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为什么“赵”、“钱”、“孙”排在前三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什么百家姓赵排第一研究报告 百家姓为什么“赵”、“钱”、“孙”排在前三位?

百家姓为什么“赵”、“钱”、“孙”排在前三位?

2024-07-12 06: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按照王明清在《玉照新志》中记载内容的前后对应,《百家姓》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五代十国末期,北宋初期发生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南宋离北宋可不算太远,所以这个记录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那么话说到这里,其实我们已经明白了一件事情。

《百家姓》中赵为什么会排在了第一位了。

北宋的开国皇帝是谁呀?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啊!

过去尊卑观念是很严格的,皇帝的姓氏不排在第一位,谁又能排在第一位呢?

况且写这部书的人,也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所以在写《百家姓》进行排序的时候,当然就得把赵放在第一位上了。

其他姓氏的排列。

那么钱姓又为什么排在了第二位呢?

根据王明清《玉照新志》的那段记载,写《百家姓》的人是两浙地区的钱氏有国。

那么我们都知道在五代十国末期,两浙地区还是姓钱的人创立的国家,这显然指的是,钱镠在吴越地区建立的吴越国。

钱镠是浙江临安人,建立的吴越国都城就在钱塘,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吴越国当时占领了十三州的一军八十六县,在最鼎盛时期包括了上海,浙江,苏州以及福建一部分。

当时钱镠对于当地所采取的措施是休兵息民的策略,很重视老百姓的生活,所以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两浙地区获得了一个相当稳定的发展时期。

而且在吴越国末代皇帝,为了避免战乱,主动献出土地并入北宋,让当地老百姓避免了刀兵之灾。

怎么说呢?吴越国经历了三代五个皇帝,钱镠作为吴越国的立国者,他同样是一位信奉中原政权位正统的人。

钱镠在临终的时候,就对他的后人有遗嘱:

“子孙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

所以最后吴越国和北宋没有起刀兵,而主动献地也是有上面的原因。

没有起刀兵之灾,这对老百姓是一件好事。

所以将心比心吗?对于这样的君主,老百姓当然记在心里,五代十国时期,老百姓能有近百年的太平日子不容易啊。

而写《百家姓》的人,还是吴越国的一个子民。

所以事情是相互的,吴越国对待子民的仁厚,那么作为一名吴越国的子民对待这个国家的君主当然得礼遇有加才成,有着一份感恩的心在里边。

所以钱姓就排在第二位,理所当然的,这里边夹杂了作者对于国家的一份感情。

那么孙又怎么会排在了第三位呢?

孙其实是吴越国末代皇帝钱俶皇后的姓氏,这位皇后的名字叫孙太真。

据说这位皇后非常聪明,从小就喜欢读书写字,而且长相也是相当出众的。

当年孙太真就是因为她的才气和她的容貌,被选入了钱俶的后宫,后来赢得钱俶喜欢,被册立为王妃的。

根据史料记载这位皇后不仅仁义德行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们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这位孙太真皇后却从不打扮自己,也不盛装出行。

除此之外,钱俶的后宫也被孙太真打理得相当稳妥。

不仅如此,当钱俶带兵出征的时候,孙太真对出征的将领家属还十分的关心。

所以孙皇后算是一名贤内助,钱俶对于这位孙皇后也是赞不绝口,封她为贤德夫人。

后来吴越国并入到北宋之后,孙太真和钱俶一同去了北宋,拜见宋太祖。

而宋太祖没有取消吴王的封号,让吴王这个称号一直延续了二十年,而孙太真也被宋太祖封为吴越国的王妃。

后来孙太真在宋太祖开宝九年的时候,病逝。

那么对于这样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吴越国人当然也要礼遇有加了,所以在写《百家姓》的时候,孙姓就被排在了第三位上。

说到这里,必须说一句,事实上《百家姓》中,姓氏的排位前八位都和吴越国有关系。

比如排在第四位的李姓,其实是吴越国邻国南唐的国姓,那么为什么会把一个邻国的国姓排在这里呢?

首先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建立的一个江南政权,虽然国祚只有三十九年,但他是十国中版图比较大的一个国家。

除此之外,南唐还是五代十国中,经济文化,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一个国家。

其实我们说宋朝的经济在历朝历代中都是很好的,但宋朝的经济基础可以认为是在南唐的基础上起来的。

虽然南唐的经济实力不错,但相对来说武力值就差了一点。其实可以理解,在古代论军事实力往往都是北方实力大于南方的,一统整个天下大多都是从北方往南方打的。

当然了,明朝的建立是不一样,只有明朝是从南往北打的,最终形成一个大统一王朝,这算实力上独一份的存在。

所以当时南唐虽然经济不错,但总是受到来自北方后周的进攻。

后来三次打南唐,南唐也只有招架之力,没有反攻之力。

为了避开后周的攻击,当时后周的皇帝还进行了迁都,迁往洪州,也就是现在的南昌府。

除此之外,还把南唐江北之地献给了后周。

再往后就是北宋灭南唐,北宋十万大兵将南唐三面包围,最终整个南唐被打得就剩下一座孤城——金陵。

北宋围城八个月攻下金陵,南唐后主奉表投降,南唐就灭亡了。

南唐灭亡以后,也就两年多的时间,吴越国也就投降了,至此五代十国的历史就结束了。

所以五代十国最后两个被灭的,就是吴越国和南唐。

那么《百家姓》在排序的时候,就把李姓给排到了第四位,毕竟都是皇帝吗?

至于第五位到第八位,“周吴郑王”这四个姓氏,其实是吴越国开国国君钱镠后妃的姓氏。

当时在写《百家姓》的时候,作者是为了纪念当年吴越国的开国皇帝,才这么排的。

这么一解释我们就知道了,《百家姓》前八位,第一位的赵,那是北宋的国姓,按照当时的礼仪必须排第一,排其他位置上,他这书也就出版不了了。

第四位李姓,是五代十国倒数第二个被灭掉的国家,而且之前的经济实力还是很不错的一个国家,作为一个皇帝的姓氏,所以也就被排在了这里。

其余的姓氏都是和吴越国有着很大关系的外戚姓氏,其实当时能够成为吴越国的外戚,至少在当地都是有实力的家族。

所以《百家姓》的姓氏排列顺序,多少都受到了权势地位的影响,这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当年在唐朝时期,对姓氏就有一个排序,这本书叫《氏族志》,第一版出来的时候,是按照过去大家族的排序写成的,“崔卢李郑”这四个姓排在了前边。

书出来之后,唐太宗看完之后相当的不满意,让下边的人重新去做。

第二版出来的时候,皇族姓氏排在了首位,外戚第二位,崔民干排在了第三等。

说道这里,有些人感觉,不就排个姓氏吗?还这么讲究。

这里边的讲究其实有很多的,过去也有姓氏排序,都是按照门阀的势力大小来进行排序的。

但我们知道,历史上,从秦始皇开始,经历汉朝,再到曹魏都是在一路打压门阀,毕竟他们对政权的伤害是很大的。

而西晋是司马懿依靠门阀的力量夺得曹魏政权,推翻了曹魏很多压制门阀的措施,西晋作为一个大统一王朝,没几十年就偏安一偶变成了东晋。

所以进入隋唐时期,打压门阀是必须的,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确立,其实就是破门阀的一个举措,让寒门士子也有了上升的通道。

那么《氏族志》的这种变更,其实也是一种具有政治意义上的行动。

最后再说一点,历史上除了《百家姓》这样的姓氏排行书籍,还有没有其他的姓氏排行书籍呢?

有!

其他姓氏的书籍。

其实在《百家姓》之前和之后,都有这种姓氏的书籍。

有关姓氏的书籍,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在往后进入到战国时期,就有了《世本》。

《世本》这部书记载了从皇帝到春秋时期帝王,诸侯,卿大夫们的世系和氏姓。

当然了这本书记载的内容也不仅仅只有姓氏,还有帝王的都城等等一系列其他事情。

毕竟那会的姓氏并不多,春秋时期的姓氏也没超过五十个,要知道当时有姓氏的都是贵族,平头老百姓是没有姓氏的。不过这本书,传到宋时期就消失了。

那么到汉朝时期,关于姓氏的书籍有《急就篇》,这本书中列举出了一百三十多个姓氏。

到了唐朝,就是文章前边说的《氏族志》,里边记载了一百九十三个姓氏。

进入到宋朝以后,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百家姓》了,在百家姓中,收集到的姓氏在当时只有四百多个,之所以现在有了五百多个,主要还是因为经过了后来者的增补。

那么到了明朝也有类似《百家姓》的书籍,书名叫《皇明百家姓》,而这部书的开头就是朱姓。

进入到清朝时期,也有一本叫做《御制百家姓》,但这本书的开头是孔孟,毕竟清朝国姓是爱新觉罗,这不好安排。而且当时的统治者也是为了表达对儒家文化的一个尊崇。

其实在少数民族中,也是有姓氏书籍的,比如有《蒙古字目百家姓》当然是用蒙古语书写的,还有《女真字目百家姓》同样是用女真文书写的。

说道这里,必须说一句,姓氏是逐渐增多的,比如元朝时期所著《文献通考》中就有三千七百三十六个姓氏。

明朝时期的《续文献通考》姓氏已经增加到了四千六百五十七个。

在1996年的《中华姓氏大词典》收录的姓氏就有一万一千九百六十九个了。

姓氏是逐渐增多的,估计再往后,姓氏只会变的更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