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精选8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礼仪文化读后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精选8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精选8篇)

2024-06-21 03: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 推荐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精选8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精选8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 篇1

  这几天我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我们大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从书中让我知道了甲骨文是这样被人发现的。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秋天。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不幸患病,看病的大夫给他开的药方当中有一味“龙骨”的药材。家人买回来后王懿荣一看,心中大为惊异。他见这“龙骨”上布满奇怪的'痕迹,既不像本身的纹路也不像图画。王懿荣生平爱好研究古物,出于直觉他猜测这可能是一种古老的文字。经过他认真研究“龙骨”上文字,终于确定了那些文字就是殷商时代的人用来占卜的文字,即甲骨文。因为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人,所以被后人誉为“甲骨文之父”。

  从书上我还知道了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七月初七是七夕节……

  我国的传统文化每个都有一个感历史背景或者是一个经典故事。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 篇2

  寒假里,我终日沉浸在书海中,享受着书籍给我带来的快乐。我带着强烈的好奇品读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本书。

  这本书里,让我认识了千字文。千字文是一篇由一千个不同的汉字组成的韵文,四字一句,非常巧妙。读起来朗朗上口,此书到现在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书中有一首江南的诗,写出了江南人民采莲时优美动人景象,反衬出采莲人无比的欢乐。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墨子救宋。墨子听说楚国要攻打他的家乡,焦急万分,决心劝说楚王,希望能阻止战争。他不顾路途遥远,走了十天十夜,两只脚都磨出了血泡,才到楚国。最终,墨子凭着自己的诚恳,机智和勇敢,说服了楚王,才解除了宋国的灾难。

  马上要过年了,在这本书里让我更加了解到年画艺术与民俗密切相关,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平安的美好愿望。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的用途主要有这几种:窗花,喜花、礼花、寿面、鞋花、门笺。中国各地风俗习惯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剪纸风格。

  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本书,我为中华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而惊叹,而这优秀的传统文化非常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 篇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本书讲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古诗古文之类的,更有古代的故事。这本书主要分为:1、论语2、古诗3、人物故事4、诗词5、文化遗产6、小吃等。

  在这本书中我最爱看的便是小吃这篇了,毕竟我是一吃货呀。而且“民以食为天”,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而我们著名的美食就有:佛跳墙鸡汤氽海蚌、荔枝肉什么的,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大家又会吃汤圆、馅面和饺子肉粽。论吃相信大家都会,而且变着法的吃,如福建的芋泥、莆田的兴化粉……看得我口水都跑出来了。在这一章里我认识了许多菜的传统煮法、也知道了配菜的方法。虽然听起来很平常,但至少也是一种传统文化,这本书的意义也就在于这个。

  还有,在这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便是文化遗产了。什么万里长城,明清故宫,兵马俑,苏州园林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人们为了歌颂这些遗产也浮现出了许多故事和诗句,这让我有了继续观察学习文化遗产的'好奇心,也使我有了继续勘查的信心。

  你想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吗?想看看美味的美食吗?想了解更多的英雄人物吗?自己去看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 篇4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寒假生活就要拉开帷幕了。寒假生活中我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本书,知道了中华民族是源远流长的民族,她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她是中华民族生息不竭的动力,更是中华民族奋进的源泉。

  本书主要分为:1、走进汉子2、古诗入门3、岁月时节4、诗词赏析5、寓言故事6、福建概况这六个部分来介绍。汉字的由来也是经历了一个个时间段的演变而来,汉字最初起源于图画,经过漫长演变逐渐简化成篆形符号甲骨文,直到秦始皇灭六国后,命令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小篆字体优美,圆整周到,但书写太慢,不适应繁忙政务的.需要,于是又出现了新字体―隶书。想知道汉字的神奇历程可以阅读相关书籍哦!

  中国不仅历史悠久也有着许多我们传统的节日,比如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人们扶老携幼外出扫墓,祭拜先人,以寄托对祖先的怀念和哀思。再比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每到端午节每家每户都会用糯米、竹叶包出香喷喷的粽子,同时还有插艾、系五色丝线、簪榴花、饮雄黄酒、赛龙舟和采药的习俗。

  书本还介绍了寓言的典故如滥竽充数、画蛇添足、杯弓蛇影等等的典故,想知道这些典故的由来赶紧拿起书本一起探索吧!

  最后书本介绍了我们福建的由来,“福建”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唐朝。开元二十一年(733),设立福建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这就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福建省下辖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地级市,共有12个县级市,44个县,29个市辖区,福州即是福建省的省会被称之为榕城。福建省是汉语方言种类最多、最复杂的省区之一,风俗习惯也各有差异,有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之说。

  通过学习了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炎黄子孙把中华传统文化铭记于心,永世相传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 篇5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多元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中华文字起源,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岁时节庆,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的各个方面知识,改革开放以来,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不断发展,创新,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风俗习惯,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的.认识转变帮助我们养成良好习惯。

  由历史证明“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民族,必先灭其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力量,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从娃娃抓起,给予丰厚滋养,让孩子们接触最优秀的文化基因,严格要求自己。知识可以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改变命运,还有我们通过学习《道德经》,《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认识,去思考去感悟去理解就会明白其中的很多道理和做人的准则。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传承为我们后人所品读,这些留给我们代代相传学以致用,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在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我们在为人处事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们学校开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五自”精神,蕴育“绿动”少年,社会实践研学系列活动,我感触很深,特别是尊老孝亲我先行,绿动少年显美德,中华传统文化使我知“孝”,使我尊“师”,还明白很多很多的道理,增长文化知识,砥砺道德品质,提升我们学生的文明素质。从我做起,我们会把中华传统文化铭记于心,永世相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 篇6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和辉煌的文明。

  这个寒假,我品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后,在为人处事上领悟到了许多的道理。

  我一直沉浸在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里;感动于一个个克服万难而成功的人物之间;穿梭在一首首韵味无穷的唐诗宋词中同时也让我懂得如何爱父母、重亲情、勤奋学、立志向,这些思想像一股清流,沁入心间,浸润心灵,拨云见日。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孟母三迁。孟母为了让儿子孟轲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成长,多次搬家,可孟轲却不晓母亲的用心良苦,还是不思进取,心急如焚的孟母就将织布用的梭子摔坏,久久凝视着孟轲,语重心长地说:我摔断这根梭子就如同你荒废了学业一样。孟轲终于幡然醒悟,深感惭愧。从此,他昼夜勤奋学习,日后成了有大学问的人。读了这个典故,我深有感触: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总是在背后默默注视着她们的'子女成长

  我不禁一颤:我现在不就像当初的荒芜学业的孟轲吗?

  原来我们一家四口稳居在桥头村,住着200多平的大房子,离我所读的小学仅2分钟的路程。我每天不用早起,不用父母接送,令身边好多的家长和同学羡慕。然而爸爸妈妈考虑到周围的环境,人文教育等诸多因素,毅然通过辛苦努力,用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又买了一套环境优美的学区房,同时我也如愿以偿进了更好更美的新校园里学习。爸爸妈妈的付出我并没有领情,依然不好好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总是对父母抱怨不适应新学校,不喜欢新同学,不适应新老师爸爸妈妈不是责怪、厌烦,而是循循善诱开导我,帮我去适应一切,依然每天起早贪黑为我做可口的饭菜,不管日晒雨淋准时接送我上下学

  此刻,一抹如水的月光倾洒在窗帘一角,我倚在窗前,轻轻合上书,望着妈妈此刻还在厨房忙碌的身影,顿时五味杂陈,泪水模糊了双眼我的妈妈不就是现代版的孟母吗?哦!原来我一直沐浴在妈妈的慈爱与关怀中茁壮成长的!

  古人云: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孝在心中,从心出发。我一定珍惜光阴,刻苦勤奋,像孟珂那样做个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我敬佩我的母亲,也敬佩像孟轲这样的人,他们都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 篇7

  细雨纷飞,粉红色的花瓣上滚动着雨滴,烟雨笼罩整个城市。我足不出户,窝在家中看书,我现在手上握着的是一本绿色封面的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福建读本。

  这本书分成了六章,有人物介绍数学诗词等,我比较喜欢最后一章八闽茶香。这一章讲的是关于茶的故事以及种类和喝茶的原则。我明白了制茶的过程一人有8个步骤,分别为采青;日光萎凋;炒青;揉捏;团揉;渥堆;干燥;紧压。这样,醇香好喝的茶就完成了,我品过的茶有:清香甜爽的白毫银针;味道纯正的肉桂;清爽宜人的大红袍等等,书中还有介绍要怎样品茶。读到这儿,我想起一件事。

  去年暑假,当补习班全部攻克完成后,妈妈带着我们去了有着世外桃源美称的武夷山。武夷山是中国的茶叶之乡有着不计其数的茶田和不同品种的茶叶,我一到就被这壮丽的景色给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导游又带着我们去了一家造茶厂,女主人将我们带进了一个不大的房间,里边是古色古香的茶桌和靠背椅。椅子上铺着柔软舒适的褥子,上面绣着龙和凤。茶桌上摆着全套茶具。看得出来,这套茶具已经使用多年了,但在细心的女主人的保养下,它们看起来还是干净如初。哗哗当碧绿的铁观音倒入小巧玲珑的茶杯里时,我发现妈妈和那个女导游都做了同样的动作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叩了三下桌面。

  妈妈,你在干什么啊?我好奇地问。当主人给我们倒茶或添茶时,都要这样做,表示谢意。噢,原来如此啊!接着,热情的女主人又给我们品尝了多种茶叶:醇香的大红袍;清甜的水仙、肉桂;回味无穷的金骏眉

  当时,我真后悔没早点看到这本书,早点知道茶叶文化,哎!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丰富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经验和智慧,一脉相承延续到今天。现在,茶叶已经从中国延伸到世界各地,香气浓郁、有养生功效的茶已经成为了养生人的喜好,他们通过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这正如书扉上所说的那样: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和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 篇8

  最近,我读了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本书,使我更全面了解中国文化,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长大了,要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辉煌灿烂。

  读完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虽有理,让三分》。看完后,就让我想起“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小孔融当时只有四岁,她把最大的`梨子让给哥哥,自己吃最小的梨,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从小孔融懂得礼让,懂得如何与人友好相处,这对他的成长与成材有很大的帮助,古往今来,凡是有大成就的人,都具备这种美德。

  从这个故事中,让我感受到了学习和生活中都要讲道理,凡事不要斤斤计较,互不相让,生怕吃一点亏,这不利于身心健康。如:在公交车上让座,上校车不要拥挤,跟同学发生争吵,不要破口大骂,使矛盾更加恶化。古人说得好,“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理也要让三分。

  因此,我以后要养成这种礼让三分的好习惯,把自己培养一个有文化,讲道理,有修养的小学生,长大了,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总结07-04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01-06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心得03-0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02-09

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03-11

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感11-0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8篇)05-17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15篇02-16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2-02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