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讲堂】丁敬篆刻及其刀法之基本点画与刀法(十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字的篆刻 【篆刻讲堂】丁敬篆刻及其刀法之基本点画与刀法(十二)

【篆刻讲堂】丁敬篆刻及其刀法之基本点画与刀法(十二)

2024-07-13 13: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书厓

“半塘外史”中,“半”上下之间的连接是左右短竖,均虚接,“史”上部“中”的竖细尖收笔若悬针,虚接,“外”右部短横与竖实接,很厚重坚实,“塘”中两长竖,也都与横实接。

半塘外史

“半日闲”中,“半”首横两端上折与上部左右两“点”相接,用实接,不见刀。“闲”的几个框形结构中的短横,同两侧之竖皆实接;“金农印信”中,凡竖,与横的侧接皆为实接,“印”之“爪”,中间弧笔上端与横虚接。

半日闲

金农印信

“敬身父印”细白文印,线条轻松虚灵,搭接也最多样。除了多处虚接、实接外,“身”的长竖上,有三、四处为重接,“印”之“爪”,两斜笔与上横,也作重接,接口皆如焊接点,格外结实。用刀向线条边缘外侧斜切;“龙泓馆印”粗白文印,在作重接时,往往会显得外方内圆。如“龙”右部长竖,连接三斜笔,接点都圆而重,浑为—片。“印”的“爪”上横与右边的竖折笔重接,连接处明显较粗重,下“卩”的中间短竖,上下膨胀的接点连到一起,成为特粗的笔画。用刀均向外拓展,用碎切或残刀法。

敬身父印

龙泓馆印

后世篆刻注重笔、刀表现,虚接、重接被更多地应用。

②角接

两个线条端头成角对接,可以发生在结构的任何角部。我们在线条走向中讲到的转折线,将其理解为一个线条,中途走向突变,是借用了隶楷笔法。在篆刻中,有时这种转角也是由两个端头叠合的理念和技法完成的。为此,有时分析角接,也同时说到端头。

方角方角朱文印是丁敬印风中最显著的一类。在这类印中,他用切刀法,将线条的端头和折角刻得格外的方。这种“比方更方”,是将线条的端头和折角刻出锐角来。如“丁敬身印”,“敬”左下框形,左上、左下两个角,都将线条外缘的一侧切刀略向内斜。类似的还有框内“口”的右下角、“攴”的左脚,“身”中,有中竖之收笔处、框形之左上角,“印”中,“爪”的右上角和几个短竖脚、“卩”末横左端的折角。也有角整体向外突出,而折角的顶端却又削成圆形,如“敬”中“攴”的左上方折处、“口”的左上角。还有方角在角接处线条反而收细的,如“丁”左上的钝角接点。用刀既讲法,又有随机应变,尤须在短切中注意下切的细微方向变化。“豆花村里草虫啼”也是典型印例。

丁敬身印

豆花村里草虫啼

方角白文印,细文者如“菭花老屋”,印中各折角,多半是“比方更方”的。或用向内切刻出锐角的方法,如“菭”之“厶”左上角、“花”之左下角、“屋”之“尸”“至”的右下角折笔处,属于此类;或在折点横竖相接处,将其中一刀切刻过分,让刀刃锋利之痕暴露,如“老”的顶上一横,横切过头,匕部上折至左上角处,竖切过头,这些都造成“更方”的错觉。“鱼睨轩”、“陆飞起潜”、“大恒”等同此。

菭花老屋

鱼睨轩

陆飞起潜

大恒

在刀刃错锋涩进的切刀中,这些本是常态手法,却自然而然地生成了角部和线条端头的锐利劲拔感,使结字也显得格外方正端稳。

方中带圆一笔连书的较流丽婉转的,我们已将其归入弧线类。丁敬折角中的圆,是方中寓圆。刻印中由两笔相接,接点略显圆浑。粗白文印如“飞鸿堂藏”,线条端头有圆有方,但转角多方中有圆,浑朴古茂。先用刀横、竖皆大致完成,再刻角部的接续。外侧留刀,再用碎切或剜使圆而不滑,内侧可先刻方,再以短切或披削使圆。不恒求粗细一致,如“鸿”中“鸟”的右上框形的右下角、“藏”外半包框形的左上角,都用斜刀使转角略呈三角形。各角部形同中有异,变化细微。有些竖线外侧略呈弧形,角部倒是稍方,如“飞”的四个短竖、“藏”外半包框形的左下角,都是如此。“锡祉堂”转角也大致同法,但偶用方笔,如“堂”左上折线,内侧极方,“口”也是线弧角方的样态。

飞鸿堂藏

锡祉堂

细朱文印中有些是方圆结合的。如“徐堂印信”多数转角圆,且同时有竖的略带弧形,偶有稍方的角,如“堂”尚字头外框右角、“信”亻旁右上角。“汪宪”角部弧形较大,用刀须在刻横、竖直线离角部稍远时就开始碎切转向,内侧则在碎切中加入剜的方法。同样,朱文转角不一味求粗细一致、光润和流丽,每一线条中的稍带拙味,几个转角有细微的差异,非常重要。丁敬在“徐堂印信”边款中称“运刀草草”“工拙不遑计”。与圆朱文印不同,这路印,仍保留仿汉的意趣。

徐堂印信

汪宪

方圆兼用无论朱白,丁敬的许多印在角部处理上是方圆结合,方圆兼用的。以下白文印“梁梦善印”圆角为主,但“梁”右上部右下角极方,“梦”之“夕”、“善”之右下“口”也方;“顾震之印”以方为主,有时极方,而“顾”左上部“户”的右下角、“震”之左上角、“之”左竖下角、“印”下部“卩”右下角,皆圆。其余白文印“王枢印信”、朱文印“承斋藏书”都类似。拟古玺“柬圃”,大多角接都用外方内圆的笔法、刀法。

梁梦善印

顾震之印

王枢印信

承斋藏书

柬圃

③斜接

无论角接还是侧接,都不只是直角相接,有时形成非九十度的线间夹角。

对侧接来说,一边成钝角,另一边通常是锐角。朱文印“竹解心虚是我师”中,“解”右上的“刀”,撇斜出,搭接点略重,紧接着便是一收。用刀右侧是两碎切刀顶出一个钝角,左侧一短切斜向而行,使本该有的锐角完全失去。“师”的下左笔,残断后继续向右下,直至与边框底线侧接,接点相当重,“心”左右各一个斜笔与中间的U形相接,右边的实接,左边的下边缘挺,上边缘先碎切向外,再向内剜,使粗中有细,亦见笔。

竹解心虚是我师

“小山居”的“居”,右下篆作“立”,左右两斜笔与下横相接,左笔为重接,接点两侧都碎切成略圆的形,右笔右侧顺势而下,自然接笔,左侧也是用一个短斜切,使接点变重。类似的,还有“西湖禅和”等。

小山居

西湖禅和

白文印“梁启心印”很工致,“心”的两个斜接,左边的完全实接,右边的刻完后在上下两侧都略加披削,使圆浑厚重。“印”上部两个侧斜接,右边的已趋近直角正接,左边的略斜,也用实接,以冲刀完成。

梁启心印

“字仔传”中,“字”的子部,次笔可视作两个竖与一斜横连接,并与中间的竖弯交叉。而“仔”的子部,次笔分作左右两笔完成,且都有一个与中间竖弯斜接之笔。此两笔下侧较平,几乎可以连为一横,上侧均斜向上,使接点突然加重,留朱也圆得有点图案味道。用短切刀,多个线条交集于一点,也可以看作是侧接。

字仔传

“南叙子”中,“南”上部似五短线汇集,接点略重,各“内角”多为锐角,形偏圆,以碎刀、剜刀刻成。

南叙子

角接可以是钝角,也可以是锐角。如“宝所”,“宝”的宝盖头,三个钝角;下部“贝”,两斜点与两侧竖角接,形成了两个锐角和一个直角,角部内外皆方,用短刀切刻。“所”中上部两个弧笔,右下的与左上长弧线相接,也用斜线侧接。

宝所

“曙峰诗画”中,“峰”上部、“诗”左部,有一些“△”,其形多外方内圆,刀法线条外侧用短切,内侧用碎切加剜刀。

曙峰诗画

“石泉”中“石”下部一醒目的锐角,由两条长弧线下端相角接,内外皆方。

石泉

白文印“丁丑进士”中,“丑”中斜线与上下横的关系为外圆内方的锐角角接和内外皆方的钝角角接。“士”中左右二装饰性笔画,均有一折笔,以横与弧线角接刻出,左笔实接,略见笔,右笔接头的左侧竖直刻下,呈上下搭接状。

丁丑进士

编辑:许齐、陈榕、袁依凡

◎ 西泠印社建社120年庆祝大会今日开幕

◎ 庆祝西泠印社建社120年 | 系列展览举行开幕式

◎ 2023《西泠艺丛》第十期导读

◎ 西泠印社藏品捐献名录之吴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