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信仰宗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什么人们那么迷信 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信仰宗教

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信仰宗教

2024-07-10 09: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的春运是这样还能理解,毕竟,人家着急回家吗?可是,孟加拉国参加穆斯林大会的场面比中国式春运更惨烈。

按说,科学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认识世界最合理的、最有效的羊肠小道,而宗教呢?是个明白人,就能知道它的说服力简直弱爆了。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漏洞百出、毫无信任感可言的存在,却能穿越历史的尘埃,一直撑到现在。

小编真得很想问“为什么?”

认识世界的成本低

人类生活的世界本来就很复杂。虽然,我们有层层叠叠、千千万万的理论著述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可是,这些理论著述要么无法被验证,要么没有被验证。

正如哈佛大学预防医学院的主任所言,对于其他学科,要相信主流观点、主流专家、主流平台;而对于医学,最好什么都不要信,因为大量的医学研究成果都未得到证实。

按照人类的天性,只要我们的大脑空间有认知留白,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寻求解释,既然已有的科学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那我们就另寻它法。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受限于科学意识、知识水平、时间要素等,面对一个具体的情景,他们往往遵循高效率原则、低成本原则、自我认同原则,选择一个离自己最近的认识,而宗教教义刚好符合这些原则。

比如,当一个巧合不止一次地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时,我们自然而然地会将这种现象与一个叫作“幸运”的词联系起来,其实,这个时候我们的心里根本没有一个关于幸运的完整而准确的概念,就算查了新华字典,我们仍然不知道什么叫“幸运。”

很多时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不是寻求事物准确无误的答案,而是仅仅要一个解释而已。

符合人的天性

按照生物进化理论,推动人类进化的早期天性,不是理性因素,而是感性因素。因为原始社会的狩猎工作要求高效,而理性因素是反复思量的艺术,具有延时效应。

比如,一个原始人如果遇到一只兔子,不赶快捉,而站在那里想半天,那他估计今天就要饿肚子了。

所以说,感性基因几千年前就已经深植于人类的神经系统中,影响人类行为的时时处处、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我们的心情糟糕透顶的时候,我们就会大声抱怨、发泄苦闷;当我们喜极而泣的时候,我们就会哭花了脸;当我们看见门口的超市有减价的标签,我们就会忍不住向里张望;当我们发现朋友圈里有红包的时候,我们就会立马去抢。

感性因素就像一个幽灵一样时时在我们身边溜达,只是不同的人,处理方式不同,有的人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拼命给自己打兴奋剂,比如:鸡汤文、励志文…有的人则倾向于逃避,比如:啃老族…有的人则是不愠不火,成功变身佛系青年,比如:大悲咒…

宗教本身就是主观的,它可以任我们的想象驰骋,我们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一切事情,都可以在宗教里找到解释,得到满足。

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无疑都是个人面对难解的困境和无力的环境的时候的很好解释文本和指导方法,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启动自己的感性基因,让它与我们认同的宗教教义无缝对接。

宗教更接地气

纵观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文化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大,经历了一个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赋予了每个人“话语权”,草根文化因此更加兴盛。

科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个口号。如果用二八定律来解释,那么,全世界也只有20%的人能真正接触到严谨精确的科学,而剩下的那80%的人估计只能享受用科学封装的罐头。

甚至,大多数人连接触科学的途径也不知道,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时候,比如,“全世界有多少个国家的人喜欢拍婚纱照?”、“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韩国留学生?”、“词汇量是如何测出来的?”,习惯上会去找度娘,但是,度娘给你的答案往往只能叫经验,不能成为“科学。”

像“维基百科”、“知网”、“维普”等这样的学术网站,本科以下学历的人是不知道的,所以,科学是孤高的,离我们认识世界有点远。

而宗教就不一样了,它早就遗落在了民间,无论是印度教、犹太教、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始终与普通大众心手相连。

就像孟加拉国今年的穆斯林大会,成千上万伊斯兰教教徒千里迢迢前往他乡赴安拉之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