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工艺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药和天然药物浸提工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中药提取工艺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中药提取工艺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2024-07-12 00: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黄永亮,吴纯洁,何晓燕

中药提取系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使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浸出的操作,是中药提取物和大部分制剂生产的重要步骤。中药所含成分包括有效成分、辅助成分及无效成分,合理的提取工艺应最大程度保留有效成分和辅助成分,同时尽量减少无效成分。提取工艺涉及到提取、分离、浓缩、纯化精制、干燥等过程,所提取出的中药成分的种类(或性质)与产品的质量具有密切关系,必须选择一定的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考察,因此评价指标选择对整个制剂工艺是否合理具有重要意义。合理选择评价指标,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已成为中药制造现代化研究的又一重要领域。本文就中药提取工艺评价方面作简要综述。

1 中药提取评价指标的选择

近年来,科技人员对单味药及中药复方提取工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建立了多种参数确定方法,常以理化及药效学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均匀设计、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等考察影响浸提工艺的因素,确定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筛选提取工艺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多种,但评价指标往往变化不大。

1.1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主要包括出膏率和化学成分两个方面,是中药提取生产中最常用的评价指标。如杨相玉[1]通过正交试验,以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和总内酯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选择不同提取时间、乙醇量和乙醇浓度作为考察因素,优选出银杏叶最佳提取工艺。谭珍媛[2]等以银花膏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银花膏最佳提取工艺。又如对栀子的提取工艺研究较多,所用提取方法涉及煎煮法、水提醇沉法、渗漉法、乙酸乙酯提取法等,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各自的提取工艺,但其评判标准均为栀子苷的含量[3~6]。中药复方提取工艺评价指标与单味药相似,如曹杰[7]等利用正交试验法,以干膏量、黄芩苷提取量为评价指标,确定了芩翘抗感颗粒水提取的最佳工艺。李妍[8]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与单因素实验,以小檗碱、黄芩苷及总提取固形物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结合甘草酸含量及半夏、人参、干姜薄层层析结果,确定了半夏泻心汤的提取工艺。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中药复杂化学成分的分析变得越来越快捷,多指标综合评价提取工艺逐渐得到发展。如朱会[9]等采用多指标正交设计,以出膏率、总生物碱及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阿魏酸的含量等多指标综合评价,优选出吴茱萸当归等最稳定可行的提取工艺。靳波[10]等以升麻总皂苷和总酚酸的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法进行升麻提取工艺研究,确定了升麻的醇提工艺。邓翀[11~12]等分别以总木脂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为评价指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南五味子总木脂素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以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绿原酸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大血藤中酚酸类化合物回流提取的最佳条件。Yile Chen[13]等利用红外辅助乙醇提取丹参有效成分,同时采用HPLC检测8种有效成分含量,综合含量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

中药复方制剂的提取工艺筛选方面,多指标综合评价更具优势。如张兆旺[14]等以人参二醇、人参三醇、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总糖和干浸膏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优选参附汤剂半仿生提取法的条件,结果表明,用多指标均匀设计优选复方提取工艺,简便可行。魏舒畅[15]等以芍药苷提取量、正丁醇浸出物、乙酸乙酯浸出物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出萎胃宁浓缩丸提取工艺。杨兴鑫[16]等选择黄芪甲苷、三七总皂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栀子苷的含量及浸膏得率为指标,以综合评分法优选益心脑复方渗漉提取工艺,确定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伍勇[17]等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四物汤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以浸膏得率和梓醇、芍药苷、阿魏酸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从效应面上选取最佳提取工艺。

除了上述理化指标,近年来指纹图谱也被用于中药提取评价方面。如王春梅[18]等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和均匀设计法,研究茵陈蒿汤中茵陈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个因素,每个因素9个水平进行提取工艺试验,以指纹图谱相似度与茵陈的提取效率为评价指标,确定了茵陈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1.2 药效学指标

对于药理作用研究较明确的中药,可以药效学指标评价其提取工艺。如裴渭静[19]根据丹参的药理作用,首次采用药效学指标优选丹参的提取工艺,应用Powerlab血管张力测定系统,考察丹参不同提取工艺对血管张力的影响,优选出水超声醇沉提取工艺。陈武[20]等采用多药效学指标确定黄狗肾的提取工艺,比较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对卵巢摘除大鼠雌激素活性以及对幼鼠子宫、卵巢发育的影响,确定乙醇浓度为95%。王宁宁[21]等以药效学评价对天麻复方中药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筛选,通过观察不同提取工艺样品对癫痫大鼠脑电图的影响,药效作用最强者确定为较优提取工艺。

1.3 综合指标

有学者提出将药效学指标与化学成分指标相结合,综合评价提取工艺,为中药复方提取工艺筛选提供了新思路。如谢秀琼[22]根据研究经验,提出根据复方的功能主治,选择2~3个最具代表性的药效指标,筛选出产生复方功能主治作用的物质的主要部分——有效组分,并以此作为评价指标,更具可行性和合理性。夏超[23]等采用有效成分和药效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选逍遥散水提和醇提工艺,分别以芍药苷含量及镇痛、镇静药效学试验为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浓度升高,含量及药效都呈上升趋势,最终确定95%乙醇回流提取为较好工艺。冯果[24]等采用正交设计法和药效学实验相结合,以6-姜酚和止呕效果作为评价指标,对复方止呕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方法稳定、可行、重复性好。

1.4 其他评价新指标

钟国越[25]等鉴于目前评价方法的局限,提出了“有限成分组合质量标准”的评价思路,即选取有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单体成分或一类组分,在系统地研究其组成比例与功效的关系的基础上,以“指标性成分的绝对含量和组成比例”为参数,建立起能反映成分—药效,甚至量效关系的质量评价方法,为中药提取评价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孙素琴等[26~28]根据中药化学结构与其特异性红外吸收光谱相关的规律,提出采用在中红外和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对中药提取物、中成药的提取进行分析和质量控制。实验表明,当归石油醚提取物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物的藁本内酯含量相差不大,但其红外光谱、第二衍生光谱、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具有明显差别,证明红外光谱可以反映提取物的综合性差别。这些新指标均以化学特征为主。

2 现有中药提取评价指标的局限性2.1 理化评价的局限性

中药成分复杂,作用机理不甚明了,中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提取后是往往不能体现中药特色,药性与原中药具有很大差异,甚至相反[29]。所以中药与化学药或天然药物不同,理化评价对于中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目前普遍采用的对个别“活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定量的“单一下限值”的评价方法,完全借鉴天然药物的研究思路,不适合中药提取过程的评价。

多指标综合评价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评价中药提取工艺时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大多数中药的有效性与化学成分的关系不甚明了,而且多成分指标只是针对目前认为的“有效成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成分“有效”与“无效”的旧界限正逐步被打破。指纹图谱虽为中药提供了有效的专属性强的手段,但往往只是针对一类性质相近的成分,同时重现性问题也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2 药效学实验与临床疗效的差异性

通过药效学评价可以直接比较不同提取工艺产物的药效差异,然而,目前中药药效学评价与中药的临床疗效相关性不强。因为目前药效学试验方法大多源自西药研究,而中药无论是单味还是复方,化学成分均较西药复杂得多,作用机理也相差甚远。加之缺乏与中医证候相关的实验动物模型,也不清楚各种证候的特征性指标,药效学试验结果无法真实反映中药的临床疗效,其研究结果多不为中医医生所认同。

因此,中药提取工艺评价方法研究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传统经验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建立适合中药特点的评价模式。

3 建立适合中药特点的提取工艺评价指标的设想

中药提取工艺评价目前主要参考天然药物模式,但对于中药尤其是复方制剂而言,检测任何一种活性成分均不能体现其整体疗效[30],因此出现了板蓝根颗粒、复方丹参片等“合格的假药”的案例。如果以成分论提取工艺,多数中药应以醇水双提,事实上传统多采用水提取,如何科学地合理评价是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值得行业深思:中药和天然药物提取评价有何区别?如何在提取工艺中体现中医理论指导?

3.1 提取工艺中的分离“度”的把握是关键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作用和整体效应特点,药性是中药特性的体现,而天然药不考虑药性问题,中药“药性与疗效”具有相关性,提取工艺要除去杂质,最大限度保存“药性”,这也正是中医药理论指导的内涵所在。因此,在提取过程中“度”的把握尤为重要,如水提醇沉、大孔树脂纯化等过程中,何种程度为“中药”,何种程度为“天然药”?目前的评价指标难以明确区分。

3.2 基于气味指标的评价方法探讨

气味特征是物质的综合表征,与中药药性契合性更高,著名中药学家谢宗万[31]先生总结提出的“辨状论质”理论,被认为是中药质量评价的精髓[32~33]。气味特征是中药性状的核心内容,特异性的“气”和“味”是中药质量的表征,可看作中药的“神”,无论提取过程中中药的“形”如何变化,均应保持“神”的一致,否则中药提取分离就失去了科学意义。因此,药性是否可以通过“气味”体现?气味特征作为中药提取工艺的评价指标,可以指导中药提取、改剂型等研究方向。在提取工艺评价中,可以考虑选取中药特征性的气味(宏观指标),结合化学成分(微观指标),辅以药效学指标,根据不同提取分离过程中气味变化程度(相似度),以最能保持其原有气味特征的方法为最优提取工艺。同时,通过相似度把握可以控制中药提取分离的“度”,找到中药与天然药转变的“拐点”,将对推动中药提取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中药提取工艺评价指标和方法应向多种技术结合发展,通过技术集成,全面把握提取工艺,建立适合中药特点的提取评价指标和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地评价提取工艺,在中药提取和制剂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1]杨相玉,邵伟.银杏叶提取工艺研究[J].齐鲁药事,2007,26(4):240.

[2]谭珍媛,王志萍,邓家刚,等.银花膏提取工艺的研究[J].广西中医药,2009,32(4):55.

[3]涂胜辉,邱祖民,刘燕燕,等.中药栀子提取工艺的优化[J].中成药,2006,28(10):1519.

[4]乔丹,薄显辉.栀子药材提取工艺的优选[J].黑龙江医药,2002,15(4):269.

[5]李其兰,陈红专,张跃军,等.中药栀子提取方法的比较和工艺条件优化[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6):327.

[6]谢静,冷静.中药栀子水提工艺研究[J].中国药业,2008,17(21):43.

[7]曹杰,方睿,张海鸣,等.芩翘抗感颗粒提取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2):24.

[8]李妍,李晓波,奉建芳.半夏泻心汤提取工艺研究[J].中成药,2004,26(7):528.

[9]朱会,李可强,张振秋.多指标正交设计优选吴茱萸当归药对的提取工艺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2):254.

[10]靳波,刘友平,彭月,等.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升麻提取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6):27.

[11]邓翀,颜永刚,梁婷,等.多指标综合评价南五味子木质素提取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9):4.

[12]邓翀,颜永刚.多指标综合评价优选大血藤酚酸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3):12.

[13]Yile Chen, Gengli Duan, Meifen Xie, et al. Infraredassisted extraction coupled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eight active compounds in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J]. J. Sep.Sci. 2010, 33, 2888.

[14]张兆旺,修彦凤,孙秀梅,等.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参附汤的半仿生提取工艺条件[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6):345.

[15]魏舒畅,武晓玉,金辉,等.基于多评价指标的萎胃宁浓缩丸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4):54.

[16]杨兴鑫,张艳利,李晓妮.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益心脑复方提取工艺[J].中国中医信息杂志,2010,17(12):59.

[17]伍勇,贺福元,曹艳,等.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四物汤提取工艺[J].中国药房,2009,20(36):2830.

[18]王春梅,胡坪,刘清飞,等.指纹图谱技术在茵陈提取工艺优化中的应用[J].中成药,2007,29(6):785.

[19]裴渭静,林长征,曹永孝,等.微血管扩张法评价丹参不同提取工艺[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2):128.

[20]陈武,周洪亮,王海丹,等.多药效学指标评价乌鳖颗粒中黄狗肾提取工艺[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8):49.

[21]王宁宁,焉媛媛,李月,等.不同提取方式对天麻复方中药的药效学影响[J].中药材,2007,30(4):452.

[22]谢秀琼.对中药制剂工艺研究评价指标的浅见[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9,10(4):197.

[23]夏超,韩英,向仁德,等.逍遥散提取工艺的优选[J].中成药,2000,22(12):874.

[24]冯果,刘文,张永萍,等.结合药效学指标正交优选复方止呕颗粒提取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8):32.

[25]钟国跃,于超,赵志礼.中药质量评价方法新探——“有限成分组合质量标准”论[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9):719.

[26]Liu HX, Sun SQ, Lv GH, Chan KKC. Liu HX, Sun SQ,Lv GH, Chan KKC. Study on Angelica and its different extracts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IR spectroscopy[J]. Spectrochim Acta A Mol Biomol Spectrosc, 2006, 64: 321.

[27]Liu HX, Sun SQ, Lv GH, Liang XY. Discrimination of extracted lipophilic constituents of Angelica with multi-steps infrared macro-fingerprint method[J]. Vib Spectrosc, 2006,40: 202.

[28]Suqin Sun, Jianbo Chen, Qun Zhou, et al. Application of Mid-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J]. Planta Med, 2010, 76:1987.

[29]胡志祥.中药有效成分与功效的分析[J].中医药信息,1998,(6):22.

[30]肖小河,金城,赵中振,等.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4):1377.

[31]谢宗万.中药品种传统经验鉴别“辨状论质”论[J].时珍国药研究,1994,5(3):19.

[32]万德光.中药质量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3]赵中振,邬家林.辨状论质——中药鉴别之精髓[N].中国中医药报,2009.

猜你喜欢 药效学复方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12-01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清热复方抗代谢炎症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年10期)2021-03-02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Digital Chinese Medicine(2021年4期)2021-02-14中医,不仅仅有中药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中成药(2019年12期)2020-01-04黄芩提取物体外抗病毒药效学研究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中药零食”怎么吃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7-11-23HPLC-DAD法同时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4种成分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难溶性中药增溶方法对体外药效学影响的研究进展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中药与临床2012年5期

中药与临床的其它文章中药材硫熏法加工的研究现状及其二氧化硫残留检测方法浅析传统中药饮片常见问题与应对对策非缺陷药品侵权责任研究浅议免责事由“投入流通时缺陷尚不存在”在我国缺陷药品侵权中的施用问题枇杷类药物的研究概况生物鉴定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及前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