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山战役,中越1979边境战争胜负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越战争战场图片真实 谅山战役,中越1979边境战争胜负手

谅山战役,中越1979边境战争胜负手

2024-07-11 21: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然,如是灭国性质的长期大战,谅山易守难攻,利于占领方稳住阵脚,再作长期经营成为基地,那是另外的概念。

那么,为什么我军在那场战争中,集结主要兵力非要打下谅山呢?

在我军发起这场作战的军事战略目的上,即可理解。

就军事战略目的而言,我军发起这场战争是惩戒作战,即局部性的短期作战。然而,实战远比制订作战计划那般顺利。

越军在实战中并没有执行所谓“一线决战”战略。

在老街、高平、谅山等战区,越军几乎都是化整为零,放弃正面防御,分散实施游击、伏击、狙击性山地作战。

我军向谅山进行山地机动的步兵

在地貌破碎、地势复杂、道路狭窄,机动极为不便的战区,越军采取如此战法,虽然很快失去一线阵地,输掉面子。但是,越军分散游击,确给我军大兵团前方作战带来了无后方,无侧翼掩护的困难。

越南国防部军事历史院编的《越南人民军50年 (1944-1994)》记载,这场战争激战30个昼夜,即2月17日至3月18日, 越南方面消灭和重创我3个团18个营,击毁和击伤550辆军车,击毁115门大炮和重型迫击炮。

越方声称,我方轻重伤6万余人,阵亡近2万。

这是越南人的夸张数据。不过,50万大军裹足、拥挤于边境线不过10公里、20公里的战区,机动困难,消耗巨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敌情我情多变,此刻,只有果断、快速寻找致胜点,速战决胜,才可以实现我军短期、局部的惩戒作战目的。

否则,一旦我军在越北山地与越军胶着,旷日持久,不仅军事不利,其他国际舆论、外交和政治上的麻烦,也是显而易见。

当时,在战争爆发不到两周,前苏联即由欧洲、国内其他军区抽调兵员充实中苏边境苏军。很快,苏军完成了60%边防师团由5、6000人的编制,向近2万人的战时编制的调整。

中越战争期间,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来自北方的国防压力显而易见。

同时,很多默认中国教训越南的很多国家,隔山观火,纷纷滑头地躲向第三方。

可见,无论战场局势,还是国际局势,留给我军作战的空间、时间非常有限。

所以,以我军当时战力和战场持续作战实际,攻占越北战区最具军事和政治价值的谅山,显得极为必要。

这也是在作战第一阶段,即自1979年2月17日开战,到25日连续作战结束,我谅山方面主力稍做整备,即迅速以全力发起攻击谅山的主因。

凉山方面第一阶段作战大致示意图

在参考若干解密的作战图及资料后,这幅大致示意图即可看到,我军的主要攻击发起线,即依靠国内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广西325省道,以及凭祥市、友谊关向西南方向越南谅山同等地区的中越公路。

在作战发起时,对谅山作战的我军700余门各式火炮,大致在国境线内依靠主要公路,组成了多个炮群,毫无悬念完成了对同登方向的越南防线的压制。

很多回忆录、战史资料对我军攻击同登的记述、分析,各有心得。不过,由上图可见:

一、我军在国境线内的非战争状态下,相对从容、宽松地完成了第一波攻击部署及炮群阵地、后勤保障。

二、我军依托广西325省道为攻击发起线,向南攻击仅友谊关至同登一条山地公路之外,其余几条公路更为蜿蜒、崎岖、艰险,极端不利于大兵团作战。

即便广西325省道,当时路况既差,显然支撑一场规模化大战颇为吃力。

三、当我军完成第一波攻击,要对谅山发起第二波攻击时,我军炮群需要前移,同时,我军需以凭祥、友谊关至同登公路,以及另外两条条件更差的公路,完成对前敌作战兵团的物资供给。

可见,人变事变,山水不变。

在现在科技发展而随时可查地图的条件下,即便往事锁在保险柜,但是如果足够耐心、细心,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很多新的东西。

战争早期,我军沿袭朝鲜战争经验和苏军战法,极为重视火力。

每次攻击前,我军均以早已准备好的优势炮群进行先行火力攻击,尤其以火箭炮实施面积射,摧毁目标之外,主要还是以强大火力动摇、瓦解越军士气。

炮击之后,便是步兵冲锋。

如此大陆军、大炮兵、大兵团思路去指挥作战固然痛快,然而,敌情频变,在地形极为破碎,地貌极端复杂,植被尤其茂密的越北山地,前敌伤亡和弹药耗费必然将对我军后勤形成巨大压力。

1979年2月23日,我军鏖战近周,方才拿下越南边境县城同登。

清剿残敌和休整不过一日,至2月25日,我军高效、急速调整第55军、54军162师,加强东集群的重炮集群为正面,以43军和50军148师为东侧面,对谅山形成了钳型攻击态势。

是时,越军在老街战场、高平战场的军事目标有限,再战得胜也不过鸡肋之利。至此,要实现惩戒作战的军事战略目标,只能依靠谅山战场。

友谊关、谅山及同登地形地貌

1979年2月25日晚,我军攻击谅山作战命令下达。

中越1979边境战争之后,无论文艺写战史,或者军迷说战事,总是认为东线作战,指挥与战国不如西线。我曾经附和去认可这一观点。

不过,当数次查阅资料和翻盘推演高平战场和谅山战场,我终于认为,东线战事之所以更为惨烈,其实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

一言以蔽之,在当时的命令、条件、环境下,指挥西线的昆明军区原班人马调换东线负责高平、谅山战场,未必会有更好的表现。

言归正传。

就在我军攻击谅山作战命令下达的当晚,越军第3师及配属部队早已向谅山方向收缩兵力,各部分拆、分散,藏身隐蔽在复杂山地丛林里。

越军后来披露,在那场战争爆发之前,越军即在第3师主导下,发动当地军民,沿同登、谅山一线,施工达11万立方土石方,修建了2万个作战工事,百余个战术混合雷场,以及无数陷阱、障碍场、伪装工事等。

在同等至谅山的道路两侧,扣马山、417高地、536高地,谅山东北面外围的巴外山,东面外围的扣当山等等,俱是山高坡陡,草深林密。

从正面进攻谅山,经同登向南至谅山的公路只此一条,公路两侧尽是山地丛林。

越军以轻步兵翻山越岭,早就以逸待劳布兵谅山外围各个山头高地,俯瞰公路,形成密集的交叉火力。

我军以半机械化半骡马化进军,只能逐个拔点,控制外围山岭高地以扫清谅山外围,再沿公路发起总攻。

可见,第二波攻击难度,远大于第一波攻击。

第一波攻击中,我军依靠战前部署国内阵地的炮群,兀自鏖战、血战近周,这才攻克同登。现在,随战线前移,我军在国内阵地上的大量牵引火炮也得前移到越南境内的阵地。

可是,要冒着越军游击、骚扰风险,艰难穿越崎岖山路,在新的作战区域重新部署炮群前进阵地,谈何容易?

如此战场,又要速战,又没有强大炮火助阵,就算曼施泰因与古德里安联手上场,肯定也拿不出妙招。

可想,在炮群阵地前移未完成之前,急切间如要攻击谅山,只有派出步兵逐个山头死磕凭借有利地形躲在工事里顽抗的越军。

无奈之下,能够机动的坦克,成为攻击部队所依靠的主要火力。

某部发起谅山战役计划图

有资料认为我方在谅山外围作战部队伤亡数千,越军统计的伤亡数字更大。不过,就谅山战役作战情况来看,也可侧见谅山外围林立的山头攻防战何等惨烈。

时值春雨,谅山外围烟雨弥漫,鏖战惨烈。

我军火炮阵地自24日午后开始前移阵地,步兵冲锋只能依赖较少的火炮和坦克炮,往来厮杀数日,虽然我军以近8倍的兵力对谅山形成钳击合围态势,但是,终究没有得到决定性战果。

越军第3师甚至敢于组织若干次逆袭、反击,战事一度沉闷。

战至3月1日,我军300多门大口径火炮这才经过狭窄的山间泥泞道路,到达沿同登附近完成了新阵地部署和作战准备。

这一天,我军在半小时内,即发射重炮及火箭炮炮弹万余发,谅山外围及城区顿成火海。炮击结束,我军即开始发起步兵冲锋。

是时,正值我军步兵冲锋进入谅山,却遭遇谅山以南越军急调的重炮及冰雹火箭炮的炮袭。

这时,我军重炮炮群前移阵地为机动、安全及后勤保障等等考虑,并没有抵达谅山近郊。由此,我军炮火本来占据优势,却因距离过远无法压制越军的炮火。

两军火炮打得眼红,只能满怀怒火往谅山发力。

顿时,谅山在万炮齐轰下瑟瑟发抖,城内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说不清楚的炮弹到处,成密集队形鏖战中的中越官兵往往应声倒地。

我军正面的谅山越军守军主力,正是越军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2个野战师之一的第3师。

相比老街战场的越军精锐316A师,越军第3师为越军二流野战军,其战力远比越军一般的经济师和地方武装强大。

越军第3师以越南国旗命名为金星师,于越战期间的越军南方主力游击队组建而成。经过越战打熬,该师对猛烈炮火并不陌生,尤其善打近战、夜战。

是以,一方猛烈,势在必得;一方顽强,绝不退让。

于此,使得令人瞩目的谅山最后的决战,在频率极高的攻防转换作战下,惨烈异常。

3月2日,我军凭绝对优势炮火和兵力,以重炮火力急袭,以坦克装甲掩护步兵,再次组织向谅山发起总攻。

眼看胜利在即,不料,可能因为后勤艰难,一度炮火趋弱。

是夜,越军再度逆袭,收复若干阵地。

直到3月4日,我军处于绝对领先优势的远程火炮再度发力,越军才在我军多路分进合击的攻击中,退往穷奇河南岸。

是日拂晓,在晨雾掩护下,我军以猛烈的炮火开路,以多路突击集群沿奇穷河大桥,及乘冲锋舟、橡皮舟等分路抢渡奇穷河。

至此,我军优势兵力猛攻之下,越军第3师主力战损极大,弹药匮缺,再无战力,只得放弃谅山奇穷河南岸多个阵地,往南退往8公里外,进入沿谅山至北江几条战备公路两侧的二线防御阵地。

至此,我军攻占谅山市全境。

网传,我军占领谅山,再向南已是一马平川。如果愿意,饮马河内不过指日可待。

真的如此?不过文人的想象。

前文描述的谅山市和谅山省,越北山地和越北平原,以及现代化战争需要后勤保障、道路交通等等原因之外,战至3月5日,谅山战场显示出更为复杂的局面。

自2月17日,我军攻打越南同登开辟谅山战场,至2月23日攻克同登,再到2月25日下达攻击谅山命令,至3月1日万炮齐轰谅山,3月4日彻底占领谅山,攻城陷地之余,我军前敌部队连续作战,战损、消耗不可低估。

彼时,越南高层在前苏军顾问团建议下,早在3月2日开始,陆续调集越军最精锐的308师及其他驻柬主力师,云集谅山以南到河内以北区域。

至3月5日,越军在苏军直接插手协同运输下,沿越北高地、平原区域的太原、宣光、北江、下龙等主要城市,组织建立了成体系的防御。

在3月5日之前的谅山战役,越军并没有以调柬驻军主力北上谅山,打一场保家卫国的浅纵深的机械化大会战。甚至,各部越军几乎没有团以上向北机动动作。

攻占谅山

在越北山地牺牲第3师,主力留在原地待命,越军高层战略决策看似诡异,实则无外乎三个企图:

其一,以奇兵在北方边境拖延了战争时间。越南也就有了等待国际局势变化,等待中国谈判的机会。

其二,期待我军急躁南下,拉长战线,最终在河内以北、太原、宣光、北江等广袤区域胶着我军,激化战争升级。

如此,我国北方面对苏军的压力必然加重。

其三,越南雨季将在4月来临。

雨季之下,无论进退,在层峦叠嶂、丛林密布的越北山地,或者在稻田纵横、水网密布的越北平原,气候将极为不利于半机械化半骡马化的大兵团作战。

说到这里,我经常会想,为什么那么多的军迷在关注战争,却不太爱去分析与战争息息相关的地理、气候、政治、外交、大势以及风土人情呢?

所以,3月5日,我军占领谅山即刻下达全面撤军命令,在军事战略层面理解,可谓非常正确。

其实,在撤军阶段,我军与越军的作战,也侧见了两军高层心照不宣的默契。

于是,谅山战役为这场战争划上了句号,我军赢得了惩戒作战的胜利,而越军同样也得到了战争的转机。

再于是,在各自的频道,大家也都有了兴高采烈的胜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