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十大画家之赵孟頫简介及作品赏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及作家有哪些 中国古代著名十大画家之赵孟頫简介及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著名十大画家之赵孟頫简介及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著名十大画家之赵孟頫简介及作品赏析|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道德经》(局部)

《归去来辞卷》(局部)

《秋深帖》

《汲黯传》(局部)

《与中峰和尚书》(局部)

《浴马图》

《浴马图》是现今所见的赵孟頫马画中尺幅较大、场面复杂、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整个画面纵28.1厘米、155.5厘米,画中共有十四匹马、九个人,青绿设色,是一幅广角、中景的人马故事画。画中人身着唐装,马为进口的贡马,抒发了作者对盛唐时期中国社会繁荣景象的向往和赞叹之情。

全画由观水、入浴、出水上岸、穿衣遛马等几个部分组成,描绘的是一天中夕阳景色。

画面自右向左徐徐展开:那舒缓的坡岸、清水浅湾,硕大树枝倒影水中,营造了安置人马的理想环境和氛围;一匹白马矗立在岸边,回顾水中的同伴、欲行又止,明快的色调、高昂的头颈,显示出好马的特有体征;接着是一人二马,奚官手握缰绳骑坐在一匹黑白花马身上,另一手牵着一匹红马已经进入水中,他转过身来,召唤岸上的白马和其他几匹马快快下来。在这一局部构成中,共有一个人和远近的七匹马,主要描绘的是不同的马姿和马态,通过马姿马态又刻画了马见到水时的心理。水是生命之源,对人如此,对马亦如此。可以想象马在未见到水时,对水是多么向往。当真的来到水边,似乎又难以置信这是真的。因此,尽管有同伴早已身在水中,岸上的三匹马仍在试探着、在浅舔着、在观望着、在等待着。

下面的一组主要是描写浴中的马和浴马的人。开始是一人一马,马在回眸主人,而人则右手舀水,左手擦拭,眼睛与马相对。就在这一瞬间,人与马的情感交流和彼此的内心世界全部荡漾在画面上,我们仿佛看到了马对主人的感激之情和奚官对马的爱惜之意,此时的人和马完全心心相通、心心相印了;接着是三人两马,一奚官洗完马后骑在马背上,等着马喝完水便准备上岸。另外两个人正在为一匹黑色广流星马刷洗。其中一人看着马头、手抓缰绳,另一人在全神贯注地绕马擦洗;河水清澈、平缓、透明!透过水面我们清楚看见马的蹄管、球节和马蹄。温暖的河水不仅适合马,更适合奚官劳作。他们光着上身,高挽裤管,仔细地为他们钟爱的骏马刷洗身上的灰尘,洗去出征的疲劳,放松紧张的情绪。

最后一组是洗浴后的骏马。开始由奚官驾骑下轻松上岸,一红衣老者接过缰绳,牵着洗浴后的一匹白鬃、白蹄、广流星的红马,正欲回厩舍。可以看出这是一匹经过训练的走马,迈着平稳的步伐;接着是一人一马分组图,人和马皆已上岸在树下纳凉。人光着上身坐在水边的岩石上,一只脚着靴,另一只脚裸着,悠闲地翘着二郎腿,扭转着头向斜上方看着,面戴微笑,似乎在发出我早已休息多时了的自豪之情。马为白色,被梳洗完毕栓在树干上,它昂首挺胸,目视前方,仿佛在等待着什么,是等待主人的指令以赴征程,还是等待同伴们结束洗浴以便尽快回家饱享晚宴?

赵孟頫的《浴马图》给我们展示的不只是一人一匹马进行洗浴的一个点和一个面,而是一群人为一大批马刷洗的宏大构图。画中的马多姿多彩,画中的人物也各有千秋。人与马在浴马的全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构成了一幅饮誉古今、名扬国内外的经典力作。

《浴马图》通幅是赵孟頫本人设色、构图,他以文人意笔构线,行笔偏工,设色法唐人的青绿和重彩,干笔皴擦出的线条富有情致,在古丽的色彩中透着意趣。

秀石疏林图

鹊华秋色图(局部)

红衣罗汉图

赵孟頫[fǔ](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

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他的父亲赵与告(又名赵与訔),曾任宋朝的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宋朝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元世祖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大德三年(129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土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至大三年(1310),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延祜三年(1316),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頫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頫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頫的为人。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作为一位变革转型时期承前启后的大家,赵孟頫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成就为前人所不及:一是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二是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三是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四是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五是他在人物、山水、花鸟、马兽诸画科皆有成就,画艺全面,并有创新。赵孟頫作品(20张)六是他的绘画兼有诗、书、印之美,相得益彰。七是他在南北一统、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八是他能团结包括高克恭、康里子山等在内的少数民族美术家,共同繁荣中华文化。

审美标准

综观赵孟頫的画迹,并结合其相关论述,可以知道,赵氏通过批评“近世”、倡导“古意”,从而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思维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不仅体现在绘画上,而且也广泛地渗透于诗文、书法、篆刻等领域中。

1.提倡古意

历史上每遇沧桑变易之际,文化颇易失范,人们总是以史为鉴,从古代的启示中去寻找医时救弊的良方,如孔子的“克己复礼”、魏晋“竹林七贤”的返朴归真、唐宋的“古文运动”等,重视传统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赵孟頫提倡“古意”的出发点亦不例外,他引晋唐为法鉴,批评南宋险怪霸悍和琐细浓艳之风;不仅如此,作为一位士大夫画家,他还一反北宋以来文人画的墨戏态度,这是十分可贵的。作为价值学原则,赵孟頫既维护了文人画的人格趣味,又摈弃了文人画的游戏态度;作为形态学原则,赵孟頫既创建文人特有的表现形式,又使之无愧于正规画的功力格法,并在绘画的各种画科中进行全面的实践,从而确立了文人画在画坛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应该说,赵孟頫使职业正规画与业余文人画这两种原本对立或并行的绘画传统得以交流融汇,从此,一个以文人画家为主角,以建构文人画图式为主题的绘画新时代,拉开了序幕。

2.转化

元 赵孟頫《二羊图》

应当特别指出,赵孟頫的山水画不但将钩斫和渲淡、丹青和水墨、重墨和重笔、师古和创新,乃至高逸的士夫气息与散逸的文人气息综合于一体,使“游观山水”向“抒情山水”转化;而且使造境与写意、诗意化与书法化在绘画中得到调和与融洽,为“元季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那种以诗意化、书法化来抒发隐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这些理论与实践,将赵孟頫推向了开元代绘画风气宗师的地位。

弟子众多

作为一代宗师,不仅他的友人高克恭、李仲宾,妻子管道升,儿子赵雍受到他的画艺影响,而且弟子唐棣、朱德润、陈琳、商琦、王渊、姚彦卿,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倪瓒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赵孟頫的美学观点,使元代文人画久盛不衰,在中国绘画史上写下了绮丽奇特的篇章。他与儿子赵雍、孙子赵麟都做《人马图》,称《三世人马图》,传为佳话,三幅画都流传至美国,由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书画诗印

“先画后书此一纸,咫尺之间兼二美。”赵孟頫书画诗印四绝,当时就已名传中外,以至日本、印度人士都以珍藏他的作品为贵,为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中与道教有关者有《洛神赋》、《道德经》、《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画作名品甚多,关于道教内容的有《玄真观图》、《三教图》、《轩辕问道图》、《松石老子图》、《溪山仙馆图》等。又有《玄元十子图》,画道教人物关尹子、文子等十人像,并旁书小传。该作笔墨高古,元大德九年(1305年)路道通于杭州刻版印摹,后被收入明正统《道藏》。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珠文”著称。有《松雪斋集》。元延祐六年(1319年),得请南归于家乡。曾经入松江北道堂事道,道号道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