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细说清代瓷器》(一)前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陶瓷史陶瓷鉴赏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一)前言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一)前言

2023-07-10 23: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出版《细说清代瓷器》的目的

让社会认识真实的民藏,让世界看到民间藏品的辉煌,让中国的“国宝”走向圣堂!

民间收藏

以《细说清代瓷器》的方式去寻找中国历史的发展,寻找中国历史的灿烂,这个义举既大胆,又非常鼓舞人心。

研究中国古陶瓷,离不开民间的藏品,通过民间收藏的藏品清晰的反映了历史的发展和精彩,以古代艺术品作为主题,去看中国的历史,另有一番风景。

感谢所有

支持艺库和提供展品的收藏家们,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营造民间收藏的美好未来!

以下是我攥写的《细说清代瓷器》

前言

中国的历史漫长而曲折,有辉煌也有屈辱。但是文化留下了,文物留下了,精彩的古代陶瓷留下了,这就是我们永远自豪的本钱。因为我们独有,所以我们就有了总结中国古代陶瓷历史的自信!

中国除了四大发明,还有一个最大的发明,就是把物质和精神结合成最完美的文明创造-这独一无二的瓷器。

瓷器包含了文化精神、包含了工匠技巧、包含了物质的再生、包含了自然界最神秘的水火不容的变化。一切瓷器制造的理论,包含了中国辩证的哲学精神,这就是中国全部思想的升华!

中国瓷器自从烧制开始,就一直在创造奇迹,从使用器到礼器,再到艺术品,逐渐成为文明的象征,国家的进步,最后成为国家的财富。

世界的许多国家都能制作陶器,但是瓷器却只有中国能够烧制,是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共同谱写了一曲高傲的歌-中国瓷器!

所以说陶瓷,只能以中国为榜样,中国以谁为榜样,就是贯穿整个文明历史的陶瓷制作,一件件古代陶瓷让人充满了神奇和渴望。

清代瓷器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制瓷技术发展到清代,特别是在早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盛世中,让瓷器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这个时期的中国瓷器就是达到了舍我其谁的高度,过分讲究工艺,过分追求的珐琅彩和粉彩的美,让世界感到了震惊。

世界似乎都为中国的瓷器疯狂。瓷器让我们登上了世界艺术之巅,我们在艺术上做到了傲视群雄!

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芬雷在其专著上说: “中国瓷对世界史研究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反映了一项规模最为庞大的文化转型活动。”

规模最为庞大的文化转型活动,那就是自16世纪始起的大规模全球化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建立起东西方海上贸易通道,新世界和旧世界也连为一体,全球性贸易网初步形成,世界各地商品互通有无。

在大航海时代,西方发达国家从陆地走向了海洋,来到了古老而神秘的中国,带回了晶莹剔透的瓷器,中国精致的瓷器一切都那么的完美,当它们出现在西方人面前,一个巨大的改变发生了。欧洲的皇室开始以中国瓷器为荣了!

瓷器开始有了神秘,这个神秘就产生在西方的主流社会,他们想用发达的科技破译瓷器制作的秘密,但是未得其果!为什么中国人可以制作出如此精美的瓷器,这就是源于我们东方神秘主义的哲学思想,就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永远的骄傲!

清宫画家冷枚的《 春夜宴桃李园图》

清代自建立历经十二个皇帝,带有皇帝年款的瓷器只有入关后的十个皇帝。他们依次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十位皇帝的瓷器生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早期的恢复、振兴、巅峰,到中期的衰退、动乱、低谷,再到晚期的同光中兴、倒闭。

瓷器生产犹如国家的影子,国家的象征,所以说陶瓷其实就是中国的命根子,国兴、瓷兴;国衰,瓷衰!

自清朝入关到民国的建立,持续了268年,这268年见证了瓷器的兴旺和衰败,通过各朝各代的瓷器也佐证了国家的兴旺和衰败。

纵观清代陶瓷历史,景德镇始终保持着在中国瓷都的地位,在保持了最高瓷器水平的景德镇官窑器外,清代的民窑也是精彩缤纷,丰富多彩。

官和民的瓷器生产共同构成了中国制瓷业的辉煌,清代也成为中国瓷器集大成的时代,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明看成化,清看雍正”就是对这两个皇帝执政时期瓷器创造最高的褒扬!也是中国对人类世界做出的最大贡献!

绵延了268年清朝,有光荣,有屈辱,但是他们的瓷器依然光芒万丈,不管是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御窑和官窑,还是福建德化生产的德化瓷,还是广州生产的广彩,御窑让瓷器制作达到了顶峰,外销又让中国的瓷器走向了世界,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提高,外销瓷、徽章瓷、定制瓷的大量生产,使清代的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彩多姿!

自1644年清世祖顺治帝(福临)入关。他是清入主中原后第一位皇帝,虽然只有6岁,虽然在位只有17年,但是清瓷开始诞生!

清代建国初期,社会动荡、百废待举,由于清政权初建,全国各地尚未稳定,有些地区的战乱也未平息,由于受明末农民起义的冲击和影响,自明代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制瓷业受到重创,处于萧条和停滞状态。

清政府对景德镇官窑的生产更是无暇顾及,采取了明末已有的“有命则供,无命则止”的烧造制度,官窑生产断断续续,时产时停。

直到顺治八年(1651年),清室开始沿袭明代宫廷旧制,下令烧造黄龙碗等瓷器,开始了清瓷生产,虽然很短暂,还是出现一批独具特色的顺治官窑瓷器。主要品种有:青花、五彩、茄皮紫釉、黄釉、蓝釉、酱釉、白釉等。

由于是官搭民烧,民窑烧造的瓷器水平不低,主要有青花、五彩等瓷器,多以青花瓷出现!

清顺治 五彩洞石芭蕉麒麟纹盘

到了康熙时期,景德镇的御窑厂逐步恢复和完善,其产品质量开始好转,康熙十七年,正式派内务府官员至景德镇,驻厂督造,并开创了以督窑官姓氏称呼官窑的先例,出现了代表最高水平的“臧窑”、“郎窑”。

所以能够代表清瓷水准的瓷器应从康熙时期开始出现,康熙在位的61年,奠定了清代瓷器的辉煌!

康熙瓷器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普遍古拙,胎体比较厚重,同样大小的器物,要比清朝其它时期的器物要重些。较大型作品采用分段成型、整体组合的技法,修胎工艺精细,交接处不留痕迹。

康熙五彩、素三彩,描绘精致,成为康熙时代最有代表性的瓷器艺术品。珐琅彩、粉彩也是这一时期的重大发明。为雍正的珐琅彩,乾隆的粉彩打下了基础!

模仿前代名瓷也是这一时期的生产特点。在造型上模仿古代铜器,在风格特点上模仿各大名窑的釉色纹饰,这种模仿又创新出多种颜色釉,如"臧窑"出产的蛇皮绿、鳝鱼黄、吉翠、浇黄,"郎窑"出产的豇豆红、郎窑红、胭脂红、祭红、洒蓝、瓜皮绿、孔雀蓝、豆青、金银釉等花色品种,康熙一朝景德镇御窑厂是瓷器创新最丰富的时期,许多划时代的作品都出自康熙时代!

康熙五彩海水龙纹梅瓶

雍正时期的瓷器在康熙制瓷技术的基础上,加上雍正对艺术的理解,其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制作之精、冠绝于各代!

雍正总体风格轻巧俊秀,精雅圆莹。宫廷制作,珐琅彩表现最为突出,御窑厂制作粉彩却大肆盛行,从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

雍正瓷器造型不同于前代,它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轻巧俊秀,典雅精致,外形线条柔和圆润。其胎体选料极精,壁薄体轻,匀称一致,仰光透视,略显淡青,呈半透明状。釉下彩中,青花釉里红的制作达到极盛阶段,青花和釉里红在同一种气氛中烧成,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

雍正六年,唐英至景德镇御窑厂督导瓷器生产,成为雍正瓷器制作的分水岭,建立了雍正瓷器高不可攀的地位!仿官、哥、汝、钧等名窑制品非常成功。茶叶末、铁锈花等铁结晶釉,在此时达到极盛。

在唐英所作的《陶成纪事》中,总结了景德镇御窑厂的主要工艺,列出五十七条之多。许多颜色釉也在这一时期成熟起来,如祭红、祭蓝、粉青等等。

雍正珐琅彩玉兰花盘口瓶

乾隆时期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御窑厂内聚集了大量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使乾隆朝的制瓷水平又有所进步。

但是他的产品从技术上讲虽精工细作,不惜工本,盛行在琢器上使用转心、转颈等技艺手段,制作工艺极其精致。

象生瓷技术高超,仿木纹、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属器等等,几可乱真。这与当时制瓷艺人的高超技术密不可分,他们高度准确地掌握了釉料的配制和火候的控制,以至惟妙惟肖地模仿别的物质效果。

但从艺术格调上讲却显繁琐华缛,堆砌罗列,艺术性和雍正相比却有了衰退迹象!

乾隆瓷器一面保留古代的精华,一面吸收西方艺术。外观造型大部分比较规整,除常见器型外,出现了一些奇巧怪诞的物件,主要用于赏玩,被称作“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

此时,粉彩完全取代了五彩,但产品质量不如前代。在粉彩器皿上讲究用镂空、堆塑的装饰手段,创造了如“轧道工艺”、“锦上添花”和开光、剔刻等高难度的工艺!从瓷器工艺学来评价,乾隆的瓷器达到了美轮美奂!

乾隆粉彩锦上添花开光海浪双鱼纹缕空套瓶

嘉庆时期,国家太平,各行承袭旧制,不思进取。景德镇御窑厂已无督陶官,改由地方官员兼管。

嘉庆后期开始,工艺日趋衰落,产品多显粗糙笨拙之象。除传统器型外,奇巧华丽的观赏品也逐渐减少,缺乏创新。帽筒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器型。由于珐琅彩的昂贵,宫廷里的珐琅彩已停烧。粉彩装饰盛行“百花不露地”的手法,也称“万花锦”。

单色釉比前朝减少了一些品种,嘉庆朝的前阶段,基本上仍保留着乾隆朝的遗风,但从整体上说,已远逊于乾隆盛世了。

当时的粉彩和青花器也还有一些精品,特别是珊瑚红地粉彩、描金器较为突出。颜色釉中霁红、霁蓝、酱色釉、黄釉、瓜皮绿、豆青、云霞釉和石绿等都有一定的数量。

仿哥、官、钧窑及茶叶末的品种也在继续生产。其时,士大夫阶层风行鼻烟,瓷制鼻烟壶除粉彩外,青花和白釉搂雕的数量也不少。在图案上,更盛行名胜山水图,人物中仕女的形象,更带有清代的装饰特征。

嘉庆顶级的青花作品-苍龙教子撇口瓶

道光时期的陶瓷业随着国势衰微,其生产规模也大大下降,产品质量亦不如从前,偶有灵光一现的精品,总体出现了下滑!粉彩瓷器的数量虽多,但品种、造型已大为减少,产品中以莲花型的盘、碗为突出。有少量“慎德堂”款和“囗竹主人”款的粉彩、霁蓝描金和抹红描金瓷器则较精致。

难得一件的道光极品-珐琅彩云凤牡丹梅瓶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御窑厂生产已趋衰落。

咸丰时期,国力衰败之极,连年兵变,百业俱废。

咸丰末年,又遭八国联军入侵,国家受到巨大损失,陶瓷业也难逃厄运,所以咸丰时期的传世精品很少。这一时期的产品更加粗糙轻率,胎体厚重且疏松,表面施釉厚薄不一,还常出现桔皮状坑凹。

咸丰末年,景德镇官窑厂被损毁,陶瓷业被破坏无余,清代瓷业之败落,莫过于此。

清咸丰粉彩云龙纹大缸

同治时期开始恢复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瓷器以承袭前朝为主,粉彩器以彩色为地,一般以淡黄、淡蓝、淡绿或淡紫为多见。同治大婚瓷器的烧制让景德镇御窑厂起死回生,“体和殿”款瓷器成为朝廷专用陈设品,器型尚规整,但略显呆板。

所谓"同光中兴"以后,社会局面有所稳定,陶瓷业也随之复兴,虽不及康乾旧貌,相对而言,在晚清时期也算是比较繁荣的时期了。光绪朝慈禧御用制"大雅斋"款的官窑瓷器,是这一时期比较少见的精品,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往往有"永庆升平"、"天地一家春"、"永庆长春"等章,制品以豆青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五彩器物也多见,所装饰内容多为牡丹、萱花、绣球之类。

清同治粉彩八吉祥盖碗

这个时期的产品基本上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同时亦有仿古、亦有创新。如荷叶式盖罐,加铜质提梁的茶壶等器型都为新创。

同治、光绪两朝,整个社会陷于动乱和衰败。在这段时期,景德镇制瓷业中,窑虽然没有停止生产,所制大多是一些宫廷婚喜、寿庆的应酬、赏赐之品。

民窑所产,虽无特殊精致之作,但数量却是巨大的。

具有清帝国余晖的瓷器艺术品,龙不在云腾四海,只漫步花丛中享乐了!符合当时的大环境!用它代表光绪瓷器太符合不过了!

宣统瓷器量少,但比光绪要规整精细许多。其胎体选料上乘,胎壁轻薄均匀,坯釉结合好,烧结程度较高,叩击声音清脆。从技术角度而言,宣统瓷器的工艺水平较高,具有现代陶瓷工艺的特征。

随着日本瓷器的竞争和欧洲瓷器的发展,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内制瓷业渐趋衰落。中国制瓷的风雨飘零,让有良心的中国人开始发愤重振制瓷业,和其他国家的制瓷业抗衡。

到了清末宣统二年,江西瓷业公司在景德镇宣告成立,这标志着景德镇陶瓷业进入一个企业化时代,而且有不少创新,还进行一系列技术革新,试行机械生产、贴花纸彩瓷,煤代柴烧造等,制瓷业迎来了又一次起死回生!

清宣统粉彩龙纹赏瓶

江西瓷业公司增添了一些颇具时代特色的新题材,描绘了当时五光十色的时尚风俗和沸沸扬扬的现实生活场景,展现了新时代的新面貌。

如时装人物,多描绘妇女着民国服装,或携伴闲游,或相聚嬉戏,或居家教子,或琴棋书画,活泼灵动,生机盎然,另外还有口号、旗帜和洋房、火轮等新兴器物题材,均是对当时社会生活和时政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反映。

江西瓷业公司的粉彩作品

日本侵华期间,景德镇多次遭日寇飞机的轰炸,坯坊窑房大面积破坏,全镇瓷窑能烧的只有33座,处于奄奄一息境地,整个瓷业陷入低谷。

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瓷器重新焕发青春。

从清代的瓷器生产中,看到了荣辱,也看到了中国瓷器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十六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从东方带回的茶叶,丝绸,瓷器,工艺品以及神秘的东方文化后,中国极大的触发了西方人的好奇心。

而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引发的对传统的怀疑和批判,反过来更加深了西方世界对东方文明的景仰和崇拜。

当欧洲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纪,经济,社会和文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对于享乐的追求,在经济发展和商业财富剧增中有了可能。

当时欧洲的物质生活远不如同时期的中国,中国精美的物品自然成为上层社会追求的目标。

研究世界近代史和全球化现象的西方学者甚至认为,中国外销瓷器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远大于中国的官窑瓷器。

在14世纪到19世纪的的几百年间,中国瓷器比任何其他商品都要敏感地记录了对全球化进程的影响!

传统艺术手法的不断革新,国际贸易的顺逆、摩擦和冲突、科学研究、制造技术和产品创新。

精英阶层的消费支出、用餐礼节的改变、饮食文化的革命、室内设计和建筑风格的影响,装饰图案和服饰风格,甚至对家庭两性关系的微妙影响,还有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等等。

中国瓷器都对它们都做出了反应,同时也接受了它们的冲击,并参与到了这一伟大的历史变化进程中。

以中国陶瓷为例:元明清三代瓷器上都有的卷草牡丹花图案,就是从阿拉伯地区的卷草番莲花图案改造过来的,中国陶瓷匠把这改造过的异国图饰用于自家产品,然后又由商人运送出国,使之归返几代以前这些图案的原产地。

这一受到中国影响的纹饰版本传到半个世界之外,又被当地艺匠模仿,他们浑然不知这项曾经给予中国艺匠灵感而自己正在继而效仿的图案,其实始于自家祖先。

当这一改造过又返回的图饰被转用到纺织品、金属器皿、玻璃器皿或建筑装饰之上时,又会因材质的不同产生令人头晕目眩的变化。

广彩纹章纹碟

“广窑仿洋瓷烧者,甚绚彩华丽”,欧洲洛可可风尚和中国元素的融合造就了广彩瓷的华丽与精美。迎合西方品位的同时也将中国元素推广至全球各地。

这就是“文化大循环”!中国瓷器之所以能够在这样的“文化大循环”中担任要角,就是因为瓷器是日常生活、商业和艺术的交集点,它一身三角,同时是实用品、商品和艺术收藏品。

实用品的属性使瓷器同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因而同不同地区和文化的生活习性、风土人情紧密关联,甚至就是其生活习性与风俗的载体,所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区域性、地方性和民族性。

早期的中国瓷器东销日本,西销东南亚,中亚,西亚乃至于非洲。

历代以来,瓷器一直是我国对外出口的重要商品,与丝绸和茶叶享誉世界。瓷器的大规模生产,已经代表中国的工业技术的先进性了。

明清时期,我国瓷器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瓷器制作技术日趋成熟,制作周期缩短,分工加细,开始具备根据用户需要大规模的快速生产。

大规模的瓷器出口欧洲和美洲贯穿了明代嘉靖年间直到清代末期,从现存资料估计,中国从明代后期到清代末期出口西方的瓷器,保守的说也有1.5亿件以上。

当一群西方的来客,为了实现他们的梦想和财富,扬帆起航,向着神秘的东方,来到中国。

他们的来到,给我们带来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我们也送去了中华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没有什么比瓷器更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具体表现了,除了瓷器还是瓷器,瓷器就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最具体的体现。

明天新编《细说清代瓷器》(二)-康熙瓷器发展的三个阶段

陈辉2020年11月29日创作于山东省济南艺库文化艺术品公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