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坊”文集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了忘却的纪念阅读答案 “朗读坊”文集解读

“朗读坊”文集解读

2024-07-12 20: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背景介绍

(图中为柔石和鲁迅)

1930年3月2日,“左联”在上海成立,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采取查禁书刊,封书店,逮捕、暗杀左翼作家等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手段“围剿”左翼文学。

1931年1月11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也时刻面临被捕的危险境地,但他丝毫不畏反动派的屠刀和淫威。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1933年2月7至8日,鲁迅带着无限的悲愤写下此文。

2

思想解读

然而那本《彼得斐诗集》却在的,翻了一遍,也没有什么,只在一首《Wahlspruch》(格言)的旁边,有钢笔写的四行译文道:

“生命诚宝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为了忘却的纪念(节选)

(图为白莽)

本文以“为了忘却的纪念”为题,为何纪念却是为了忘却呢?

文章一开始,作者说:“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

忘却的是什么?是痛苦,是“至今没有停止”的悲愤罢。鲁迅情不能自己,却想摆脱这积久的悲哀。他写下这些文字,激励自己化悲愤为力量。

单纯的纪念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纪念是为了忘却;

为了忘却,只有终结敌人;

为了终结敌人,只有战斗!

(图为左联五烈士)

五烈士之一的白莽是一个追求光明、富有才华的青年作家。为了革命,勤勤恳恳写诗、译诗,不屈不挠地参加实际斗争。他是个热情的诗人,也是个勇敢的战士,国民党当局对他的一切迫害都不能动摇他对革命无限忠诚的意志。他多次被捕,衣服和书籍都被没收了,在一个热天,“却穿着一个厚棉袍,汗流满面”,而这棉袍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

柔石是那样的忠厚、执著,有一股“台州式的硬气”。为了革命文化事业的发展,他参与发起朝花社,写稿子,办杂务,承担一切可能承担的工作成为鲁迅的得力助手。他不怕困难,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他相信“只要学起来”,就什么都能行,于是他努力学习跟损人利己者相反,他是损已利人;跟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不同,他是那样的忠实诚恳。

抗日战争时期,远不止出现了这么些英雄。那些在一二九不畏强暴勇敢走上街头高呼“为祖国自由而奋斗!”的青年,那些呐喊着“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稳的课桌了”愤而投身军队的学生,那些无名无姓为解放中国献出宝贵生命的万千群众,都是英雄。

(图为一二九运动)

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而一个有英雄却不懂得敬重的民族是无可救药的。

今天,我们仍然要纪念,却不再是为了忘却,而是为了避免历史重演,为了在新时代重拾那份勇于斗争的精神力量。

本篇推送由八字班的同学们制作完成

编辑、文字、排版:黄乐欣

小组成员:王嘉桪、李星宇、韩康乐、聂祎昕、侯志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