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临安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引领打造未来乡村共同富裕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2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临安白牛村简介 关于征求《临安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引领打造未来乡村共同富裕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21

关于征求《临安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引领打造未来乡村共同富裕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21

#关于征求《临安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引领打造未来乡村共同富裕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进一步落实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战略部署,我局起草了《临安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引领打造未来乡村共同富裕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现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意见征求期为7个工作日(2021年9月27日至10月12日)。在期限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等形式向杭州市临安区农业农村局提出意见。单位书面反映问题需加盖公章;个人书面反映问题署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来信反映以邮戳日为准。

联系地址:科技大道4398号行政服务中心3号楼  

邮编:311300

联系电话:63700393

附件:1.《临安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引领打造未来乡村共同富裕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

          2.关于《杭州市临安区关于深化“千万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实施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的起草说明

          

杭州市临安区农业农村局

2021年9月26日

临安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引领打造未来乡村共同富裕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领域)

2021年9月26日

目录

一、试点基础

(一)以“135N”为主要内容的数字乡村建设列为全国试点,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具备良好基础

(二)以“天目村落”为品牌的美丽乡村建设,率先实现从建设到经营的转变

(三)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试点的乡村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四)以“林业碳汇”为创新探索两山转换的临安路径,实现绿色共富示范

二、 主要目标

(一)定性目标

(二)定量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拓宽“市场化”改革通道,缩小未来乡村收入差距

(二)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完善未来乡村产业体系

(三)启动“零碳村”模式建设,探索未来乡村低碳发展机制

(四)构建“天目记忆”文化体系,打造未来乡村精神文明高地

(五)推进“天目村落”品牌升级,完善未来乡村服务体系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政策保障

(三)完善人才机制

(四)注重宣传引导

(五)加快创新运用

(六)完善推进机制

附表一:年度重点任务清单

附表二:重大改革清单

为进一步落实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战略部署,按照杭州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首批试点工作要求,临安区发挥数字乡村全国试点的优势,全面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持续增强绿色生态发展新动能,绘就“百里富春山居图”,以数字乡村为引领打造未来乡村共同富裕试点。特制定如下三年行动计划。

一、试点基础

(一)以“135N”为主要内容的数字乡村建设列为全国试点,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具备良好条件

2020年,临安区成立数字乡村试点工作专班,围绕“135N”总体布局,即“一张图、三个平台、五个集成创新示范区、N个特色应用集成推广”。目前,已形成了青山湖街道“青和翼”、河桥镇数字孪生乡村示范镇、太湖源镇指南幸福码等一批特色亮点。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有效实现乡村资源、乡村经营、乡村服务、乡村治理“可视、可管、可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乡村临安样板。

(二)以“天目村落”为品牌的美丽乡村建设,率先实现从建设到经营的转变

2017年,临安区在全省率先启动村落景区建设,制定全省首个村落景区临安标准。积极吸引社会资本采用市场化运行机制,坚持建设与运营统筹推进。“临安运营”成功写入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截至目前,开展试点的14个村落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达到80.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34.8万元,为村集体增收3552万元。2021年临安“天目村落”品牌作为全国首个村落景区公共品牌正式发布。临安区从乡村建设到乡村经营的转变,达到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文化传承、治理有效、组织加强的目的,探索出一条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三)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试点的乡村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临安区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全面完成294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资格认定登记,探索成员身份和股权信息化管理试点工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经营改革在全区扩面推广,先后入选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学习。2020年,所有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实现30万元、20万元以上目标,化解村级债务7723.4万元。高质量解决低收入农户“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10000元以下情况。

(四)以“林业碳汇”为创新探索两山转换的临安路径,实现绿色共富示范 

临安坚持稳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不动摇,在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等方面先行先试,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促进了林业生产力提高。依托区域丰厚的林业资源,临安自2010年成为全国首个“全国碳汇林业试验区”以来,先后实施了全国首个毛竹林碳汇造林项目,建立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临安碳汇专项基金,开展了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试点,临安林农领到中国首批“林业碳汇证”,建成了G20杭州峰会“碳中和”项目。2019年临安区GEP(自然生态系统总价值)为939.81亿元。2020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22.06亿,较2011年底林权改革工作基本结束时增长120.6%。临安区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探索出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互促共进、双向转化的临安路径,实现了绿色致富。

二、主要目标

(一)定性目标

临安区立足乡村发展优势,积极拓展“两山”转化通道,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创新实现重大突破。未来三年,围绕杭州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首批试点工作要求,以未来乡村建设为抓手,聚力打造绿色共富示范“五带”,实现以带扩面,全域共富。

1.打造大天目乡村共富示范带。推进环天目山於潜、天目山、太湖源、高虹等4个美丽城镇建设,按照“大地景观+产业项目+社会治理”的标准,推进8个产业融合示范园区、25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组团联合打造集成展示区。

2.打造天目溪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带。以千年耕织图为品牌,按照有集中度、显示度的标准,推进光明、绍鲁、潜东5000亩美丽田园大地景观示范带建设,再现现代版耕织美景。推进太阳特色农业强镇建设,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打造天目夜经济。整合天目山、於潜、潜川特色农业资源,以天目粮仓为核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打造天目溪两岸三镇特色农业景观带。

3.打造太湖源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推进青云、杨桥两大美丽城镇区块建设,巩固、提升太湖源省级现代农业园,并进一步创建成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面打造高后线、太湖源线两条美丽精品线。

4.打造大昌化数字融合发展示范带。以昌化美镇圈为龙头,全面推进坚果炒货城转型,推进白牛电商小镇、河桥古镇“狐妖小红娘”国漫数字化景区、湍口温泉特色小镇建设。依托农村电商资源,整合云上白牛示范型村落景区,打造数字乡村、未来乡村的示范样本。

5.打造清凉峰山地康养发展示范带。整合清凉峰保护区、大明山景区、湍口温泉村落景区、岛石片区山地资源,全面推进高山滑雪、地下温泉、河道漂流、森林古道、山居民宿等特色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打造休闲康养发展的示范样本。

到2023年,力争全面完成“五带”建设,形成以数字乡村为引领的未来乡村建设新模式,在绿色共富建设上率先取得先行示范的阶段性成效,为全省生态型山区县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临安经验。

(二)定量目标

未来乡村创建以“领跑示范、梯度建设”为原则,形成“6+7+8”未来乡村项目结构。2021年,选择基础条件好、村班子能力强、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庄先行先试,重点培育6个未来乡村;2022年,重点培育7个未来乡村;2023年,重点培育8个未来乡村。

聚焦核心指标,到2023年,培育数字乡村样板村30个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万元,低收入农户收入年平均增速达到10%;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63以内;全面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1.1万元以下情况;乡村旅游人次超过2000万人次,经营收入突破10亿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努力实现5G网络重点行政村全覆盖;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掌上办”。(详见表1)

表1:定量指标表

序号

定量目标

指标

1

未来乡村

≥21个

2

数字乡村样板村

≥30个

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5万元

4

低收入农户收入年平均增速

≥10%

5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

≤1.63

6

年家庭人均收入

≥1.1万元

7

乡村旅游人次超过2000万人次

≥2000万人次

8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

100%

9

5G网络重点行政村覆盖率

100%

10

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实现率

100%

三、重点任务

(一)拓宽“市场化”改革通道,缩小未来乡村收入差距

1.构建“天目空间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对接浙江省“数字国土空间”,巩固承包地确权成果,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支撑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互通、业务联动与协作,集成“规划协同”、“码上批地”、“天巡地查”等政务应用场景。以清凉峰镇、天目山镇、於潜镇为试点,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办法,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房使用权等有序流转,激活农村各类闲置资产资源,推动乡村“二次创业”。

2.构建“天目美镇集群”,加快未来乡村集体经济内生动能培育。天目山镇、於潜镇先试先行,解决现有美丽乡村建设和运营脱节问题,深入推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经营”改革。组建21家未来乡村经营公司,引进优质运营商和投资商,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做实资金、土地、政策等要素保障,出台惠农惠企政策,有力保障项目“招得来”,“留得下”,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多元路径,激发农村资源配置的市场活力。

3.构建“天目新乡贤联盟”,加大未来乡村人才队伍培育。以“两进两回”行动为抓手,进一步破解乡村发展要素不足难题,探索推动人才回乡进村新机制。加快培育一批涉及乡村规划、建筑工程、能源资源、法务咨询、乡村运营等领域优秀的策划、设计、全过程咨询专业队伍,切实引领、赋能未来乡村建设。用好乡村产业人才振兴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新农人、新乡贤、在外创业经营人才回乡创业,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完善未来乡村产业体系                

4.推广“天目云农”数字乡村集成平台,推动数字农业、数字林业创新发展。加快实现农村自然资源数据、农村集体资产数据、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等部门数据的融合,充分发挥全区统一支撑体系优势,有效实现系统接口和数据向乡镇延伸,推动科学决策和高效执行;强化乡村数据采集,完善基础数据、监测数据、业务数据、主题数据,构建乡村数据资源体系,为创新应用提供支撑;全面对接区级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高效协同。建设万亩天目粮仓,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农业物联网设施,建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区2个,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000亩。开展天目雷笋数字化产业链、数字田园建设,耕织云图数字展示中心、耕织图实景展示区等建设,打造於潜数字田园景观带。持续推进畜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机器换人”,建成一批智能化“数字牧场”。

5.构建“天目云旅”平台,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开发山核桃、天目雷笋等主导产业大数据平台等特色应用,突出数字技术与农业、旅游深度的融合,加快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据同步接入、业务综合管控”的全域智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清凉峰、天目山等山地资源特色,探索山地民宿、森林康养等项目的数字化改革模式,促进未来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三)启动“零碳村”模式建设,探索未来乡村低碳发展机制

6.构建“临碳”数字平台,打造低碳示范镇。推进太湖源低碳小镇、湍口零碳小镇建设,以低碳生态的乡村地域综合体为载体,通过低碳经济模式创新、生态治理制度构建、低碳技术研发应用与未来乡村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等手段,推动乡村能源、产业、金融、治理、空间低碳化以及生态资源资产化发展,探索未来乡村建设新途径。摸清村庄的碳排放结构,构建村级尺度的碳排放碳汇测算方案,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碳中和”智慧化管理工作;统筹推动农业减排增汇,充分挖掘农业减排潜力,有效提升农业碳汇能力;实施造林更新、森林抚育和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工程,提高森林固碳能力和观赏性。探索碳汇市场化运营机制,将碳汇和碳排放权进入市场交易,把乡村固碳的生态植物变成指标,卖给需要减排的企业,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农民增收。

(四)构建“天目记忆”文化体系,打造未来乡村精神文明高地

7.守护天目“红色根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立足临安“红色根脉”的独特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革命文化,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厚植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围,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杜绝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全面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8.实施“天目记忆”工程,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以天目文化为基底,深入挖掘临安文化资源,以昌化美镇圈为核心,传承弘扬乡村文化,培育乡村文化特质,做好非遗、耕织、匠人、民俗、红色等文化的活态传承,打造具有临安辨识度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探索数字内容、创意设计等领域,利用VR/AR等技术,通过数字创意设计与艺术空间的结合,将临安的乡村文化用数字场景展现,大力发展策划演艺、动漫制作等新兴文化产业,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做强天目窑、昌化石等特色文化品牌。推进白牛电商小镇、河桥古镇“狐妖小红娘”国漫数字景区建设,打造数字乡村、未来乡村的示范样本。

(五)推进“天目村落”品牌升级,完善未来乡村服务体系

9.推广“青和翼”平台,推动乡村文明和谐发展。逐步形成一体统筹、集约高效的平台架构,有效对接省市、国家平台。利用数字技术构建立体感知体系,实现乡村人、房、企、事等基本元素一屏感知,围绕基层党建、小微权力运行、三资管理、应急管控、防灾减灾等重点,开发实用、好用的数字治理应用场景,打造未来乡村治理一张图。推出激励体系平台,利用随手拍、村民日常事务报修,随时记录不文明行为上传平台,对垃圾分类、美丽庭院的得分进行公布和展示。安装集天眼、数字身份识别等于一体的智慧安防设施设备,实现视频实时监控及视频图像的录像、以及相关的报警管理,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10.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掌上办全覆盖。加大业务下沉、移动办理力度,推进政务服务一体机乡村基层全覆盖。推动“农房一件事”“安居贷”等公共服务,向镇村延伸,全面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深化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优化提升乡村信息服务窗口;加大医疗、教育、养老、就业、交通、社保等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集成,基本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促进乡村普惠服务数字化全方位普及,提升村民群众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11.健全全年龄服务配套设施,推进公共服务均等。改善农村老人、小孩留守问题,加快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做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弱有所扶”。以青山湖街道、高虹镇为核心,围绕村民的全生命周期,打造特色的邻里空间,传播邻里文化;开放邻里空间,如邻里中心、文化礼堂等,为村民组织文化体验活动、传播新兴的文化理念提供硬件支撑,并为打造开放、共享的乡村会客厅满足多样化、多龄段客群需求,构建“邻里互助、邻里和谐”的邻里氛围。打通优质教育资源进乡村渠道,倡导终生学习,建好标准化村民学校,具备远程教育设施,提供实践场所。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关爱服务,构建邻里贡献、道德、诚信等积分机制,建立服务换积分、积分换服务激励制度及管理平台。加强医疗设施规范化建设,推进智能化终端服务应用,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推进5G网络诊疗平台,配置紧急医疗救援设施,实现20分钟医疗圈。

12.提升现代生活公共服务设施,推广共享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的土地、房屋资源,以於潜镇为核心,推广发展共享菜园、共享食堂、共享自留地、共享厨房、共享乡宿、共享图书馆等诸多共享生活服务项目,提供健身、社交、娱乐、阅读等公共服务产品及设施。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统筹闲置资源,充分利用乡村现有资源,赋予荒地、农田、建筑等新的价值,让乡村得到更均衡、持续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让更多人选择留在家乡,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优化完善区未来乡村建设统筹协调专班,协调未来乡村建设各项工作,由区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住建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财政局、数据资源管理局、文旅局、教育局、卫健委、科技局、公安局、商务局、民政局、经信局结合自身职能,配合做好未来乡村创建工作。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如下:

1.区农业农村局:统筹推进未来乡村创建申报、审核、验收工作。

2.区住建局:协调处理推进过程中的问题,指导未来乡村建筑、低碳建设。研究提出保障性住房、人才专用房建设,乡村可持续运营等配套政策。研究探索“平台+管家”的乡村管理模式。指导未来乡村建筑、服务场景建设。

3.区发改局:配合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做好未来乡村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会同区住建局推进数字社会改革成果落地未来乡村,协助做好未来乡村申报、审核、验收等相关工作。

4.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提出未来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建议,提出未来乡村标准要求的规划条件实行土地出让相关方案,支持符合相关规范的土地复合利用创建,支持未来乡村创建项目优化用地布局等工作。

5.区财政局:落实区级财政扶持资金,会同区级相关主管部门研究提出全区未来乡村扶持政策。

6.区数据资源局:负责推进全区未来乡村政府管理数字化应用和大数据资源管理工作。统筹管理未来乡村公共数据资源和电子政务,推进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促进数据共享。指导推进区未来乡村数字化建设。

7.区委组织部:负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全区未来乡村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制定相应的人才激励政策与实施细则。

8.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研究提出未来乡村运营建设、文化建设、文旅资源支持、传统文化传承、群众文化丰富等相关政策,指导未来乡村运营。

9.区教育局:研究提出未来乡村幼小学位统筹、扩容提质、数字教育资源整合共享、教育实践基地接口等相关领域政策和举措。打通优质教育资源进乡村渠道,指导推动未来乡村文化传承。

10.区卫健局:研究提出未来乡村健康数据打通与电子健康档案应用、紧急救援设施配置、智能终端与技术推广等思路举措,研究制定未来乡村托育及养老全覆盖、医养结合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服务等配套政策。指导未来乡村健康场景建设。

11.区科技局:研究提出未来乡村科技人才引进、促进创新创业等激励政策和举措,指导未来乡村人才体系建设。

12.区公安分局:研究优化未来乡村交通组织措施,做好快速出警响应、数字身份识别技术交通、服务、治理推广、人口信息安全保障等工作,指导未来乡村治理。

13.区商务局:研究提出未来乡村流通供应、品牌创建等配套政策,指导推动未来乡村服务。

14.区民政局:研究提出乡村管理体制改革、乡村工作考评机制优化、村民自治机制完善等相关政策和举措,统筹推进乡村治理体制改革,协调联系有关社会团队、社会组织在未来乡村开展相关公益服务。指导未来乡村治理。

15.区经信局:负责推进全区5G等数字基建工作,保障未来乡村数字化建设。

(二)强化政策保障

研究提出区级未来乡村创建分类财政补助政策,提出带未来乡村标准要求的规划条件实行土地出让相关方案。全面梳理村庄存量用地,并研究制定相关存量用地、用于未来乡村配套服务方案。

根据未来乡村建设需求,加强规划指标、资源配套、建设要素等政策支持,落实“三个优先”。土地指标优先,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向未来乡村项目及教育、医疗、交通等相关支撑工程倾斜。经费安排优先,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和省级资金支持改造提升类未来乡村项目建设,鼓励市级、区级相关资金补助等优惠政策优先向未来乡村项目倾斜。项目落地优先,未来乡村建设的项目地块优先列入土地出让计划,鼓励未来乡村项目用地实行“带方案、竞运营”出让模式,鼓励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土地开发联动模式。

(三)完善人才机制

大力实施“两进两回”行动,推进乡村建设人才进村,设立一批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在农村转化落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乡村设立涉农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试验试种基地等,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完善人才到基层党政机关挂职制度,吸引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发挥科技参谋、桥梁纽带、专业服务、项目策划和引才育才作用。建立完善新乡贤吸纳机制,引导城镇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商业人才、经济文化能人等服务家乡建设,培育壮大新乡贤队伍。

(四)注重宣传引导

把未来乡村建设作为“民呼我为”主题活动重要抓手,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围绕打造智慧化、多元化、可体验、老百姓的未来乡村,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加强未来乡村规划建设信息开放共享,积极鼓励社会公众共谋、共建、共享未来乡村,通过媒体宣传、现场观摩等方式,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营造各地“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五)加快创新运用

鼓励未来乡村项目按照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理念,进行疏密有致、功能复合、地上地下空间综合立体开发,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土地高效复合利用项目,纳入存量盘活挂钩机制管理,按规定配比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支持未来乡村项目合理确定防灾安全通道、架空空间和公共开敞空间不计入容积率。

(六)完善推进机制

明确考核评价体系,各街道(镇)落实属地主体责任,负责实施计划制定、建设方案编制、建设资金保障、项目推进等工作。鼓励各地对改造提升项目探索相应改造模式,发挥市场的作用;支持优质国资、民资、外资参与试点建设,推进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用好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鼓励采取工程总承包+运营模式。

附表一:年度重点任务清单

重点任务

年度计划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建设年限

未来乡村培育

创建21个未来乡村,形成6+7+8未来乡村项目结构,2021年培育6个未来乡村(天目山镇月亮桥村;板桥镇上田村;高虹镇石门村、龙上村、大山村;太湖源镇指南村;於潜镇光明村、昌化镇后营村);2022年培育7个未来乡村(於潜镇绍鲁村、潜东村;天目山镇一都村;太阳镇太阳村、双庙村、上庄村、大地村;昌化镇白牛村;龙岗镇龙井村;河桥镇河桥村;湍口镇三联村);2023年培育8个未来乡村(锦南街道市坞村;锦北街道金马村;玲珑街道崂山村;锦城街道横街村;青山湖街道青南村;潜川镇青山殿村;清凉峰镇白果村;岛石镇太平里村)。

农业农村局

住建局

美镇办

数据资源局

2021-2023年

拓宽“市场化”改革通道,缩小未来乡村收入差距

构建“天目空间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探索清凉峰镇、天目山镇、於潜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规划与自然资源分局

农业农村局

2021-2022年

组建“天目美镇集群”,强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经营,加快未来乡村集体经济内生动能培育。

美镇办

农业农村局

文旅局

2021-2022年

构建“天目新乡贤联盟”,深化两进两回。

统战部

组织部

农业农村局

2021-2022年

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完善未来乡村产业体系            

完成“天目云农”一张网平台建设,推进数字农业、数字林业发展。

农业农村局

各相关镇街

2021-2022年

建设万亩天目粮仓,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农业物联网设施,建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区2个,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000亩。

农业农村局

各相关镇街

2021-2023年

开展天目雷笋数字化产业链、数字田园建设,耕织云图数字展示中心、耕织图实景展示区等建设,打造於潜数字田园景观带。

农业农村局

各相关镇街

2021-2022年

持续推进畜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机器换人”,建成一批智能化“数字牧场”。

农业农村局

各相关镇街

2021-2023年

构建“天目云旅”平台,探索山地民宿、森林康养等项目的数字化改革模式。

农业农村局

各相关镇街

2022-2023年

启动“零碳村”模式建设,探索未来乡村低碳发展机制

构建“临碳”数字平台,推进太湖源低碳小镇、湍口零碳小镇建设。

发改局

农业农村局

2021-2023年

实施造林更新、森林抚育和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工程,提高森林固碳能力和观赏性。

农业农村局

各相关镇街

2021-2023年

探索碳汇市场化运营机制,带动乡村农民增收。

农业农村局

各相关镇街

2022-2023年

构建“天目记忆”文化体系,打造未来乡村精神文明高地

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宣传部

各相关镇街

2021-2022年

实施“天目记忆”工程,以昌化美镇圈为核心,打造民俗文化馆。

美镇办

农业农村局

2021-2022年

推进白牛电商小镇、河桥古镇“狐妖小红娘”国漫数字景区建设。

美镇办

农业农村局

2021-2022年

推进“天目村落”品牌升级,完善未来乡村服务体系

推广“青和翼”服务治理平台,打造未来乡村治理一张图;安装集天眼、数字身份识别等于一体的智慧安防设施设备,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区委政法委

农业农村局

2021-2022年

深化“最多跑一次”,全面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加大医疗、教育、养老、就业、交通、社保等乡村基本公共服务集成。

审管办

农业农村局

2021-2022年

以青山湖街道、高虹镇为核心,健全全年龄服务配套设施,重点打造邻里中心;打造优质教育资源进乡村渠道;推进5G网络诊疗平台。

各相关镇街

农业农村局

2022-2023年

以於潜镇为核心,推广共享菜园、共享食堂、共享自留地、共享厨房、共享乡宿、共享图书馆等共享生活服务项目。

各相关镇街

农业农村局

2021-2022年

附表二:重大改革清单

序号

改革事项

目标任务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1

数字化改革

构建“天目云农”数字乡村一张网,完善数字资源体系;

审管办

各相关镇街

构建“天目云旅”平台;

文旅局

各相关镇街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审管办

各相关镇街

推广“青和翼”服务治理平台;

数据资源局

农业农村局

5G网络重点行政村全覆盖;

经信局

中国电信临安分公司

中国移动临安分公司

中国联通临安分公司

2

乡村运营体制机制改革

组建“天目美镇集群”,强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经营;

美镇办

各相关镇街

构建“天目新乡贤联盟”;

组织部

各相关镇街

设立未来乡村博士工作站、博后创新实践基地;

组织部

农业农村局区

科技局

建立工程总承包+运营创新合作模式;

审管办

农业农村局

3

低碳发展机制

构建“临碳”数字平台;

发改局

各相关镇街

探索碳汇市场化运营机制

发改局

各相关镇街

4

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规划与自然资源分局

农业农村局

创立乡村贷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供销总社

各相关金融机构

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林权、“四荒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闲置房屋等流转;

农业农村局

各相关镇街

关于征求《临安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引领打造未来乡村共同富裕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意见的通知.docx

关于《临安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引领打造未来乡村共同富裕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起草说明.docx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