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毛主席拜谒南京中山陵,俯瞰南京,感叹:虎踞龙盘今胜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山陵俯瞰 1953年毛主席拜谒南京中山陵,俯瞰南京,感叹:虎踞龙盘今胜昔

1953年毛主席拜谒南京中山陵,俯瞰南京,感叹:虎踞龙盘今胜昔

#1953年毛主席拜谒南京中山陵,俯瞰南京,感叹:虎踞龙盘今胜昔|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可惜孙中山因病早逝,两位伟人没有能够在革命的道路上携手前进。

建国后,毛主席到南京视察工作,专门到中山陵拜谒,为孙中山敬献花圈。

随后, 毛主席在紫金山上俯瞰南京,追忆往昔,不禁感叹万千: “虎踞龙盘今胜昔”。

这既是他的一句诗文,也是他对南京的寄望。

南京是个好地方

1953年1月,建国后分设的苏南、苏北行署区和南京直辖市合并,成立江苏省。

而当年6月份,中央即将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前4年经济工作,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

为切实掌握全国的经济形势,同时为制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创建农业劳动互助合作组织等重要问题提供依据,毛主席决定,到长江腹地的武汉至南京地段进行沿江考察。

1953年2月22日,在陈毅、罗瑞卿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乘坐“洛阳号”军舰到达南京。

由于当时华东地区形势复杂,毛主席的行程一直保密。

23日凌晨1时左右,军舰缓缓入港。

等军舰靠稳码头后,江苏省委书记柯庆施、华东军区政委唐亮二人上舰引导毛主席等人下舰。

在向码头上的人员挥手致意表示感谢后,毛主席便登车,直驱位于西康路的住处。

短暂休息后, 23日天明时分,毛主席立即开始活动。

他首先提出要到中山陵献花圈,由柯庆施、唐亮和杨尚昆、罗瑞卿等陪同前往。

孙中山陵墓位于钟山,孙中山的遗体葬在钟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

警卫部门在做安全保卫计划时,曾打算从旁边开辟一条小路进入陵门,并准备把当天游览中山陵的群众疏散。

但毛主席不同意,他风趣地说:

“堂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祭奠革命先辈,走小道成何体统嘛!我就要走大道。群众是到中山陵游览,我们是到中山陵祭奠,有什么理由把人家赶走?”

当毛主席从正门进入中山陵,并健步登上石阶时,立即被眼尖的群众认出。

一时间,口号声、 欢呼声迭起,游客们都聚拢了过来,站在墓道两侧和台阶上,向毛主席欢呼、问好。

警卫人员有些紧张并担心场面失控,请示是否改道或将群众疏散, 但被毛主席直接拒绝: “你们不要把我和群众隔开!”

然后,他边面带笑容地向游客们频频挥手致意,边在群众簇拥中缓缓前行。

在谭震林、柯庆施的陪同下,他沿着宽阔的水泥台阶向孙中山的灵堂走去。

毛主席在孙中山的坐像前献上花圈,花圈飘带是他亲笔题写的挽联,上款书:孙中山先生灵右,下款书:毛主席敬挽。

献完花圈后,他又静立默哀三分钟,再进入墓室,绕孙中山灵柩一周,以表达对这位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的由衷敬意。

然后,毛主席仔细阅读刻在石室周围的《建国大纲》,伫立沉思。

之后,他转向谭震林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毕生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晋谒仪式结束后,下一站视察地点是紫金山天文台。

毛主席一行车队沿着蜿蜒的东郊公路,到达紫金山脚下。

因山势太陡,道路狭窄,从这里要换乘越野性能较好的苏联造吉普车。

正要开动时,陈毅来到毛主席车前,笑着说:“主席啊,咱们乘一辆车吧!”

“你的车呢?”毛主席不解地问道。

“在后面。你看紫金山风景这么好,也好谈谈诗吧!”

“也好,也好。”毛主席微微颔首,说着便往里移动,因为车里地方小,陈毅只好挤在毛主席身边。

其实,陈毅考虑的是万一发生不测,他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毛主席,以保证毛主席的安全。

登上紫金山,极目远眺,有些激动的毛主席不禁感慨地说: “真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啊!”

在紫金山天文台,听完汇报后,毛主席提出想看一下太阳黑子,但由于云层较厚无法实现。

毛主席笑道: “我今天来看太阳黑子,老天和我作对。”观测室内的同志们都跟着笑起来。

之后,毛主席健步登上太平军抗击清兵的天堡城,俯瞰南京城。

但见清凉山、玄武湖、古城墙风景如画,长江蜿蜒而过,金陵全城尽收眼底。

看得兴起,毛主席在一块磐石上坐下,开始指点江山,纵论古今:“当年诸葛亮对孙权说过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的话,用以形容金陵形势。”

他进一步解释: “龙蟠虎踞就是指紫金山像条龙一样蜿蜒而来,南京城像老虎似的蹲在那里,今天这个形势依然如故。”

毛主席说到这里,沉思了一会接着说: “南京这个地方,我看是个好地方。”

然后他告诉众人,有一位叫章太炎的老先生,说龙蟠虎踞“古人之虚言”,也就是古人讲的假话。

“看起来,这在国民党是一个虚言,国民党在这里搞了几十年,结果被人民赶走了”。

他极为感慨地说道: “如今,它在人民的手里,我看这完全是实言,是现实,南京还是个好地方。”

当他回顾到太平军与曾国藩血战两年的历史时,毛主席感慨地说:

“在西柏坡时,我就提出来,要大家看《闯王进京》,看来今后还要看。太平天国的革命历史也要建个博物馆,这是极有意义的。”

一路行来,毛主席意犹未尽,但因为时间不早了。

在罗瑞卿的提醒下,才缓步走下天堡城。

也是在这一天,毛主席还利用空闲时间,为《新华日报》第二次题写报头。

柯庆施当即把题字交给报社负责同志, 2月25日,《新华日报》启用了新报头。

24 日下午,毛主席由陈毅、罗瑞卿、张爱萍、王宏坤、陶勇等陪同,视察了驻南京的海军舰艇部队。

当毛主席来到下关码头时,“黄河号”登陆舰吹起海军银哨,“广州号”护卫舰响起军号,“南昌号”护卫舰升起五星红旗。

毛主席登上南昌舰,向燕子矶方向驶去,途中看了鱼雷快艇在江面上的表演。

舰长曾泉生告诉毛主席,南昌舰原是国民党海军起义的“长治号”,航海长陈仁珊原是国民党海军上士。

毛主席说,近百年来,敌人入侵我国都从海上来,一定不要忘记这个教训。

随后, 毛主席写下题词: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毛主席一连写了三幅,分别送给黄河、广州、南昌三艘军舰。

当天晚上,毛主席乘坐的专列停在南京下关火车站,苏州市委书记刘中、市长李芸华应召前来汇报工作。

李芸华在汇报中谈到最近储蓄额有所下降, 因为银行对存户的存取手续作了一些繁琐的规定。

毛主席很注意地听着,并且记到本子上。

不久后,银行就发下通知,取消了那些繁琐的规定。

用笔墨文电擘画“南京解放”

毛主席称“南京是个好地方”,又时常感慨“虎踞龙盘今胜昔”。

1948年12月12日,在淮海战役胜利已定的情况下, 毛主席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电文,也就是《对今后作战方针的意见》。

要求他们在黄维兵团歼灭后,总前委商讨淮海战役“下一步作战计划及将来渡江作战计划”。

毛主席要求“华野、中野两军协力经营东南,”并将 渡江战役的时间预定在1949年的5月或6月,第一次明确提到解放南京。

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地向前发展,南京城已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国民党人心惶惶,人民百姓欢呼雀跃。

1949年1月17日,毛主席致电华东、中原两野战军:“淮海战役既然消灭了南线国民党军的主力,这就奠定了你们渡江南进夺取国民党匪巢南京,并解放江南各省的巩固的基础。”

这次,毛主席十分明确地把夺取南京作为军事战略阶段的目标。

1949年2月11日,中央军委决定, 在渡江作战中,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等人 “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

中国革命进入到了一个重大历史时刻,一场国共两党的决战即将在长江两岸展开,毛主席对国民党的文韬武略已经按部就班地稳步进行。

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主席即同出席会议的邓小平、陈毅、谭震林等商谈渡江作战问题。

3月19日,毛主席在获悉第三野战军业已完成渡江作战准备后,即致电陈毅、饶漱石、邓小平等, 要求三野于4月6日左右开始夺取北岸据点,“4月10日实行渡江”。

在兵力分布上,总前委以第二野战军组成西突击集团,在望江至湖口段实施渡江作战,然后进军浙赣线,同时为战略总预备队。

以第三野战军组成中、东两个突击集团,在靖江至望江段实施渡江作战。

在战斗中, 二野和三野将通力合作,力求歼灭沿江防御的国民党军队,夺取南京、上海、杭州,占领苏南、皖南及浙江全省,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

此时的南京城里正是风起云涌,1949年4月1日上午8点多钟,南京10所大专院校的6000多名学生,从中央大学正门出发,向总统府进发。

他们高呼口号:“要求真和平,反对假和平!”“拥护中共八项和平条件!”

他们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镇压,被打伤的学生达195人,先后有三人伤重不治身亡,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四一惨案”。

4月4日,毛主席为新华社撰写了《南京政府向何处去》的评论,要求“严惩主凶”。

同时 正告南京政府: “如果你们没有能力办这件事,那么,你们也应协助即将渡江南进的人民解放军去办这件事。”

与此同时,最后一次国共和平谈判在北京举行。

但是当以张治中为团长的南京谈判代表团将双方达成的初步协议传到蒋介石处时, 他气得大叫:文白无能,丧权辱国!

谈判结果让蒋介石气得要吐血,实际上,在谈判期间,毛主席也总是带着沉重的思考散步。

当时他观看了京剧《霸王别姬》,看到西楚霸王项羽同虞姬生离死别一节时,他对李银桥说:我不要学,你不要学,大家都不要学西楚霸王,这应该就是“不可沽名学霸王”一句的来历。

这时毛主席越发坚定了不容国民党“划江而治”,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之机的决心。

4月20日,当得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后,当晚20时,人民解放军中突击集团首先渡江,迅速突破了安庆、芜湖间防线。

4月21日,吹响了渡江战役的号角。

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人民解放军东、西突击集团以排山倒海之势,分别从镇江、江阴之间和贵池、湖口之间强渡长江。

22日凌晨2时, 毛主席为新华社写了第一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新闻,全文仅199个字,及时地向国内外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万船齐发、强渡长江的事实。

当晚10时,在人们关注和期盼中,毛主席又为新华社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第二条新闻。

开头就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1949年4月23日午夜,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五军一○四师三一二团的指战员们把鲜艳的红旗牢牢地插在“总统府”的门楼上。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扯落地下。

也是这一天,原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少将率所属25艘舰艇和1271名官兵,在南京东北笆斗山江面起义。

得知此讯的毛主席立即致电起义官兵,称赞此次起义为“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4月24日上午,南京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则看着一张《进步日报》。

报纸上“南京解放”的大字标题赫然显目。

他从头到尾认真阅读后,挥毫泼墨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

随后,中央军委用电报将这首诗发到各路南下大军前线,全军将士一边口中高诵诗篇,一边鼓舞干劲向前进步。

这首诗就是一道形象感人的进军号令,也是毛主席向全军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最高命令。

可以说, 南京解放是中国改天换日的历史性变化,也是一个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

毛主席将解放南京的胜利,提高到“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哲学高度,恰是毛主席《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的核心思想体现。

他认为,几千年的文明史都在演绎着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周而复始。

十数次到南京总是情

按照原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统计,毛主席前后到江苏视察20多次,其中多数时间都会踏足南京。

其实早在1920年,毛主席从北京返回湖南时,乘火车沿津浦线南下,经徐州来到南京,在方圆67里的明城墙上绕行了一周。

那时的他可能还没有想到,30年后,南京已是共产党的天下。

1951年2月,毛主席曾到南京,并专门听取南京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副教育长陈伯钧的工作汇报。

他指出: 延安有个清凉山,南京有个紫金山,南京军事学院要办成延安抗大式的学校。

1955年10月底11月初,毛主席途径南京,指示省委书记江渭清、省长惠浴宇既要充分发动群众,又要严格掌握政策,要做到“有反必肃,有错必纠”。

1956年1月11日,毛主席由陈毅等同志和省、市委负责人陪同,来到南京玄武湖乡红光农业生产合作社、栖霞镇十月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无线电厂视察。

在红光农社,女社员徐淑贞正在挖塘泥搞堆肥。

毛主席问她:你干的是体力活,男女是不是同工同酬?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毛主席很高兴。

在社员俱乐部, 老木匠徐广连在干活,社员任庆和在打扫卫生。

他俩告诉毛主席,这里是农民夜校,他俩天天来学习,如今新社会,要有文化才行。

毛主席连连点头,和他们握了手。

在十月农社,社长何昌椿陪着毛主席走过绿色的田野。

毛主席问在场的社干部:愿不愿办社?

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愿意办。

毛主席又问:群众愿意不愿意办?

何昌椿说:贫下中农办社的积极性可高呢,许多人写了入社申请书。

毛主席听后笑着说: 你们干部肯带头办,群众又愿意办,那不是好办吗?不批准也可以办嘛!

1957年3月20日,毛主席来到南京,召开江苏、安徽两省和上海市党员干部会议,他作了近两小时的长篇报告。

毛主席在报告中,循循善诱地讲解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毛主席反复地讲要提倡艰苦奋斗,他批评了一些干部把业余时间都花在打扑克、打麻将上, 要求大家养成看书习惯。

号召大家: “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7月,毛主席冒着酷暑来到南京,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城炎热异常,人们在室内工作挥汗如雨。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毛主席依然开会、学习、工作,全不在意。

1958年8月毛主席来到南京,省委书记江渭清向他汇报工作,谈到省委提出一个口号: “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得到毛主席高度赞扬。

1960年3月14 日,毛主席路过南京,省委书记江渭清去见他。

毛主席看了江渭清发表在 《红旗》杂志上的一篇题为《喜看今日山河新造》的文章。

这篇文章中写到盐城地区提出的一个口号:“上自八十三,下至手里搀,人人学江南,个个赶江南”。

毛主席高兴地对江渭清说:苏北人民都发动起来了,上自八十三,下至手中搀都发动了,生气勃勃。

此后的1961、1962、1963、1965年,毛主席都曾经到过南京视察和指导工作。

特别是 1969年9月21日深夜1时47分,毛主席在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陪同下,来到建成通车不满一年的南京长江大桥,从江南看到江北,又从江北看到江南。

在桥头堡前,他走下汽车,亲切地接见了人民解放军守桥部队的26名干部战士。

毛主席说: 大桥是横跨长江的南北大动脉,守卫大桥责任重大,一定要保证安全。

毛主席每次莅临南京,从来都是轻车简从,俭朴、节约,不给地方增添负担,极具“毛式”风格。

毛主席对南京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古城内外,长江两岸,都留下了他伟岸的身影和亲切的音容。

文/蓝风烛尘

参考文献:

[1]庄心一,1953,毛主席在南京,纵横,2003(10)

[2]欧阳惠林,建国后毛主席第一次来南京视察,2001(1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