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瘦”好,还是“胖”好?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老年女性年龄身高体重 老年人“瘦”好,还是“胖”好?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老年人“瘦”好,还是“胖”好?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2024-07-09 04: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点击关注☞ 祝您健康杂志

人到中年,很多人难以控制地胖了起来,于是“千金难买老来瘦”成了许多人的晚年目标。

可是也有人说,“千金难买老来胖”,其实稍微胖一点的老人更健康。

“老来胖”还是“老来瘦”?标准答案究竟是哪个?

人到中年为何“胖”若两人

关于肥胖对寿命的影响,研究众多。

比如《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发表的研究显示,成年人的体重每增加10斤,老年阶段后死亡风险就会增加10%。

再比如,英格拉姆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联合上海癌症研究所,分析了上海地区48377名女性和35989名男性的数据,得出体重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体重指数(BMI)超过23的成年人,体重每增加10斤,男性晚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9%,女性增加14%。

肥胖带来的不仅仅是身材的臃肿,更会带来多种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脂肪肝、关节炎等。

可为什么只要一进入中年,稍微放松一点就会“胖”若两人?

“代谢下降”“过劳”都使人发胖

除了生活方式不健康、吃多动少外,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脂肪代谢速度变慢了。

进入30岁后,人体各方面的机能会下降,身体的基础代谢率不断降低,换句话说,就算你吃得并没有变得更多,但“消耗”的效率下降了,“消耗”总量自然也少了。

于是体内脂肪会不断堆积,肥胖随时找上门。

此外,女性进入绝经期之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发胖速度会特别快。

“过劳肥”已经成为一个当代的常见现象。过度内卷导致的睡眠质量差、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使瘦素分泌量减少,胃的饥饿水平反而升高,一增一减,发福立刻提上日程。

胖起来的中老年人对着依旧纤瘦的同龄人羡慕不已。

然而,那些依旧苗条的同龄人,真的就一切都像看起来那么好吗?

未必。

瘦成“肌少症”问题也很多

虽然身材依旧苗条,却感觉体力下降?有时候甚至走路都晃悠悠的,人也变得冷淡又消极?

那些身形仍保持苗条的中老年人,如果有上面这些情况,那么他们可能正被另一种隐形疾病所困扰。

那就是肌少症。

骨骼肌是身体重要的能量储藏库,可以储藏肌糖原和蛋白质,还可通过消耗热量调节人体的基础代谢率。

但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下降的不只是基础代谢率,还有骨骼肌肌量。

在30岁左右,我们身体中的骨骼肌肌量达到峰值,此后将每年减少1%~2%。50岁后,这一下降速度还会加快,并在75岁后达到顶峰。

有统计显示,在英国,肌少症的男女发病率分别是4.6%和7.9%;加拿大是38.9%和17.8%。

国内目前现有几项研究显示,在上海地区70岁以上人群中,男女肌少症患病率分别为12.3%及4.8%。

肌少症的人虽然看起来纤瘦苗条,实则并不健康。由于骨骼肌量减少,肌肉力量和功能减退,使他们更容易遭受以下问题的困扰。

1

易发生跌倒骨折

肌少症人群骨骼肌流失严重,平衡能力差,摔倒时也缺少了缓冲保护,所以更容易发生骨折。

而骨折后的患处制动,会使肌肉因缺乏锻炼而进一步萎缩,导致躯体功能进一步丧失。

2

疾病易感性增加

蛋白质是肌肉组成的核心,出现肌少症意味着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减少了。

这部分人群容易出现免疫功能下降,对疾病的易感性变高,更容易患感冒、肺炎等疾病。

3

易出现精神症状

消瘦的人比较虚弱,易出现冷淡、抑郁等精神症状。

4

更难承受疾病消耗

一旦患上慢性消粍性疾病,本身就缺乏脂肪贮存的肌少症患者,往往不得不动用蛋白质以供能量消耗,比起微胖的同龄人,他们更难承受疾病带来的消耗。

其实,比起“老来胖”或者“老来瘦”,中老年人可能更需要这7个字:

不胖不瘦有肌肉!

当然,在这个前提上,“微”胖也是可以接受的。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发表文章称,在研究了110多万的亚洲人中体重指数(BMI)与死亡危险之间的关联性后发现,BMI在 22.6~27.4死亡风险最低。

对照正常体重指数范围,这个数值称得上是“微胖”。

此外也有多项研究显示,对于年龄>65岁的老年人,在正常范围基础上,略微胖一点点可能更长寿。

所以如果是身形微胖的中老年人,一定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各项代谢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等)。

如果指标一直都很正常,那么也不必过度紧张,更不要盲目减肥。

但如果超过“微胖”标准,特别是代谢已经出现异常,还是需要注意控制体重,科学减重。

TIP1 :怎么判断胖瘦?

判断胖瘦,首先还是看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BMI)= 体重(千克)÷身高⊃2;(米)

一般人的健康数值范围在18~24。

不过,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年龄相关的身高减少,单独使用体重指数(BMI)可能会过高估计体脂,建议同时参考其他标准(如腰围)。

TIP2 :怎么判断是否存在“肌少症”?

“指环”测试:用自己双手的食指和拇指,环绕小腿最粗的部位进行测量。如小腿围恰好合适或比指环小,患肌少症的风险就会增加。

▲图片源自网络

此外,小腿围男性<34 厘米、女性<33 厘米,也提示可能存在肌少症。

身形消瘦的中老年人,如果有步履蹒跚、行走缓慢、乏力、握力下降、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接受肌少症专业评估。

TIP3:怎么发现肌少型肥胖?

在各项指标中,腰围和老年人整体脂肪和腹内脂肪分布的关系密切,往往更适合作为老年肌少型肥胖的测量指标。

70岁以上老年人肌少型肥胖参考值:男性腰围>100厘米,女性>99厘米。

减重增肌=正确锻炼+优质营养

天气渐暖,许多中老年人也开始减肥了。

不过,中老年人的体重管理,应该避免快速减重,也不要过分限制热量摄入,否则很容易因为能量不足,导致肌肉蛋白合成降低。

在保证充足合理的营养摄入(尤其是优质蛋白摄入)的基础上,辅佐安全合理的运动,才能在减重同时保住肌肉,甚至实现增肌。

饮食:

老年人更需要优质蛋白

现在很多中老年人,在饮食方面很重视少盐、少油,但普遍存在碳水化合物过多、蛋白质特别是优质蛋白偏少的情况。

其实,老年人的蛋白质合成效率低下。在没有相关饮食禁忌的前提下,为了实现保肌、增肌,老年人更需要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

· 1 ·

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虾等,推荐摄入量是每天1.0~1.5克/千克,最好分配到一日三餐中。

· 2 ·

ω-3脂肪酸,如深海鱼(尤其是鱼油)、核桃、杏仁等,推荐每日摄入3克,对提升肌肉功能有帮助。

· 3 ·

维生素D,在动物肝脏、蛋黄等食物中含量十分丰富,也可以服用一些营养补充剂。

· 4 ·

抗氧化物。常见果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可减少肌肉的氧化应激损伤,对维持肌肉质量和功能有一定作用。

运动:

核心是“有氧+抗阻”

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太极拳等,抗阻运动如拉弹力带、举小哑铃等,能够有效提高代谢率,并使肌力和肌量得到提升,还能预防骨质疏松。

1

运动频次

每次运动30~40分钟,运动量由小到大,节奏要慢。

运动后应休息15分钟,让心率恢复正常。

2

运动安全

中老年人基础疾病多,运动要适量。

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运动后要充分拉伸。

运动时如有头晕、心悸、气促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选择全身性活动,避免选择某一肢体负荷过重的运动。

其实,健康的标准从来就不是唯一的。

中老年人不能只盯着“胖”或者“瘦”,要综合考虑骨骼肌含量、代谢指标,乃至身体各项功能,才能为自己保持住好状态。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祝您健康》编辑部出品 -

内容策划:朱菁菁

文字:聂逸楠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