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扑克牌 “双喜”当“大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什么大王小王是小丑图案 “文革”扑克牌 “双喜”当“大王”

“文革”扑克牌 “双喜”当“大王”

2024-07-16 04: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革”扑克牌 “双喜”当“大王”

  据称当时“王”牌图案不用传统的外国宫廷“小丑”是为避时代禁忌

  本报讯(记者虞伟)近日,广州西关的梁先生无意中购买到了一副“文革”时期的“文娱片”(扑克牌在“文革”时期的称谓)。这副小小的扑克牌上留下了“文革”时期的时代痕迹,大小“王”不是传统的“小丑”,而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双喜”。

  昨天,记者见到了这副扑克牌。扑克牌的包装盒上写着“双喜文娱片”,底部印有“762”字样。这副牌的大小“王”牌上没有小丑像,中央写着“双喜”图案,对角印有“WENYUPIAN”字样。红色的代表“大王”,紫色的代表“小王”。其它牌面与现在的牌没有什么区别。据梁先生介绍,“文革”时期扑克牌改称文娱片,“762”是指1976年生产的第二批扑克。

  据扑克收藏专家介绍,“文革”时期,凡涉及历史的、外国的文艺形式和文娱活动一律被斥为“封、资、修”。因为扑克本身的大、小“王”是外国古代宫廷里供帝王取乐的小丑,J、Q、K三张牌的图案又涉及到王、妃、侍卫之类的人物形象,故当时禁止使用。

  人们为了娱乐需要,便对扑克牌进行了改动:其一,将扑克牌改称“文娱片”、“娱乐片”等;其二,在牌点上取消了A、J、Q、K,而代之以1、11、12、13等数字;其三,这类扑克多数为半花色,将J、Q、K上的人物换为动物、风景或劳动场面,这些独特的设计方式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成为中国扑克生产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报料人:梁先生 报料奖:100元)

  图片说明:

  这副“文革”扑克大小“王”的表面图案不是“小丑”而是“双喜”。

  本报记者 方谦华 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