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景观设计案例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式民宿景观设计文案 滨水景观设计案例解析

滨水景观设计案例解析

2023-08-06 02: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滨水空间固有的景观特征

河道景观属于典型的带状空间,带状空间因其水流的作用,形成蜿蜒河道、缓坡岸堤等特殊空间形态; 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内聚力,其空间秩序较强,有利于沿岸形成序列的空间节点。

2.人的行为特征

人们的活动是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因素,它构成了滨水开放空间的人文特征和价值基础。正如C·M·迪西所说,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有形的工艺品,而是创造一个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空间属性与人的关系,从而使人与环境达到最佳的互适状态。在个人的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

1)个人空间

1959年霍尔把人际交往的距离划分为4种:

亲昵距离(0m~0.5m),如爱人之间的距离;

个人距离(0.5m~1.2m),如朋友之间的距离;

社会距离(1.2m~2m),如开会时人们之间的距离;

公众距离(4.5m~7.5m),如表演者和观众的距离。

人际交往的距离直接决定了不同对象需要的空间规模。

2)观察尺度

①角度:D/H=1:当处于45°仰角时,是观赏任何景物细部的最佳位置; D/H=2: 当处于27°仰角时,既能观察到景物的细部,又能感觉到对象的整体性,进则观察细部,退则观察整体,乃观察景物的最佳观察点。D/H=3: 当处于仰角18°时,能感觉到以周围景物为背景的十分清楚的主体对象( 见图 ) 。

② 距离: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安全距离为L=3.0m,而人交流谈话距离为L>0.7m。观察事物的距离在6m左右可看清细部(如花瓣) ,在20m~25m可看到人的面部表情,因此这一范围通常组织为近景,作为框景,导景,增加景深层次;观察事物的距离在70m~100m时,可看清人体活动,适宜设置为中景,同时作为主景,要求能看清景观全貌;观察事物的距离在150m~200m时,可看清建筑、景观群体与大轮廓,通常设置远景,作为背景起衬托作用。

3)行为习惯

① 步行模式:调查表明,一般情况下的适宜步行距离是400m~500m,持续步行时间是15min~30min。景观设计中往往在距离400m~500m之间会设置休憩节点。

②活动群体: 使用带状滨水空间的活动群体相对较多且呈小组分散。

4)人的活动类型

对于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丹麦建筑师扬·盖尔将其简化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另外,根据人们不同的行为目的,又可以把这种流动性的活动分为:具有明显行为目的的点对点移动、伴随其他行为目的的随意移动、移动过程即行为目的的移动,流动中的停留状态。

结语:人性化的设计是需要设计者能够对人们的需要,做出最为敏锐的洞察和最为敏感的反应。建立一种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互动机制,无论是有形的互动还是无形的互动,而这种机制的根本则来源于用行为理论支持的景观设计。

面朝太平洋的滨水公园

该项目位于美国的圣塔莫尼卡市,圣塔莫尼卡有知名的码头游乐园、商店聚集的购物大道3街,与现代流行的圣塔莫尼卡购物中心。Tongva公园以前是一个停车场,设计团队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将该地区进行了重新设计,耗资近43万元打造占地6.2亩的全新公园。

Tongva公园除了有俯瞰太平洋海的观景台,还有野餐区与儿童游乐区,是全家大小周末放松出游的好去处。

Tongva公园由英国景观设计师James Corner打造,他最知名作品是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将老旧的高架铁路改建成都市绿洲,圣塔莫尼卡的Tongva公园可看见他作品特色,善于利用空间高低起伏,营造时尚的空中花园。

该公园的设计方案是在经过一个宽泛的社区讨论与加工之后才完成的,据悉,该公园的设计是从南加州的河谷景观中得到的灵感,河谷的水流和沟壑形状是该公园场地的雏形。

公园内最吸引人注意的是造型新颖的观景平台,离地平面约18英尺,曲线型网状凉亭,就像个编织的椭圆形篮子,民众可站在原木打造的平台上,俯瞰一望无际的太平洋、圣莫尼卡码头上的摩天轮与海滩上的热闹人群。

市政府不打算将公园打造为观光焦点,而希望成为一个当地居民能散步,享受海边悠闲时光的好去处,因此公园内有密集成群的大梧桐树、橄榄树、松树、榕树和草莓树,花草间蜿蜒的步道,可顺着连绵起伏的丘陵,来到广阔的草坪,在这有野餐桌和长椅,民众可在小树林间乘凉。一旁则是儿童游乐区,有两个巨型溜滑梯,小朋友可从山丘上滑下,享受海边凉风吹拂。

波尔图滨水区

波尔图的中世纪古城肌理极富特色,依山而建的城市中,大大小小的道路纵横交错,组织起一个高密度的垂直城市结构。在本项目中,景观设计团队出人意表地创造了一个水平向延伸、简洁轻盈的体量,与错综复杂城市现状形成了趣味性十足的反差和对比。

▽ 竖向延伸的城市和水平延展的景观建筑

全新的景观建筑如同岛屿般漂浮在杜罗河之上,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四条与城市相连的栈道拉近了城市居民与水的关系,打造了一个循序渐进的空间转化过程。

其主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平台与水岸相接,餐厅、教学工作室、水上活动中心等各种功能空间散布其中,提供各式各样的文化、体育活动。而在上层平台,清新的河风吹拂而过,或是在树荫下谈天说地、或是在阳光中小憩、或仅仅是静坐一侧眺望河景,延绵的公园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隔的一部分,在夏日,公园旁的泳池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常。

▽ 下层平台与水岸相接

▽ 上层平台则是开放性的公园空间

▽ 热闹非凡的夏日公园

山脊和桥梁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在路易一世大桥西侧的Ribeira城区繁华热闹的衬托下,本项目所在的东侧显得愈发清冷,但设计团队在这块无人问津的土地上看到了无数的可能性和潜力,而本项目将成为激活区域所在地发展的突破性元素。

▽ 项目将颠覆大桥东侧清冷的现状

▽ 平面图

▽ 剖面图

西雅图滨水区

西雅图市政府认为,其势在必行的大型基建项目为重新规划逐渐老化的中心滨水区并打造一个“全民共享的滨水区”创造了机会。本研究借此机遇,打造了一个针对基建项目覆盖区域的概念计划以及所有毗邻区域的框架计划,从而形成了一个改造中心滨水区并重连西雅图与艾略特湾的完整愿景。

项目描述

西雅图市向项目团队展示了其目的和意图,并总结出如下指导方针:

· 打造全民共享的滨水区

· 将海岸线及可持续创新设计放在第一位

· 使该市与滨水区重新连接起来

· 融合西雅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提升通达度与流动性

· 打造与时俱进的大胆愿景

· 建立从理念到施工再到运作等环节始终保持一致的领导机制

总平面图

公众参与+外联

为了让广大的社区居民以创新的方式积极参与项目工作,设计团队采取了众多策略,包括举办大型公众会议、专题简报、建立合作关系以及与50多家组织机构开展圆桌会议。

品牌+认同

该项目还专门创建了waterfrontseattle.org网站,方便民众持续获取项目信息并参与项目规划。

三种维度下的三种概念

西雅图滨水区是一项综合愿景,涵盖了中心滨水区不同维度的规划与设计:市级维度、城市维度及滨水区维度。

滨水维度

滨水区由不同规划分区组成。

城市大道

新建滨水区中心地带设有城市大道及人行道。

城市大道

作为滨水区的脊梁,城市大道及人行道将使现有购物、餐饮、船运及文化活动区与新建滨水区及该市更远的地带连接起来。

滨水区沿线地带

该地带包括先锋广场及贝尔镇等特定的临近区域、历史悠久的码头零售区、科尔曼码头周围的交通枢纽以及大型的中心公共开放空间,该空间由两个大型公共码头及一个拟建的观景步道组成,而观景步道建成后将连接山上的派克市场及码头的水族馆,为人们呈现美轮美奂的海湾美景。

西雅图中心滨水区鸟瞰图

西雅图公共码头使人们得以乘坐小船或游艇欣赏美轮美奂的海湾美景或在此聚会、开展节假日及日常活动。

观景步道

观景步道将成为新中心滨水区的一大亮点——一系列以人为本的交通方式将滨水区及水族馆的人们吸引至派克市场,同时为人们提供引人入胜的海湾美景,使滨水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核心地带。

62/63码头

62/63码头将成为滨水区的主要公共场所。码头的设计开放灵活,方便各种活动的开展,同时还设有旱冰场、南面朝向码头和海湾的看台及皮船码头等。

历史悠久的码头步道

人行道将建在古老码头的前面,与附近的商业区形成互补,使人们得以到此散步、休憩和聚会。

联合街码头

联合街码头将是一个灵活开放、充满活力且可饱览海湾美景的区域,可供儿童游玩,亦可作为活动和表演的场地。

可持续性

滨水区位于两大生态区域内——滨水区及潮间带之间。西雅图滨水区的设计凸显了这一生态特征并增强了两大区域的联系。

滨水区艺术

滨水区艺术规划制定了多样化方法,使西雅图中心滨水区更具艺术性。该场地曾作为滨水作业区的历史、该项目在艾略特湾沿岸所处位置的物理现状及其作为西雅图日益演变的城市及文化景观组成部分的作用均纳入考虑范围。

西雅图滨水区鸟瞰图

银川艾依河滨水景观公园/毕路德

项目概况:

银川艾依河滨水景观公园基地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东北部,紧邻城市新区,位于交通黄金焦点上。滨水优美休闲空间是每个城市的梦想,艾依河正是实现这种梦想的地方。但项目面临的现状却是粗糙的城市滨水区域,不仅水和城市割裂,未能实际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而且滨水景观只作装饰存在,没有建立多元的体验体系,毫无无人气;定位不全面,只考虑简单的城市配套性质,对城市影响力的提升无能为力。

设计理念:

参赛者的设计理念从融合地域特色、凸显生态低碳、以人为本三大主题核心入手,展示塞上湖城,西北水乡,山水相连的城市风情,塑造西北江南景致的“神话”,打造水城一体的中国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轴线,展示多彩银川的魅力与品位。设计思路围绕在城市的核心地段打造展示城市魅力的空间舞台为目标,立足场地空间的落差,结合银川生态立市、塞上湖城的城市定位,打破绿化隔离的客观存在,缩小城市与亲水之间的距离。创造性地运用抽象手法,从地道的文化中引申出“折线”与“水波”形式作为场地造型的基调,创造生态的退台空间,编制新的城市体验载体,形成一个水城交融的城市舞台,实现城市魅力的尽情展现。打造一个有序列层次的空间体验界面,使生态滨水形象得以形成。

社会意义:

项目方案立意于银川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结合,采用较为抽象的手法来表达主题设计理念。由金凤栖水、塞上奇观抽象出来的折线造型阐述公园现代游憩体验的主体空间结构。创造先进的设计体验及优越的城市形象,营造一条视觉享受和生态休闲的记忆性景观地标,把艾依河滨水景观公园打造成中国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城市轴线,形成银川面向世界的形象窗口与大气连贯、视觉冲击力强的城市景观新形象。

苍海城市湿地公园规划

项目概述

项目约783公顷 河流之美,在于蜿蜒,大地之美,在于拥翠。在这片天然的田园基底上,我们将重塑自然湿地景观,让河流产生多变的水岸条件来滤净水质及孕育丰富的生态栖息地,促进山-水-城的绿意交融,给苍梧一处天堂级的生境之地。

梧州,一座三江交汇孕育了岭南和珠江文化的古老城市,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两广商埠”、“水上门户”之称,凭借其纵横交错的水域格局及丰富的森林资源,赢得“绿城水都”美誉。

苍海生态新城位于梧州市苍梧县城东南面,因造沧海而名,水作为城市之魂及新老传承的历史记忆,是彰显梧州城市独特魅力的重要纽带,在引领梧州新的生态格局、反映两广历史文化积淀和生态型新城崛起负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苍海湿地西起龙母湖,北至僚村与社学工业园区交界处,东至合村,南临苍郁高速公路,总规划面积约7.83平方公里。

万亩苍海,由长洲水库及下小河流域补充水源治患为海。建成后水面将维持在日常20米,汛期18米的水位高程。下小河流域绵延约80公里,在地块内纵横,支流石狮河与其汇集而入苍海。据考证多年的水文历史记录,下小河流域常年汛期洪涝频发,2年一遇的汛期水量达到152m3/s。按照水利50年一遇计算将有很大的淹没区。多年的洪涝虽已固定现有村落的安全格局,然农田受涝情况严峻。

随着汛期的冲刷河床已经多出现了多处水土流失,河道泥沙主要源于河步村支流;另外农业生产及村落的养殖业造成了下小河流域面源污染,水体氮磷超标,河水水质已恶化为地表五类水的标准,地表径流、未经处理的污水也对苍海水质形成了胁迫。

苍海湿地周边交通便利,但内部交通等级较低。多个城市快速道路及高速铁路穿越基地,并对地块切割较大。公共交通尚未接驳到本区。

如果把苍海比作新城的心脏,苍海湿地就是心房上的疾脉。打通水脉,让蓝色蜿蜒是本规划的核心。自然的问题总需自然的方式解决,这些方法就隐藏在我们看到的场地中。阡陌的农田与村落决定了规划区域内的湿地生态系统,其敏感性及文化意义构成了地方的本质。这些自然元素植根于该地的历史,并影响着基地的发展。阡陌、丘陵、水塘、径流、竹子、荷花这些自然景观元素是设计的源点,使之加强并且升华——田源生境:杂乱衰落的村落转变为生境;田园生境:基于场地基底恢复苍梧生境。

古人常言“切莫逆水行舟”讲的是一种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顺势而为方为良道。水这个强大的物体更是如此,水系统建立的关键就是要把握“疏流”和“控源”两个关键。

通过我们的模拟计算,我们在维持防洪安全格局的情况下,保证流入苍海的水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并实现了全流域通航。以上构建完成苍海湿地的水系统框架。

泱泱苍海,田源生境 ,是田园基底深度认识,是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是人们生活美好开端,是岭南历史风貌辉煌再现。降低道路等级,减少道路对生态的不利干扰,打造有如行走于田陌上那种自然与惬意。建立网络化慢行系统,城市、水岸、山径等多种类型的慢行体验。穿行于都市、慢步于水岸、感受山水交融。

来源:新景观设计、那山那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