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航天技术的成就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

2024-04-21 19: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内容简介

  全套《丛书》共分7卷,即总体卷《梦圆天路——纵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卷《飞天英雄——追踪航天员飞天足迹》,空间应用卷《探秘太空——浅析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载人飞船卷《巡天神舟——揭秘载人航天器》,运载火箭卷《通天神箭——解读载人运载火箭》,发射场卷《戈壁天港—走进载人航天发射场》和测控通信与着陆场卷《碧空天链——探究测控通信与搜索救援》。其中,总体卷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室组织编写,其余各卷由各系统主要研发单位组织编写。

  《丛书》开创了由行业一线科学家集体为广大读者撰写前沿科普的先河,与一般航天科普图书相比,有以下突出特点:

  权威性强。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文宝、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担任《丛书》总主编,各卷主编由各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担任,5名院士直接参与了创作,所有编写人员都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直接参与人员上百人。

  系统性强。《丛书》按照载人航天工程总体与七个系统布局,既体现总体设计的系统工程思想,又按照系统独立成卷,具体解读各自的特点,并注重各系统之间的衔接。各卷规模相当,风格一致,体例统一,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知识性强。《丛书》以普及载人航天科技知识为主要目标,面向社会大众对载人航天工程的了解需求,通过科技知识的介绍,培育科学精神,启迪系统思维,增强创新意识。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结合多年研究与实践的经验,重点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组成、原理、试验、方法、意义与成就等相关内容。

总序

  通览《丛书》,可以更深刻地感到,作为我国航天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系统构成最复杂、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高的国家级高科技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伟大成就令人自豪,催人奋进。同时,从中可以得出血多重要启示:当今时代,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科技、人才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基石和综合国力的核心;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大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坚持人才为本,瞄准世界高科技发展前沿,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抢占战略制高点,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把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科技落后是最可怕的落后,我国目前仍面临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占优势的巨大压力,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敏锐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大势,以战略需求为导向,努力实现科技新跨越、新发展。

总主编简介 王永志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历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主任、副院长、院长,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先后参加或参与领导了8个火箭型号的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首任总设计,在工程立项后的14年中,组织攻克了许多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历史性突破。2005年被赋予了“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

王文宝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长期从事航天测控工作,曾任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测控部厂长、副部长、部长和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席。从事航天事业40年,参加了包括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首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3号以及神舟号系列飞船在内的上百次航天任务,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

袁家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宇航联合会副主席、神舟1号载人飞船系统副总指挥、神舟2号至神舟5号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探月工程嫦娥2号任务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

关闭梦圆天路简介|目录 编委会 主 编:邱乃庸 副主编:原民辉 庞之浩 编 委:林西强 柯文龙 李颐黎 鲍贤栋 葛榜军     朱敏悦 夏 静 徐 菁 靳 颖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组织实施及技术方案,详细描绘了载人航天飞行的全过程以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伟大成就,并简要介绍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前景。  本书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语言生动,适合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航天爱好者阅读。 知识点:1、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是怎么来的?2、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战略是什么?3、哪些机构和单位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研制建设?4、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由哪些系统组成?5、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 6、载人航天为什么先要发射无人飞船?7、神舟5号飞行任务有哪些主要成果?8、神舟7号航天员出舱活动是怎样进行的? 目录 第一章:开拓人类新疆域——载人航天的意义及特点 第二章:太空时代已来临——载人航天器的历史及现状 第三章:天籁之音前奏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前期准备 第四章:敢问天路在何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系统构成 第五章:天地纵横显神威——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完整过程 第六章:七飞太空步步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辉煌成就 第七章:广袤宇宙绘蓝图——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前景展望 关闭飞天英雄简介|目录 编委会 主 编:陈善广 副主编:黄伟芬 编 委:李莹辉 李勇枝 吴大蔚 马爱军 晁建刚     李伟刚 陈 斌 王春慧 虞学军 沈学夫     吴文才 黄晓慧 王林杰 周前祥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航天员的培养过程和工作内容,包括航天员的选拔训练,丰富多彩的太空生活,繁重复杂的太空工作,充满风险的舱外活动,航天员医学监督与保障,空间生命科学探索,大型太空环境模拟和训练设备,人类的太空梦想和长期载人飞行的关键技术。   本书内容全面,覆盖面广,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是一部比较系统、全面介绍航天员的科普图书。可以作为航天爱好者和非专业人员了解航天员的参考读物,也可供航天医学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知识点:1、在微重力环境中,人体会有什么奇异的感觉?2、预备航天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3、航天员都要进行哪些训练?4、航天员需要配备哪些个人救生物品和装备?5、航天员暴露在高空环境为什么会出现体液沸腾?6、航天员在太空飞行时为什么要穿航天服?7、航天员如何在太空淋浴?8、航天员在太空如何休闲和娱乐?9、航天员在太空为何会失眠? 目录 第一章:载人航天 以人为本 第二章:千挑万选 百炼成钢 第三章:太空生活 天上人间 第四章:太空工作 难度非凡 第五章:精心呵护 保驾护航 第六章:失重世界 神秘莫测 第七章:模拟环境 似真似幻 第八章:挺进深空 延伸梦想 关闭探秘太空简介|目录 编委会 主 编:顾逸东 副主编:张玉涵 编 委:吕达仁 蒋兴伟 范天锡 王为民 危 峻     刘和光 孙祉伟 聂玉昕 冯楚德 汤章城     丰美福 马宇蒨 叶宗海 朱光武 岳 萌 内容提要:  本书简要介绍了空间资源和空间环境的特点,载人航天应用的领域和范围,航天遥感原理,技术和常见的航天遥感器,详细介绍了载人航天在空间对地观测,大气和海洋监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制造、空间科学实验、空间天文观测等方面的应用及中国载人航天取得的研究陈国,概要介绍了载人航天应用的发展前景。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知识性强,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科普性,适合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航天爱好者阅读。 知识点:1、宇宙究竟有多大?2、空间真是空的吗?3、宇宙中存在暗物质吗?4、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是如何形成的?5、飞船的飞行轨道为什么会不断降低?6、微流星会对飞船产生怎样的威胁?7、水在太空真的能往高处流吗?8、航天遥感器真的能看清地面报纸上的字吗?9、空间遥感如何进行农作物估产? 目录 第一章:载人航天应用——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综述 第二章:巡天保驾护航——空间环境预报与探测研究 第三章:万能智慧之眼——航天遥感器 第四章:睿智巧译天书——遥感信息处理应用研究 第五章:鸟瞰广袤大地——陆地遥感应用 第六章:善辩风云雨雪——大气遥感应用 第七章:探索海洋奥秘——海洋遥感应用 第八章:认识生命现象——空间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研究 第九章:铸炼材料品格——空间材料科学研究 第十章:流动的物质世界——微重力流体物理学研究 第十一章:邃密浩瀚的宇宙——空间天文观测研究 第十二章:发展、创新、求索——空间应用未来展望 关闭巡天神舟简介|目录 编委会 主 编:戚发韧 李颐黎 编 委:娄汉文 吴国庭 沈力平 姜 军 满广龙     方国隆 臧家亮 陈祖贵 王九龙 陈晓光     林 斌 李惠康 周 林 郑松辉 肖名鑫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神舟号载人飞船总体与分系统的相关知识,并简要介绍了国外载人航天器技术。   本书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通、图文并茂、语言生动,适合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航天爱好者阅读。 知识点:1、航天员的生理废弃物如何处理?2、神舟号飞船为什么采用三舱布局?3、神舟号飞船的观察窗是怎样防热与密封的?4、神舟号飞船的“黑匣子”起什么作用?5、神舟号飞船为什么没有采用弹射座椅救生方案?6、飞船再入大气层时,航天员为什么要坐在返回舱的“倒座”上?7、神舟号飞船返回舱是怎样产生升力的?8、为什么神舟号飞船的主伞面积需要1 200平方米?9、联盟号系列飞船为什么经久不衰? 目录 第一章:载人航天器的发展 第二章:空间站的构成与建造 第三章:飞船的总体设计 第四章:飞船的结构与机构 第五章:载人航天器的防热结构 第六章:飞船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 第七章:飞船的热控制 第八章:飞船的电源 第九章:飞船的推进分系统 第十章:飞船的制导、导航与控制 第十一章:飞船的数据管理 第十二章:飞船的测控与通信 第十三章:飞船的回收着陆 第十四章:飞船的仪表与照明 第十五章:飞船的应急救生 第十六章:飞船地面测试与故障模拟 第十七章:飞船的可靠性与航天员的安全性 关闭通天神箭简介|目录 编委会 主 编:黄春平 副主编:刘竹生 刘宇 编 委:丁文华 卜雨亭 王文田 石玉红 孙雅平     孙凝生 朱礼文 刘信和 刘 烽 齐春棠     李玉祥 杨德生 吴彦森 余梦伦 宋征宇     张利艳 张绍臣 张 智 陈振官 陈德隆     陈 曦 周 烈 荆木春 崔照云 崔鑫水     傅 伟 谢建玲 颜国清 薛京宁 穆元良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载人火箭的发展历程、总体设计技术、各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知识,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书中既有对载人运载火箭技术的科学解读,又有对相关知识的简要介绍,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语言生动,适合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航天爱好者阅读。 知识点:1、火箭的推进原理是什么?2、载人火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3、长征2F载人火箭有何特点?4、火箭为什么也要“开口”透气?5、什么是POGO振动,如何抑制它?6、火箭各级之间是如何分离的?7、什么是冗余容错设计?8、陀螺仪为什么能感受火箭姿态的变化?9、为什么飞机不能像火箭一样在大气层外飞行? 目录 第一章:火箭渊源 第二章:火箭与载人火箭 第三章:中国载人火箭的诞生 第四章:载人火箭的飞天之路——火箭轨道 第五章:载人火箭冲出大气层——气动设计 第六章:载人火箭的动特性——结构动力学 第七章:强健载人火箭的体魄——载荷与强度 第八章:载人火箭的躯体——箭体结构 第九章:载人火箭的飞天动力源——火箭动力 第十章:载人火箭飞天驾驶员——飞天控制 第十一章:引领载人火箭飞天——制导控制 第十二章: 把握载人火箭飞天——姿态控制 第十三章:载人火箭飞天安检员——故障检测 第十四章:航天员的救生艇——逃逸飞行器 第十五章:载人火箭飞天诊断器——遥测、外测及安控 第十六章:飞天前控制系统的全面体检——地面测试发射控制 第十七章: 载人火箭出征前的准备——发射前的主要设备和工作 第十八章:载人火箭腾飞的起点——活动发射平台 第十九章: 载人火箭发展展望 关闭戈壁天港简介|目录 编委会 主 编:周凤广 徐克俊 副主编:万 全 单锦辉 编 委:崔展鹏 杜向光 高伟杰 胡振鑫 江红斌     蒋秉政 李 洁 李文溯 廖 利 刘 阳     刘 鹰 刘占卿 马 文 牛胜芬 孙 冲     王东峰 王贵滨 王洪西 魏继友 张桂洪     张立新 张少杰 张 统 张晓萍 张永华     赵 晨 赵国强 赵玉立 诸方舟 左 超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发展历史、场址选择、硬件设施、软件系统、测试技术、发射流程等内容,并简要介绍了国外著名航天发射场的概况和航天发射场的发展展望。  书中既有对发射技术的科学解读,又有对发射盛况的场景描绘,还有对相关知识的无缝链接,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语言生动,适合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航天爱好者阅读。 知识点:1、航天员进入发射场后还要进行哪些训练?2、航天员怎样参加出征仪式?3、飞船上天前,为什么必须进行检漏?4、我国载人航天为什么采用“三垂一远”测试发射模式?5、火箭发射前,为什么要进行人、船、箭联合测试?6、火箭发射前出现异常情况,如何处置?7、火箭发射前出现危险情况,航天员如何紧急撤离?8、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火灾,会产生什么后果?9、火箭发射过程中,导流槽起什么作用? 目录 第一章:人类飞天的起航点——载人航天发射场选址与要求 第二章:初识庐山真面目——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巡礼 第三章:神舟号飞船的体验中心——飞船总装测试厂房和加注扣罩厂房 第四章:呵护箭船的巨型摇篮——垂直总装测试厂房 第五章:托举神箭的钢铁巨人——载人航天发射塔 第六章:承载梦想的大脑中枢——发射场组织指挥与通信系统 第七章:飞向太空的加油站——发射场加注供气系统 第八章:拱卫航天的保护神——发射场技术勤务系统 第九章:走进神秘的问天阁——航天员在发射场的生活和训练 第十章: 圆梦的日子——发射程序全纪录 第十一章:他山之石——国外著名航天发射场集萃 第十二章:畅想未来——航天发射场发展展望 关闭碧空天链简介|目录 编委会 主 编:钱卫平 吴斌 副主编:卢立常 梁琦 编 委:万 鹏 王瑞军 刘世勇 刘延利 吕斌涛     安振华 宋世杰 宋兴学 张纪生 张兵山     张新颜 李 昶 李 桢 李 瑭 房鸿瑞     晋东立 魏晨曦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的发展历史、系统组成及其功能和作用,以及着陆场系统的场址选择、硬件设施、救援方案等内容,并简要介绍了正在发展的测控通信新技术。  书中既有对测控通信及着陆场系统的科学解读,又有对实际操作场景的真实再现,还有对相关知识的无缝链接,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语言生动,适合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航天爱好者阅读。 知识点:1、太空中的航天器靠什么有序运行?2、飞船发射成功的标志是什么?3、如何确定和预报飞船的轨道?4、地面怎么与太空中的航天员通电话?5、地面是如何看到飞船内航天员图像的?6、地面医生如何了解太空中航天员的身体状况?7、地面如何对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测控通信支持?8、飞船返回舱是如何返回地面的?9、天基测控网能够完全代替陆海基测控网吗? 目录 第一章:天地之链 第二章:神箭追踪 第三章:“遥”控神舟 第四章:返回与着陆 第五章:搜索与救援 第六章:航天飞机控制中心 第七章: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网 第八章:天基测控网 第九章:载人航天测控通信新技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