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红色鄂尔多斯”新名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长城鄂尔多斯 擦亮“红色鄂尔多斯”新名片

擦亮“红色鄂尔多斯”新名片

2024-03-16 22: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林木掩映,历史浮沉,走进这座白色的小楼,古朴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巍巍宝塔的映衬下,“峥嵘岁月 光辉历程”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峥嵘岁月 光辉历程——鄂尔多斯革命历史》从一楼“延伸”到三楼,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实物,讲述着黄河“几字弯”里的带砺河山风云激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鄂尔多斯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 
缓缓移步之间,凝神聆听之中,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熔铸出的红色信仰,正在发出跌宕回响。

鄂尔多斯,大河奔流与古老长城在这里握手,大漠落日与草原风情在这里相遇,这里与晋陕宁三省区接壤,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坚实后方,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区,也是民族统一战线的先行区和民族区域自治的试验区……红色是这里最深沉、最宏阔的底色。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鄂尔多斯扎实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工作,同时加强活化利用,让红色资源发挥最大效力,让红色薪火代代相传,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

2011年9月,鄂尔多斯市委、政府在始建于1953年的伊克昭盟行政公署办公大楼,设立了专门保护机构——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2022年,市委、政府决定将此新辟为鄂尔多斯革命历史永久性展陈,使红色文化与建筑文物有机结合,内涵提升,底蕴增强,实至名归。

今年7月,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后,党员教育、学生参观、群众来访……先后有八千多人次走进这里,通过油画、文字、电子地图、场景复原、影片宣介等多元化的形式,沉浸式体验中国共产党带领鄂尔多斯各族人民谱写的英雄史诗。

开馆短短几个月,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已然成为鄂尔多斯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的又一载体,也向外界递上了“红色鄂尔多斯”的又一张新名片。

回望百年党史,凝聚奋进力量。

1920年9月,伊克昭盟著名的“独贵龙”运动领袖席尼喇嘛和旺丹尼玛在北京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接触,接受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秘密宣传,这是党的活动在鄂尔多斯的萌芽。

1925年,李大钊主持成立了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一大批中共党员奔赴鄂尔多斯各地开展秘密工作。

1928年,纳林河党小组建立,这是内蒙古西南部创建的第一个党小组。1934年创建了第一个旗级党工委,1935年创建了第一个苏维埃乡政,这些“第一”正是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创建历程的真实缩影。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鄂尔多斯作为天然屏障,意义非同小可。毛泽东亲自致信,推动鄂尔多斯地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0月,在中共中央亲自关怀支持下,三段地苏维埃政府建立,在中共中央和西北局领导下,先后进行了归还盐湖、平毁日军机场、和平解决伊盟事变等革命运动和统战工作,为巩固陕甘宁边区北方门户作出重大贡献。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呼和浩特、包头相继沦陷,鄂尔多斯危在旦夕。党中央组建中共绥蒙工委,开辟了桃力民抗日根据地,筑牢了鄂尔多斯南部根据地。

1938年,中共伊克昭盟工委建立。1941年,中共中央批准公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在鄂托克旗建立了城川蒙民自治区,鄂尔多斯开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探索。之后,中共中央多次专题研究鄂尔多斯地区工作,明确方针、政策和任务。

1949年,新中国的曙光正在破晓,中共伊东、伊西工委合并,成立中共伊克昭盟委员会,随后鄂尔多斯全境解放,这片热土也迎来了新生。

……

历史川流不息,初心始终如一。从准格尔旗山川到鄂托克旗草原,从黄河之滨到长城脚下,革命热血在高原大地奔腾不息。巴图湾民兵组织设立检查站为我党传递情报、王震凿井、延安民族学院迁址城川、阳早寒春的“东方选择”等红色革命史历久弥新,一大批红色革命遗址成为知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将以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为轴心,进一步带动旗区的红色资源火起来,形成联动态势,全面讲好红色鄂尔多斯故事,让革命精神绽放出新时代的绚丽光彩。”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乔琳君说。

鄂尔多斯革命史也是一部民族团结进步史,“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曲的曲调便是根据鄂尔多斯民歌《亲王衙门》而创作的。

在全市以“三个四”工作任务为抓手聚力办好“两件大事”的关键时期,在第二批主题教育扎实落地之时,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必将激励各族人民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中踔厉奋发,用新实践新业绩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美好未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