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公示!明确11个片区空间发展策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临港新片区机场南侧规划最新消息 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公示!明确11个片区空间发展策略

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公示!明确11个片区空间发展策略

2024-07-06 06: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规划目标: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要进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业务

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建设,提高经济质量。

到 2025 年,新片区经济规模大幅跃升,经济密度明显提升 ; 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打造一批更高开放度的功能型平台,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开放型经济

功能显著强化,建立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功能框架和制度框架;人口集聚效应明显,基本实现职住平衡,初步构建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框架形态。

到 2035 年,新片区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产业创新能力达到世界一流,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基本形成,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常住人口规模达 250 万左右,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水平、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世界一流滨海城市。

到本世纪中叶,新片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成国际上公认竞争力最强的产城融合型自由贸易港城。

明确空间发展策略

新片区共 11 个片区,其中位于主体部分为 9 个片区,以主要生态走廊为界,包括主城区内 4 个片区和周边 5 个片区。以片区为单位,提出相应的空间策略,强化城

乡空间资源统筹和全覆盖、差异化的规划引导,包括明确发展导向、功能定位、综合交通等。

一、提升主城区功能活力

提升主城区功能能级,依托市域轨交线路串联若干功能节点,提高人口密度,加快推进产业能级提升,保障先进制造业产业空间,鼓励前沿制造功能与科技创新研发

功能一体化布局,推动新型贸易、跨境金融、总部经济、航运服务等功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满足国际高端人才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并预留适当规模满足流动人口需求。强化轨道交通网络支撑,构建多层级无缝衔接公共交通体系。构建通林达海、环境舒适宜人慢行网络,建设适宜漫步的活力城区。打造临港绿心,锚固生态走廊,强化生态空间沿河湖水系向城区渗透,改善空间环境品质。建设新片区中央活动区,布局新片区核心功能,依托蓝色海湾,打造具有显示度的滨海未来城市形象。

1、滴水湖核心片区

滴水湖核心片区位于新片区东南部,北护城河以南、两港大道以东、芦潮引河以北区域,片区面积约 72.09 平方公里。

规划形成新片区中央活动区、国际创新协同区和生活居住区三大功能分区。新片区中央活动区围绕现代服务功能,重点布局新型贸易、跨境金融、总部经济、航运服

务等核心功能和文旅休闲、游憩娱乐等高等级、特色化公共服务功能。国际创新协同区围绕顶尖科学家社区、科研院校和科创研发总部湾,完善专业化科创研发配套和国际化、定制化的高端生活服务配套。生活居住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围绕临港大道枢纽提升地区公共活动中心能级,完善文体休闲和生活服务配套。构建开放的路网格局,提升客运枢纽能级,增强地区对外联系功能。控制个体机动化交通出行,促进静态交通开放共享。充分发挥轨道交通枢纽和高密度路网对新片区中央活动区大客流交通集散功能和用地高强度开发的支撑作用,探索智慧出行服务体系。

建设城市与水绿交融、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格局。楔形绿地呈放射状嵌入,分隔主要组团,形成多元复合、开放式生态公共绿地,营造城林相依、季相丰富的景观空

间特色。打造人、鸟、植物和谐共生的滨海湿地和候鸟栖息地。根据滩涂生长趋势,构建生态湿地,缓解海浪冲击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近海海域生态功能。

2、先进智造片区

先进智造片区位于新片区南部,东至团芦港,北至 G1503 上海绕城高速,西至瓦洪公路 -S3 沪奉高速 - 中港,南至海岸线,片区面积约 139.73 平方公里。

规划形成特殊综合保税区、重装备产业园区和临港奉贤园区三大功能分区。特殊综合保税区依托政策优势,提升保税高端制造和全球物流分拨能级。重装备产业园区

和临港奉贤园区打造新片区两大高端制造产业基地,并布局生产生活服务配套,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构建海铁联运、内河转运、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体系。强化组团路网格局,建立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交通组织新模式。依托小横河 - 芦潮港、泐马河等生态走廊,建设垂海渗透的生态空间格局。保留农展村、五四村以及沪芦高速、南芦公路沿线以北区域为主的自然村落。

3、综合产业片区

综合产业片区位于新片区东北部,大治河以南、两港大道以东、北护城河以北,片区总面积约 42.44 平方公里。

规划围绕滨海森林公园,形成北部、西部和东部三个科创、居住融合的功能分区。

打造环境宜人、充满持续活力的“科创森林”。其中,北部集中布局商务办公、商业服务业和文化休闲功能,西部以科创研发功能为主,适当配套生活居住功能。东部紧邻滨海森林公园布局生活服务功能。升级地面公交走廊,构建 TOD 导向下的集约高效开发模式,形成“B+R”立体慢行换乘系统。优化完善地区道路系统与对外快速通道的衔接,增强片区间相互联系。建设水绿环抱,良田面海的生态空间格局。滨海建设万亩良田,打造规模化农业,塑造新兴产业与生态相结合的滨海绿洲。

4、新兴产业片区

新兴产业片区东至两港大道,北至大治河,西至 G1503 上海绕城高速,南至团芦港,片区面积约 89.15 平方公里。

规划形成书院、万祥两大功能复合分区。充分发挥面朝临港绿心、四周水网密布、农林环绕的自然资源禀赋,强调功能混合布局和空间复合利用,打造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试验功能。推动书院、万祥功能分区北侧现状工业用地转型升级,增加住宅和生活配套功能,结合交通枢纽布局商务办公和商业服务,打造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构建 TOD 导向下的集约高效开发模式,提升高品质公共交通服务功能。强化与客运枢纽的一体化衔接,以蓝绿网络为骨架,街道与广场空间为经脉,形成组团路网格局,创造活力街道界面。以阡陌交错的农田为基底,打造临港绿心。建设滨水林带,培育生物科技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塑造河串百田、村田相依的新江南田园风貌。保留两港大道以西,老芦公路、石皮泐港、团芦港沿线以及万祥北大治河沿线为主的自然村落,保护新北村、余姚村、洋溢村等具有较好风貌特征的村庄。提升村落人居环境,完善乡村服务设施,鼓励企业在乡村设立卫星办公室,创造在线互联的田园研发办公新模式。

二、促进周边片区联动发展

统筹主城区周边功能组团和城乡社区,划分为 5 个片区。强化公共交通支撑和慢行网络联系,实现片区 30 分钟慢行可达。倡导 TOD 开发模式,围绕站点集聚公共服

务资源,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增强辐射能力。

1、海湾特色功能片区

海湾特色功能片区位于新片区西南部,金汇港以东、S3 沪奉高速 - 两港大道以南、中港以西区域,片区面积约 116.59 平方公里。

规划形成星火工业区、滨海休闲旅游区、生活居住区三大功能分区,以及燎原社区和五四社区。星火工业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协同滨海休闲旅游区培育医疗康

养功能。滨海休闲旅游区依托临海资源禀赋,举办休闲运动赛事,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品牌。生活居住区重点提升公共设施能级,满足海湾片区生产、生活需求。改变工业区路网组织格局,加密支路网络,实现效率和品质提升。依托临海资源禀赋,构建环网相映、景点串连的绿道网络。重点保护海湾森林公园,形成林海交织、生境多样的生态海岸。以生态修复、功能提升和林地景观塑造为核心,实施多类型的生境修复。保留燎原西北区域、新沪杭公路和 S3 沪奉高速沿线为主的自然村落,鼓励农民上楼安置。

2、奉城宜居片区

奉城宜居片区东至沪芦高速 - 六奉公路 - 瓦洪公路,北至大治河,西至航塘港 -S3沪奉高速,南至两港大道,片区面积约 114.58 平方公里。

规划形成奉城工业区和古镇生活区两大功能分区,以及头桥社区。奉城工业区逐步转型升级,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混合少量居住功能的产业社

区。古镇生活区依托奉城独具特色的历史风貌,提升公共服务能级,注重空间环境品质,形成充满活力的奉城地区中心,打造老城厢的水乡古城名片。完善对外联系道路系统骨架,强化与高快速路的高效衔接,适度提高支路网密度。突出历史风貌保护和水乡古城特色,创新“公交 + 慢行”的绿色出行模式,灵活打造“无车街区”。以连绵成片郊野公园建设为载体,锚固生态空间格局。保留奉城镇区及头桥北部为主的自然村落,保护奉城分水墩村。优先引导农民进城集中安置。

3、绿野乡美片区

绿野乡美片区东南至 G1503 上海绕城高速,北至大治河,西至沪芦高速 - 六奉公路,片区面积约 89.17 平方公里。

规划形成大团、四团两个复合功能分区。保护生态基底,控制发展规模,以居住功能为主导,重点为周边片区提供住宅配套,同时解决周边“农民上楼”问题。推进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改善生活服务水平,打造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高品质田园社区。大团社区依托古村落保护,培育特色休闲旅游产业。四团社区积极推进北侧低效工业用地减量。整合提升城乡公交线网服务水平,强化对外高效联系。突出有机织补,构建扁平化、网络化的特色小城镇路网体系。保护林田错落的自然生态肌理。建设农林复合的生态空间。打造大团、四团城镇社区周边的绿野乡美景观风貌。保留大团和四团镇区周边、浦东运河、南芦公路沿线为主的自然村落,保护四团拾村村、大团赵桥村等具有较好风貌特征的村庄。

4、青村水韵片区

青村水韵片区东至航塘港 -S3 沪奉高速,北至大治河,西至沿钱公路 - 青宁路,南至 S3 沪奉高速,片区面积约 102.98 平方公里。

规划形成生产生活综合功能区和申隆生态园两大功能分区,以及泰日社区和钱桥社区。其中生产生活综合功能区以青村古镇为核心,保护明清历史风貌,发展旅游休

闲服务业、完善生活服务功能。申隆生态园结合优美的水乡景观,打造开放式特色金融小镇,适当布局特色精品住宅,提供优质生活服务,兼顾钱桥社区需求。协同“水网、路网、绿网、轨网”,完善道路网络肌理,打造生态交通系统。完善非机动交通网络,加强居住区内部、居住区与产业区之间的贯通性。以申隆生态园为核心,建设林水相依的生态格局。打造青村城镇社区周边水网密布、林田交汇、村落清幽的江南水乡风貌。保留钱桥社区西侧、申隆生态园西侧、泰日社区西北西侧、北侧以及大治河沿线区域为主的自然村落,保护浦江正义村。

5、金汇居住片区

金汇居住片区东至江艇路 - 浦星公路,北至大治河,西至金汇港,南至 S3 沪奉高速,片区面积约 52.63 平方公里。

规划形成北侧产业功能区和南侧居住功能区两大功能分区。积极推动北侧工业转型升级,为本地提供就业岗位。南侧居住功能区与奉贤新城联动发展,促进公共服务

设施共享,提高辐射能力,为新片区提供居住和生活配套,解决周边部分农民安置问题。充分发挥公共交通枢纽对地区公交网络的锚固作用。增强对外快速干道系统服务功能,完善地区道路路网,缝合金汇港两岸空间,紧密连接奉贤新城。塑造农林复合的生态空间格局。依托金汇生态走廊、林海公路近郊绿环和申亚郊野公园,打造农林复合、村庄错落的郊野景观风貌。保留浦星公路、奉浦大道沿线为主的自然村落。

推动小洋山岛和浦东国际机场南侧片区产业发展

1、小洋山岛片区

小洋山岛片区为小洋山岛全域,面积约 26 平方公里。小洋山岛片区位于南北海运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地带,靠近国际航线,处于国际、国内物流结合部,区位优势突出,规划成为集国际商品、资本、信息、技术等于一身的资源配置型枢纽港和现代化、国际化、规模化的物流贸易型枢纽港,促进我国物流网络与国际高效无缝衔接、协调发展。依托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和洋山深水港区干、支线码头集聚的优势,大力发展

航运物流产业,增强国际中转集拼枢纽功能。

2、浦东国际机场南侧片区

浦东机场南侧片区东至东引河,北至 S32 申嘉湖高速 - 纬十一路 - 围场河,西至G1503 上海绕城高速,南至下盐路 - 上飞路,片区面积约 28 平方公里。

浦东国际机场南侧片区着重打造航空产业功能区和国家临空产业集聚示范区,推进“航空制造 + 航空服务”双链融合的航空产业集群,形成“一核、双翼、一带、四片”的空间结构。打造航空产业综合服务核心,发展总装服务及配套供应的两大服务翼以及航空特色公园带,并形成总装与配套产业区、临空服务产业区、生态控制区及发展预留区四大片区。重点发展民用航空产业及现代航运服务业,着重打造推进大飞机产业园和创新谷建设,重点培育飞机总装交付、运营维护、航空总部、航空补给、航空物流、文旅服务等航空全产业链。

打造“一带三核、三廊九片”的空间结构

强化沿海带状集聚发展,优化沿海区域交通、产业、岸线、空间等要素资源配置,同时兼顾向城发展,强化新片区东西联动,形成“一带三核、三廊九片”的空间格局。

“一带”:即沿海发展集聚带,依托沿海交通走廊,串联滴水湖核心片区、各产业片区以及生活片区。“三核”:即一主两辅,一主为主城区功能核心,强化集聚发展,重点发展新型贸易、跨境金融、总部经济、航运服务等功能;两辅为海湾、奉城功能核心,强化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三廊”:即大治河生态走廊、浦奉生态走廊、S3- 浦南运河 - 大芦线(团芦港)- 白龙港生态走廊 3 条主要生态走廊。

“九片”:以生态走廊划分规模适宜、功能完善的 9 个片区,包括滴水湖核心片区、综合产业片区、先进智造片区、新兴产业片区 4 个主城片区以及奉城宜居片区、海湾特色功能片区、绿野乡美片区、青村水韵片区、金汇居住片区 5 个周边片区,片区之间强调功能产业联动、交通互联互通、空间形态协调,实现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在新兴产业片区和海湾特色功能片区规划 2 处生态绿心,分别为临港绿心和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

构建“主城区 - 功能组团 - 城乡社区”的城乡体系

根据生态基底对空间边界的限定,结合综合交通对城镇发展的骨架支撑作用,延续“上海 2035”城乡体系空间布局,形成“主城区 - 功能组团 - 城乡社区”的城乡体系。

1、强化主城区空间集聚和能级提升

新片区主城区在南汇新城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由大治河 -G1503 上海绕城高速—瓦洪公路—两港大道接中港,东、南至规划海岸线围合而成,面积为 343.40 平方公里。强化空间集聚,加快推进产业能级提升,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和慢行网络支撑,改善空间环境品质,打造具有显示度的滨海未来城市形象,将主城区建设成为开放创新高地、离岸在岸业务枢纽和宜业宜居城区。

2、培育功能组团的区域带动能力

将位于区域发展、且发展基础较好的奉城镇镇区、海湾镇镇区,培育为功能组团,规划以高端智能制造、轻质精密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为支撑,优化空间布局,集聚人口,培育综合性城市功能,带动西部腹地发展。

奉城组团: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公共设施能级,改善空间环境品质,建设奉城地区中心,辐射西北部腹地。强化历史风貌保护,打造老城厢水

乡古镇名片。

海湾组团:重点发展前沿生物医药研发、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临海资源禀赋,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品牌,结合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培

育医疗康养功能,促进文化旅游、科技研发和先进制造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公共设施能级,建设海湾地区中心。

3、改善城乡社区宜居功能

城乡社区分为 9 个城镇社区和若干乡村社区,城镇社区为所在城镇地区及撤制镇,乡村社区包括若干保留村、保护村。

城镇社区 :主要包括金汇社区、大团社区、四团社区、青村社区、泰日社区、头桥社区、钱桥社区、燎原社区、五四社区,加强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对乡村地区的统

筹作用,积极推进农民进城镇社区集中居住;促进镇区紧凑发展,形成组团化的城镇空间格局;根据自身特色,促进特色发展。

乡村社区 :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保护传统乡村风貌,修复自然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振兴为基本原则,在保留保护村的基础上形成乡村社区。

规划对规模较大,现状条件较好,有一定发展潜力的自然村,予以保留和改造提升,完善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对规模小、居住环境差的自然村通过村庄规划逐步进行集中归并。规划将中国传统村落、全市风貌特色村、美丽乡村及整体具有较好风貌特征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村庄列为保护村庄。规划逐步撤并位于城市开发边界内的村庄,以及城市开发边界外受交通、市政环境影响严重、居民点规模较小、布局分散,以及对外交通及配套设施布置难度较大的村庄。

完善“中央活动区 - 地区中心 - 社区中心”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在“上海 2035”确定的南汇新城城市副中心基础上,集中打造新片区中央活动区,形成“新片区中央活动区 - 地区中心 - 社区中心”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1、凸显新片区中央活动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

新片区中央活动区范围包括滴水湖周边一环三片,总面积约为 13.70 平方公里,紧密衔接内外交通,承载上海全球城市功能,集聚自贸区核心功能。发展新型贸易、

跨境金融、总部经济、航运服务等功能,营造世界级商业商务环境。服务国际多元化人群,展现海纳百川的文化魅力,发展文化博览、休闲娱乐、创新创意、旅游观光等功能,激发 24 小时持续活力。新片区中央活动区可作为五个自由和一个便利政策落实的弹性空间,提供更大范围相对独立、便于管理的特殊政策区域。

2、提高地区中心公共服务水平

结合城乡体系与交通枢纽布局,在主城区 101 社区、顶尖科学家社区,奉城、海湾两大综合功能组团,以及金汇地区设置地区中心,完善地区中心的本地服务功能,

承载新片区部分核心功能。

临港大道地区中心:依托轨道交通 16 号线站点,打造集商务办公与住宅配套的综合型地区中心。

顶尖科学家地区中心:依托顶尖科学家论坛品牌,集聚一批一流科技院校、人才等科技创新资源,重点为前沿科学策源功能配套相应的商务会展专业服务设施,为顶

尖科学家和科技创新人才提供精准的生活配套,打造科创服务地区中心。

奉城地区中心:引入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以休闲体验、智慧健康、特色教育功能为特色的地区中心。

海湾地区中心:重点完善地区级公共服务和旅游服务设施,打造以高端医疗康养、滨海旅游休闲功能为特色的地区中心。

金汇地区中心:落实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商业和公共服务功能,打造服务新片区西北部地区的生活服务型地区中心。

3、完善社区中心生活服务功能

促进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将生活圈作为社区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保障市民享有便捷舒适的公共服务,营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社区中心具体布局兼顾可达性和地区发展需求、基础建设条件等综合因素,在书院、大团、青村等社区设置社区中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