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边境作战时中国军队的武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装备冲锋枪知乎 1962年边境作战时中国军队的武器

1962年边境作战时中国军队的武器

2024-05-30 11: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62年10月至11月,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我领土的印军进行反击,大破印军。中国士兵穿着缀有军衔标识的领章的军服,手持56式轻武器,从高海拔的雪山一直打到低海拔的山谷,摧枯拉朽,印军溃不成军。这场云上的战斗让印度人一直耿耿于怀至今。与以往中国军队参加的战争不同的是,在这场定义为反击作战的战斗行动中,中国军队手中的武器不再比对手的差,而是略占优势,尤其在轻武器方面,56式轻武器大显威风。这是因为解放军此时已全面用苏式武器完成了制式化,其陆军装备水平已居当时世界前列。

(1)56式冲锋枪

该枪仿自大名鼎鼎的AK-47突击步枪。1956年定型,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当时我国轻武器研究刚起步,在枪械分类上的观点趋传统,认为凡是单兵使用的连发枪械都是冲锋枪;另外56式冲锋枪在使用上也是取代50式和54式冲锋枪,所以这支突击步枪被命名为冲锋枪。

空枪重4.03kg(带弹匣);枪长1100mm/874mm(枪刺展开/枪刺折叠);弹匣容量30发;枪口初速710~730m/s;有效射程400m,直射距离275m;理论射速600发/分。发射56式7.62x39mm步枪弹。

56式冲锋枪在外形上同AK-47稍有不同。AK-47准星为半包式两侧护翼,而56式冲锋枪为全包式护环,护环顶端有开孔。另56式采用了折叠式三棱刺刀。

56式冲锋枪的胸挂式弹药携行具仿自AK-47的弹药携行具,共3个盖口使用绳结搭扣的弹匣袋,可放3个30发弹匣,加上枪上1个,单兵携弹量共120发。携行具两侧各有2个放无柄卵形手榴弹的小袋,但解放军通常使用木柄手榴弹,为此有专门的携弹量为4枚的木柄手榴弹袋,因此这些小袋成为放枪油壶、零散子弹的杂物袋,有些士兵还将左侧的小袋作为急救包袋。

在1962年时,56式冲锋枪在解放军中装备比例并不大。当时一个典型的步兵班编制中,只正副班长2人装备56式冲锋枪。1979年对越反击作战,在与全部装备自动武器的越军作战时,我步兵火力居于劣势,因此战后解放军开始撤装56半自动,换装56式冲锋枪,再后便开始换装新的81式枪族。但56式冲锋枪仍在许多部队中继续服役。

图1 带三棱枪刺的56式冲锋枪。

(2)56式半自动步枪

该枪原型是苏联西蒙诺夫设计的SKS45开半自动步枪,1956年仿制成功,定名为“1956年式7.62mm半自动步枪”。

枪身重3.75kg/3.92kg(未装弹/装满弹);枪长1332mm/1025mm(枪刺打开/枪刺折叠);弹仓容弹量10发;枪口初速735m/s;有效射程400m,表尺射程1000m;战斗射速35~40发/分。发射56式7.62x39mm步枪弹。

早期的56半自动配用SKS45的置于腰带上的3个牛皮弹盒,腰前2个,腰后1个。每个弹盒容量相同,能放置带桥夹的枪弹3排,3个弹盒共90发,再加上枪内10发,共100发。由于成本高和易受潮损坏等原因,大量装备部队的是中国自己研制的胸挂式帆布质56式半自动步枪弹药携行具。该携行具有10个口袋,其中9个口袋每个放1排枪弹,另一个放置油壶和擦枪布。加上枪内10发子弹,仍是100发子弹。

该枪精度高,其半自动方式适合中国人民战争的军事思想,因此一直是解放军装备的主力步枪。1979年对越反击作战中暴露出其射速低、火力强度不足的缺点,不适合现代作战需求,遂由56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