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我国与苏联从“兄弟”关系到关系“全面破裂”的过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哪一年签订 上世纪我国与苏联从“兄弟”关系到关系“全面破裂”的过程

上世纪我国与苏联从“兄弟”关系到关系“全面破裂”的过程

2024-07-09 02: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至二战结束,依据雅尔塔协定的秘密条款苏联出兵东北完成了对远东日军的最后一击,和美国投掷的两颗原子弹一起为二战结束画上了句号。

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苏联和中共的关系虽然随着米高扬和刘少奇的先后互访以及解放军摧枯拉朽的军事胜利取得了很大改善,苏联也对即将建立的共产党政权进行了一定的军事政治承诺和经济技术援助的先期保证,但苏联在东北地区,特别是旅顺大连等要地还保持着相当数量的驻军,占有了相当的政治经济特权。

条约签订

必须承认的是虽然在解放战争中苏联在东北的势力存在在客观上有利于了东北解放区的最早解放和辽沈战役的最终胜利,然而随着共产党即将建立一个新的全国性政权,在涉及国家主权这一核心根本利益上,中共方面显然是不愿意在民族和国家利益上听命于莫斯科的指挥。就像过去哪怕在中共最弱小的时期毛主席也没有一味的盲目服从于莫斯科的指挥一样。

因此,1949年年末毛泽东对苏联的访问实际上也是在中苏两国两党复杂的历史关系基础之上进行的。经过和苏联方面漫长的谈判与博弈,最终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条约,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0年。这个条约取消了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不平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和苏联外长安德烈·维辛斯基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

关系破裂

从历史上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政府在外交方面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在建国初期很大程度上助力了新中国的主权构建、国家安全的保卫以及国内建设。

但中苏结盟也会带来历史上任何盟友关系的负面问题,就是盟友之间的义务相互绑定性。更何况在中苏同盟关系中,除去国家的盟友关系,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等原因在国与国的盟友关系之外还平行嵌套着党与党的“盟友关系”。而党与党的盟友关系在莫斯科看来是“不平等的”。最终中苏两党的裂痕逐步扩大,导致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苏关系全面破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