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山大学由来简介 迎新

迎新

2024-07-15 10: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化之于人,其影响总是潜移默化的。中山大学文化底蕴深厚,给中大人带来凝聚力与归属感,而校训则是一个学校文化的直观体现,欲了解中大校史,必然要好好认识它们。

中山大学校训为孙中山先生于1924 年11月11日在国立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题写。校训词为“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按《中庸》,孙中山亲笔题写的中山大学校训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发展传统《中庸》思想,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即把做学问与立志结合起来,所以对“博学”做出新的阐述:“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顾炎武所指的“文”,已不是纯粹的古代经书文章,而是包括一切天下大事。他所指的“耻”,不是指个人荣辱,而是指全体人民的荣辱。就此,“博学”的指导思想从个人自身修养扩大到“当务之事”的社会大事。

孙中山则处于伟大民主革命的时代,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一代振兴中华,再造文明的人才。十字训词中他既继承传统的教育形式又赋予其时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针和内容。

展开全文

首先,孙中山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五者作为有机统一体给予新释,他所指的“博学”是指学生要学习“古近中外的知识”,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乃至社会实践,更值得重视的是,孙中山的“博学”而识,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远大志向而又有广大文化知识的人才。

其次,孙中山反对死读书的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他告诫青年,学、问、思、辨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学习科学、发展科学,首要在于要明白任何科学的创造发明,不是靠书本知识,而是由于科学家长期考察心得贡献到人类的记录。可见孙中山的问、思、辨,是指人的学习认识方法,把“观察”和“判断”这两种近代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教学方法上,这显然也是创新的方法。

第三,孙中山把古代“笃行”发展为社会实践。孙中山认为创办教育、是为了造就建设人才。广东不止要有一个岭南大学,而且必须要有几十个岭南大学,中国必须要有几百个岭南大学,造成几十万、几百万大学生,而学生学业成就之后,要“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变成富强”。这是学生的责任,到社会去发展聪明才智,这学与行,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由此可见,孙中山把振兴中华的人才学校,作为“好学校 ”;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为社会服务,具有崇高理想的人,育的是合格人才。

资料源自网络

编辑:赵梓彤

责任编辑:李嘉妮 魏志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