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荣教授:全球复常?世界迷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美实力较量 刘宁荣教授:全球复常?世界迷失!

刘宁荣教授:全球复常?世界迷失!

#刘宁荣教授:全球复常?世界迷失!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刘宁荣教授

  Prof. N.R. Liu

  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大湾区发展)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HKU ICB)创院院长

  全球复常?世界迷失!

  Decoupling, Deglobalization and Dedollarization

  (脱钩、逆全球化和去美元化)

  我今天的演讲就准备了一张ppt,就是这次演讲的题目,英文是《A Normalized World?A Lost World!》,中文是《全球复常?世界迷失!》。全球复常是一个问号,世界迷失是个感叹号。这有什么含义?当中国作为最后一个国家向全球开放的时候,大家觉得这场疫情应该结束了,全球正在重新走向正常。然而当我们打开国门,走出来的时候,会发现我们正处于一个迷失的世界,这个迷失的世界需要我们去思考。我们发现信心受到了动摇,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减低了,某种程度上,这与我们获得的信息有关。

  今天我想讲三个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为什么我们因信息不准确,导致对未来信心动摇,以及信任缺失。这三个问题,可以用三个D来概括,第一个D叫Decoupling,就是脱钩;第二个D叫Deglobalization,是逆全球化;第三个D是Dedollarization,是去美元化。我之所以选择这三个问题,是因为这三方面的内容也跟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朋友息息相关。

  中美脱不了钩,

  但未来50年两国的竞争与对抗逃不了

  第一个D,Decoupling脱钩。早在2018年,我也是在这个场合,就明确预测中美关系已经走上了不归路。这么大胆地作出这样的预测,当时应该是凤毛麟角。2018年我说这话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相信这是现实,但是现在大家已经看到,这不仅是现实,而且从历史维度来看的话,中美之间的竞争趋势,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

  我以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作为一个历史维度来观察中美关系。为什么?尼克松是在1972年访问中国。从1972年到2022年,也就是到去年上海封城,刚好走过了50年的时间,中美关系的走势虽然呈现上下波动,但总体趋势是向上的。未来的50年,不管中美关系如何改善,但总的趋势是向下的。

  其实中美关系从2017、18年就开始走下坡路,但那时还残留有希望。到了2022年,基本有了非常清楚的结局:美国已经将中国视为最具竞争力的对手。美国为保证自己在高科技领域永远遥遥领先,是不允许中国超越它的,这点非常明确。美国不能过度依赖中国,中国也感受到了美国的包围圈。

  这几天我看到一个视频,大家可能也留意到。成都市的周边要退林还耕,未来在成都周围推开房子的窗户,窗外看到的不再是树,而是麦浪,是水稻。我不知道这个视频内容的准确性,但成都为什么这么做?

  我们近来不断地提到粮食危机,为什么?以前美国是我们的“大粮仓”,乌克兰是我们的“大粮仓”。但俄乌战争之后,俄罗斯受到制裁,中国越来越意识到自力更生的必要性。也就是说,在冷战结束以后,40年全球化的过程里,已经慢慢形成全球互相依存的关系,这就是高度信任,但经过此次疫情,大家觉得这已经不可能持续。双方都不再依赖对方,美国不敢依赖中国,中国也不敢依赖美国。欧洲也要减低对中国的依赖,叫Derisk。这是全球的新趋势,不可逆转。

  从2022年开始的50年,会是怎样的情况?我们都知道“2025年中国制造”,“2035年中国标准”等战略,希望能够赶超全球,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取得领先,并制定相关标准。过去不少人和机构都曾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GDP可以超过美国。现在看来,2030年赶超美国已经不太可能。这场竞争从历史的维度来看,有可能延续至少50年。

  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霸主,花了多长时间?其实早在19世纪末,英国的GDP总量已经被美国超过了,从19世纪末开始一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美国才真正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超强。这是在美国的GDP总量已超过英国差不多半个世纪之后才发生的,但我们目前的经济总量还没有超过美国。未来的50年是中美较量,中美关系发生竞争和对抗的50年,这比美英之间的第一大国跟第二大国地位转变所产生的对抗要剧烈得多。所有过去我们所说的稳定中美关系的因素都不复存在了。未来的10年至15年,将是更加激烈的对抗。

  但中美之间会脱钩吗?讲了半天脱钩,大家是否意识到,其实现在脱钩最严重的并不是中美之间,而是欧洲诸国跟俄罗斯之间。因为俄乌战争,基本让欧盟跟俄罗斯之间的经贸关系受到了重创。俄罗斯跟欧洲和美国之间真的是脱钩了,这是因为俄罗斯跟欧洲和美国之间的经济纽带非常脆弱。与此不同的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经贸纽带很紧密,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中美的贸易往来也是呈上升趋势。

  当然,从2023年开始,中美贸易关系开始发生变化,而且不乐观。但从亚太地区与中美经济关系更大的角度,而非单独聚焦中美贸易去做分析,才可以更好地解读中美是否可能脱钩。也就是说在这种竞争与对抗中,美国与东亚、东南亚,乃至整个亚洲之间的经济联系,会受到多大的影响?中国与东亚、东南亚之间的经济关系会受到何种牵连?

  美国现在强调friendly offshoring (友好离岸外包),美国要将制造业吸引回美国和周边的国家,或者与它友好的国家。很明显,当美国跟中国的贸易量开始下降的时候,美国跟加拿大与墨西哥的贸易量大幅度上升,去年上升30%,与此同时,美国与越南、孟加拉等这些亚洲国家的贸易量也涨了80%。这说明什么?说明美国企业确实已经开始离开中国,搬到了东南亚、墨西哥、加拿大,甚至回流到美国。

  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和经济纽带中依旧拥有巨大的优势。第一个优势是Production Network,中国是亚洲最重要的生产和制造枢纽,没有中国的零部件,特别是在电子行业,全球各国的企业都会受到影响。即便Apple现在想搬到越南和印度,它依然无法离开中国。中美之间的脱钩,并不简单和容易。

  今年前几个月,中国与东南亚、非洲、中东、甚至拉丁美洲的贸易量都在增长。中美之间的贸易有可能发生变化,但中国跟其它地区之间的贸易会增长,最终也会出口到美国。所以从整个地区的角度来讲,贸易增长的趋势是没有变化的。

  这就是第二个优势, 中国是Trade Hub贸易枢纽。那么中国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思考,应该怎么办?中美关系受到影响,中美贸易受到冲击,中国要有定力持续开放与改革,确保中国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的贸易与生产中枢的地位不会受到动摇。

  全球化死不了,

  但高科技全球化已是中西阵营壁垒分明

  第二个D,Deglobalization逆全球化。早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就请到了来自哈佛和普林斯顿的教授,以及香港和内地的企业家,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讨论“逆全球化”。那个时候我们谈“逆全球化”,有人也觉得我们是杞人忧天,但现在来看,“逆全球化”是否已经发生?“逆全球化”是不是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讲到全球化,有人说可以将蒙古人在14世纪远征欧洲作为全球化的开始。说实在的,亚历山大当年也远征到亚洲,占领了波斯、中亚,打到了印度,差不多打到中国边界了。在埃及有一个城市,也叫亚历山大,就是以他命名的,曾经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遍布欧亚大陆,那时亚历山大大帝的王国是横跨欧亚非的巨大王朝。如果这么来溯源,全球化甚至可以追踪到亚历山大大帝,甚至还可以追溯到远古,我们都是来自非洲,那可是几百万年前。

  所以全球化也不是今时今日才发生,全球化的步伐是不可能止步不前的。气候变化、疫情袭击,全世界都无法逃脱,这就是全球化。疫情变化不止这次新冠,也不止“一战”时的西班牙流感。中世纪的黑死病最初来自哪里?有人说是从亚洲开始暴发的,从亚洲传到了欧洲,甚至可能从中国开始的,当然这永远都没有答案。全球化不仅是政治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也因为受疫情的影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军事扩张的影响而引发的。

  当然,过去这一百年,特别是过去40年,我们更多的是谈经济全球化。所以全球化是不断向前推进的。即便有瘟疫,即便有战争,特别是1914年的“一战”,导致全球贸易萎缩,直到1960年才恢复到1914年“一战”前全球贸易的规模,这可以说是一定时期里出现的“逆全球化”,但总体来讲,全球的融合是历史趋势。

  今天的全球化源于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所以我们在地理上的距离越来越短了,而且不同文化的冲击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但类似“一战”之后的“逆全球化”是否可能发生?

  台积电最近应邀到美国办厂,其实是美国要求到太平洋彼岸去办厂。这次去美国亚利桑那办厂的时候,创办人张忠谋先生说了一句话:Globalization is dead全球化已死了,特别是在芯片领域。他说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将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列入黑名单。

  美国曾经是芯片的最大的生产国,但过去20年,芯片产业不断向亚洲转移,而中美关系的紧张以及台海的危机使得他们认为不能再依靠台湾。甚至美国有政客说,如果台海发生战争,美国第一件事情就是先轰炸台积电,因为不能把台积电留给中国。所以他们要求台积电去美国办厂。

  如今的全球化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供应链也降下了冷战的Iron Curtain铁幕。正如前面所说,美国今天越来越愿意与其友好的国家建立紧密的经济关系。但就这一角度来讲,全球化也没有本质的变化。当年美国之所以将大量的生产线放在中国,是因为那时候中美处于蜜月期。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2008年是一道分水岭。2008年,中国取代美国以及欧盟,成了东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座各位还记得的话,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不管我们年龄有多大,都应该对2008年记忆犹新。

  2008年中国举办了奥运会,在全球的积极和正面的形象达到了巅峰。美国两位总统一同来参加北京奥运会,而美国的总统通常是不会参加别国举办的奥运会。但2008年,竟然有两位美国总统来参加我们的奥运会,那是不得了的事。2008年,翻开全球的报纸,中国的形象极其正面,所以说2008年是一个美好的记忆。

  回到刚才讲的Global Supply Chain全球供应链的铁幕已经降临,但在我看来全球化不会消失。但是在芯片领域,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特征:以意识形态划分的全球化已经越来越明显。

  美国现在拉着韩国、日本、荷兰、以及台湾建立了芯片联盟,其重要目标就是制止中国在芯片领域超越它。从这个角度来看,全球化肯定受到影响。美国只要认为中国在芯片、5G、AI等高科技领域会对它的发展和安全构成威胁,就会阻止中国并与中国脱钩。

  但是在其它不少领域,特别是非高科技领域的贸易链接,受到的冲击相对要小,这种关联仍然存在。我觉得全球化不会死,只是可能放慢了脚步。全球化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讲,我们可能会受到了它的影响,但从整个世界或者地区的层面来讲,我认为全球化的步伐依旧是向前的。

  美元霸权衰落,

  但人民币国际化是漫长之路

  第三个D,Dedollarization去美元化。这是近来非常热门的话题,因为中国内地经常讲“美元霸权”。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元的霸权开始建立起来,而美元取代英镑这个过程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过去几年,美元的地位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方面美元受到了削弱,另一方面美元的价值却越来越高。仅仅过去两年,也就是俄乌战争之后的这一年多时间内,美元上涨了10%,跟2009年比则上涨了30%,但也因为如此,给全球贸易,特别是贫穷国家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很多国家的贸易是美元记账。

  但也正是俄乌战争催化了“去美元化”的趋势。其实从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美国开始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让俄罗斯看到使用美元的危险,尤其是2022年的俄乌战争之后,美国没收了俄罗斯近一半的外汇储备,价值高达3000亿美元。所以从俄罗斯开始,越来越多国家开始使用人民币。

  最近有一个视频,我不知道是否开玩笑。俄罗斯外长跟联合国秘书长说:“我们没有美元来交会费,我们准备用人民币交会费。”不论这个视频是笑话也好,事实也罢,但确实是一个写照,也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家会使用人民币。尤其是最近巴西总统到北京访问,说要用人民币结算两国的贸易;阿根廷总统也说要用人民币;中国与法国的石油协议也会用人民币,沙特也是这样。

  各国央行去年最后一个季度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占其外汇储备的比例低于 59%,而在2000 年则高达 70%。这表明“去美元化”的趋势正在发生中。欧元的地位正在上升,在全球储备中的份额从 18% 上升到约 20%。尽管人民币占世界储备货币的比重,自 2016 年以来一直非常快速地增长,但所占的比例不到 3%。

  美元的地位众所周知,首先是因为它的黄金储备,美元与黄金挂钩,但冷战以及越南战争之后,美国的实力受到影响,美国发现自己手中的黄金储备已经没有办法去支撑美元与黄金挂钩。

  但美国人很厉害,1971年尼克松总统取消了美元与黄金的挂钩,取而代之的是Petrol-Dollar石油美元,全球的石油贸易要用美元来支付,这也是中东对美国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的原因。为什么沙特的人权记录不好,美国人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这是涉及到美国的战略利益关系。到了上个世纪末,全球超过九成的贸易都是以美元结算。

  现在,也因为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可以不断地开动印钞机印刷美金。美国现在的纸币发行量以及美国财政部的国债发行量,两者加起来的价值是美国储存的黄金价值的80倍。美国目前有近500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但美国发行了近4万亿美元的货币和38万亿美元的国债。

  所以现在美元地位受到影响,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产中美元所占的比重已经从上世纪末的71%下降到57%了,美元的比重还会进一步降低,而上升的是欧元。

  刚才讲过,人民币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使用人民币最多的国家目前包括俄罗斯、沙特、阿根廷、巴西、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拉克和泰国,但是在全世界的流通量还不到3%。

  而且美国手中拥有强大的金融力量,而中国的资本市场本身是不开放的,这虽然可以防止中国的金融市场出现大波动,但也影响了其在全球的金融地位,所以人民币在短期内取代美元的霸权地位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里要清楚地讲一点:美元的地位与以往相比在削弱,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人民币取代美元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这可能需要50年甚至100年的时间。

  中国的奇迹离不开开放,

  也离不开信心与信任

  今天讲这三个D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看问题必须从多元的角度,从不同的信息源去寻找,才能深刻地理解我们周围正在发生的事件,得出正确的答案。不论是中美之间的脱钩,还是逆全球化,以及去美元化,我们不能因为只看到了其中一面而失去了信心,也不能因为看到另外一面又过于自信。

  所以,在这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当我们走出疫情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向前行?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依旧要回到过去40年的成功经验中。过去40年,中国的发展毫无疑问是世界奇迹。有人说,中国的奇迹没什么了不起,因为这是建基于西方国家科学技术之上的弯道超车,但是即使它是没有什么了不起,即便它是复制、追赶别人的,但它为什么发生在中国而不是其它国家呢?比如印度。所以这个奇迹仍然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因为它就发生在这14亿人口的大国里面。

  那为什么发生在中国?如果从Internet的发展来看,从网上购物和线上支付的发展,我们确实是跟在美国人后面。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现在家喻户晓,但这一创新开始于Paypal,是马斯克等人创立的,从0到1的创新属于他们,但是今天中国在线上支付这方面大踏步发展了。类似的快速发展可以发生,从外部环境来讲,离不开我们过去二十多年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融合。

  在中国内部,无疑要归功于中国有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他们愿意冒着巨大的风险,他们有胆识、有视野,他们像疯子一样往前冲。中国过去40年的发展,毫无疑问离不开这一群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以身试法”的民营企业家,原有的规则都是在历史的进程中慢慢被他们突破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能就是最终进监狱的人,没有这一批勇敢的人,中国今天也走不到现在。

  但同时我们不要忘记,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政府对商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众多政策的扶持,特别是对创新的企业给予了支持和包容,出台了不少对企业倾斜的好政策。

  此外,这还离不开在座每个人的贡献。在一个新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生态也很重要。不管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如果不是在座的各位同学们、朋友们愿意将自己的私人数据贡献出来,它的发展也不可能跑得这么快。在中国,将近十亿人使用线上支付,是因为大家不太介意把自己的“私隐”公开。

  中国人在0到1的颠覆性创新上的表现不够突出,但是我们擅长模仿与复制。疫情之前,我在不少全球的会展里看到中国人的身影,他们因不停地拍照被赶出门,我有点心酸。其实任何国家可能都需要经历这样的发展阶段,只是我们不能沉醉于单纯的复制,我们必须在0到1的创新之路上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的发展离不开外部友好的环境,特别是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融合。

  过去40年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就是中国的开放和中国的自信。开放来自于自信。让我们把视线移到唐朝,唐朝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传入中国的鼎盛发展时期。所以文化的自信来源于其本身对外的开放,经过3年的疫情,我们必须记住这一点,我们不能去建造另外一座长城,更不能建造一堵新墙把自己与世界隔离。

  现在全世界陷入了一种极端,这种极端的体现就是贸易上的保护主义,和政治上的民粹主义,全世界都有这样的趋势。我们正是过去40年全球化的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我们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确保全球化能够继续往前走,而想要往前走的最大动力,就是源于我们愿意更加向世界开放,世界才能向我们开放。所以我希望大家此次来到香港,重新用你们的双眼观察这座城市和重新认识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在过去的四、五年也经历了很多,内地的朋友对此有着反反复复的不同情感,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这座城市如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就是因为它永远保持开放,而且比过去的开放程度更高,否则这座城市存在的价值是有限的。当然我们也需要用宽容的心态看待这座城市与内地城市的差异,就像我们用不同的心态看别的国家跟我们国家的差异一样,正是这样的不同才能让我们彼此看到对方的价值、学到对方的长处。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才能在未来更加剧烈的竞争中有更好的发展。

  香港大学的成功来自它的开放,缺乏了开放,香港大学是没有办法走到今天的。就如这座城市从一个渔村变成全球的大都市,就是因为她的开放。在新的历史时期,香港要发展,香港大学要发展,都离不开两点:一是如何更好地融入大湾区以及国家的发展,二是永远不要忘记香港这座城市,其优势在于和全球的链接,缺乏了链接,缺失了对外的关联,这座城市就失去了血液,香港大学也就失去了活力。

  文章整理自刘宁荣教授于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港大ICB)2023年春季校内工作坊演讲。

  (来源:看头条网)

责任编辑:孙青扬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