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国际学术论文中的语言选择和中文使用情况分析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文表达能力不如英文 近10年国际学术论文中的语言选择和中文使用情况分析研究

近10年国际学术论文中的语言选择和中文使用情况分析研究

2023-08-09 05: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观测到在三大索引中语种分布呈现极大的不均衡性。英语占据绝对优势,其余语言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呈现多集团分布的态势。

如表1所示,在“自然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英语成果呈现出压倒性多数(98.05%),其余49种语言成果总和仅占1.95%。除英语外占比超过0.1%的语言有德语、西班牙语、中文、法语和葡萄牙语,形成了第二集团。波兰语、日语、俄语、土耳其语、匈牙利语、捷克语、朝鲜语、意大利语占比均超过0.01%,形成第三集团。荷兰语、克罗地亚语、阿拉伯语、拉丁语等占比低于0.01%的语言形成了第四集团。前三位语言(英、德、西)的累积覆盖率超过99%。中文成果占比位列第四(0.28%),距离第三名西班牙语(0.33%)有较大差距,在第二集团中居中间位置。

如表2所示,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分布相似,但英语的优势地位略弱于“自然科学引文索引”,英语之外的语言分布则更加不均衡。英语成果占96.17%,其余语言占比总和为3.83%,比例为“自然科学引文索引”中的两倍。但除英语外的其他语言,分布差异较自然科学领域更大。德语和西班牙语分别占比1.09%和1.08%,是唯二超过1%的语言,也占据了非英语成果总数的六成,形成了第二集团。中文位于第22位,仅占全数据集的0.006%。前五位语言(英、德、西、法、葡)的累积覆盖率超过99%,即绝大多数学术成果使用这五种语言发表。

如表3所示,在“艺术与人文学科引文索引”数据库中,英语依然占据优势地位,但明显弱于前述两个索引,仅占75.26%。其余语言占据了24.74%的份额。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语五种语言占比均超过1%,形成第二集团。其中法语和德语占比分别达到了8.16%和5.97%,超过了非英语成果总数的一半。前12位语言的累积覆盖率超过99%,中文未在其内。

将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成果数量相加,按照语种排序,得到表4所示结果。由于“自然科学引文索引”数据远远大于其余两大引文索引,所以总分布趋势更接近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分布。英语成果占到成果总数量的96.2%。除英语外,德语是唯一成果数量超过1%的语言(1.1%);排位第3到8的法语、西班牙语、中文、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俄语占比超过0.1%,构成第二集团。其中中文位列总排名第五位,居于第二集团上游。前5位的语言累积频率达到99%,中文位列其内。

总的来说,近10年来学术研究领域在语言选择上呈现了以下现象:

1. 英语的“一语独大”现象是稳固的,不受学科的影响。

2. 英语之外的各种语言使用分布极不均匀。排除英语后,一般有两种优势语言占据剩下份额的一半以上。

3. 学术成果的语言使用呈现集团化。在自然科学和艺术与人文学科中中文处于第二、三集团,而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则较低。

4. 对于每个领域,掌握前20种语言即可获得几乎全部该领域的知识。而三大索引中排名前20位的语种差异很小。

5. 学术成果的语言使用分布接近于幂律分布。

( 四)中文成果数量变化趋势

本文逐年统计了各领域最近10年(自然科学领域为最近7年)里中文成果的数量,并把它和中国境内(人员参与的)的英文成果进行比较。

就绝对数量而言,仅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中文成果持续增加,自然科学和艺术人文学科的成果数量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这与SCI、A&HCI数据库中部分中文刊物的退出有一定关系。在三大索引中,来自境外的中文成果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与中文发表相比,三大索引中的境内英文发表趋势一致,均经历了飞速增长的过程。

三大索引中,中国学者的中英文成果数量悬殊,中文成果均未超过英文的三分之一。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境内中文成果与英文成果之比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由于英语在国内发表中也占据优势地位,所以中文成果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和中文成果在所有语种中比例的变化趋势相同,如图1和图2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除中文、英文外其他语言的成果发表虽然比例极小,但一直存在。这是我国学术界语言多样性的体现。

(五)中文成果的学科分布

根据科学网的学科分布功能,我们获得了三大引文索引里中文成果的学科分布。本文按照教育部2018版学科目录进行归并重排后获得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三大索引的学科分布,如表8~11所示。所有学科均包含其所辖的交叉学科,但不重复计算⑤。

由表8可见,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和冶金工程形成了第一集团,地球物理、地质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和生物学构成了第二集团,药学、水产、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构成了第三年集团,兽医学、大气科学和数学等6个学科构成了第四集团。物理和化学相加占到了近六成比例。这两个学科因其交叉学科众多,规模庞大,中文刊物众多,而占有很高比例。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理工学科根本的数学,中文成果和土木工程并列最低,令人担忧。

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仅出现了语言学和亚洲研究两个学科。语言学成为了我国社会科学领域里中文成果国际传播的前沿学科。语言学是语言相关性最高的学科,因而也具有使用中文发表的必要性。

在人文学科引文索引里,也出现语言学和亚洲研究,这是因为这两个领域的期刊很多是被两个索引同时收录。哲学、文学、宗教和语言学这四种与语言高度相关的学科形成了第一集团,占据了八成以上的比例。亚洲研究、建筑、历史和艺术形成第二集团。考古学、人文交叉学科和音乐形成第三集团,总和不过0.1%。

(六)境内多语发表情况分析

本文对回溯时间内三大索引中各语种的境内发文情况进行了统计,即统计了来自中国的某语种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这些成果在该语种全球总数中的占比。

在三大索引中,境内发表占总发表比例最高的语种是中文。在该比例上,英文位列第二(自然科学)、第三(社会科学)和第四(艺术与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引文索引中,17.6%的英文成果来自中国或有中国境内人员参与。中国、美国、印度和英国四地的英文成果之和占自然科学英文成果的一半以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英语在当今学术领域的地位并非完全由英语国家贡献,而是由全球自然科学研究团队共同支撑。这印证了李宇明(2020)的观点,即英语成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公共文化产品。

来自中国的英文成果比例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人文艺术学科引文索引中分别是5.12%和1.18%。大大低于自然科学领域,但也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综合关于中文成果的分析,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1中国境内的学者开始使用中、英之外的语言进行成果发表,但在学术研究领域,中文远未成为国际化的语言。2国际上中文成果的发表以中国境内学者为绝对主力,海外学者的中文成果数量稀少。3从趋势上看,中文成果绝对数量增加,但增长速度落后于各语种中国科研成果总数的增长速度。5在学科上看,在社会科学和艺术与人文领域中,与语言关系密切的学科里中文成果的比例更高。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中文成果更多。6来自中国的成果是构成英文成果优势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议

语种分布在一个侧面反映了语言社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目前我国学术科研领域语言使用状况并非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而且也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必须承认目前的语言分布状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依然有可能通过持续的努力,逐步提升中文在国际学术科研领域的地位,提升中文表达和接纳前沿知识的能力。

1.理清提升中文在学术研究领域地位的缘由

英语在各领域“一语独大”和“强者越强”,是全球化带来的结果,是学术社团在交流中形成的格局,有其合理性。需要认识到作为国际学术语言的英语不只是英语国家的财富,也是全世界学者自觉或不自觉中维护的交流工具。尽管这使英语国家获得更大优势,但回到使用各自母语进行交流的状态也将使全世界学者受损。

在短时间内,中文很难成为学术交流中的国际通用语言。提高中文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是为了在于使得中文具有并始终保持承载前沿科技知识和先进艺术人文知识的能力,并促进中文语言社团(主要是中国)的学术研究发展和转化应用。避免学术研究中语言使用“印度化”⑦的危险(汪品先,2015)。因而在国际学术领域语言生活中,需要努力提高中文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比重。在中文较弱的社会科学领域,应首先争取进入第二集团。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媒介,依托中国学者群体的巨大体量,推动更多科技人文知识进行中文表达,提高中文的先进知识容纳量和容纳能力,具有可行性和急迫性。这将保持中文使用功能的完整性,提高中文在高功能圈中的活跃性,在较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促进中文的发展,造福中文语言社团。

2.增强中文知识供给

语言传播必须抓住历史机遇,提高语言的生产力(王建勤,2016)。目前我国科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快速提升,海内外华人学者影响力逐年扩大。这是语言传播需要抓住的历时机遇,中文也需要抓住机遇,提高自己在国际学术研究领域的地位。学术研究领域中一种语言生产力由一种语言的知识供给能力表现。这需要从加强中文对前沿知识的表达能力和传播能力(即加强中文期刊建设)两方面入手。

(1)提高中文前沿知识的表达能力

提高中文对学术知识的表达能力是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教育、科研和语言文字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短期内较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是加强中文科技人文术语体系的研究、建设和管理。通过优化中文术语的管理、译介和规划,让中国学者可以使用中文准确、便捷表达概念,描述现象,让中文在学术研究领域“更好用”。

(2)提升中文期刊国际影响

中文期刊是在学术研究领域为中文成果的传播和中文影响力提升发挥作用的支点和平台。通过学习借鉴目前各领域国际名刊的办刊经验,通过建立开放、现代的编审体系,提高对国际重大前沿问题的聚焦程度,提升刊物水平和影响力。

3.树立正确学术评价导向

虽然学术传播语言的首要作用是学术共同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功能,但同时也担负着学术文化的教育普及功能,因此需要支持在母语期刊发表最新科技成果(刘华,2017)。从研究生培养到高水平人才选拔,均应对其使用中文进行发表提出适当要求,以形成良好的语言使用习惯。而这需要改变过度看重是否被三大索引收录的局面,鼓励中文发表,鼓励翻译国际上的非中文优秀科研成果。

政府和学术界需要建设保障学术质量、公信度,兼顾效率的评价机制,鼓励中国学者使用中文发表学术成果,“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在已有的实践中,政府和学术界需要营造使用中文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氛围,培养使用中文的习惯。国际论文中文报告会、预讲会制度⑧、境内外期刊双发表制度和优秀外文论文译文发表制度都有助于此。

4.扩大国际学术交流

在短时间内,中文学习的成本难以降低。因而扩大中文成果影响力,提升中英双语刊物和中文刊物在海外的引用率,需要借助海外华人学术群体的力量。海内外学者应加强联系,扩大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帮助有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广泛参与国际学术组织和高规格学术活动,助力中文成果的海外传播。作为长期工作,有关部门则需要重视中文国际传播中,学术中文和学术写作的教育,提高中文学习者阅读和使用中文成果的能力。

[附 注]

① 2013年扩展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XPANED,科学网上先提供检索的为SCI-EXPANDED索引,本文简称SCI。

② 受平台限制,SCI索引回溯时间为2013~2019.11

③ 科学网将多种非洲语言被合并为“非洲诸语言”(African Languages)一项,在检索中亦作为一项出现。

④ 为行文简便后文将“来自中国或有中国学者参与的成果”表述为“来自中国的成果”。

⑤ 即一个交叉学科只在一个学科门类里计算,如化学物理计入物理学,不计入化学;物理化学则计入化学,不计入物理学。

⑥ 该比例为境内发表的该语言的成果,占整个数据库中该语言成果的比例。如英语占比0.176,意味着该索引(SCI)索引数据库中17.6%的英文论文是有中国境内学者参与(或来自中国境内)的。表9和10中的含义相同。

⑦ 汪品先院士(2015)指出:在印度虽然有印地语等本土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但科学交流和优质教育都只用英语。中国科研工作中的语言使用面临“印度化”的危机。

⑧ 即组织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在国内集中进行面向国内学者、学生的专场报告,通常使用中文进行。在国际会议举行前进行的叫做预讲会,之后举行的称为报告会。

本期责编:KIK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