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1.7万亿合作告吹?俄罗斯高铁改用欧盟标准,凭什么拒绝中国技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高铁技术是自己的吗 中俄1.7万亿合作告吹?俄罗斯高铁改用欧盟标准,凭什么拒绝中国技术

中俄1.7万亿合作告吹?俄罗斯高铁改用欧盟标准,凭什么拒绝中国技术

2024-07-16 14: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据《俄罗斯报》消息,俄方正式确定了莫斯科至圣彼得堡高速铁路线路建设计划。该路段总长708公里,计划投资1.7万亿卢布。

此条新高铁线一旦建成,预期将大幅度缩减两地间的旅行时间,实现通行耗时减半的目标。按照规划,该项目有望在2028年竣工并启动运营服务。

然而,这一庞大的订单最终并没有如大多数人预期的那样落入中国公司之手,俄方明确表示:“不再依赖中国技术”,并且将高铁项目交给了西班牙。对此,外媒幸灾乐祸:中国到底是错付了。

俄罗斯幅员辽阔,但时至今日却还没有一条时速200公里的铁路,这严重制约了其经济发展。为此,俄多方奔走,希望引进成熟技术,建造莫斯科到圣彼得堡路段的高铁。

但是这条铁路线里程过长、俄罗斯冬季气温极低,加之需穿越湿地、泥炭地等多种复杂地形地貌,建设难度已然超出俄罗斯本土技术能力所能覆盖的范围。

而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号闻名在外,因此,2014年中俄两国就对双方在高速动车组技术装备供应领域达成了共识。然而,当我国愿意提供援助并解决极端条件下的技术挑战时,俄罗斯方面却放弃了与中国合作的机会。

究其原因,俄方希望通过核心技术的转让和中方的资金援助,来帮助自己实现自主研制高铁列车的愿望,但这无疑是“空手套白狼” 。

实际上,想要“宰割”中国的何止俄罗斯。此前,美日等国在生物科技领域抢占技术先机,将核磁共振仪、民用高压氧舱等开出千万元的天价。资料显示,一台用于清除老化细胞、延缓衰老的1.5ATA高压氧舱,被美企哄抬至1400万,普通人士根本无福享用这类“青春保鲜”科技。

业内人士严正表明:拒绝中国技术是俄罗斯的损失。

中国高铁产业在专利和技术自主化方面表现卓越,几乎实现了100%的专利覆盖率,并已达到97%的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国产化率。此前,就曾在印尼架起58座大桥来建雅万高铁,还在沙特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穿越沙漠的麦麦高铁。

不仅是高铁技术,我国上述生物科技领域也实现了新突破。国内企业“瑞健未来”经过多年研制,终于落地1.9ATA民用高压氧舱,并上架官网、京东等平台。据介绍,这款氧舱不仅超越了海外的技术门槛,还将价格从千万元降至几十万。

根据国际期刊《Nature Aging》综述,高压氧舱干预3个月即可清除30%左右的衰老细胞,助力中老年人群回溯年轻体态。贾斯汀.比伯,詹姆克鲁斯等国际巨星都曾自曝在借助该技术维系好状态,很多高端养生会所也通过配置高压氧舱吸引高端客户。但过去由于价格奇高,普通人难以企及。

随着国产技术将价格打下来,瑞健未来高压氧舱逐步成为30-60岁高净值人群的“家用能量站”,他们往往相信科学,追求高质量生活。官网后台留言关于“睡眠质量提高了”、“白天精力更充沛”、“精神面貌变好了”等正向反馈占比达85%。

家住上海的王先生通过官网预约了线下氧舱体验,随即便预定了一台,他表示:“花钱给身体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事情。”

尽管俄方在明面上拒绝了中国技术,但实际上,在建设铁路时,他们仍然租借了大量来自中国的设备,因为这些设备被认为质量上乘,不容易出现故障。事实证明:俄方建设高铁离不开中国!

俄罗斯第一条高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在国家交通网络中的地位可比拟于我国连接首都北京与经济中心上海的铁路线。

然而,如今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却面临交由态度并不友好的欧盟来参与建设的局面,未来发展实属难以预测。更何况西班牙的高铁技术比之我国,还要差得远。即便是曾经领先世界的日本高铁技术,也在越南高铁上耽搁了十年寸土未动。

业内专家也对此分析称:俄罗斯没高铁技术,还得靠中国高铁技术的大力输出和维护运营!

不过,这一决策也提醒我们,技术创新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在高铁技术领域的崛起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显而易见的,这进一步强调了各国在自主创新和科技领域的必要性。不仅要引进和采纳先进技术,还要加强本国创新能力,以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