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丹麦设计的特点 史论

史论

2024-06-29 11: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早在1925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便作为与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世纪性建筑“新精神馆”齐名的杰出设计而获得了金牌,并且至今仍是国际市场上的畅销产品。

3)PH灯成为诠释丹麦设计“没有时间限制的风格”的最佳注脚。

各个时期的ph灯

△ 特点:

1)PH灯所发出的所有光线都经过至少一次的反射才到达工作面,以获得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并避免清晰的阴影。

2)从任何角度均不能看到光源,以免眩光刺激眼睛。

3)对白炽灯光谱进行补偿,以获得适宜光色。

4)减弱灯罩边沿的亮度,并允许部分光线溢出,避免室内照明的反差过于强烈。

△ 所有的PH灯的灯罩曲线都依照等角螺线设计

“不管开关与否,灯都必须是美的”,正是保罗·汉宁森穷极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1958年,保罗·汉宁森为哥本哈根的社交场设计了一盏惊艳世界的艺术典藏级的吊灯“PH Artichoke”,确立了20世界灯饰设计的代表名作地位。整盏灯由层次分明的72片美丽“羽翼”拼接而成,不仅外观华丽诱人,实用性同样卓越。

每片灯罩的角度都是很有讲究的,能将灯光完美地操控,经过重重反射,在表面形成柔和的间接光源,抵消眩光,从而带来极佳的照明体验。当然了,这台“神灯”的代价也相当庞大——制造一盏PH Artichoke所用到的组件多达100余件,更是需要在25名熟练工匠的合作下才能完成。

△ 3片灯罩的PH吊灯手稿。每个细节和角度都经过科学的测算

△ 用拼贴画呈现出 “PH5”截面的宣传海报

△ 经典三层式PH灯的配光曲线图

△ 科学与艺术地完美结合促进了“PH”灯具在世界范围的经久不衰。艺术与科学从分离到靠近,进而实现优势互补不仅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两个学科各自发展的需要。

这一系列PH灯具至今仍被丹麦的普通家庭所沿用。PH灯形似重叠的贝壳,灯泡完全被灯体覆盖,无论从任何角度都看不到光源,以免眩光刺激眼睛;每道光线均经过一次或多次反射散落在桌面,以获得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在灯体内部,光线就被进行了分割,从而减弱灯罩边沿的亮度,这是普通乳白色玻璃灯罩难以达到的;PH灯还将白炽灯的光谱往红色方面偏,以获得宜人的光色。

在北欧,家家户户的灯具都渗透了汉宁森的设计理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