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气80后,25岁造航母,32岁任总设计师,堪称“国宝级天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丹麦国宝级设计师 牛气80后,25岁造航母,32岁任总设计师,堪称“国宝级天才”!

牛气80后,25岁造航母,32岁任总设计师,堪称“国宝级天才”!

2024-06-29 10: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巧合的是,也正是在他高考那年,中国花费了2000万美元成功购买了前苏联第二艘航母“瓦良格”号——一艘并未完成的航空母舰。

但是由于当时国际势力的阻挠,瓦良格号并未能及时驶回中国,直到2002年,才在多方努力之下达到中国海域,回到大连港的时候,王硕威刚好本科毕业。

王硕威所读的专业在当时可谓是香饽饽,本科毕业后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待遇也非常丰厚。

而王硕威却在这时走进了中船重工集团下属的701研究所。要知道研究所的工作可是比较枯燥,并且待遇也比周围的同学们低得多,但是王硕威却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三年磨一剑,临时挑重担

江湖公认“得航母者得天下”。老美拥有十几艘航母战斗群,就可以在世界耀武扬威。而中国要想确保自己的国防安全,那么航母必定是国防重器。

所以国家才会花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买下瓦良格号,希望能让中国航母的研发进程加快。

当时的瓦良格号完成进度不到70%,虽然运回了国内,但是接下来的工作却一点不比新建一艘航母来的少。

当时摆在面前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电磁兼容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难题,即使是能再次下水,那也没有任何战斗力,和一艘海上乐园没有什么区别。

航母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巨型系统工程平台,电子设备种类极其繁多且复杂,大量无线电和卫星天线层层叠加,同时电子系统的工作频率也不一样,电磁之间极易互相干扰。

一旦出现彼此干扰的情况,航母甲板根本无法安全作业,那航母的战斗力和安全性就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在701研究所“打磨”三年的王硕威,在自己25岁时便接受了这项重任,解决瓦良格号甲板的电磁兼容问题。

踏上万里征途,造就“辽宁舰”

在王硕威接手这项工作时,所面临的情况是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借鉴经验,没有任何外援专家,没有任何设计图纸,甚至团队中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接触航母。

面对如此现状,年轻的王硕威不仅没有退缩,然而像打了鸡血一般兴奋,这是一条全新的路,自己终于可以做一次拓荒者。

无论是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冰天雪地户外作业,还是在高温、高湿、高盐的岛礁坚守数月,他和团队成员从来都没有说过一次苦,加班加点,彻夜不眠更是常态。

这一坚持就是7年,最终他们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功攻克了这一难题。更是开创性的完成了航母电磁兼容性1:1陆上联合实验。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在正式出海亮相,中国期待了百年的航母梦终于在此时成真。

再接再厉,圆梦国产航母

辽宁舰改造工作的成功,让年仅32岁的王硕威在业内声名大噪,但这对于他个人来讲,仅仅是一个起点而已,正如中国的航母梦也才刚刚开始一样。

紧接着,国家提出了山东舰的改造计划,年轻的王硕威直接被任命为了副总设计师,在这个级别的总设计师中,是最年轻的一位。

随后的五年时间里,王硕威带领团队解决了多项难题,从航母特种钢,到专业焊接,再到阻拦索和电磁系统等上百项关键技术,全部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这就意味着山东舰的一切都是由中国自主研发。

2017年,山东舰正式下海,中国正式进入双航母时代。

接下来的福建舰,王硕威势如破竹,直接担任总建造师。领导并实施整体建造方案。如今福建舰早已下水,而单从表面的一些数据来看,也早已拉爆老美现役的绝大多数航母,震惊了世界。

国之重器纷纷下水,王硕威功不可没

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一艘比一艘先进,一艘比一艘战斗力爆表。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均离不开王硕威的努力。

国之重器纷纷下水,让中国海军在对手面前扬眉吐气,可以说,我国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这位没有留洋经历,一个中国本土毕业的本科生功不可没。

如今王硕威带领的团队平均年龄不过36岁,而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也终会带给我们一波又一波的惊喜。

致敬年轻的他!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