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质疏松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骨病患者数据 世界骨质疏松日

世界骨质疏松日

2023-11-08 17: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众固有认知里,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在老年人中,骨质疏松似乎又更钟情于女性。直到近日,一则主题为“90后小伙骨质疏松堪比老年人”的新闻再次冲上热搜,蓦然回首,才发现骨质疏松却已不在“灯火阑珊处”。当骨质疏松开始“青睐”年轻人时,90后也开始不淡定了。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国际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为“骨量早筛查,骨折早预防”。关于骨质疏松的那些事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并掌握,以便防患于未然。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不容乐观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了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6.0%,女性患病率则达到32.1%;65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高达51.6%。我国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水平与各国差异不大,女性患病率水平显著高于欧美国家,与日韩等亚洲国家相近。

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为32.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达到46.4%,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而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骨密度检测率亟待提高,2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2.8%,50岁以上人群的骨密度检测比例也仅为3.7%。

有的人可能会说:骨质疏松症有什么可怕的,多喝牛奶,多补钙就行了,其实并不全然。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单从这个外号来看,骨质疏松就不是个容易对付的「角色」,而且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并发症脆性骨折可使患者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的定义与分类

1941年,Albrigh首先提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 ,我国最早的中医将其归入痹症之中,是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摄养失调为内因,外邪侵袭等为诱因,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经络运行痹阻、骨枯而髓减、骨失滋养的全身慢性退行性疾病。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由骨密度和骨质量来体现,其分类如下图1所示。

图1骨质疏松的分类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绝经后定义为绝经>2 年,也可以是>2 年的自发性闭经,药物继发性闭经或双侧卵巢切除术后>2 年。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未明。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及体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体现,髋部和椎体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临床表现。

(2)不明原因的慢性腰背痛: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症状,也是大部分患者就诊的首要症状。常在翻身时、起坐时以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腰背疼痛、全身骨痛或者周身酸痛,且负荷增加时加重甚至活动受限。不明原因的慢性腰背疼痛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线索。

(3)身材变矮或脊柱畸形: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等脊柱畸形。脊柱畸形会使身体负重力线改变,从而加重脊柱、下肢关节疼痛。随着骨量丢失,脊柱椎体高度丢失,椎间盘退变,整个脊柱缩短5~10 cm不等,从而导致身长缩短。胸腰椎脆性骨折或身高减低3 cm(或1年内身高减低2 cm)或驼背的老年患者,可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依据。

(4)心理异常和低生存质量: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出现。

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

是不是发现我们或多或少都出现过上述症状?先别急着对号入座,毕竟腰腿疼痛不是只有骨质疏松症才有。接下来请花费1分钟完成表1中的测试。

上述问题,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即为阳性,就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风险,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或采用骨折风险评价工具(FRAX)进行风险评估。

骨质疏松症诊断一般以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以及(或者)发生脆性骨折等为依据,发生脆性骨折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查结果对于人群的早期诊断比较重要。目前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技术主要包括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四肢DXA(pDXA)和定量CT(QCT)等。跟骨超声及其它四肢骨骨密度测量适用于体检筛查。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1. 锻炼

老年人,日常运动应以负重、抗阻力运动和平衡训练为主,不仅可以增强肌肉质量、改善机体平衡,还能改善骨密度、维持骨结构,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风险。中年人以有氧运动为基础,配合全身肌肉力量训练,每周3~7次,运动量逐渐增加;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慢跑、跳舞、骑车等中强度运动,以及哑铃、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力量训练。另外,老年人还应增加手膝位、坐位、站位等平衡练习,每周3~5次。个人应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强度和时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但要注意少做躯干屈曲、旋转动作。

2. 营养

膳食多样化: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其中以谷类为主。

保证谷薯类摄入:每天谷薯类食物250~400 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 g,薯类50~100 g;蔬菜300~500 g,深色蔬菜应占1/2;新鲜水果200~350 g。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保证蛋白质摄入:每天优先选择鱼和禽类,每周摄入鱼280~525 g,畜禽肉280~525 g,蛋类280~350 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 g;每日1个鸡蛋,不弃蛋黄;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保证奶及奶制品摄入,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 g(约300 ml)为宜。

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 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淡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咖啡及碳酸饮料。

清淡饮食: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 g,老年人不超过5 g,每天烹调油25~30 g,食物要煮熟煮透。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 g,宜控制在25 g以下。

少食用烟熏和腌制肉制品,戒烟限酒,如遇到食品采购困难,或因长期食欲不振、疾病等原因导致食物摄入量减少,可应用营养制剂进行补充(均衡型肠内营养制剂,蛋白质补充剂及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等)。

3. 充足日照

维生素D除了来源于食物,还依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而合成。一般将面部及双臂皮肤暴露照射15~30min即能满足合成的需要,建议选择阳光较为柔和的时间段(根据季节、地区、纬度等有所调整),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风险因素。

4. 预防跌倒

中老年高危人群和家属应提高防护意识,避免走楼梯,家庭走道保持通畅,卫生间安装夜灯、安全扶手、铺防滑垫;必要时使用拐杖或助行器。

5. 伴有影响骨代谢的内科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或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地塞米松、甲强龙等)的患者,需督促其定期至医院检测骨密度,必要时进行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

6. 心理状态

骨质疏松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常被忽略,主要包括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恐惧、自信心丧失等心理异常。老年患者自主生活能力下降,以及骨折后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也会造成社交障碍等心理负担。因此,应重视和关注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并视情况干预,使患者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帮助其消除心理负担。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如果已确诊骨质疏松症,基本治疗方法如下:

(1)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钙剂和维生素D是日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①钙剂: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 mg,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 mg。我国居民日常饮食钙摄入量约为400 mg,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也可选择合适的钙剂予以补充。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钙剂应定期监测血钙及尿钙水平,同时高尿酸血症患者补钙时应多饮水、多运动防止肾结石形成。②维生素D:成人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为400 IU (10μg)/d,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600 IU(15μg)/d。维生素D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时,剂量可为800~1200 IU(20~30μ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00 IU(50μg)/d。

(2)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双膦酸盐(含阿仑膦酸钠、阿仑膦酸钠维D、唑来膦酸、利塞膦酸等)、降钙素、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RANKL抑制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维生素K2类、锶盐、中药。

(3) 药物联合和序贯治疗

联合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应评价潜在的不良反应、治疗成本及获益。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钙剂和维生素D)可以与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促进剂联合使用。不建议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特殊情况下为防止快速骨丢失,可考虑两种骨吸收抑制剂短期联合使用,如绝经后妇女降钙素与双膦酸盐短期联合使用。以下情况可考虑药物序贯治疗:①某些骨吸收抑制剂治疗失效、疗程过长或存在不良反应时;②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等骨形成促进剂的推荐疗程仅为18~24个月,停药后应序贯治疗,推荐序贯使用骨吸收抑制剂。

目前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均在进行中。干细胞权威杂志《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曾发文,研究人员确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a(PGC-1a)是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骨骼衰老的重要治疗靶点。靶点确定了,药物研发也就是时间问题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特异性靶点和治疗药物出现。

骨质疏松症种种如是。尤记得小时候,门前弯腰驼背,面色凝重,步履蹒跚的老者躬身经过,像极了拐杖,当时只觉得有趣,现在回想只余悲叹,因为他们可能就是骨质疏松的受害者,以后的我们也可能就是如今佝偻的他们。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是骨质疏松的“特效药”,正如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主题“骨量早筛查,骨折早预防”,关注骨骼健康,从此刻做起!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17) [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 5) : 413-443.

【2】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年7月第27卷第7期ChinJOsteoporos,July2021,Vol27,No.7

【3】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等. 2020版中国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防治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60卷1期, 13-21页, MEDLINE ISTIC PKU CSCD CA, 2021.

【4】 程海涛, 张秀珍, 赵国阳,等. 骨质疏松研究医学伦理专家共识(2021)[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1年27卷4期, 469-474,480页, ISTIC PKU CSCD CA, 2021.

【5】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10):817-827.

【6】 Walsh J .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in pre-menopausal women[J].  2013.

【7】 葛继荣、王和鸣、郑洪新、罗毅文、王金榜、赵咏芳、万小明、卢敏、何承建、董忠、周红军、李刚、孙善斌、林晓生.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20)[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0, v.26(12):7-15.

【8】 Yu, Bo, et al. "PGC-1α Controls Skeletal Stem Cell Fate and Bone-Fat Balance in Osteoporosis and Skeletal Aging by Inducing TAZ." Cell stem cell 23.2 (2018): 193-209.

【9】 韩志岩. 甲状旁腺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05):394-397.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