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式婚礼是啥意思 科学网

科学网

2024-07-17 02: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式婚礼:一场礼仪之旅

 

■本报记者 温新红

 

▲傅琰东婚礼以汉婚开场

 

 

▲汉婚核心礼仪,同牢台上,新人合卺。

图片由俪庭婚礼北京公司提供

一个月前,中国著名魔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傅氏幻术第四代传人傅琰东在北京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当人们正期待这场魔幻婚礼之时,出人意料,婚礼是从周制汉婚开始的。

身着玄色汉服的傅琰东夫妇揖礼入场,身后依次是穿着汉服的侍女、赞者、男御,舞台上绘有龙凤图腾的背景板庄重典雅,傅琰东夫妇席地跪坐桌几前,完成汉婚中的核心仪式:同牢和合卺。有意思的是,专程赶来参加婚礼的国际魔术联盟主席多尼米克也身穿汉服,代表国际魔术界同行,为新人送上祝福。

虽然婚礼当天,升级版“年年有鱼”——让金鱼找婚戒,空中飞天接吻,新娘连“变”三套裙子等等,让来宾惊奇不已,但庄重并彰显中国传统礼仪之风范的汉婚,同样让现场的嘉宾和媒体印象深刻,有媒体报道称傅琰东的汉婚“大显中国传统汉族礼仪”。

对此,承办婚礼的俪庭婚礼公司负责人姚刚告诉记者,汉民族几千年历史,汉婚和汉服一样,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各个时期、各个朝代、各个民族的婚礼多姿多彩。这次婚礼采用的是最早的士族婚礼,即周制汉婚。他表示:“一方面让大家看到传统的中式婚礼是什么样的,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规范的婚礼形式传播有风范有韵味的中国仪礼。”

汉婚:新人是主角

周制汉婚实行的是家礼,新婿把新妇接到家里,由赞者,即长辈或者族长主持仪式。《仪礼》有《士昏礼》一篇,记载先秦士的婚礼的仪式;《礼记》则有《昏义》一篇,论述婚礼的人文内涵。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说从这两篇中可以看出,先秦士族婚礼相当简朴,菜肴仅数品,而且不举乐不宴请,甚至没有来宾。

俪庭婚礼承办的汉婚基本采用了这种规范,即11人的架构,一对新人,随有4位侍女,两位是男方家的,两位是女方带来的,后边是三位男御,男女侍者服侍并协助做礼,中间是赞者,司礼位边侧。改变的部分主要有婚礼过程配有古乐,增加司礼即主持人等,在遵从古礼的基础上,恰到地关注现实。

与西式婚礼华丽的场布、绚烂的灯光、随性的创意相比,汉婚显得简朴,但汉婚更能突显婚礼的庄重和正式。

从事IT行业的史玉良夫妇是去年十一结的婚,因为平时对中国历史文化有兴趣,开始只有一个举办中式婚礼的想法,当看到汉婚婚礼的礼仪、服装、流程时,“感觉汉婚很庄重。”史玉良先生说,这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

而整个汉婚的过程也的确如此。无论是举办汉婚的新人,还是参加观礼的来宾,在整个婚礼过程中都显示出与其他婚礼现场不同的状态。史玉良说他参加过很多场婚礼,这是唯一一次在婚礼现场看到的不是“聊天玩闹嗑瓜子”。

谈及感受,史玉良说汉婚重视新人亲身参与,新人是主角,所有流程都必须要自己规范地做出来,不是听任司仪指挥的“旁观者”,自然婚礼中新人是全场的焦点。

“准确地说,礼的风范吸引大家目不转睛地观看,带给大家感同身受的震撼。”史玉良说,这样的婚礼会让来宾感觉不仅仅是吃个饭,能真正感受到婚礼的庄严。

姚刚表示:“汉婚与西式婚礼不同,西式更重视视觉效果,而汉婚的整个过程更多是一种风范和韵味,更能体现‘礼’。”

礼仪:透出优雅和庄严

汉婚方案定下后,傅琰东夫妇就投入到汉婚的礼仪、流程学习中,在婚礼举行的前一天,更是进行了全天彩排。“他们都很认真,不是走形式,更不是在走秀。”俪庭婚礼负责人姚刚以内行视角这样评价。

“中式婚礼不比西式婚礼,可以随意创新。中式婚礼有我们遵从的习俗,我们的传统与文化,不能不懂而为之,不能轻浮它、糟践它。”姚刚说,汉婚从服饰到动作到流程,都是有规范的。

记者在百度搜索汉婚或者传统婚礼的资料,发现视频上的汉婚从服饰到婚礼流程都不一样。真正的古代婚礼究竟是怎么样已无法知晓,只能通过研究者并根据现存的传统去揣摩。

根据《仪礼·士昏礼》,婚服是爵弁服,是先秦士之最高礼服。“我们的礼服是请苏州的师傅定制的,玄色提花棉,纁袡是织锦缎,布料与衣制都尽量做到规范。”姚刚介绍。

周制婚礼和明清婚礼有很大不同。前者的仪程大致包括揖入、设席、沃盥、入席、设馔、同牢、合卺、执手礼;后者则主要是迈火盆、跨马鞍、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揭盖头、合卺等。

就汉婚来说,新人行揖礼入场,行走时“请与让”,同牢台上三次同牢和合卺,行礼过程新人没有语言也没有对话,新人行礼的过程就像画面,安静、庄严。因此,中式婚礼的韵味和郑重,关键还在于新人行出标准且优雅的礼仪。

这对现代人来说很不容易。因此,每对新人在婚礼之前都要经过认真的礼仪培训。

去年10月底结婚的计迪女士举办的也是汉式婚礼,她和丈夫在婚前几个月开始间断地练习,怎么行礼怎么走,穿衣服什么感觉等等,婚礼前一天,更是和充当侍女的朋友一块从下午一两点练习到夜里很晚。

“如果选择汉婚,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步骤,任何环节都不能懈怠。”30分钟的婚礼,让计迪感觉紧张又辛苦,行揖礼要求手臂端平,而且多数时间不能垂下来,厚重的汉服则提醒她一直要保持风范。

“婚礼等传统仪礼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无论服饰与礼节皆应注重‘规范’二字。”姚刚表示,“中式婚礼的每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都是有礼可以挖掘的。”做礼的意义正是让参与的人有一种约束,做事有规范。

婚礼:传播传统文化礼仪

彭林教授在他的著作中介绍,在古代中国,礼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因而礼的名目极为繁冗,《中庸》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说。《昏义》说:“昏礼者,将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婚礼涉及到两姓联姻的质量和稳定性,涉及到宗族的繁荣昌盛,因此,人们很看重婚姻之礼。

姚刚在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时,参加过学院和彭林教授合作的“复原传统礼射”项目,通过礼射了解到何为“礼”,射箭不在于最后射得准不准而在于过程之中是否合礼,是否表现出君子之风范。

同样的,婚礼也应侧重于一个“礼”字上,而婚礼是礼的绝佳传播方式。

“对于礼,年轻人平时往往不会在意,但在婚礼当中让他们怎么做,怎么行礼,他们会愿意听,愿意做。”姚刚说,即使那些充当侍女和侍者的朋友也不得不改掉平时的懒散,举手投足间庄重起来。

为了让新人懂“礼”,在婚礼中能由内而外地行出标准的礼,培训时教授的老师不仅要讲解如何做动作,还要解释古人为什么要这么做,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力求规范,俪庭婚礼特别邀请了梨园世家、传统仪礼导师李子俊亲自担任汉婚司礼。

史玉良表示,他们夫妇以及参与的朋友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不少古代礼仪,而且这场婚礼让他之后的一段时间都在思考相关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婚礼的形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国传统的‘礼’。”姚刚认为这种实践会有成效,“例如有人在婚礼结束时,表达感谢时不是鞠躬握手而是改行揖礼,我们也回一个揖礼,这就特别好。”

不过,国内婚庆公司鱼龙混杂,从业者的文化修养导致许多人不懂中式婚礼的内涵,无论从服装上,还是从行礼上,都看不到中式婚礼的风范和庄重,有时还传播一些错误的做法。

姚刚举了一个例子,现在一些传统婚礼上有“解缨结发”的环节,即新婿现场把新妇头上的小网罩即缨解下来,再用剪刀分别剪下新人的一小摄头发,放到一个荷包里。

“这是把缨的概念弄错了,缨一般是女孩子的母亲给她戴上的,是姑娘待嫁的标志。”姚刚解释,解缨只能在到新房后、睡觉前解下。剪发就更不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更没有在喜堂上动剪刀动凶器的道理。”

“不懂礼的人去做,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而言是一个灾难。”彭林曾表达过这样担忧。

“礼是让一个人行为变得庄严、神圣,有一定的固定的程式和标准,没有这些就会让行为显得无序和轻浮。”姚刚表示,他们追求那种规范且能传承文化的中式婚礼,将正确的东西展现给大家,为中式婚礼正名。

“婚礼,特别中式婚礼不能一味当作生意,其中有责任,有情感,还有韵味的打造。”目前,姚刚所带领的俪庭婚礼北京、徐州、苏州团队,除了做中式婚礼,还开始做开笔礼、成人礼、拜师礼等传统仪礼,希望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中华传统仪礼。

链接

周制汉婚流程

揖入。新人入场,新婿和新妇要行揖让之礼,表示互相谦让和尊重。

设席。侍女分别把席子、垫子放置案几的两边。

沃盥。就是洗手。古人在做重大礼节如祭祀前要洗手,以示郑重。由两边的侍女拿着沃盥盆和毛巾,新婿新妇分别沃盥。

入席。入席前新人面对面站,互相行礼,三请三让后跪坐在案几边。

设馔。即上菜,共上三道菜,三种肉食。

同牢、合卺。是汉婚的核心环节,同牢是一起吃饭,合卺是共同喝酒,因古代七岁后男女不同席,成人后同席吃饭饮酒,表明他们结为夫妇。吃饭和喝酒都分别为三次,由赞者即族长或者德高望重的长辈将食物和酒分给新人。最后一次合卺是用葫芦,分成两瓣,中间一根红绳相连,葫芦分开时里面的瓤是苦的,倒上酒,有淡淡的苦味,意思是夫妻同甘共苦。

执手礼。新婿新妇一起走下同牢台,在舞台中间,新婿先伸手,新妇把手搭到他手上,两人第一次牵手。

礼成。新人执手退场易服。

《中国科学报》 (2015-06-19 第9版 文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