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重磅发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官方注册认证入口)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重磅发布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重磅发布

2024-07-10 21: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9年10月22日授权成立中国胸痛中心联盟,组织全国胸痛中心的建设、认证与质控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已通过认证胸痛中心的建设水平,坚持持续改进理念,提升胸痛中心救治效率,提高心血管及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早日实现《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目标,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胸痛中心总部共同对《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进行第六次修订。(《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见附件,点击阅读全文即可下载)

本次认证标准修订秉持健全评估标准,加强上下联动,提高救治质量;倡导全民急救和全程管理;重视自身质量管理;降低数据填报工作量,提高数据填报质量的四大基本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胸痛中心的建设。标准中包含的五大要素修订部分主要内容为: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修订数据填报与新增信息化)

要素二: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及救治(新增随访管理条款并删减部分条款)

要素三: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新增120急救原则)

要素四:培训与教育(简化条款与新增胸痛救治单元及心肺复苏推动)

要素五:持续改进(新增统计指标)

详细修订内容如下: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

新增质控管理与胸痛中心协同救治信息化建设

1、 新增质控管理人员条款:1.13明确胸痛中心质量控制机制及责任人,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可以由医院质量管理部门承担或者由胸痛中心协调员、二级以上数据审核员兼任。(加强院内质控自我管理,以往胸痛中心缺乏专人管理或分工不清导致质控工作落实不佳)

2、 新增胸痛中心协同救治信息化建设,非必须满足条款作为加分项,鼓励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提高建设质量;1.57有条件的医院尽可能采用时间节点及诊疗信息自动获取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提高数据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可靠性。

此外,对于原有的部分条款的也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

1、 新增:行政总监设置条款;(设置行政总监加强胸痛中心协调工作)

2、 新增:急诊科应建立分诊机制,所有进入急诊科就诊患者均需经分诊后就诊,防止急诊患者未经分诊进入普通门诊、专科门诊或者病房就诊;(加强急性胸痛就诊管理)

3、 介入人员资质要求修改:删除副高级职称要求,改为具备急诊PCI能力的心血管专科医师

4、 修订描述:导管室上一自然年度或每批次报名申请截止日之前连续12个月的PCI手术总量不少于200台,急诊PCI(包括STEMI患者的PPCI、溶栓后补救性PCI及极高危NSTEMI/UA的紧急PCI)不低于50例;(不仅限于介入直报系统截图证明)

5、 修订时钟统一条款材料上传内容,明确时钟统一制度与方案的内容,便于理解。

数据管理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数据管理中新增与建立转诊管理的基层医院实现数据共享。

所有急性胸痛患者均应从首次医疗接触开始启动时间节点记录。急诊分诊台应建立分诊登记制度,确保所有急诊就诊患者(包括但不限于急性胸痛患者)均能在同一入口登记,可以使用电子分诊系统或纸质记录本进行登记,并能对其中的急性胸痛病例进行检索或标记;

所有进入医院(包括就诊于门诊、急诊或绕行急诊直接入院患者)的高危急性胸痛(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及其它重要急性胸痛疾病,明确的创伤性胸痛除外)填报比例必须达到100%,各项关键时间节点应填报齐全。

要素二:对急诊胸痛患者评估及救治

新增随访管理条款:2.56建立了ACS患者随访制度,以便对出院后ACS患者进行长期的管理,提高患者康复质量,降低风险,原则上所有ACS患者均应建立随访档案,并在数据填报平台应及时填报(预后管理也是患者获益效果的重要环节,联合康复中心实现全程的管理。

此外,对于原标准中部分重叠的流程(具体如下)进行了删除。

2.14制订了相关流程图 ,指引首次医疗接触人员在接诊急性胸痛患者后10分钟内完成12/18导联心电图检查;

2.19所有急性胸痛患者均应录入认证云平台数据库 。

2.21制订了各种不同来院途径的STEMI再灌注治疗的关系流程图,以明确参与救治过程的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时间限定;

2.38制订了各种不同来院途径的NSTEMI/UA从确诊到完成关键诊疗过程的关系流程图,以明确参与救治过程的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时间限定;

进一步明确了次选低危评估条款:

2.44除开展运动心电图试验外,尚应具备冠脉和主动脉、肺动脉CTA检查条件(原为另一种负荷试验方法),以便对不能进行运动试验的中低危患者及病因不明的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冠脉影像学评估。应明确冠脉CTA的基本要求,包括但不限于适应症、禁忌症、申请及检查流程、发生紧急事件或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等;(此条为必须满足条件)

要素三:院前急救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新增条款:

胸痛中心与120的合作条款中强调:本地120急救系统管理人员及调度人员熟悉区域协同救治的理念,理解“根据救治能力优先”的含义,并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合理统筹调配本地院前急救医疗资源(有利于胸痛中心及120重视高危胸痛患者就救治能力进行转运患者,有利于缩短救治时间)。

要素四:培训与教育

新增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对本地区其它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是胸痛中心的重要职责之一,扩大胸痛中心救治覆盖,应推动本地区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

新增心肺复苏的普及:4.23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应当重视院前急救,特别是患者自救等,胸痛中心单位应当积极进行大众教育,组织和开展大众心肺复苏培训。组建心肺复苏培训团队,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有规范的培训教材,有统计的登记及考核管理。至少每季度举行一次心肺复苏培训和教育,每次培训参加人员不低于20人。应根据本区域社区分布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逐步覆盖本地区社区(目前国内心肺复苏普及率较低,大部分心跳骤停患者缺乏及时救治,胸痛急救应从自救开始,能够进一步普及急救知识)

为简化材料上传及审核,将原标准中培训相关的材料进行合并,但标准要求不变。

要素五:持续改进

为了进一步健全评估标准,加强上下联动,提高救治质量,便于医院加强质控管理。条款新增必须满足项;修订指标描述,精确反馈数据情况;并新增部分指标。

新增必须满足项,由原标准的6条增加为11条,新增条款如下:

5.20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在12小时以内的STEMI患者实施再灌注救治的比例不低于75%;

5.22网络医院转至本院实施转运PCI的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导丝通过时间应在120分钟以内,月平均达标率不低于50%。

5.24经救护车入院(包括呼叫本地120入院及由非PCI医院转诊患者)且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直达导管室的比例不低于50%,且呈现增高趋势;(比例增加,改为必须满足条款)

5.25自行来院且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绕行CCU从急诊科直接送入导管室的比例不低于75%,且呈现增高趋势;(比例增加,改为必须满足条款)

5.26溶栓后患者(包含网络医院,120及本院)24小时内早期造影的比例不低于75%;

修订指标描述,精确反馈数据情况:

5.29所有首次危险分层为极高危的NSTEMI/UA患者,2小时内实施紧急PCI的比例在增加,且不低于50%;

5.30所有首次危险分层评估高危NSTEMI/UA患者,24小时内实施早期介入治疗的比例在增加,且不低于50%;

5.33所有ACS患者从确诊到负荷量双抗给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缩短趋势;

5.34所有ACS患者从确诊到抗凝给药时间有缩短趋势;

5.36对于从网络医院首诊实施转运PCI患者,在网络医院的door-in and door-out(入门到出门)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若当前达不到,应有缩短趋势;

新增统计指标:

5.29初步诊断为NSETMI/UA的患者实施危险分层评估的比例达到100%;(加强NSTEMI/UA患者救治的管理,更加全面反馈救治情况)

5.40ACS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随访率不低于50%。(参考指标)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更新后,对应的评分体系也对应进行了调整。原标准因打分逻辑是依据各要素权重,网上材料审核后根据现场和暗访情况进行自动调整分值。核心条款及数据管理等质量指标占比较低,不能直观的反馈建设评价。修改后的标准按照条款设置:对材料、现场、暗访进行划分,不同环节各占比100分,以便直观的反馈各环节评审情况,提高数据填报评分占比,非必须满足条款作为加分项计入各环节总分。

本次更新标准自发布之日开始正式实行。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标准全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