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丹麦设计博物馆 建筑

建筑

2024-06-29 11: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整个博物馆在有着60年历史的老船坞之间,项目位于地下,原有的船坞作为采光大庭院和开放室外活动区成为整个博物馆的核心区域,开放的户外区域让参观者感受旧时船舶建造的规模。

相互贯穿的3个双层桥梁跨越干船坞,提供整体连接以及作为各个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捷径。跨桥顶部还能作为“海港大道”,成为一个连接着毗邻文化建筑克伦堡宫的桥梁。曲折的跨桥将访客引导至博物馆主入口,并把或俯瞰或仰望的新老访客融入同一个空间。

博物馆展览在低于地面7米,围绕着干船坞的连续内部空间展开。所有楼层——连续的展览空间、礼堂、教室、办公空间、咖啡区和干船坞底层都是贯通的,缓缓的倾斜创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塑空间。

BIG创始人兼合伙人Bjarke Ingels介绍说:“改造旧码头的方案,让我们保留历史建筑结构的同时,创造了一个拥有阳光和空气的庭院作为地下博物馆核心。整个项目的最大挑战是:“我们需要考虑哈姆雷特城堡的无遮挡视角而将空间完全放置于地下,但为了能够吸引游客,我们又需要一个强大的公众姿态。旧船坞为博物馆提供了内部立面,并成为赫尔辛格居民一处平面以下的全新公共空间。”

KiBiSi 团队设计的地面休息座椅灵感来源于系船柱,其设计用意还有阻挡车辆的功能。长短不一柔软形状的座椅让人联想到莫尔斯代码。

博物馆展陈部分由荷兰的 Kossmann.dejong 公司设计。多媒体展览形式开启一个隐喻的旅程:始于渴望发现遥远的海岸到经历海上探险。丹麦的航海历史,当前在全球航运领域的角色等信息通过诸如海港、航行、战争和贸易等细节和概念讲述。展览通过围绕着航运的许多不同角度,以最易理解的方式向广泛的观众群传达信息。

“5年来我们一直在将旧混凝土船坞改造成现代博物馆,这需要考古学家的细致勘察和航天器设计师的精准计算。陈旧的结构既脆弱又坚硬,新桥梁则轻盈而优雅,在海平面之下建造博物馆的案例在丹麦还从未有过。旧混凝土船坞1.5cm厚的墙壁和2.5m厚的地板,被切割并精确规划为现代博物馆设施。钢桥的巨大结构在中国制造并通过最大级货轮运抵赫尔辛格港口。重达百吨的钢结构由目前北欧最大的两台移动式起重机装配。我深感自豪的是我们团队在整个过程中的工作以及项目最终的圆满成功。”项目负责人David Zahle说。

2013年10月5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在开幕仪式上为博物馆剪彩。新的丹麦国家海事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户外活动、展览和会议,同时博物馆也成为该地区新的文化中心。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尽快处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