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巨变70年:从“瘴疠之区”到“象”往之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泰边境城市 西双版纳巨变70年:从“瘴疠之区”到“象”往之地

西双版纳巨变70年:从“瘴疠之区”到“象”往之地

2023-12-28 11: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6月1日改称自治州)。

作为云南省第一个自治州,也是中国唯一的傣族自治州,建州70年来,西双版纳书写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从末梢走向前沿的壮美历史篇章,实现了从“瘴疠之区”“蛮荒之地”到避寒胜地、宜居之乡、“象”往之地的嬗变,成为中国热点旅游城市之一。

“穷山区”蝶变旅游胜地

“地区生产总值跃升至2021年的67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提升至5.2万元,财政总收入增加到40.3亿元,较1952年分别增长3846倍、618倍、5300倍。”1月15日,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副书记、州委统战部部长王嘉玲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全州第三产业由155万元增至344亿元,增长2.2万倍,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三二”向“三二一”的重大转变。

过去,西双版纳州集边境、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2014年,全州3个县市中有2个县是贫困县,共有贫困乡6个、贫困村92个、贫困户17789户71055人,贫困发生率10.7%,其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比93.3%,5个“直过民族”贫困人口占比37.5%。

如今,社会事业全面进步,7.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36242元。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卫生医疗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3.7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傣医药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泼水节等12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综合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城镇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城镇化率48.01%,常住人口突破130万,通水、通电、通讯、通网率均达100%,一批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特色村寨不断涌现。

2021年,受疫情影响,全州接待国内外旅客仍达到272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432亿元。2023年元旦假期,全州共接待游客51.01万人次,同比增长299.76%,旅游总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215.42%。

西双版纳有13个民族世居于此,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户籍总人口的78%。“建州70年来,我们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进行和平协商土地改革和‘直接过渡’,实现了政治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王嘉玲表示,通过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教育,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各民族“五个认同”不断增强。2016年西双版纳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2023年1月11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生态立州”造就“象”往之地

西双版纳拥有北回归线上仅存的热带雨林,是中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也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森林博物馆”。

70年来,西双版纳始终把“生态立州”作为最重要的发展战略长期坚持,先后制定实施森林资源、澜沧江、古茶树保护条例等20多部法规规章和相关制度文件,形成了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法治体系。通过培育壮大生态经济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世界旅游名城,全力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绿色牌”,“绿色”已成为西双版纳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底色和重要动能。

目前,全州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1.34%,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建立国家级、州(市)级、县级三级自然保护区9个、保护小区3个,总面积643.4万亩;野生亚洲象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170多头增至300多头。实现了“一带一路”倡议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生态保护合作新的突破。2017年,创建成为全国首批、云南省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成为名副其实的“象”往之地。

边陲末梢走向开放前沿

西双版纳区位独特,历史上就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与老挝、缅甸接壤,毗邻泰国,国境线长966.3公里,占云南省边境线近四分之一。“一江连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纵贯西双版纳全境,昆曼国际大通道和中老铁路穿境而过。

近年来,西双版纳全面推进对外开放,依托沿边区位优势,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谋划实施系列开放发展举措,先后获批建立6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和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成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水陆空铁”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的州(市),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53年的26.8万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41.4亿美元,增长1.5万倍。目前全州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及进出口货值均位居全省前列。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一年来,西双版纳抢抓中老铁路开通的历史机遇,构建以中老铁路为纵轴、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立体化开发新格局,并依托特色资源优势,重点布局橡胶、普洱茶、文旅康养、热带水果、生物医药、口岸经济、数字经济七大产业。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用心用情服务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全力以赴推动产业发展。

据了解,中老铁路开通以来,玉磨铁路西双版纳段已累计发送旅客210.34万人次,占玉磨铁路的51.7%;到达旅客201.72万人次,占玉磨铁路的50.28%;发送货物341.5万吨;国际联运进出口累计完成233.7万吨,其中,出境55.5万吨,入境178.2万吨。

1月8日,磨憨口岸恢复通关以来,每天进出口车辆500余辆,出入境人员8000余人。目前,西双版纳机场每天进出港航班144架次,进出港旅客1.8万人次;西双版纳火车站每天开行列车52趟,进出站旅客2.3万人。

通过推进通关便利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完成一批互联互通大项目,形成了“水陆空铁”立体交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深化与周边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中老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实现“零”的突破,中老缅泰边境地区合作由“四国八方”拓展为“四国九方”,西双版纳已成为内联中国大西南、外通东南亚的重要枢纽和开放前沿。

王嘉玲表示,未来,西双版纳将树牢“生态立州、产业富州、开放活州、人才兴州、文化润州、创新强州、和谐安州”的理念,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加快破解发展瓶颈、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构筑发展保障,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创新区、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世界旅游名城和现代化口岸城市”,谱写西双版纳更加美好的新篇章。(张丽君)

(责任编辑:黄俊飞)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