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考应用文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2024-07-13 09: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阅读练习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用好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康岩①为《洛神赋图》《千里江山图》等传世名画填词谱曲,让“古画会唱歌”;用手机小程序自行设计藻井、瑞兽版“敦煌诗巾”,一键下单即可收到丝巾实物;汇集中原古都元素的“考古盲盒”,一上线就被抢购一空……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河南博物院等文博机构推动文化生产与消费全流程数字化转型,不仅让文物活起来,也形成了新的消费体验。当文化遗产拥抱数字技术,新型文化业态创新发展,文化产业链也随之延长。 ②当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在呼唤各类文博机构打开库房,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近些年,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来的“国风热”“国潮热”,是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从锦心绣口的诗词大会,到衣袂翩翩的汉服盛典;从雪后初霁的故宫院墙,到华美惊艳的“唐宫夜宴”……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通过这些传统元素、经典意象被进一步激发,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也在文化消费新模式的引领下,以新的姿态走入公众视野、大众生活。③以数字技术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发展,需要平衡好科技与文化的关系,注重科技手段创新,更要注重文化内涵挖掘。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吸引人,主要在于其背后的人文精神、历史传承蕴含的永恒魅力。人们可以借助文化遗产思接千载、心游万仞,达到“古今同一月,万里共清辉”的审美境界。比如,故宫博物院借助高清成像技术打造数字库房,让观众动动手指便能在云端纵览5000多年中华文明,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播。挖掘出文化遗产的当代审美价值,是推动其数字转型、进行再创造的源泉。深入研究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科技的加速器作用才能更好显现。④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发展,还要积极拓展重点应用场景,让新技术、新玩法、新体验更好走入公众生活。如今,依托“文化+科技”的融合,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已成为推动文旅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拓展数字技术在旅游、公共文化服务等重点场景的应用边界,创新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实现形式,有助于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⑤科技的力量日新月异,文化的魅力历久弥新。经过历史淘洗沉淀下来的文化遗产,既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记忆,也是我们传承历史文脉的鲜活见证。运用数字技术的力量,能以“今”入“古”,让流转千年的古风古意穿屏而出,联通历史与当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数字经济时代,绽放出耀眼的光彩。(选自《人民日报评论》2021年12月27日,有删改)1.从全文来看,如何才能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答:2.本文开头写近年来文博机构推动文化生产与消费的事例有何作用 答:3.请梳理第③段论证思路。 答:4.下面这则材料,放在文中第几段作为论据最适合 请简述理由。材料:云南丽江将一款AR(增强现实)探索游戏与古城的建筑、街景等结合,把虚拟空间嵌入实景线路,结合游戏叙事开发消费场景,增加了新的旅游体验。答: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事业因执着而成功 人生因坚韧而出彩①迈开假肢飞奔向前,克服身体缺损搏击泳池,凭借轮椅勇敢比拼……在东京残奥会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以出色的运动成绩、顽强的意志品质,深深感染了各国观众。他们不畏困难、奋勇争先,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力量,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②坚韧是一种宝贵的意志品格,蕴含着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的动力。从古至今,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备受人们推崇。举凡那些造福于民的伟大工程,无不是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而成就的;观察那些名垂青史的伟大人物,无不是精神和意志的强者。在遭遇困难与压力时坚决不退缩,在面对危险与灾难时拥有耐受力,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这种坚定、执着、勇毅,正是对坚韧最好的诠释。③事业因执着而成功,人生因坚韧而出彩。这样的坚韧,熔铸在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的行动中。1962年,来自全国18个省份的369名创业者满怀激情,从大江南北毅然走上塞北高原,啃窝头、喝雪水、住窝棚,以超乎想象的坚韧,拉开了林场建设的历史帷幕。近60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这样的坚韧,同样刻印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的生命里。他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几十年如一日,书写了“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的华章。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在通往梦想的路途上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才能抵达不一般的境界。④坚韧的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不弃微末、不舍寸功,有滴水穿石的坚持和耐心,才能培养韧性。古人言: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惟有多锤炼、多摔打,能吃苦、肯拼搏,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要想达到思有所悟、谋有所据、做有所成的水准,就要保持一事未了、寝食难安的状态,专注聚焦、持之以恒。美好的理想不会自动实现,胜利属于真正坚毅的人,成功属于不懈奋斗的人。把简单的事情做细,将重复的事情做精,守正创新、追求卓越,不断激发热情、超越自我,努力在熟悉的工作中把握规律、日有所进,才能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的业绩。⑤“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韧者笃行,韧则行远。生逢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志高远、脚踏实地,蓄积坚韧之力,撸起袖子加油干、驰而不息向前进,就能成就更有意义的人生。《人民日报》(2021年09月02日 04 版)5.读完全文,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标题运用了对偶式的手法,对仗工整,富有诗意。但是,作为议论文的标题,显得不够简洁明了。B.第②段中加点词语“举凡”“无不是”“无不是”说法太过绝对,不符合议论文语言“严密性”之特点。C.第④段引用古人言“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是为了证明“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惟有多锤炼、多摔打,能吃苦、肯拼搏,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的观点。D.第⑤段“生逢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志高远、脚踏实地,蓄积坚韧之力,撸起袖子加油干、驰而不息向前进,就能成就更有意义的人生”,用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总结全文,结尾扣题,前后呼应,并提出希望。7.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8.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器成还须久为功邝西曦①2018年9月19日,故宫博物院南大库的家居馆对外开放,许多参观者第一次欣赏到宫廷紫檀家具的绝美。紫檀虽美,但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成材实属不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与树人往往类比,因为正像树木成材一样,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②反观当下,不少现象不免有些违反常识。如对超速的渴望正涌动成一股潮流。“我报名了翻译速成班,一个月就能拿下口译资格证”“我加了个减肥群,10天极速变苗条”“我刚买了明星快速养成手册,正在琢磨如何一夜成名”……急于工作,急于恋爱,急着看成效,似乎成为唯恐落后于时代节拍的紧箍咒。③其实,神速未必变成神话,拼搏进取的姿态固然可取,但如果心浮气躁占了上风,就难免落入急于求成的窠臼。④对速度的追求应鼓励,但对速成应怀有警惕之心。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人才成长也有其过程,一旦超出科学的界限,所谓的速成只会营造海市蜃楼般的幻影。创业风口光景无限,但若缺乏优质产品,竞争过后只会留下一片狼藉;高薪职业令人羡慕,假如核心能力缺位,终非长久之策。有人向往钢琴演奏的古典优雅,可练习枯燥,每个指法要经过千百次重复方能形成记忆;有人向往芭蕾舞者的风度翩翩,可完美舞姿的背后隐藏着练功中数不胜数的伤痛。由此看来,所谓的短期速成钢琴特长生无非是商业招数,轻信这些并不会等来奇迹发生。⑤ A 速成背后,是偷懒、投机心态在作祟。从自身角度出发,心不能沉、气不能静,浮于表面不下苦功夫,想钻空子不坐冷板凳,都会导致自我管理缺失缺位,信心发生动摇。现代社会选择自然是更多样了,实现选择的资源也更为丰富,从这个角度讲,所谓速成有一定市场。但看树知人,但凡能速成的恐怕很难让你优势独具。目光游移、辗转腾挪倒不如一门深入、攀登高峰。⑥ B “10年法则”认为,每个领域的大师都需要10年左右的勤学苦练;“1万小时定律”指出,从平凡到超凡的跨越,需要经历一万个小时的稳扎稳打。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少年时被称为“天才琴童”,但“左手要长在琴上,右手的血脉要流入弓里”又需要怎样的艰苦付出?⑦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持之以恒才是关键。季羡林先生曾描述他在北大种莲的经历,几颗莲子经过两年扎根池底的力量积蓄,终于在第三年“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并在第四年“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绽放出“红艳耀目的荷花”。⑧愿年轻人都能做一池“季荷”,生生不息,静待花开。(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0.文章开头写故宫博物院的宫廷紫檀家具除了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外,还有什么作用?11.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2.下面这句话可作为理论论据放在文中,通读全文,你认为放在A处还是B处最为恰当,为什么?《荀子·劝学篇》有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凝聚风雨同舟的中国力量邹翔①近日,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国多支救援力量请战出征、星夜驰援。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凝聚风雨同舟的中国力量,彰显守望相助的人间大爱。②“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从向险而行的党员干部,到闻“汛”而动的人民子弟兵,从全力以赴的消防救援人员,到众志成城的受灾地区群众,从坚守一线的志愿者,到表达关心关切的无数人们,面对十分严峻的防汛形势,全国上下迅速行动,汇聚起防汛抢险救灾的强大力量。③关键时刻显担当。面对湍急水流,河南省人民医院一位护士,毅然跳入水中,营救被困群众,这位护士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现场具有专业救护能力的人,我不上谁上?”面对暴雨导致的多地段水漫线路、路基坍塌,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2000多名党员干部紧急动员,许多人“30多个小时没合眼”却依然在坚守,只为了“早一天让旅客安全回家”。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体现在“我先上”“让我来”“有我在”的冲锋在前的实际行动中。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群众就有了标杆和榜样,就有了底气和动力。④危急时分见英雄。暴雨来临,许多场景令人动容:有人掉入泥潭,素不相识的市民伸出援手,奋力救援;有人在连夜奋战12个小时后,席地而睡,短暂休整;高铁停运,部分乘客滞留车站,孩子们在老师指挥下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和《歌唱祖国》,用音乐为大家打气;一位包子铺的老板,停下店里的生意,把蒸熟的包子放在外面并写上“包子不卖,谁饿了谁拿”……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凡人善举,无不印证着:“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⑤“风雨面前一起扛!”面对紧急汛情,驻豫火箭军来了!河北、山西等7省消防救援水上救援专业队伍1800名指战员来了!由卫生防疫、心理健康、社区卫生等专家组成的国家卫健委工作组来了!每当有灾情袭来,团结一致、共渡难关总是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共同信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总是社会各界义无反顾的集体行动。从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到媒体为受灾群众提供信息救助通道,再到人们在社交平台接力转发救援电话,大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这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撑。⑥7月21日凌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因暴雨停电,昏暗的产科手术室中,医务人员打着备用灯做手术,小宝宝顺利诞生。“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为你保驾护航。”一位护士写下的暖心话语,感动万千网友。灾难压不倒我们,只会让我们更强大;磨难阻挡不了我们,只会让我们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脚步更坚定。我们坚信,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节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23日,有删改)13.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14.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5.在河南洪灾中涌现出一大批感动国人的人物与事迹,请你谈谈在阅读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悟?阅读下文,完成各题。①如今,在人人都离不开网络的社会中,手机似乎成了人们的必需品。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习惯于抓住一切空当刷刷手机,以为这样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知晓天下事。②可惜的是,由于手机上接收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很多人没有时间去仔细探究信息的内涵,甚至连辨别真假的功夫都没有,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渐渐地,有些人发觉自己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但学到的知识却越来越少,陷入了思维碎片化的困境。③如何走出这种困境?或许,读书能够破解。④读书使人专注。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沉醉其中,在他结婚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花轿快到家时,忽然发现新郎不见踪影,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只见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早已忘却了今日是自己的大喜之日。“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可见,读书能够培养一个人的专注力。当你愿意静下心来去感受文字时,你的思绪也将安定下来,所有的注意力都会被书中的文字所吸引,眼下的文字在这安定思绪的作用下与记忆中的事物结合碰撞,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在他的思维之路上畅行,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开出属于自己的“思想之花”。此时、此刻、此地,只有你与书。⑤读书促人思考。尼尔·波茨曼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谈道:“阅读过程能促进理性思维……阅读文字意味着要跟随一条思路,这需要读者具有相当强的分类、推理和判断能力。”相对于简要的告知类信息、视觉性强的图片、有趣的视频来说,书籍更能锻炼人的思维逻辑。为了使整个故事脉络变得清晰,读者在字里行间中寻找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追溯书中人物的所思所想,预测着下一情景的出现。读者在对整体文字的把控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思维的锻炼。⑥耐心的思索、独立的思考、清晰的思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是一种情怀,更是这纷繁世界中保持清醒的良药,尤其对于长期居于网络世界中的年轻人而言,十分需要读书这一份情怀,这一剂良药。16.请给这篇文章拟一个题目,表明本文的中心论点。17.前三段有什么作用?18.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9.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20.班级开展读书会,主持人提到“比较与辨微”“读书动笔”两种读书方法。你认为其中哪种方法可以改善“思维碎片化”的现状?请简要陈述理由。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①陈忠实、杨绛两位先生先后辞世,在微博与微信朋友圈都引发了“刷屏”,也同时出现了讥讽的声音:你们读了作家几本书,也有资格假惺惺装文化人点蜡烛?老实讲,对这种态度我不以为然: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与世界相连,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作家的印象,专业或不专业,读得多或读得少,只要他愿意表达,难道不应该更宽容地对待这种表达的自由吗?我认为,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②我们怎么看待一个人,也部分反映了我们怎么看待世界。能否宽厚、从容地对待世界,也决定了这个世界是否会宽容、从容地对待自己。按照美国作家房龙在《宽容》一书中的定义,宽容,就是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异于自己或传统见解的观点有耐心与公正的容忍。换个说法,宽容的本质就是尊重、有同理心。③在当下社会的很多场合,缺少尊重感、同理心的情况处处可见,导致了各种关系的局促和撕裂。网络世界上贴标签、打棍子、扣帽子的做派,天天都在上演;在某些官员那里,给曝光丑闻者套上“没安好心、危害社会”的帽子,给某些新生事物贴上“没事找事”的标签,也是分分钟的事儿;在很多老师那里,凡是学生身上有自己“看不惯”的表现,便试图扼杀剪除;甚至某些自诩进步的知识分子,也难逃羁绊:凡是不同于己,便“不可理喻”,加以蔑视与讥讽,引为寇仇。④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不仅是一种修养和美德,最终还会成为你我的一种生存方式。在多元时代里,每一个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看不惯”:看不惯一些明星的高调,看不惯一些学生的新潮,看不惯义愤,看不惯中庸与调和……但各种“看不惯”之后,我们需要以更多的同理心去感受,他们触碰底线了吗?他们真的一无是处吗?他们真的是人心大坏而不是角度不同吗?⑤当我们崇尚犀利的时候,莫忘记了从容的魅力。1936年,鲁迅去世,一位女作家给胡适写了一封信痛骂鲁迅,胡适给她回信说:鲁迅先生固然批评过我,但是我对你这个态度,深表遗憾。“爱一个人,我们不能万美集于一身;不喜欢一个人,我们不能万恶集于一身,我们要就事论事,方有持平之论。”信念不同的自由激辩也该有底线,比如: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宽容的激励。⑥发生在这个时代的很多谩骂、嘲讽、“打击”,凡是不以理性与包容为底色,我一概从心底对其不齿。大家确实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由表达的权利,但绝对不是“灭了谁”才有出路。思想竞争、观念竞争,需要以极大的包容之心作为运行的底盘,在如此基础上碰撞、激辩、博弈、说服,才能彼此砥砺,螺旋上升。没有包容心的争辩只能把真理越推越远,处处硝烟弥漫,结果一地鸡毛。人人都应该克制自己“看不惯”的反应,在理解与理性的基础上讨论与争辩。⑦比起曾经的极端年代,我们确实宽容了很多,但比起我们追求的美好未来,我们的宽容还远远不够用。法国文学大师雨果的一句话,贴在很多中小学校的教室或走廊里,“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遗憾的是,它始终没能写入这个时代每一个人的心里。傲慢、偏见、偏激,狭隘、局促、自负,仍是投射在很多人心头的躁动阴影。而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处处都显匮乏的必需品。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3.文中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4.文中第④段提到“在多元时代里,每一个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看不惯’”,请举出你曾经“看不惯”的事,说说读过本文之后,再面对这类事情,你会如何看待、处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让信念萌芽得更早些张凡①“看着橱窗里放着的展品,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要记住这些英雄,带着感恩的心好好学习。”这是一名小学生在参观完抗战遗址后写下的文字。他所在的学校组织了“行走在阅读间”主题活动,让师生带着阅读积累的知识,走进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走到抗美援朝老兵身边,触摸、感知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在实践中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②孩子的真挚感悟,启示着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意义。正所谓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在教育中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才能更好地立德树人、凝心聚魂。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理想信念是人生“第一粒扣子”,帮助学生扣好这粒扣子,让信念的萌芽更早些,可谓教育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③理想信念仿若指引人生航向的灯塔。理想崇高、信念坚定的人,拥有始终不渝、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如同手握成功之钥。62年前,6000多名交大人从黄浦江畔出发奔赴西安,斗志昂扬投身国家建设,激扬“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壮志豪情;18年前,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志愿到新疆且末任教,吹响了“到西部教书去”的青春号角,诠释了“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如今,一批批青年学子怀着从军报国的理想,暂别校园、投身军营,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中……他们之所以能实现人生价值、赢得社会礼赞,正在于理想高远、信念如磐,始终相信奋斗、依靠奋斗。④有教育家说,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革命战争年代,理想信念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得到淬炼;一穷二白的建设时期,理想信念在“小我”与“大我”的取舍中得到升华。如今的青少年大多生活在物质充盈的环境中,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锻炼,没有参加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人生阅历很有限;再加上移动互联时,代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针对社会热点的各类观点泥沙俱下、快速传播,很容易让青少年陷入思想迷雾。因此,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显得尤为重要。⑤今天,思想文化的激荡、价值观念的多元,为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不少挑战。但同时,更丰富的资源、更先进的手段,也为心灵塑造带来更多可能。把思政课搬到微信公众平台,制作短视频讲述马克思的人生传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战火硝烟的岁月……观照时代场景的变迁,注重学生的身心体验,既不凌空蹈虚、也不保守陈旧,就不难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入脑入心、增强实效。⑥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还要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坚持育人育心,引导学生将所学所见、所思所悟转化为难以撼动的价值准则,让他们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选自《人民日报》)2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6.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27.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28.下面这则材料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材料】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入、坐卧都要尝尝,使自己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材上面,使自己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的磨砺,越国终于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①用好数字技术;②用数字技术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发展;③需要平衡好科技与文化的关系,注重科技手段创新,更要注重文化内涵挖掘。④还要积极拓展重点应用场景,让新技术、新玩法、新体验更好走入公众生活。2.①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用好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发展;②作为事实论据,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③引出下文以数字技术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的原因和方法的具体论述;④增加文章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①首先提出“以数字技术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发展,需要平衡好科技与文化的关系,注重科技手段创新,更要注重文化内涵挖掘”的分论点;②其次道理论证“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吸引人”的原因;③然后,进一步列举故宫博物院借助高清成像技术打造数字库房的事例,论述分论点;④最后,强调挖掘和深入研究文化遗产价值的好处。4.第④段。材料列举云南丽江把虚拟空间嵌入实景线路,增加新的旅游体验的事例,正好与第④段论述的“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发展,还要积极拓展重点应用场景,让新技术、新玩法、新体验更好走入公众生活”的分论点相吻合;所以放在第④段最适合。5.事业因执着而成功,人生因坚韧而出彩。6.D7.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坚持近60年治理荒漠,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袁隆平一辈子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的事例,证明了“事业因执着而成功,人生因坚韧而出彩。”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8.文章一开篇用残奥会运动员坚韧执着获得成功的例子引出论题,紧接着对坚韧精神进行具体阐释,为下文论述张本;在此基础之上自然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事业因执着而成功,人生因坚韧而出彩”,并用两组材料证明,增加了说服力;之后阐明如何培养坚韧的良好品质;最后总结全文,结尾扣题,前后呼应,并提出希望。9.器成还须久为功(答“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或“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持之以恒才是关键”也可)10.引出“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这个论点,同时作为事实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11.举例论证 列举创业风口的狼藉、追求高薪职业失败的例子指出了速成的虚幻,从反面论证了对速成应怀有警惕之心。12.B ;第5段是从反面论述,第6段是从正面论述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道理,所以这句话用于第6段的开头引领语段的其它内容最恰当。13.本文开头首先通过讲述河南发生洪灾,全国多支救援力量请战出征这一社会热点,接着引出后文对面临灾难时中国人守望相助的论述,然后通过多个事实论据,论证了在灾难面前,中国人具有凝聚风雨同舟的中国力量,最后结尾发出感慨,只要中国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就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14.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的做法,具体论证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这一观点,进一步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15.示例:洪水无情,人间有爱。再强再猛的洪水也冲不垮我们团结一致抗洪救灾的决心;再恶劣的条件,也挡不住人民子弟兵向险而行的步伐;再大的暴雨,也阻挡不了人民群众守卫家园的决心,击溃不了英勇顽强、团结一心的中国人民共同筑起的这道精神堤坝。16.读书是改善碎片化思维的良药(读书可以改善碎片化思维,读书能够破解思维碎片化的困境)。17.以人们习惯于刷手机获取碎片化信息、导致思维碎片化的问题,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读书是改善碎片化思维的良药(读书可以改善碎片化思维,读书能够破解思维碎片化的困境);充当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8.运用举例论证,列举闻一多因沉醉于书中而忘却了结婚这一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读书使人专注”的观点,具有说服力。19.作者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促人思考”;接着运用道理论证,引用了尼尔·波茨曼在《娱乐至死》中的话,论证了分论点;又运用对比论证,把书籍和其他信息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书籍更能促进人的完整思考。20.参考示例:我认为“比较与辨微”可以改善“思维碎片化”的现状。因为比较、辨别,能在不同作品中寻找共同之处,在同类的作品中辨析出不同之处,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中,可以让阅读进入更高的层次和境界,让思维更加完整。(我认为“读书动笔”可以改善“思维碎片化”的现状。因为在读书的时候随时勾画出关键信息,记录自己的思考、疑惑,利于对全文、全书脉络的通盘把握和整体思考,使思维得到系统、完整地训练与提升。)21.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22.列举陈忠实、杨绛先生辞世引发微博、微信“刷屏”,有人讥讽世人装文化人这种现象,作为事实论据,从反面证明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引发读者思考);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3.比喻论证。把宽容比作“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宽容”不仅是一种修养和美德,最终还会成为你我的一种生存方式,更好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24.示例:曾经我看不惯有的同学什么事情都要争一争,无论是上课举手发言还是平时班级活动,甚至课余闲聊,都要显示自己比别人懂得多、会得多,高人一等。看了此文后,我懂得了以尊重感和同理心为前提去看问题。这种事事争先的同学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表达和锻炼机会,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也为班级争了光。这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25.教育要坚持育人育心,让学生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26.【示例一】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要坚定理想信念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示例二】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理想信念”比作“第一粒扣子”,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让信念的萌芽更早些的观点,变抽象为具体,使论证更有说服力。27.首先以一次主题活动引出论题“坚定理想信念”,接着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进行论证,提出了“让信念的萌芽更早些”的观点,然后对“理想信念是灯塔”“信念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得到磨炼”两个分论点,列举事例进行论证,最后点明中心论点,指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28.可以作为第③段的论据。第③段的论点是“理想信念仿若指引人生航向的灯塔”,而越王勾践正是有了坚定的信念才使他在失败之后,不忘亡国之痛,经过多年的磨砺,最终打败了吴王。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