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艺(中国茶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茶艺最重要的是 中国茶艺(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艺(中国茶文化)

2024-06-09 19: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折叠 红茶

主要用具:瓷质茶壶、茶杯(以青花瓷、白瓷茶具为好),赏茶盘或茶荷,茶巾,茶匙、奉茶盘,热水壶及风炉(电炉或酒精炉皆可)。茶具在表演台上摆放好后,即可进行祁门工夫红茶表演。

(一)"宝光"初现

祁门工夫红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并非人们常说的红色,而是乌黑润泽。国际通用红茶的名称为"Blacktea",即因红茶干茶的乌黑色泽而来。请来宾欣赏其色被称之为"宝光"的祁门工夫红茶。

(二)清泉初

热水壶中用来冲泡的泉水经加热,微沸,壶中上浮的水泡,仿佛"蟹眼"已生。

(三)温热壶盏

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壶及杯中,为壶、杯升温。

(四)"王子"入宫

用茶匙将茶荷或赏茶盘中的红茶轻轻拨入壶中。祁门工夫红茶也被誉为"王子茶"。

(五)悬壶高冲

这是冲泡红茶的关键。冲泡红茶的水温要在100摄氏度,刚才初沸的水,此时已是"蟹眼已过鱼眼生",正好用于冲泡。而高冲可以让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

(六)分杯敬客

用循环斟茶法,将壶中之茶均匀的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

(七)喜闻幽香

一杯茶到手,先要闻香。祁门工夫红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其香浓郁高长,又有"茶中英豪"、"群芳最"之誉。香气甜润中蕴藏着一股兰花之香。

(八)观赏汤色

红茶的红色,表现在冲泡好的茶汤中。祁门工夫红茶的汤色红艳,杯沿有一道明显的"金圈"。茶汤的明亮度和颜色,表明红茶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度。再观叶底,嫩软红亮。

(九)品味鲜爽

闻香观色后即可缓啜品饮。祁门工夫红茶以鲜爽、浓醇为主,与红碎茶浓强的刺激性口感有所不同。滋味醇厚,回味绵长。

(十)再赏余韵

一泡之后,可再冲泡第二泡茶。

(十一)三品得趣

红茶通常可冲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细饮慢品,徐徐体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十二)收杯谢客

红茶性情温和,收敛性差,易于交融,因此通常用之调饮。祁门工夫红茶同样适于调饮。然清饮更难领略祁门工夫红茶先特殊的"祁门香"香气,领略其独特的内质、隽永的回味、明艳的汤色。感谢来宾的光临,愿所有的爱茶人都像这红茶一样,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折叠 主要茶具

紫砂茶壶、茶盅、品茗杯、闻香杯、茶盘、杯托、电茶壶、置茶用具、茶巾等。

主要茶品

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阿里山茶。

1.摆具将茶具一一摆好,茶壶与茶盅并排置于茶盘之上,闻香杯与品茗杯一一对应,并列而立。电茶壶置于左手边。

2.赏茶用茶匙将茶叶轻轻拨入茶荷内,供来宾欣赏。

3.温壶温壶不仅要温茶壶,还要温茶盅。用左手拿起电茶壶,注满茶壶,接着右手拿壶,注入茶盅。

4.温杯将茶盅内的热水分别注入闻香杯中,用茶夹夹住闻香杯,旋转360度后,将闻香杯中的热水倒入品茗杯。同样用茶夹夹住品茗杯,旋转360度后,杯中水倒入涤方或茶盘。

5.投茶将茶荷的圆口对准壶口,用茶匙轻拨茶叶入壶。投茶量为1/2至2/3壶。

6.洗茶左手执电茶壶,将100摄氏度的沸水高冲入壶。盖上壶盖,淋去浮沫。立即将茶汤注入茶盅,分于各闻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于闻香。

7.高冲执电茶壶高冲沸水入壶,使茶叶在壶中尽量翻腾。第一泡时间为1分钟,1分钟后,将茶汤注入茶盅,分到各闻香杯中。

8.奉茶闻香杯与品茗杯同置于杯托内,双手端起杯托,送至来宾面前,请客人品尝。

9.闻香先闻杯中茶汤之香,然后将茶汤置于品茗杯内,闻杯中的余香。

10.品茗闻香之后可以观色品茗。品茗时分三口进行,从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香味也各有细微的差异,需细细品,才能有所体会。

11.再次冲泡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同,只是时间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类推,每冲泡一次,冲泡的时间也要相对增加。优质乌龙茶内质好,如果冲泡手法得当,可以冲泡几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自第二次冲泡起,奉茶可直接将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闻香杯中,然后重复闻香、观色、品茗、冲泡的过程。

台式茶艺侧重于对茶叶本身、与茶相关事物的关注,以及用茶氛围的营造。欣赏茶叶的色与香及外形,是茶艺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冲泡过程的艺术化与技艺的高超,使泡茶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此外对茶具欣赏与应用,对饮茶与自悟修身、与人相处的思索,对品茗环境的设计都包容在茶艺之中。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联,将品饮与人性修养相融合,形成了亲切自然的品茗形式,这种形式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折叠 乌龙茶

1、备具候用:将所用的茶具准备就绪,按正确顺序摆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壶、公道

杯、品茗杯、闻香杯等。

2、恭请上坐:请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肃穆详和气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开屏:介绍冲泡的茶具。

6、叶嘉酬宾:叶嘉是茶叶的代称,这是请客人观赏茶叶,并向客人介绍此茶叶的外形、色

泽、香气特点。

7、孟臣沐淋:用沸水冲淋水平壶,提高壶温。

8、高山流水:即温杯洁具,用紫砂壶里的水烫洗品茗杯,动作舒缓起伏,保持水流不断。

9、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拨入紫砂壶内。

10、百丈飞瀑:用高长而细的水流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

11、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口的泡沫。

12、玉液移壶:把紫砂壶中的初泡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提高温度。

13、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分到闻香杯中。

14、凤凰三点头:采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壶注水至满。

15、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壶体,洗净壶表,同时达到内外加温的目的。

16、内外养身: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淋在紫砂壶表,养壶作用的同时可保持壶表的温度。

17、游山玩水:将紫砂壶在茶船边沿抹去壶底的水分,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均匀。

19、关公巡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巡回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至七分满。

20、韩信点兵:将最后的茶汤用点斟的手式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

21、若琛听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转:将品茗杯倒扣到闻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将品茗杯及闻香杯倒置,使闻香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双手拿起茶托,齐眉奉给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礼。然后重复若琛听泉至敬奉

香茗程序,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25、空谷幽兰:示意用左手旋转拿出闻香杯热闻茶香,双手搓闻杯底香。

26、三龙护鼎:示意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鉴赏汤色:观赏茶汤的颜色及光泽。

28、初品奇茗:在观汤色、闻汤面香后,开始品茶味。

29、二探兰芷:即冲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细品茶汤滋味。

31、三斟石乳:即冲泡第三道茶。

32、领略茶韵:通过介绍体会乌龙茶的真韵。

33、自斟漫饮:可让客人自己添茶续水,体会冲泡茶的乐趣。

34、敬奉茶点:根据客人需要奉上茶点,增添茶趣。

35、游龙戏水:即鉴赏叶底,把泡开的茶叶放入白瓷碗中,让客人观赏乌龙茶"绿叶红镶

边"的品质特征。

36、尽杯谢茶:宾主起立,共干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别。

折叠 绿茶

用具

玻璃茶杯香一支白瓷茶壶一把香炉一个脱胎漆器茶盘一个开水壶两个锡茶叶罐一个茶巾一条茶道器一套绿茶每人2-3克

基本程序

1.点香焚香除妄念7.泡茶碧玉沉清江2.洗杯冰心去尘凡8.奉茶观音捧玉瓶3.凉汤玉壶养太和9.赏茶春波展旗枪4.投茶清宫迎佳人10.闻茶慧心悟茶香5.润茶甘露润莲心11.品茶淡中品致味6.冲水凤凰三点头12.谢茶自斟乐无穷

程序解说

第一道:焚香除妄念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

第二道:冰心去凡尘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边本来就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三道:玉壶养太和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只宜用80摄氏度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度左右。

第四道:清宫迎佳人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甘露润莲心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再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第六道:凤凰三点头冲破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

第七道:碧玉沉清江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观音捧玉瓶佛教故事是中传说观音菩萨场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

第九道:春波展旗枪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第十道:慧心悟茶香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乌龙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第十二道:自斟乐无穷瓶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道德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在品了头道茶后,请嘉宾自己泡茶,以便通过实践,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折叠 普洱茶

用具

1.碳炉一个2.陶制烧水壶一把3.根雕茶桌一张4.兔毫盏若干个

5.茶洗一个6.有把手的泡壶一把7.香炉一个8.香一支

9.木鱼一个10.磬一个11.铁观音茶十克至十五克12.茶道一套13.佛乐磁带一合

基本程序

1.礼佛──焚香合掌2.调息──达摩面壁3.煮水──丹霞烧佛4.候汤──法海听潮

5.洗杯──法轮常转6.烫壶──香汤浴佛7.赏茶──佛祖拈花8.投茶──菩萨如狱

9.冲水──漫天法雨10.洗茶──万流归宗11.泡茶──涵盖乾坤12.分茶──偃流水声

13.敬茶──普渡众生14.闻香──五气朝元15.观色──曹溪观水16.品茶──随波逐浪

17.回味──圆通妙觉18.谢茶──再吃茶去

折叠 禅宗

禅茶属于宗教茶艺。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说,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启迪佛性,昭示佛理。

禅茶茶艺还是最适合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茶艺,我们这套禅茶茶艺共十八道程序,希望大家能放下世俗的烦恼,抛弃功利之心,以平和虚静之心,来领略"茶禅一味"的真谛。

1.礼佛:焚香合掌

同时播放《赞佛曲》﹑《心经》﹑《戒定真香》﹑《三皈依》等梵乐或梵唱,让幽雅庄严﹑平和的佛乐声,像一只温柔的手,把我们的心牵引到虚无缥缈的境界,使我们烦躁不宁的心平静下来。

2.调息:达摩面壁

达摩面壁是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的故事。面壁时助手可伴随着佛乐,有节奏的敲打木鱼和磬,进一步营造祥和和肃穆的气氛。

主泡者应指导客人随着佛乐静坐调息。静坐的姿势以佛门七支坐为最好。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在静坐时肢体应注意七个要点:

其一,双足跏趺也称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亦可用单盘。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开始习坐时,有人连单盘也做不了,也可以把双腿交叉架住。

其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一个骨节都如算盘珠子叠竖在一起样,使肌肉放松。

其三,左右两手环结在丹田下面,平放在胯骨部份。两手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抵。这叫"结手印"也叫做"三昧印"或"定印"。

其四,左右双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不可沉肩弯背。

其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腭内收而不低头。

其六,双目似闭还开,视若无睹,目光可定在座前七﹑八公尺处。

其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面部微带笑容,全身神经与肌肉都自然放松。

在佛乐中保持这种静坐的姿势10-15分钟。

静坐时应配有坐垫,坐垫厚约两﹑三寸。如果配有椅子,亦可正襟危坐。

3.煮水:丹霞烧佛

在调息静坐的过程中,一名助手开始生火烧水,称之为丹霞烧佛。

丹霞烧佛典出于《祖堂集》卷四。据记载丹霞天然禅师于惠林寺遇到天寒,就把佛像劈了烧火取暖。寺中主人讥讽他,禅师说:"我焚佛尸寻求舍利子。(即佛骨)"主人说:"这是木头的,哪有什么舍利子。"禅师说:"既然是这样,我烧的是木头,为什么还要责怪我呢﹖"于是寺主无言以对。

"丹霞烧佛"时要注意观察火相,从燃烧的火焰中去感悟人生的短促以及生命的辉煌。

4.侯汤:法海听潮

佛教认为"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从小中可以见大,从煮水候汤听水的初沸﹑鼎沸声中,我们会有"法海潮音,随机普应"的感悟。

5.洗杯:法轮常转

法轮常转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十。径山宝印禅师云:"世尊初成正觉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陈如比丘最初悟道。"法轮喻指佛法,而佛法就日常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洗杯时眼前转的是杯子,心中动的是佛法,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礼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洁净无尘。在转动杯子的手法洗杯时,或许可看到杯转而心动悟道。

6.烫壶:香汤浴佛

佛教最大的节日有两天:一是四月初八的佛诞日,二是七月十五的自恣日,这两天都叫"佛欢喜日"。佛诞日要举行"浴佛法会",僧侣及信徒们要用香汤沐浴太子象(即释迦牟尼佛像)。我们用开水烫洗茶壶称之为"香汤浴佛",表示佛无处不在,亦表明"即心即佛"。

7.赏茶:佛祖拈花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我们借助"佛祖拈花"这道程序,向客人展示茶叶。

8.投茶:菩萨入狱

地藏王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据佛典记载,为了救度众生,救度鬼魂,地藏王菩萨表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地狱中只要有一个鬼,我永不成佛。"投茶入壶,如菩萨入狱,赴汤蹈火,泡出的茶水可振万民精神,如菩萨救度众生,在这里茶性与佛理是相通的。

9.冲水:漫天法雨

佛法无边,润泽众生,泡茶冲水如漫天法雨普降,使人如"醍醐灌顶",由迷达悟。壶中升起的热气如慈云氤氲,使人如沐浴春风,心萌善念。

10.洗茶:万流归宗

五台山著名的金阁寺有一副对联:

一尘不染清静地,

万善同归般若门。

茶本洁净仍然要洗,追求的是一尘不染。佛教传到中国后,一花开五叶,千佛万神各门各派追求的都是大悟大彻,"万流归宗",归的都是般若之门。般若是梵语音译词,即无量智能,具此智能便可成佛。

11.泡茶:涵盖乾坤

涵盖乾坤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八。惠泉禅师曰:"昔日云门有三句,谓涵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流句"。这三句是云门宗的三要义,涵盖乾坤意谓真如佛性处处存在,包容一切,万事万物无不是真如妙体,在小小的茶壶中也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佛理和禅机。

12.分茶:偃溪水声

"偃溪水声"典出于《景德传灯录》卷十八。据载有人问师备禅:"学人初入禅林,请大师指点门径。"师备禅师说:"你听到偃溪水声了﹖"来人答:"听到。"师备便告诉他:"这就是你悟道的入门途径。"禅茶茶艺讲究:壶中尽是三千功德水,分茶细听偃溪水声。斟茶之声亦如偃溪水声可启人心智,警醒心性,助人悟道。

13.敬茶:普渡众生

禅宗六祖慧能有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似觅兔角。"菩萨是梵语的略称,全称应为菩提萨陲。菩提是觉悟,萨陲是有情。所以菩萨是上求大悟大觉──成佛;下求有情──普渡众生。敬茶意在以茶为媒体,使客人从茶的苦涩中品出人生百味,达到大彻大悟,得到大智大慧,故称之为"普渡众生"。

14.闻香:五气朝元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是佛教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五气朝元即做深呼吸,尽量多吸入茶的香气,并使茶香直达颅门,反复数次,这样有益于健康。

15.观色:曹溪观水

曹溪是地名,在广东曲江县双峰山下,唐仪凤二年(公元676年),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宝林寺,此后曹溪被历代禅者视为禅宗祖庭。曹溪水喻指禅法。《密庵语录》载:"凭听一滴曹溪水,散作皇都内苑春。"观赏茶汤色泽称之为"曹溪观水",暗喻要从深层次去看是色是空;同时也提示:"曹溪一滴,源深流长"(《塔铭?九卷》)。

16.品茶:随波逐浪

"随波逐浪"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五。是"云门三句"中的第三句。云门宗接引学人的一个原则,即随缘接物,去自由自在地体悟茶中百味,对苦涩不厌憎,对甘爽不偏爱,只有这样品茶才能心性闲适,旷达洒脱,才能从茶水中平悟出禅机佛礼。

17.回味:圆通妙觉

圆通妙觉即大悟大彻,即圆满之灵觉。品了茶后,对前边的十六道程序,再细细回味,便会:"有感即通,千杯茶映千杯月;圆通妙觉,万里云托万里天。"乾隆皇帝登上五台山菩萨顶时,曾写过一联:"性相真如华海水,圆通妙觉法轮铃。"这是他登山的体会,我们稍做改动:"性相真如杯中水;圆通妙觉烹茶声。"即是品禅茶的绝妙感受。佛法佛理就在日常最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佛性真如就在我们自身的心底。

18.谢茶:再吃茶去

饮罢了茶要谢茶,谢茶是为了相约再品茶。"茶禅一味"嘛。茶要常饮,禅要常参,性要常养,身要常修。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仆先生讲得最好:"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让我们相约再吃茶去。

折叠 日本茶艺

日本承袭我国文化遗绪,一切典章、文化制度,受唐朝影响最深。唐时佛学盛行,佛家以茶代酒之风由中国传入日本。

日本茶道,又称禅茶,其精神在于利用茶净化心灵,提神醒脑的特性,使饮茶者的心神,暂时革除一切俗务杂念,以期直扣人的本相,即是达到所谓本来面目赤子之心的境界,因为必需藉假炼真,所以对于环境的布置、器物的使用,要求的水准极高,茶屋必须外幽雅清寂,古木参天,奇石、古董,排列有序,内面必须玩物古董、瓶花名画,器皿烧制精巧华丽,高雅实用,主客态度必须平和谦逊,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授受。饮茶问之交谈,腔调馨欬,均须合体。日人认为这种心境为和、静、清寂的总和,如茶屋是代表宇宙万物经过过滤净化后,唯一可赘凭借的象征物,人一旦介身其中,一方面慢慢品尝苦涩的茶味,此情此景正是物我文融,天人合一,是用一种无意识的境界,藉以了悟永恒的价值。

但是以禅的意义来说,茶道本身毫无意义,因为禅的特色是喜悦、诚摮、自由。茶道仪式,完全违背这种本意。日本茶道,流派虽多,但受陆羽茶经影在仪式器具布置上做工夫为多,对茶本身研究较少,在基本上已是舍本逐末。更由于日本将茶道视为婚嫁习尚。女子多习茶道禅的意义更为消失,在今日,日本茶道只剩下学习礼仪维护传统两种目的。中国知「道」而不轻言「道」,日本不知「道」而言「道」,(日本是个格偏狭爱走极端的民族,将「茶道」带进诡秘的境界,似乎有点走火入魔),中国不愿刻意追求而流于形上,一切顺其自然;日本拼命摹仿,追求各种境界而流于形下而不自知。惬意、自然、朴拙,正是中国人饮茶的写照。日本茶道的"茶室",又称"本席"﹑"茶席",为举行茶道的场所。日本的茶室一般用竹木和芦草编成。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为度,约9-10平方米。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便于宾主倾心交谈。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踏达等专门区域。室内设置壁龛﹑地炉和各式木窗,一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洁用具。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视四季而有不同。

日本茶道的茶具因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故而日本茶道的茶具也源于中国功夫茶具。其基本茶具与潮州功夫茶具一样也分四大件:凉炉,煮水用的风炉;茶釜,煮水用的铁制的有盖大钵;汤瓶,泡茶用的带柄有嘴罐,称"急须";茶碗,盛茶汤用的瓷碗。

另外,还有研磨茶叶的"茶磨"﹑夹白炭用的"火箸";盛冷水的"水注";盛白炭的"炭篮";清洁茶具用的"水翻";装香用的"香盒";沏茶时用于搅拌的"茶筅";取茶粉用的竹制"茶勺";擦拭茶碗的"茶巾";盛茶叶末的"茶罐";用三根大鸟羽毛制成﹑用于拂尘的"羽帚";盛炭的"炭斗";盛炉灰的"灰器";取水用的"水勺"等。

日本茶道的用具名目繁多,不但有大小之分,还有"和物"(日本)与唐物(中国)﹑高丽物(朝鲜)之区别。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