严谨规范,普查结果真实可靠。

  二、全省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一)人口总量。全省常住人口共8367.5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8041.8万人相比,常住人口增加325.7万人,增长4.05%,年平均增长率为0.4%。全省常住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五位,占全国人口比重5.93%。数据表明,十年来,我省常住人口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这与我省经济持续加快发展,保持全国经济大省的地位密不可分。

  (二)户别人口。全省共有家庭户3075.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709.3万人;集体户144.9万户,集体户人口为658.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1人,比2010年的2.95人减少0.4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受人口流动日趋频繁、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居增加、生育率下降、家庭子女数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

  (三)区域分布。21个市(州)中,成都市的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大关,达到2093.8万人。其余市(州)常住人口都在600万人以下。其中,常住人口在500万人至6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2个,分别是南充市和达州市;常住人口在300万人至5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8个,分别是绵阳市、凉山州、宜宾市、泸州市、德阳市、广安市、乐山市和内江市;常住人口在100万人至3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9个,分别是眉山市、遂宁市、巴中市、自贡市、资阳市、广元市、雅安市、攀枝花市和甘孜州。分五大经济区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常住人口为4193.5万人,占50.12%;川南经济区常住人口为1447.3万人,占17.3%;川东北经济区常住人口为1926.6万人,占23.02%;攀西经济区常住人口为607.1万人,占7.25%;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常住人口为193万人,占2.31%。数据表明,十年间全省人口进一步向首位城市成都聚集。从市(州)数据来看,人口向中心城区聚集的趋势较为明显。

  (四)性别构成。全省男性人口为4229万人,占50.54%;女性人口为4138.5万人,占49.46%。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19,比全国低2.88,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降0.95。初步分析,全省人口性别比受外出务工人员男性居多、女性老龄人口比重大以及四川“男女平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等因素影响较大。

  (五)年龄构成。全省0—14岁人口为1347.1万人,占16.1%;15—59岁人口为5204万人,占62.19%;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16.4万人,占21.7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16.8万人,占16.93%)。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下降0.87个百分点、下降4.54个百分点、上升5.41个百分点。数据表明,“一老一小”问题将对全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带来挑战。

  (六)教育程度。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10.1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6675人上升为132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35年提高至9.24年,文盲率由5.44%下降为3.98%。数据表明,十年来全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七)城乡人口。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746.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7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620.9万人,占43.27%。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515.4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189.7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6.5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全省人口的加速流动、城乡深度融合、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等极大地促进了全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八)流动人口。全省人户分离人口为2782.3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713.5万人,流动人口为2068.9万人,跨省流入人口为259万人,省内流动人口为1809.8万人。十年来跨省流入人口增加146.1万人。数据表明,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九)民族人口。全省汉族人口为7798.7万人,占93.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68.8万人,占6.8%。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3.28%,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5.9%,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全省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也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效的有力体现。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查清了我省的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准确反映了当前人口变化的趋势性特征,获得了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目前,我们正在按照国务院人普办的统一安排部署,抓紧对普查数据作进一步整理、分析和开发,后续会采取更多方式公布和共享普查成果,配合相关部门加强人口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最大程度发挥普查作用,为促进全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治蜀兴川事业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统计信息支持。

  借此机会,我代表四川省统计局和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奋战在普查一线的各级普查工作者,向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普查工作的广大普查对象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主动参与普查宣传、热诚关心统计工作的所有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普查工作和统计工作的理解支持,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开展和取得成功离不开你们的心血和汗水!谢谢大家!

  李伦:

  谢谢范毅先生。下面我们开始提问,请记者朋友围绕我们发布的内容,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今天发布的数据当中,我们发现这次普查的数据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相比,在10年间四川人口增加了300多万,但是占全国比重是略有下降的,而且跟人口增长较多的前五个省份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请问,怎么看四川人口增长的速度?

  范毅: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为8367.5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325.7万人,增长了4.05%,年均增长是0.4%。从绝对的规模和增速来看应该说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

  四川常住人口这次普查下来仅次于广东、山东、河南和江苏,列全国的第五位,四川仍然是人口大省。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31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人口增加。人口增长较多的省份依次是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广东增长2171万人、浙江增长1014万人、江苏增长609万人、山东增长573万人、河南增长534万人。从普查数据来看,四川常住人口占全国的比重略有下降,以及在全国的人口规模数据位次下降一位,过去我们是全国第四位,这次普查下来我们是第五。

  出现这个情况,我们认为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人口流动和流向密切相关。四川是人口大省,同时也是人口流动的大省,我们省内流动人口每年超过2000万,同时还有1000万左右的流出省外的人口。10年来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在加快推进,让更多的农村人口流到了城市。另一方面,一些区域中心城市的崛起,使得人口虹吸效应更加突出,加之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发展,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带动了城市之间人口流动愈发频繁。现在交通非常发达,所以人口流动也非常快捷、频繁。

  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最终的结果来看,省会城市,包括东部沿海城市,这10年来人口增长非常迅速,而一些经济发展较慢地区的人口不断流失甚至出现空心化的现象,所以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从成都市常住人口大幅度增加就能充分说明这样一个情况。省会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东部沿海地区,像广东、浙江、江苏这样一些发达地区,人口也是显著增加。

  在人口城镇化和区域聚集的过程中,各项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认为,首先还是要发展。从这次普查的情况来看,东部发达地区,发展好的地方,它的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从四川的情况来看,我们四川发展还是不平衡,发展不够、发展不足的情况也存在。我省成都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但是第二位的绵阳去年刚过3千亿,不平衡,这个差距很大,成都发展很好,但是其他市州较成都的发展水平还差距很大。通过这次普查情况来看,现在首要的问题还是要抓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优质的就业机会,留住更多四川人建设家乡,并吸引更多的省外人才来川就业。

  回答完毕,谢谢。

  四川卫视记者:

  从这次人口普查的情况来看,四川分年龄段人口的构成情况是怎样的?现在还是否存在人口红利?谢谢。

  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陈智:

  从这次普查数据来看,我们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年龄段是这样的:0-14岁人口是1347.1万,占比16.1%;15-59岁人口是5204.0万,占比62.19%;60岁以上人口是1816.4万,占比21.71%,其中65岁以上人口1416.8万,占16.93%。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0.8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4.54个百分点,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1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98个百分点,这是年龄构成的情况。

  从这个年龄结构情况来看,四川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就是少儿比重在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15-59岁的人口比重下降)、老龄人口比重上升(60和65岁以上人口比重都上升了)。这种情况,四川的人口红利是不是还存在呢?

  首先,“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我们通常用“人口总抚养比”这个指标来衡量和判断是不是还存在人口红利。人口总抚养比,就是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100个劳动人口要抚养多少非劳动人口,如果小于50%,人口红利就存在,如果是总抚养比大于50%,人口红利已经消失。

  从四川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全省总抚养比达到49.32%,全国是45.9%,四川总抚养比比全国高3.42个百分点,就说明我们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抚养比上升了一些,已经接近了50%的数量型人口红利的临界点。这表明我们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继续减少,抚养比逐渐上升,传统的数量型人口红利即将消减。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省现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然有5204万,劳动力资源依然很丰富,同时,随着居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就业环境的持续改善、职工退休年龄即将延迟、大批农民工和企业家返乡创业就业以及教育的极大发展等方面的因素,使全省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得到提升。综合这些因素,我们认为四川的数量型人口红利即将消减,但是结构型红利将长期存在,并持续支撑四川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人口受教育情况是人口普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请问从此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四川人口受教育情况呈现哪些特点?谢谢。

  范毅:

  从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四川人口受教育情况我们认为有这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文盲率下降。与2010年相比,全省常住人口中,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35年提高到9.24年,提高了0.89年,提高的幅度相比国家高了0.06年;文盲人口(主要是指15岁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33万人,文盲人口减少了104.6万人,文盲率由5.44%下降到3.98%,下降了1.46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高于国家0.05个百分点。

  第二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量迅速提升。这次普查,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010年的6675人增加到13267人,提高了98.8%。同时,16-59岁的劳动年龄段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为20.73%,比2010年提高11个百分点。

  第三是四川人口受教育程度总体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既看到成绩,同时也要看到差距,从每10万人口中拥有各类受教育人口人数来看,2020年具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为3.13万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66万人;具有初中、高中、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分别为3.14万人、1.33万人、1.33万人,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万人、0.18万人、0.22万人。

  总体来看,受益于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利好政策,四川省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近年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十年来全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但四川人口受教育程度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地区间差异较大,15岁以上人口中,成都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85年,但“三州”地区均不足8年,地区之间的差距很大,还需要持续关注,采取措施补齐短板。

  回答完毕。

  中国新闻社记者:

  人口老龄化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根据此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们省的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如何?显现出哪些新趋势和新特点?就全国而言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有哪些应对的措施和建议?谢谢。

  陈智:

  关于老龄化的问题大家可能比较关心。按照国际的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的时候,就说明这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了老龄化;如果这个比例超过14%,就是深度老龄化;如果超过20%,就是超老龄化社会。

  四川从这次普查的情况来讲,65岁以上常住人口达到16.93%,按照标准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实际上四川从2018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17%,那时候就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只是现在程度更深一些了,达到了16.93%。

  老龄化是当前我省乃至全国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从挑战方面来看,将减少劳动力的供给,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同时,也要看到老龄化也促进了“银发经济”的发展,扩大老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还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这都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而且在我省60岁以上人口中,60-69岁低龄的老龄人口有930.6万,占51.23%,低龄老龄人口占所有老龄人口的一半,低龄老龄人口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并且身体状况都还可以,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还比较大。

  我省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老年人口规模大。从这次人口普查的情况来讲,2020年我省60岁以上人口总量达到1816.4万人,总量列山东、江苏之后排第三位。65岁以上人口有1416.8万人,总量仅次于山东,位列全国第二。

  第二,老龄化程度高。65岁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是16.93%,全国是13.5%,比全国高3.43个百分点,占全国也排名第三,老龄化程度仅低于辽宁和重庆,居全国第三位。我们测算了一下,四川省人口平均年龄达到40.77岁,全国的平均年龄是38.8岁,四川人口较全国呈现出先老一点的特征。

  第三,老龄化进程加快。2010年到2020年,四川省65岁以上人口这10年上升了5.98个百分点,比同时期全国要快1.35个百分点。与上个10年相比,上升幅度提高了2.48个百分点。

  第四,女性老年人口多于男性。从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从性别构成来看,男性老年人口是68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8.47%,女性老年人口730.1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1.53%。

  第五,多数市(州)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全省除了成都、攀枝花、宜宾、甘阿凉三州这六个地区以外,全省其他15个市(州)老龄化程度都高于全省,其中有6个市(州)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20%,进入超老龄化社会的阶段。特别是资阳、自贡、南充、德阳的情况比较突出。

  我们省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第一,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偏低。长期以来,四川人口增长出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长期以来,我省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全国都要低2个千分点左右。四川出生人口数量、出生比率低于全国,出口人生少了,老龄人口也相对多一点。

  第二,四川是一个劳务人口输出的大省。常年到外务工的人是近千万,这样的一支大军在省外务工,务工人员中主要以青壮年为主,青壮年走了,剩下的就是老年人,所以老年人口高于全国。

  第三,四川很多地方山清水秀,宜居宜业,有优越的环境,吸引了周边省份退休的老人四川来安度晚年享受生活。比如说周边的西藏、青海、甘肃、宁夏、新疆,这些省份有很多退休的职工到四川成都来居住,所以使我们老龄人口增加。

  第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不断增加。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年龄段的人口预期寿命越来越长。2020年,我省80岁以上人口有263.8万,占常住人口比重是3.15%,比2010年增加了112.5万人,比重提高了1.27个百分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也使老龄人口的比重上升。

  以上四个因素使我们全省老龄人口比重高于全国。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我省基本而重要的省情。未来我们必须把积极应对老龄化作为重大的战略任务进行统筹谋划、综合施策。

  一是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积累社会财富,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把蛋糕做大。二是要大力发展“银色经济”,积极培育老年消费市场,吸引社会投资,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三是进一步落实发展政策,扶持和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四是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挥医疗、金融、文化、文化、旅游等产业对养老产业的支撑和发展作用。五是加强新时期人口研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人口生育政策,完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老龄化的问题比较综合,我就回答完了。

  香港商报记者:

  从这次公布的各市(州)以及五大经济区的人口数据来看,好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和下降,请问这反映出四川各地区人口变动分布什么样的特点?谢谢。

  范毅: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发展战略,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主干就是成都,干支协同联动的局面加快形成,产业和人口加速向优势区域集中。总的来看,目前我省各地常住人口情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第一,成都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达到2093.8万人,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这些年的发展,吸引力特别强,这10年间人口增加的量非常大,达到581.9万。常住人口占比也由十年前的18.8%提升到25.02%。与此同时,成都市2020年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到36.5%,可以看出成都市依靠全省1/4的人口贡献了全省1/3的GDP,这与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建强主干”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区域经济布局密不可分。人口流动也是这样一个趋势,在往成都聚集。

  第二,部分区域中心城市常住人口增加。省会城市成都非常明显,但是各地的区域中心城市也是人口在增加。多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各功能区中心城市着力提升要素集聚能力,承接成渝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将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人才落户等相关政策放在更关键的位置,所以常住人口有所增加。普查数据显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绵阳常住人口达到486.8万人,比2010年增长5.5%。川南区域中心城市宜宾市常住人口达到458.9万,比2010年增长2.6%。值得注意的是,绵阳、宜宾两市2020年经济总量分别位居全省的第二和第三。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的趋势是一致的,哪个地方发展好哪个地方就能吸引人。

  第三,常住人口分布断层现象较为明显。从这次普查数据显示,我省没有常住人口在1000万至2000万的城市,排名第二的南充市常住人口数量为560.8万,而且多数市(州)常住人口数量都是在100至500万之间。同时分五大功能区来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常住人口就占了全省的“半壁江山”,达到50.1%,比2010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余四大经济区除攀西经济区基本持平以外,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所以地区人口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程度是密切相关的,全省各地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的理念,深化拓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发展战略,承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开好局起好步。

  谢谢。

  成都商报记者:

  低生育率是我国现在面临的现实问题,从这次普查的结果来看,四川生育水平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全面二孩”的实现是否达到了这样一个预期的效果?谢谢。

  陈智:

  生育的问题大家都比较关注。总体来说,四川人口增长态势、出生的情况和全国基本一致,育龄妇女生育率水平比较低,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的发展阶段,这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先后作出“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等重大决策部署。2016年初,四川“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前面两个政策对促进四川的生育水平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我们人口统计监测和人口调查来看,四川出生人口在2016年、2017年、2018年都呈现了增长的趋势,这几年二孩出生的数量都比平常年份多。二孩出生数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孩出生数量减少的影响,有利于增加人口数量,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二孩政策的效应在集中释放以后开始递减,特别是全国以及我省15-49岁育龄妇女的数量在减少,20-29岁的生育旺盛期妇女,规模也在缩小。此外,初婚年龄推迟,生育也会推迟,就压缩了生育空间,使生育率降低。还有养育成本的提高,房价、教育、就业、就医等因素,这些都导致育龄剩女的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规模缩减。

  适度生育水平是维持人口良性再生产的重要前提,过低的生育水平会使人口结构及矛盾更加突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既涉及生育政策,也涉及教育、养育、托育等相关支持政策。我们要在清醒认识人口问题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密切跟踪监测出生人口和变动趋势,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系统论证和科学研判,统筹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再向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介绍一个情况,今天发布会和公告公布的数据是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和我们平常年度发布的数据尤其是结构数据不能简单直接地进行比较,因为平常年度数据是靠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就是千分之一人口调查推算出来的。根据国务院人普办的安排,以及我们各次普查的惯例和国际统计惯例,我们要对2010年以来两次普查间的年度数据进行修订。后续我们将通过公开渠道及时发布修订数据的情况,所以请新闻媒体朋友使用数据时注意区别。

  回答完毕。

  李伦:

  今天这个话题比较受关注,提问也非常踊跃,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我们今天的提问就到此结束。各位记者朋友如果有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情况,可以直接与我们省统计局联系采访,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