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年究竟为何打伊拉克?为了搞垮萨达姆,美国撒了19年的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什么美国会打伊拉克 美国当年究竟为何打伊拉克?为了搞垮萨达姆,美国撒了19年的谎

美国当年究竟为何打伊拉克?为了搞垮萨达姆,美国撒了19年的谎

2024-01-30 13: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清源

编辑|t

小布什对萨达姆的憎恶早已有之,并且根深蒂固。

其父亲老布什与萨达姆及伊拉克的恩恩怨怨使小布什感受到了羞辱,小布什不能忍受这种羞辱,必欲除之而后快;

随之,“9·11”事件引发的安全焦虑使事情雪上加霜,这种安全焦虑使得小布什本人坚信:

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严重威胁了美国的安全。

“9·11”之后小布什草木皆兵,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担忧倍增:

“9·11”事件带来的教训是,若我们束手等待危险真正到来,它肯定来得很快。我做出了一个决策:我们要勇敢面对来自伊拉克的种种威胁。

可是,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真的是针对“伊拉克”一国吗?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情呢?

(小布什)

从“9·11”事件到伊拉克战争

“9·11”事件的强烈刺激,改变了小布什对伊拉克的预期。

这一事件让小布什意识到:

大西洋和太平洋已经无法作为保护美国的天然安全屏障而存在。

“敌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过大洋,把杀戮带到美国本土。

这是1812年第二次独立战争以后,美国本土第一次受到攻击,而这一次的敌人跨过大洋比当年的英军容易得多,并且毫无征兆。

小约瑟夫·奈认为:

“小布什在刚上任时是一个有限的现实主义者,对外交政策没什么兴趣,但在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发生后,他的目标具备了变革性。”

(“9·11”事件)

显然,“9·11”事件是小布什对伊拉克战争预期发生改变的标志性事件。

米尔斯海默认为:

“如果没有‘9·11’的攻击,这场战争就可能不会发生,因为‘9·11’的攻击迫使布什总统和切尼副总统考虑采取一种新的激进外交政策。”

小布什自己也承认:

“可是噩梦般的‘9·11’事件过后,我曾发誓要做到必需的一切来保护这个国家。允许一个美国的死敌拒绝暴露自己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带来我无法承担的风险。”

无疑,这段话里的“美国的死敌”指的就是伊拉克。

这段话里有两个信息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是话里话外明显透露出的焦虑情绪,表达出小布什对遭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的担忧;

第二是他真的相信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藏匿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

莫须有的毒气武器?

2002年1月,小布什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就国情咨文发表的讲话中说:

“伊拉克不断强调它对美国的仇恨并且一直在支持恐怖分子。伊拉克的政权10余年前就阴谋发展炭疽、神经毒气和核武器。”

(萨达姆)

尽管“9·11”事件不是萨达姆策划的,但发生在“9·11”之后不久的炭疽事件、欧洲情报机构的怀疑以及小布什的个人推测还是把他的目光带向了伊拉克。

小布什的焦虑与日俱增:

“我们相信还会出现更多的袭击,但我们却不知道会发生在何时、何地以及幕后黑手是谁。”

小布什虽然说“不知道幕后黑手是谁”,但从他怀疑炭疽杆菌来源于伊拉克来看,他愿意相信下一次攻击美国的幕后黑手是萨达姆。

纵观小布什公开演讲的记录,“厌恶自由”、“对自己的人民使用毒气”、“试图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几个的定语,所指的对象一直都是萨达姆和他的政权。

可以看出,小布什对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武器一事感到十分焦虑,对其后果做了最差的推定。

在他的推定中,美国是萨达姆最首要,也是最大的目标。

由于小布什推定的后果是他自己无法承受的,也是美国无法承受的,那么他就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尽最大的可能防止这样的后果出现:

发动伊拉克战争、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推翻“暴君”萨达姆——既是最快捷,也是最彻底的手段。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小布什是否夸大对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后果,他总是相信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

伊拉克战争开始之后,美军在伊拉克并未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小布什受到广泛的指责,他在自传中为自己辩解道:

“如果我想引导这个国家误入战争,为什么要发表一个在进攻之后很快就会被公众证明是谎言的论断?”

小约瑟夫·奈用“错误情报”代替“谎言”的批评,他认为:

“小布什看到并相信了萨达姆·侯赛因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由于他的情境智力不足,再加上存在个人动机,他夸大了那些情报。”

(约瑟夫·奈)

尽管小布什刻意撒谎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小布什及其政府确实从来没有拿出任何有效的证据证明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小布什、鲍威尔等人只是在一系列莫须有的“线索”中,选择相信萨达姆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持续不断的谎言

2003年2月5日,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讲话,意图向安理会展示“证据”,坐实对伊拉克的指控,争取安理会对美国的支持。

最终,鲍威尔在向安理会展示了一系列关于“掩体”的照片之后,得出的结论是:

“视察员到达的时候,这些掩体空无一物。他们什么都没找到。”

当他指控伊拉克移动弹道导弹时,却说:

“我们不知道伊拉克究竟在移动什么,但是视察员已经知道这些场地了,所以伊拉克知道他们将要到来。”

可见,在这次演讲中,鲍威尔并没有拿出任何明确有效的证据,证明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鲍威尔只有一小瓶“毒剂”)

他只是在不断地强调,萨达姆把那些不能让武器视察员发现的武器藏起来了,但是他并没有先证明这些武器真实存在。

他只是在向安理会传递焦虑:

伊拉克可以用这些翼展只有几米的小型无人机把生物制剂送到邻国或者其他国家,包括美国。

鲍威尔所传递的焦虑和小布什高度一致,那就是伊拉克将利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美国。

即便在说服联合国对伊拉克采取措施,争取联合国支持美国的时候,他们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小布什一直强调的是,他希望萨达姆能够自己证明自己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者证明已经这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经销毁了。

但是这两件事本身都是无法证明的。

(小布什)

如果萨达姆能够自己销毁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他就同时证明了自己的确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按照这一逻辑,萨达姆证明自己的无辜的方法就是证明自己有罪。

一方面,萨达姆即使有意,也无法完成小布什要求的证明;

另一方面,小布什拿不出任何有效的证据证明萨达姆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我们能够首次确定他拥有——核武器的时候就是,上帝保佑,他使用核武器的时候。”

即使最终美国人一直没有证实伊拉克拥有任何毒气武器,但是自小布什之后,美国人一直坚称:

伊拉克有毒气武器。

这个谎言,一直持续到现在。

小布什急于强调美国的地位与实力

为什么小布什如此心急呢?

学界认为,石油并不仅仅是主因,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有着更大的诉求。

这一战争不仅是为了消除小布什心中坚信的萨达姆造成的安全威胁,也是为了向全世界,尤其是向那些“对美国有敌意”的国家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决心。

(伊拉克战争)

“美国入侵伊拉克意在炫耀其军事实力和政治意志,并且向中东其他国家传达美国权力和决心的信号。”

“入侵同时警告美国的敌国伊朗和叙利亚:华盛顿能够轻而易举地推翻其政权并建立一个亲美政府。”

对美国发动“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基地”组织连国家都不是,对美国而言,这实在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对象。

“基地”组织成员只配被称为“敌方战斗人员”,这是一个地位极低的挑战者。

对小布什而言,这样一个对手的挑战本身就是无法接受的。

“9·11”事件就是例子,它把美国拖入了一次挑战,而美国则被迫必须应战。

发动伊拉克战争是小布什的威慑,所有这些国家将被期望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一个信号,那就是不要试图挑战美国,否则将受到惩罚。

实际上,就小布什自己而言,这一举动不仅仅是向中东国家展示权力和实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举动来达到内心的确信:

要让自己相信,即使两大洋带来的地缘安全感已经消失殆尽,他作为美国的总统,仍然能够使美国得到安全。

(集结的美军)

在伊拉克战争上取得胜利之后,小布什在自传中不无自豪地说:

因为我们在伊拉克的行动,美国最固执和危险的敌人之一永远停止了对我们的威胁。

显然小布什对自己发动这场战争的结果感到很满意,他认为这场战争永远地消除了萨达姆这一迫在眉睫的“现实”威胁。

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全球的敌对国家”都从这次战争中看到了美国的实力。

这不仅是一场针对伊拉克和萨达姆政权的“预防性战争”,也是一场针对“全球的敌对国家”的预防性战争。

参考资料:

George W. Bush, Remarks Announcing Candidacy for the Republican Presidential Nomination Online by Gerhard Peters and John T. Woolley,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George W. Bush, Remarks in Austin Following the "Super Tuesday II" Primaries Online by Gerhard Peters and John T. Woolley,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George W. Bush, Address Accepting the Presidential Nomination at the 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 in Philadelphia Online by Gerhard Peters and John T. Woolley,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美]阿里·弗莱舍著,王翔宇 王蓓译:白宫发言人——总统、媒体和我在白宫的日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江红:石油、美元与霸权:小布什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历史透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