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打造畜禽“芯片” 破解种源“卡脖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种源卡脖子 北大荒打造畜禽“芯片” 破解种源“卡脖子”

北大荒打造畜禽“芯片” 破解种源“卡脖子”

2023-05-04 21: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解决种源“卡脖子”

作为畜牧业的源头,良种决定了产业链的质量和效率,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相较于农作物育种,畜禽育种受限于畜禽生长、繁殖周期以及产仔率等因素,畜禽育种周期更长。“过去,畜禽行业追求产量增长,缺乏对种质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培育’现象。”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李长志表示。

“育种是高新技术,是一项时间长、投入高、工作强度大的工作。”北大荒集团农业发展部副部长、畜牧处处长卫喜明表示,只追求“短平快”的发展,是很难长期持续的。

在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肉牛专家孙晓玉看来,育种是一项长期工程,是一项繁琐细致且枯燥的工作。“牛一个世代,需要5~5.5年的时间,一个品种的培育至少需要4个世代以上的系统选育;核心群要有4个世代以上的完整系谱记录,一般在20年以上。同时,育种需要发现新的有益变异或新的基因,在至少2000头以上的基础母牛群中,选择优良的个体,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大的场地,更多的投入。”孙晓玉表示,2009年原农垦总局提出了培育“北大荒乳肉兼用牛”目标,2011年成立了北大荒乳肉兼用牛育种委员会,依托国家肉牛牦牛体系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农垦)综合试验站平台,通过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高代杂交种群定向培养和应用、垦区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定向培育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攻关研究,通过选种选配、生产性能测定、基因组检测和育种值估算等工作,开展了系统选育、应用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应用全新基因组选择技术,早期估算中国肉牛基因组选择指数(GCBI),做到早选早育,建立高产核心群。

为助推“北大荒牛”的培育工作,北大荒集团下大力气,从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2022年,北大荒种业项目发展创新资金资助的北大荒乳肉兼用牛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获得了450万元的经费资助,为近3年开展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资金保障。

据孙晓玉介绍,她们专业育种团队培育的乳肉兼用西门塔尔母牛成年体重平均达620公斤,犊牛成活率达95%,公牛育肥469日龄出栏体重达642公斤,改良的奶牛1胎平均产奶量达8458公斤。在2018年首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上,研究所实验牧场自主培育的17315号种公牛获得了体型外貌性状的育种值冠军。自主培育的种公牛19326号,在2021年中国肉用及乳肉兼用种公牛遗传评估概要中,中国肉牛选择指数(CBI)达到261.75,在参评的西门塔尔种公牛中,排名第一。

据介绍,为培育北大荒乳肉兼肉牛,目前高产核心群存栏纯种繁殖母牛377头,近5年累计为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奶牛中心、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和云南澳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等国内种公牛站培育优秀种公牛共129头,年改良肉牛100余万头,冻精供不应求,种公牛后代遍及东北、华北、华中和西南等地区,为提高我国肉牛和乳肉兼用牛品种质量作出了重大贡献,切实提高了“北大荒牛”的知名度、美誉度。

勇于攀登科技高峰

不断提升育种水平

与乳肉兼用牛相比,北大荒集团在奶牛育种方面也有着不俗的成绩。

牛奶DHI(良种改良计划)实验室是2008年全国首批启动的18家DHI实验室之一。目前,实验室为38个规模化牧场5万头成年母牛提供DHI测定与指导服务。

“胚胎移植技术是提高育种效率的有效方法。”据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甘文平介绍,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国家奶牛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立的技术推广站,已经移植奶牛常规冷冻胚胎3000余枚。

无独有偶,在奶牛育种上,推广“精准自动智能发情检测+尾根图蜡+人工观察”综合技术,并有效推广冷冻胚胎移植、鲜胚胎移植和基因检测技术,为奶牛选种、选配和选留提供理论依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品种“破卡点”方面,北大荒在鹿育种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其自主培育的96-13号东新马鹿最高鹿茸单产达32.84千克,连续十年创世界之最,为中国鹿业健康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种源保护是守住鹿种业‘中国芯’的关键。”据农垦科学院畜牧特产所鹿研究所研究员赵列平介绍,目前,储备马鹿、梅花鹿冷冻精液5万余支,优良马鹿胚胎123枚、性控冻精278支,特级马鹿体细胞30份。2022年,鹿研究所完成中国第一份全国畜禽种子基因库下达的马鹿、梅花鹿遗传物质移交任务。现正开展北大荒集团种业创新发展项目梅花鹿产茸性状相关分子标记开发与利用研究的攻关研究工作,为下一步新品种培育做好“芯片”储备。

除此之外,在鹅高产蛋育种研究方面,应用高通量测序结合分子标记筛选技术,挖掘籽鹅高产性能相关分子遗传标记及功能基因,进而培育高产蛋家系。目前,实验种鹅已挑选完毕,待完善生产性能记录,即进入基因相关分析。

探索育种创新体系

提高成果转化率

畜禽育种难度大,单靠科研院所难以支撑,而一般企业也“不敢碰”,那么畜禽种业“翻身仗”该如何打?

做强做大畜牧产业企业是北大荒畜禽种业振兴的重要举措。按照做大做强两大企业的部署安排,北大荒集团坚持以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为牵引,以畜牧业“双控一服务”为主线,确定北大荒牧业公司、完达山乳业、食品集团为畜牧产业“双控一服务”的实施主体,搭建产业平台,促进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聚集,着力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

针对北大荒畜牧企业现状,卫喜明建议,加快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创新主体,重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企合作,推动企业与科研单位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育种资源、人才、技术从科研单位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育种创新体系,支持企业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企业要能沉下心来,有十年磨一剑的毅力。”有专业人士指出,北大荒在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建立可复制的北大荒畜牧产业标准化运营流程和人员团队建设流程,通过“三年打基础,两年做延伸,五年扩张全国覆盖”,计划利用10年左右时间,将北大荒牧业公司、完达山乳业打造成为畜牧业全产业链运营的行业龙头,为国家、市场畜牧产品保供贡献力量。

“用北大荒畜牧产业优势资源,搭建产业平台,促进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聚集。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快建设北大荒乳肉兼用牛核心育种场、种猪繁育中心、优化升级胚胎工程中心,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北大荒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在集团党委(扩大)会议上表示。

“畜禽育种虽初见成效,但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农垦科学院专家坦言,尽管北大荒发展现代畜禽养殖已有数十年历史,但技术、资源等积累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培育新品种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畜禽育种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因国家战略而生、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的北大荒,有责任、有义务扛起种业振兴的使命担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破卡点、强优势、补短板,持续带头打好种业翻身仗。

文图: 张克华 孟禹汐 郑大伟

平面编辑:赵阳

统筹:张永刚

监制: 刘晓雨

获取更多信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