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情况的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自贸试验区最新现状调研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情况的报告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07-16 22: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

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3年7月25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政府副市长   张国智

 

市人大常委会:

受胡衡华市长委托,现就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重庆自贸试验区是全国第三批设立的自贸试验区之一,于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六年多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初心使命,积极开展首创性、集成化、差异化探索,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发展排头兵、开放发展制高点、创新发展先行者作用。2022年,重庆自贸试验区以全市1.46%的面积,贡献了全市超1/10的新设企业、近1/2的实际使用外资、近2/3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成为全市开放型经济的主力军和“动力源”。

(一)立足国家战略强改革,持续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一是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探索陆上贸易规则。依托中欧班列开立全球首份“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实现批量化运用,截至2023年6月,累计签发铁路提单6160笔,货值约29亿元。制定国际货运代理铁路联运作业规范等3项国家标准。铁路提单背书转让效力得到司法审判实践支持,开创国际贸易史先河。创新陆路贸易融资方式,制定出台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搭建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直连平台。二是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多式联运创新。出台关于支持签发多式联运单证及对利用多式联运单证融资给予贷款贴息的奖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强多式联运“一单制”推广应用。制定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一单制”试点工作推进方案,完成铁海联运提单样本备案。利用区块链技术签发数字提单,提供结算及融资服务,探索建立连通海上与陆上的贸易物流金融新规则。签发全国首张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CIFA)多式联运提单,推广“铁路原箱下海、一箱到底”模式,整体通关时间压缩40%。三是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开展便利通关创新。持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充分释放长江黄金水道发展动能,不断巩固重庆作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地位。开展水运进口转关“离港确认”试点,提升江运时效40%。创新船边直提模式,企业提箱时间由原来的1—2天缩短至1—2小时。创新“启运港退税”模式,企业比以往提前1个月拿到出口退税款,有效提升企业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

(二)立足关键领域抓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促进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外资项目备案实现立等可取。首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四自一简”监管模式,被国务院纳入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并被国务院办公厅作为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予以通报。推出货物贸易“一保多用”管理模式,实现企业一份担保在关区不同业务领域、不同业务现场、不同担保事项间通用,被国务院纳入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二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开展本外币合一账户体系、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等20多项创新试点,进口付汇、跨境运费支付业务办理时间分别缩减至2分钟、10分钟。推出知识价值信用融资新模式,建立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引导激励金融机构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已惠及企业超10000家(次)。上线全国首个跨境金融区块链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应用场景,累计便利企业运费结算、贸易结算与融资超33亿美元。三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和“基层注册官”制度。开发“全程电子退库系统”,实现退库全流程电子化,退库效率提升50%以上。创建市场综合监管大数据平台,打造自贸试验区智慧监管模式,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成立全国首家覆盖全域的自贸试验区法院,设立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创新推出涉外商事诉讼、仲裁与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为国内外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三)立足产业集聚谋发展,持续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做强市场主体。成功引进星光国际精准医疗创新中心等百亿级项目,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三大互联网巨头先后落户,德国埃马克机床、德国博世创新中心、奥特斯IC载板、紫光芯片、万国数据和中欧数字生态城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落地。截至2023年6月,重庆自贸试验区累计注册企业超19万户。二是做优产业结构。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各片区差异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商贸物流、大数据、文旅健康等新兴产业集聚。2022年,重庆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和45个百分点。三是做好优势特色产业。以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为导向,不断强链补链延链,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物流业形成良好规模效应。构建集成电路产业生态,汇聚英特尔、SK海力士等知名芯片企业,形成产值7000亿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依托区内铁路口岸,提供跨境物流、铁路信用证结算、报关报检、保税仓储等供应链全流程服务,累计实现奥迪、保时捷等17个汽车品牌3万余台进口汽车清关分拨,进口数量、产品货值在内陆口岸连续多年保持领先。

(四)立足联动发展促协同,持续扩大自贸区溢出效应。一是推动川渝协同开放。深入推进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联合印发示范区深化改革创新三年行动方案,共同创建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合作品牌—中欧班列(成渝),协同开展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等试点,协同集成全国首创的关银“一KEY通”等制度创新成果。二是加强开放平台协同发展。深入实施重庆自贸试验区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一体化推进方案,推动目标定位、政策创新、产业发展、辐射带动等一体化,协同创新全国首例“以航空公司为单元”的保税航材海关监管模式。探索设立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统筹发展示范基地,推动两类区域从布局、管理、政策、产业等多方面协同发展。联合创新综合保税区设备零配件便捷监管模式,通关时间和费用大幅压缩。三是建设联动创新区。分两批创建25个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着力打造“自贸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先行区、政策制度创新协同区、开放型产业发展协作区、区域联动发展示范区”,培育形成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新模式、国际化技术转移转化新模式等改革创新案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功能导向不清晰。重庆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按地理空间分布划分,未充分考虑功能定位及全产业链发展需要。同时,各片区产业发展定位不聚焦,除电子信息产业外,未形成有集聚效应的主导核心产业。

(二)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重庆自贸试验区内制造业以电子信息为主,其营业收入占区内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74.4%,主要是“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竞争力不强。尽管集成电路产业有一定竞争力,但目前体量较小,尚不到百亿级,产业链条还不完整,仍处于培育期。

(三)制度创新的“靶向”不够清晰。一方面,围绕市场主体诉求“自下而上”推动的制度创新还不够多,主要靠国家层面“自上而下”推动。另一方面,改革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不够高。目前的制度创新主要是围绕效率提升、流程优化、时间压缩开展的“微创新”,而围绕特色产业开展全产业链的改革创新较少,“以贸带产”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工作部署,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围绕“开放引领、改革赋能、以贸促产、以产兴区”,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重庆自贸试验区功能定位(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核心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先导区、新型保税经济发展示范区、现代服务经济开放发展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引领区),积极构建实施重庆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四梁八柱”,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重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努力把重庆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引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先行区。

(一)优化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提升多式联运效能,创新多式联运服务规则,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初步建立集装箱调拨共享体系。提升贸易便利能级,扩大“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应用率,强化“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保障,深化通关模式改革。提高枢纽运转效能,加快补足多式联运转运设施、铁路专用线、集疏运体系等短板,争取设立铁路口岸综合保税区和鱼嘴铁路货运站海关监管场所,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

(二)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打造数字经济领域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加快建设中国(重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创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积极建设市级数字服务出口示范基地。夯实数字经济新基建底座,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推动数字合规和监管体系建设,依托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探索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字贸易板块。

(三)推动保税经济转型升级。做优“保税+制造业”产业,引导加工贸易向品牌、研发、分拨和结算中心等产业链高端延伸,构建电子信息全产业链保税研发体系,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做强“保税+航空”产业,高标准打造中新航空产业园,建好用好新加坡航空(重庆)保税航材分拨中心。做大“保税+贸易”产业,建设重庆(西永)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争取获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四)推动现代服务经济开放发展。加快建设内陆金融开放体系,建设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建好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打造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两江新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建设重庆中央法务区(渝中区)等高端法律服务聚集区。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发展信息咨询、通讯、金融等新兴服务贸易,高标准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五)推动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实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龙头引领行动计划,建设传感器、雷达等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推动壮大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产业,完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迭代升级智能终端产业,积极导入高附加值、高收益智能终端产品,做大物联网设备、智能可穿戴等产品规模。积极培育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产业,推进氢能科技孵化园、氢能智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引进培育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先进储能技术企业。

(六)完善开放制度体系。深化陆上贸易规则创新,加快推动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上线运行重庆自贸试验区陆路贸易金融服务平台。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深化数据创新与监管沙盒、金融科技与电子支付等领域探索。构建良好法治环境,建立“司法赋能进自贸”工作机制,建立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相适应的专业化审判机制。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全面落实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探索实施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制定符合知识产权案件规律的诉讼规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领域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失信惩戒等机制。

(七)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充分发挥重庆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工作调度,推动形成合力。优化项目支撑机制,加大项目储备、项目招引、项目建设工作力度。健全运行机制,按照功能定位组建相应的专项工作组,建立健全数据统计分析机制。强化考核评价机制,健全重庆自贸试验区评价指标体系,压实主体责任,定期开展建设情况综合评估,动态开展重庆自贸试验区外贸、外资、项目等外向型经济评估,建立观摩学习、“赛马比拼”工作机制,实现自贸工作闭环管理。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