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抓基层 打造“全能型”干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什么当基层干部 浙江:大抓基层 打造“全能型”干部

浙江:大抓基层 打造“全能型”干部

2024-07-04 04: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浙江:大抓基层 打造“全能型”干部

编者按

乡镇干部作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骨干、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长年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支队伍的好坏,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及党和政府的形象,意义重大。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鲜明地体现了中央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导向,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明确了方向。随后,各地及时传达贯彻《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意见,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一年来,各地实招迭出――畅通入口,拓宽选人视野;提升能力,加强实践锻炼;改进作风,严格监督管理;真情厚爱,关心激励并举……近日,本报记者分赴东中西部地区,走访了浙江、湖北、四川、贵州四省,为您带来各地新气象,敬请关注。

“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是落实工作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要敢于担当、有所作为,把群众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满意。”去年5月,浙江省乡镇(街道)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会强调指出。

乡镇干部是基层干部的中坚力量,抓好这支队伍的担当力、执行力建设,具有更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正是基于此考虑,浙江把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的关键环节,在全省树立起加强乡镇、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打造“全能型”干部。

提升能力优化结构

培养“全科干部”,充实乡镇工作力量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从何入手?提升能力、优化结构是浙江的突破口。该省重点强化乡镇干部三种能力,一是解决班子自身问题的能力,二是开展业务的能力,三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实事求是来看,乡镇干部平时工作在一起,彼此都很熟悉,有广泛的工作基础和感情基础,但是掏心见胆谈思想还比较少。

为此,结合去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里对乡镇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提出了颇为严格的要求――“查摆剖析有乡土味,谈心谈话有认真劲,开展批评要辣味浓,整改措施要实打实……”在各地看来,这正是加强乡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一次有利契机。不少乡镇干部表示,“我们的会开出了好氛围、凝聚力和战斗力。”

毋庸讳言,乡镇过去存在“三门”干部多、“过路”干部多、专业干部少、会做群众工作的少、“老乡镇”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与之对应,业务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咋提升?“全科干部”不失为一项有益尝试。

“到老百姓家去,他可能问征迁的土地怎么赔,申请低保户有什么条件,用医疗卡怎么报销。总之,跟农村有关的东西都会问。”金华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解释,这时候就要求干部像“全科医生”一样,什么都得懂一点。

早在两年前,当地组织全市6850名乡镇干部,集中培训了村镇规划、农业技术、社会管理等乡镇急需的知识技能。如今,“全科干部”的做法广泛推开,成为浙江乡镇干部的一张亮丽“名片”。温州着眼于一专多能,打造以“全科能力、全天在岗、全员入户、全情知晓、全心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五全”乡镇干部。丽水庆元县则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认证,要求每名乡镇干部必须取得1门以上的技能证书。

为了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充实乡镇工作力量,各地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上也颇下了一番功夫――

选优配强一把手,注重选配政治品行过硬、党员群众公认、能够驾驭全局、敢抓敢管敢担当的干部,担任乡镇正职。全省192个省级中心镇党委书记和小城市试点镇镇长,普遍从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的优秀干部中选拔。

省、市、县三级机关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挂职、任职。宁波市通过公开比优、培训提优、一线赛优、干群评优、亮绩选优的方式,拉长赛道,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进乡镇领导班子,为基层输入“新鲜血液”。

与此同时,省里还提出要求,班子配备不简单以年龄划线,对德才表现好、群众口碑好的“老乡镇”要大胆使用、委以重任。由此,全省涌现出一大批“进村狗不叫、群众问不倒、干活茧不掉”的新时期“老乡镇”。

在推动中心工作中强化锻炼

以实干论英雄,催生发展效应

翻阅浙江各地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重用‘狮子型’干部”频现纸端。让人不由好奇,这类干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对他们如此看重?

宁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良才一言以蔽之:“‘狮子型’干部,顾名思义,就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敢于担当、敢挑重担、敢破难题、敢闯新路。”他继续解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浙商回归”等,都是省委省政府当前部署的重点中心工作,也是比选乡镇干部的天然赛场。

在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社会事务科,科长周萍正在查阅一本治水地图。图中,辖区23条河、200多个需要治理节点,标注得一清二楚。哪里有污河,哪里有垃圾,该由谁负责,更是一目了然。

她负责其中3段河流,几乎每天都要去现场查看一番。从摸清河段污染情况,到组织清理河段、岸边垃圾和违章搭建,她从最初的治水“门外汉”变成了半个专家。街道60余名干部与她并无二致,负责相应河段的治理,是他们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鄞州区一直处于高基数、高增速的状态,自身发展压力、区域竞争压力、省市重点工程多的压力日益增大。区委区政府深知,要想高质量完成任务、保持领跑地位,关键还是在于乡镇的执行落实。

“乡镇干部总体精神风貌较好,但也有极少数人存在‘求稳守摊’、消极畏难的思想,攻坚破难的工作激情有所减退。”鄞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郑坤法点出的问题,放眼全省,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如何应对?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是关键。浙江把“抓人”和“促事”结合起来,紧密联系乡镇实际,着重解决宗旨意识淡薄、政绩观偏差、担当精神不够等问题,大力提振乡镇干部的精气神。

“要在重点中心工作主战场中考验锤炼乡镇干部,搭建平台压担子,使队伍建设不落空、不跑偏,与中心工作互为促进。”浙江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以台州市为例,2013年以来共选派230批次1020人次的乡镇干部到重点项目锻炼,使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与此同时,为防止一些在一线锻炼的干部产生“临时”“应付”心理,金华市建立了干部经常性巡查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巡查,通过加强日常考察,全面准确评价干部。2013年,该市在“80后”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中,通过实战选出11名乡镇(街道)党政正职预备人选,真正把干实事有韧劲、抓落实有实效的干部选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来。

完善考核管理机制

“等事做”变“找事做”,“混天数”变“挣分数”

“现在见到干部下村的时候多了,找干部容易了,晚上干部到家里坐坐,没事也有‘三分亲’!”“虽然晚上也没什么事找他们,但是看到镇政府的灯亮着,心里就踏实。” 你一言,我一语,流露出群众对乡镇干部的看重。

眼下,乡镇住夜值班制度已在浙江全覆盖。每天晚上,乡镇都要安排干部住夜值班,每名乡镇干部每周住夜至少1晚。2013年以来,全省乡镇机关实有床位数新增3000余张,平均每2.4人有1张床位,乡镇食堂、公共卫浴等基础生活设施也基本完备。各地还利用住夜值班时间,广泛开展夜学、夜访、夜议、夜办,把有限时间用到为民服务和自我“充电”上。

制度落实的背后,离不开考核“指挥棒”的作用。近年来,浙江省结合“五好”服务型乡镇考核,有效促进了包村联户、住夜值班等制度落实。

在绍兴新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梁国英看来,“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促使乡镇干部强化执行力,从‘等事做’变成‘找事做’,从‘混天数’变成‘挣分数’。”

他说的“挣分数”,是指该县2012年起推行的“积分制”绩效考核制度。其最大特点是,一改过去考核“重定性轻定量”的问题,对考核指标实现项目化管理。其中,共性类项目由县委县政府根据当年重点工作安排,分解到各乡镇;个性类项目由各单位自行申报,经审核后根据难易程度设置相应的难度系数。

“一些乡镇为了争取更好的考核成绩,不得不‘跳起来摘桃子’,主动去啃征迁、拆违等硬骨头,效果很好。”梁国英介绍。

谈及“积分制”考核的作用,梅渚镇党委书记俞长春深有体会:“既是动力助推器,干部提拔、奖金、评先评优都与之挂钩,也是工作实效的晴雨表,能准确体现干部的工作实绩。”

不仅仅是新昌,全省各地纷纷出台了具体考核细则,针对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类型乡镇的特点,开展分类考核、分类竞赛,推动乡镇找准主攻方向,实现特色发展、错位竞争。比如,衢州市就区分不同发展水平和类型,将乡镇区分为经济型、生态型、复合型,引导乡镇横向找位子、纵向比增幅,充分调动起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各地的考核办法中,也有一项共性要求,就是以乡镇干部对群众的“知民度”和群众对乡镇干部的“知名度”为主要内容的“两度”考核评价机制。这项考核,倒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既走遍又走实,既身入也心入。

截至目前,全省乡镇干部已走访农户1010.6万户,基本实现全覆盖。许多乡镇干部反映,挨家挨户虽是老办法,却是最有效的办法。因为,做群众工作就得到群众家去,真正与村民说到一起、干到一起、心贴到一起。(记者 管筱璞)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